3场2万字《人类简史》作者中国行演讲全记录|果断收藏
尤瓦尔·赫拉利,现在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2015年6月他登上TED演讲,视频播出后达到200万次播放量。作品《人类简史》100周蝉联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并已授20多个国家版权。
4月,《人类简史》作者来到中国做了多场演讲,包括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优酷打造知识秀场,他在北京展览馆剧场;4月22日,登上混沌研习社的讲台;今天,在猎豹CONNECT大会上,傅盛也请来了赫拉利演讲,傅盛自己也发表了演讲,并与赫拉利进行了对话。
这几次,赫拉利围绕“认知革命、商业的基因、数据崇拜、智能之心”多个主题展开,笔记侠为了全方位展开中国读者对他的深入解读,汇聚精华之余,也同步呈现读书笔记,以满足读者一个全貌的了解。
笔记侠:上呈 敢敢 综合记录整理汇编 深度好文:20000字 | 25分钟阅读
笔记导读
一、傅盛读《人类简史》
二、《人类简史》带来的引子
三、傅盛和《人类简史》的对话
四、所有演讲的汇总版
1、认知革命;2、数据崇拜;3、商业的基因。
篇幅1·傅盛读《人类简史》的心得:“认知是人类前进的唯一武器”
从傅盛的演讲中,他提出:科学就是承认“知”比“行”更重要。(想看傅盛完整演讲笔记,关注笔记侠公众号后即可看到)
以前我们一直强调“知易行难”,但事实上是“知难行易”,当然“知行合一”是更难的。但是,如果你解决好了“知”,就能极大程度地解决好“行”的问题。
过去,我们强调实干和勤奋,但今天你会发现——本质上,认知才是最大的壁垒,不单是自己的壁垒,也是别人的壁垒,还是我们最大的武器。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花了100年,可能才真正理解西方社会,或者还没有真正理解西方社会怎么运行、整个科技体系怎么运行。如果你都没有真正理解,何谈借鉴和超越呢?只有真正理解,才有机会迎头赶上。
从这个意义上讲,“知”比“行”要重要得多。
如果我们不去相信这一点,不去理解这一点,就会把这两者弄颠倒。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这本书也是激发了我们对“知行”的一次思考。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去思考,真正让自己认知到事物的本质。
再比如说,马克思从没接触过一个士兵,就靠写了一本《资本论》和《共产主义》,极大改变了全球的面貌。这就是认知的力量。
比如Uber,因为他们相信“共享”这件事,才能在没有一辆汽车的情况下,改变了全球出租车产业。互联网也是在没有任何壁垒的情况下,因为认知的不同,改变了全行业。
比如猎豹国际化。不就是因为有了移动让世界变平的认知,相信了全球化是一个巨大的浪潮,才有了今天的一点成绩吗?
傅盛
傅盛曾经说,在我不是很懂英语、整个团队没有任何海外经历的情况下,我们敢于开展国际化,不就是因为我在美国看到了日本汽车、韩国电视、Google Play,以及由此看到的中国公司在移动工具上的赶超机会吗?
本质上,真的是因为你的执行力很强,你的公司没有任何问题吗?不是的。而是你比别人更早地想清楚了全球化这么一件事,然后在这个方向上全力以赴。
这不是拍脑袋,而是知先于行。
篇幅2·《人类简史》带来的引子
赫拉利告诉我们:
我们生活在一种虚构(幻象)之中,这种虚构在智人阶段就有其端倪。人类学家对于宗教的研究可谓痴迷,从最初的摇椅上的人类学家,到最近的田野践行者,都研究宗教。宗教可能就是人类最初的虚构。鼻祖级别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万物有灵论”(animism)的主张,并将其确定为最早的宗教形态,在赫拉利的书中,提到了同样的概念,中译本将其翻译为“泛神论”(其英文对应词应是pantheism),是不恰当的。作为一种构拟,它成了智人的虚构能力的一种展示,此乃是一个象征,成为我们窥伺自我的本性的一个孔道。
智人所以能够幸存,打败了诸如尼安德特人这样的同样的人属物种,从而成为唯一的Homo(人),就在于智人具有一种团结的愿望,而发挥这种团结作用的就是一种虚构的能力。赫拉利在书中会提到讲故事,而更为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所讲的故事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确信。
人类的虚构(即观念、即幻象)决定了我们最终的去向。
所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改变我们现在的观念。在本书的最后,赫拉利写道:
“创造科学怪人的弗兰肯斯坦博士,现在就坐在吉尔伽美什的肩膀上。阻挡不了吉尔伽美什,我们也就阻挡不了弗兰肯斯坦博士。”
傅盛和赫拉利的对话
赫拉利:因为现在世界正在发生信息洪流,不断涌来,如何从信息中找到有用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所以需要你集中注意力,寻求平衡,我会做冥想,对现实进行观察,在观察中,把故事、想象、商业放在一边,只是看现在在发生什么。
傅盛:我理解冥想,也在想能否冥想半小时左右。因为你不用智能手机,但你又说是数据主义者,你会担心对于外在的世界知道的太少吗?是否会担心洞察的敏锐力?
赫拉利:我不是说让信息自己来找我,而且有些找我的信息对我不是特别重要。我的方法是提我感兴趣的问题,看问题会把我带到哪个方向去,根据这个方向去寻找信息,虽然无法百分百保证能拿到信息,但能保证拿到信息的机率。我的家人都有智能手机,他们和我聊天的时候,每过一会就要看看手机,他们不是和我在聊天,而是要随时看看世界是什么,反而错过了当下的交流。
数据是世界上的某种概念,这样的概念我都会提问。作为历史学家,我们从工业时代继承下来的信息和遗产都慢慢不重要了。在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传统宗教越来越分化了,新的经济系统、思维系统都逐渐出来,那么现在我们是在新的工业革命驱使当中,要知道如何从传统制造中转化到改变自己的身体和思维,这是完全不同的经济。所有的社会系统、意识系统,在工业时代和现在的状态是不一样的。这些信息都是我很长时间在思考的,大概在我写完《人类简史》这本书之后就在不断思考,我也在观察和研究到底发生了什么,在相信上帝、相信人本主义之后,我们现在来到了数据时代,这绝对是21世纪最重要的概念,思考了这点之后,你就会再思考其它的。
傅盛:人工智能和AI是否会取代人类?AI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会是怎样?会不会有情感?我发现这次和你的交流,与上次在以色列和你的交流,你的一些思考有所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
赫拉利:为什么头脑中这么多的神经元,分管各种感情?目前还没有任何被列出来的算法,所以还是需要我们有主观的情感和经历。但从计算机时代开始,计算机的智能是不断发展的,而且是指数级增长,不过目前没有意识和情感,但它们有足够的能力理解我们的意识和情感。人文主义认为:你首先要成为有情感的人,通过同理心理解别人的情感,但是数据主义认为可以通过计算认识情感,比如亚马逊,它不用读这个书,它可以通过行为去分析这个人。不是说人工智能在形成自己的感情,而是能够预测和分析人的情况。我觉得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在很多任务上比人类做得更好,也会拿走人类更多的工作,给政治经济带来新的问题,是失业的人做什么?我们现在还没有答案。人工智能将在很多层面超越人类,但不代表可以开发出自己的情感和意识。
傅盛:我分享几个关于数据的看法,我今天引发了很多思考,分享几个小例子说明世界正在数据化:
这是我在硅谷看到的例子,第一个是医疗数据的实验项目,今天硅谷有一家生物云端平台的公司很火,你只要输入一段代码的指令,实验室就帮你把实验做了,而且每次数据都保留下来;硅谷还有一家创业公司在做物理实验的数据化,马斯克的Space X就是它的客户,通过计算机模拟,它可以把上百次实验变成十几次,包括现在无人汽车的虚拟化演示,因为云端化带来的好处,就极大减少物理测试的流程。
《三体》这套书很好,获得雨果奖,我见过它的作者,他有一个观点:从宇宙文明角度来来,人类文明被取代,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事情。那么,未来人类的存在是否更多数据化,而不再需要肉体?
赫拉利:我们今天的考虑方式是生物现实、物理现实和数据现实之间有一个障碍,但是这个障碍正在消除和模糊,不管是实体、虚拟,都是基于同样的算法来建立的,这是有巨大影响力的。很多科学家和学者认为我们会超越有机体,然后升级到计算机,生命的基础从碳水化合物到硅物质,这个时候人类就可以更容易地离开地球。
人们也在想意识是否可以上传到计算中当中?人们不一定真正理解智慧和意识之间的区别,人们认为智慧等于意识,因为大家觉得生物的演化中,这两者是并进的,看似是硬币的两面同时存在。但是我们现在看到意识和智慧在脱勾,比如阿尔狗有意识,但是没有智慧,也没有感觉,输赢不会开心或者伤心。在地球上,细菌、植物的智慧程度非常高,但是没有意识。有一句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个罗马就是智慧。对于哺乳动物来说,意识和智慧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也许未来,智慧和意识可以分离开的,可能有某个事物具备超强的智慧,但是没有意识,那么智慧和意识哪个更重要呢?哲学家讨论来讨论去,没有变成一个切实的问题,但是今天已经成为我们可能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傅盛:的确,在整个生物演化过程中,光用数据可能不足以表达。我认为未来人类和AI(人工智能)会处于共存关系,你对这样的关系是乐观还是悲观?
赫拉利:我觉得这个发展不一定放在对立的环境中看待,就像婚姻一样,大家是共存和融合的,我们今天和手机也在融合,我们的很多情绪活动都是通过手机完成,虽然手机还是身体外的东西,但是慢慢会走向的结果,可能是手机成为身体内的一个环节,比如身体植入电子,直接通过意识上网,这个融合的趋势正在形成,这不是谁强迫我们做融合,是人们自己在每一天当中所做的决定,我们自己选择给手机更多权威,通过手机来生活和融合。
我不会觉得人和机器要你死我活,我觉得未来不是这样,未来的人类和机器肯定是联姻和融合,但是正如婚姻一样,也会有矛盾、推拉和小小的战争,只是我们要做一些妥协,但要知道红线在哪,否则如果没有这样的设定,婚姻也不会幸福。
傅盛:我去了以色列两次,都会特别感动和惊讶,700万人口的以色列是全世界上市公司第二多的国家,以色列也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一次我在哭墙那边,拉比(智者)告诉我以色列有几个特点:对孩子的第一个问题特别重视(保持好奇心)、独立思考等等。
赫拉利:我觉得拉比们说以色列是智慧之人,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其实,在19世纪前,我并没有看到以色列人对整个人类有做什么贡献,埃及、中国人给人类做出的贡献远远超过犹太人。
《圣经》里面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故事,《圣经》更多也是基督徒而不是以色列人传播到世界的,犹太人只关心犹太人,也不怎么关心其它民族。只是20世纪出现了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和很多创业者,因为他们更加去犹太化,更加对周围的世界感兴趣,然后开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要强调一点,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启发不是来自于《圣经》,他是一种客观开放的态度来做研究的,这种态度不是犹太人的态度。我认为其它人可以从这些当中学到什么呢?就是开放心态带来的创造性。
傅盛:自我批判是一种很大的动力。犹太人19世纪之后脱离内在,更多去向外融合,最后获得了爆发,我认为不管是人、公司,都要跟世界建立广泛的连接,和这个世界、信息统一连接起来,就能获得巨大的爆发点,猎豹以前就是在小池塘里面,后来往外一看,看到了一个广阔的视野,我想这也是猎豹发展的一个重大方法,谢谢。
认知革命1:人类的崛起与未来
我们这个物种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智人成功的秘密是什么?绝大多数人会从个人层面上来研究我们成功的秘密。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相信我一定是有特别的地方使得我是这样的一个高级物种,比其它任何动物都高级。但真相是什么?在个人层面上,我们跟大猩猩、猿猴或者其它动物都差不多。
如果我是一个猿猴,把我放在一个孤岛上,让我自己去生存,看看我跟大猩猩谁能够更好的生存下来?我觉得大猩猩一定比我表现的更好。因为我们成功(高级)的秘密不是看某个人单打独斗,而是从集体的层面上,我们比它们更高级。我们人类控制了这个星球,是因为我们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能够灵活合作,而且大量个体来进行合作的物种。有其他一些动物,也能够以大量的个体来合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些昆虫,比如说蚂蚁,蜜蜂等等,但是这种所谓的社会昆虫的合作是不灵活的,是非常僵化的,它们基本上只有一种合作的方式。
比如说蜂巢,只有一种方式才能运作,蜜蜂只有一种方式才能组织它们自己。如果出现了一种境遇或者威胁的话,这些蜜蜂就不能一夜之间发明一个社会机制来更好地应对危险。有时候,这些蜜蜂不能把蜂王处决了,成立一个共和国之类的,它做不到。它们的基因密码大大地限制了它们能进行什么样的合作。
还有其他的一些动物,比如所谓的社会哺乳动物,它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合作,比蜜蜂和蚂蚁更灵活,但是只是以小数量、小个体来合作,它们不能以大量个体来进行合作。
我们看大猩猩,大猩猩超过一百只就没有办法再合作了。为什么不能呢?因为大猩猩之间的合作取决于互相之间要非常了解。如果我是大猩猩,你是大猩猩,我要跟你合作,我必须认识你这个人,我也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不了解你的话,无法和你合作。如果超过100只的话,就不能跟他建立亲密的关系,因此成百的大猩猩就不能进行合作。
但是人类,智人为什么这么特别呢?是因为我们把这两种能力合并了。就像其他的一些社会哺乳动物一样,我们可以非常灵活地合作,同时就像社会昆虫一样,我们也可以以大量的数量来进行合作。我们可以跟几千甚至几百万的陌生人合作,如果我们想一下,不管是建金字塔还是中国的长城,所有这些巨大的成就并不是由于某一个人特别的天才,而是合作的结果,是一起来完成的。
所以一对一的话,甚至十对十的话,智人跟其他的动物相比,没有什么高人一等的地方。但是你让一千个人类和一千只大猩猩相比较的话,你就会发现有差距了,你就会发现人类可以轻易地打败大猩猩,因为一千个大猩猩是没办法有效的合作的,肯定会搞得一团乱。
人类为什么是地球上可以大规模的、有效的、合作的唯一物种呢?我觉得我可以给大家一个答案就是:想象。人类的想象就是人类合作的关键。
人类可以大规模的进行合作,就是因为人类可以发明出一些想象出来的故事,然后进行传播。只要所有人都是相信同样的一个故事,所有的人都会遵守同样的法律法规规则。因为这个原因,陌生人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这是人类所独有的,其他所有的动物都不能发明出这样一种想象出来的故事,然后去相信它。
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这样的一种发明和传播是大规模合作的基础,这个机制有一个特点,不仅仅体现在宗教的领域,还体现在其它一些人类活动的领域。
可能你在宗教的领域接受这个概念非常容易,为什么大家会大规模的合作呢?就是因为所有的人都相信上帝、天堂、地狱。其实同样的概念也是同样适用于其他各类的人类合作。
比如政治领域,最重要的体制、最重要的现代政治概念可能就是国家这个概念。因为国家不是一个客观的现实,不是一个有形的现实,它只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故事,只是在我们共同分享中想象中才存在的。一座山或者是一条河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看得到摸得着的,甚至闻得到它的气味,但是以色列、意大利、美国这些国家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概念,不是有形世界当中的一部分,它只是一个故事,是我们头脑当中想象出来的。而且这个故事被重复了这么多遍,大家都相信了,特别坚信这一点,甚至他们已经不再觉得这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故事了,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想象出来的,而不是有形存在的。在大猩猩的世界里就没有这样的事情,就只在人类的头脑当中会存在。
现在在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参与者就是公司。公司是什么?也不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公司不是它的工厂。如果说一场大地震,毁了公司所有工厂,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就没有了,公司还是继续存在的。即使所有的工厂都被毁掉了,还是有钱,如果没有钱可以去银行贷款建新的工厂。同样的,公司也不是职员或员工,可能所有员工都罢工被解聘了,但并不意味着公司就不存在了。
那么公司到底是什么呢?是创造出来的一个故事,然后让所有人都相信这个故事。这个就是公司,有这么多的规则要遵守。如果上百万的人都相信的话,那就是有效的,它就成为我们经济的一个基础。这些公司整天都在做什么呢?它们就在赚钱。
金钱是什么?金钱其实又是另外一个想象出来的故事,这也是人类发明出来的、人类所独有的,其它所有动物都没有金钱。纸币没有客观意义上的价值,但是世界最擅长说故事的大银行家、各个国家财长,他们告诉我们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故事,这些纸币价值十个香蕉,如果所有人都相信,这个系统就行之有效了。我们可以把本来一文不值的这些纸交换香蕉,这个特别了不起,只有人类可以做到。
也许有关钱最有趣的一点就是:钱是有史以来人类发明的最成功的故事,这是唯一的一个人人都相信的故事。
不是每个人都相信上帝,不是每个人都相信国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人权,但每个人都相信钱,每个人相信的都是同样类型的钱。可能我们有不同的货币体制,但是有关钱,非常不可思议的是即使互相痛恨的人,即使大家在什么东西上都不能达成共识的人,仍然相信这些共同的钱。
比如拉登、基地组织、IS,他们痛恨美国的政治、文化、宗教,但是他们一点都不痛恨美元。所以“钱”是有史以来讲过的最成功的故事。它建立了人类之间的信任,钱的本质就是信任。它是最好的、最高效的、人类之间互信的一个机制,而且它是建立在我们头脑当中一个虚构的概念为基础的。
你可能留下了这样的一个印象,觉得讲故事很容易,并且传播故事也很容易,但实际上特别难。难的并不在于讲故事,难的是说服所有人相信这个故事。全世界不同的故事太多了,有非常多的关于不同的神、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制度的故事,怎么样说服别人来相信我的故事,而不是别人的故事?历史的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围绕这个问题来展开的。怎样说服所有人相信同样的故事,而且这种尝试不是总是能成功?绝大多数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和革命,都是由于这种没有能力让所有人认同同一个故事导致的。
我们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革命和战争?
大家会想可能和其它动物打架的原因是一样的,为了争地盘、争食物而打架,但不是这样的。除了少数几个例外,绝大多数人类的战争和革命都不是为了争地盘、争食物,都是为了一些虚拟的故事展开的。
比如我自己的国家以色列,经常和巴勒斯坦冲突,这到底是为什么,大家可能觉得是为了争地盘,实际不是。那个地方的土地足够多,客观上讲,土地并不短缺。同样,客观上也不缺食物,食物是足够的。
那么以色列为什么和巴勒斯坦要打仗呢?
因为他们有非常不同的故事或者虚拟的故事存在他们的头脑当中,他们没法认同共同的故事。
举一个反例:你想一想欧洲的历史,一个世纪之前欧洲人互相屠杀,而现在欧洲可能是世界最和平的一块土地。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一个区别?不是因为发现了更多的土地,是因为他们构建发明了一个新故事,替代了很多原来各个欧洲国家单独的故事,现在绝大多数欧洲人很接受认可这个新故事,因此他们就不再打架了。
总结一下,智人为什么会成功?秘密是什么?当我们问我们自己:为什么我们控制了这个世界?我能给你的最好的答案就是:我们人类控制这个世界,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双重现实中。
所有的地球上其他的动物生活在一个客观的现实中。我们也生活在客观中,但除了这个客观的现实之外,我们人类在几千年以来构建了另一层的现实,就是一个虚拟的、虚构的现实。这个现实是由一些虚构的实体组成的,比如上帝、货币、金钱、国家、公司等等。很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么多世纪以来,这些虚拟虚构的现实变得越来越威力强大,所以今天世界最强大的力量就是这些虚构的实体。今天大象、狮子、树、河流、山的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决策。
人被自己的欲望所驱动、控制并不断创造出新的东西,却发现越来越被自己所创造出的东西所制约,人类不断在这张网里挣扎,其实人类只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就好。
认知革命2:历史的方向
历史是不是要朝着某一个特定方向前进?还是历史只是一些事件的随机积累?历史,是不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我想要探索3个不同的方向,这也是历史有可能朝向前进的方向。
第一个选择,历史将会朝着权力的方向前进;就像历史过去的进展一样,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权力会越来越大;
第二个选择,历史会朝着团结的方向前进,随着历史不断的进展,人类将会越来越团结;
第三个选择,就是幸福,随着历史不断进步,人类会变得越来越幸福。
经过几千年的时间,不同的地方相互的联系是越来越强了,不管是在文化、政治、经济,就是因为这种联系,在21世纪的今天,历史基本上可能到达了一个命运的关键点。整个星球、整个人类都连接在了一起,成为一个共同体、一个大的村庄、大的家庭。当然在每个家庭中都会有冲突,但这只是大家族内部的冲突。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相互分离、没有联系的人类社会了,而是一个团结的人类社会。你可以看到今天世界的团结,特别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经济的领域;
这个世界不仅仅是处于一个贸易的连接体当中,比如说,中国的经济可能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中东战争可能引发石油危机,这也是对全世界都会产生影响。在更深的一个层次上,今天整个世界对于经济的看法也是一致的。在历史上之前的这一时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对于经济的概念和认识完全不一样。到底什么叫经济?经济体制和运作中,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是有效的?
大家的意见都是互相不统一的。在中世纪的欧洲、印度、中国、美国,他们对于整个经济的概念想法是很不一样的。但今天,不仅仅说整个世界同时处于贸易的连接体,另外整个世界对于经济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当然稍微有一些差别,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经济政策。各国财长一起开会讨论经济事务的话,他们完全能够理解对方在说什么,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问题或政策。即使是他们对于什么是最好的政策有分歧,但他们会非常理解彼此的意思,他们用的是同一套语言、概念。这个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个是政治的领域;
对于经济领域,我们已经看到了人类的团结,在政治上也是一样,我们看到了人类团结的进程。一千年之前,全世界各地的人类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政治体系,但是在今天的世界上。虽然具体不同,但所有国家都是按照国家进行管理,进行政治统治。而且大多数国家对于政治的概念也是非常类似的。不一定所有国家都是民主政治或社会主义。很多国家都是共和的体制,都同意主权存在于人类的手中。最基本的政治概念,全世界范围的理解相当一致。正因如此,我们在世界上第一次有了一个联合国,有了一个国际关系。这是覆盖全球的。
第三个是自然的领域。
之后在最深一个层次上,你可以看到人类的团结还体现在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上。如果一千年前到世界各个地方旅行,你会发现他们对自然的认识是完全不一样的。今天虽然有些细微的差异,但是对最精髓的东西的理解是一致的。各国的生物学家对于生物的理解完全是一致的。对人体、疾病成因的理解也是一致,物理上也是一致的。历史的方向最无可避免的,就是朝着团结在走。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进程,我们基本上已经到达了这个目的地了,我们已经和全世界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当然这个大家庭中还是会有争吵,但是我们已经不再是相互独立的了。
在过去的十万年,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人类的力量、权力越来越大了。人类也变得越来越团结了,但是有一点并不明确,就是在过去的十万年当中,人类有没有变得越来越幸福。但你有没有更加幸福?这是最难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消耗了更多的能量,美国人日均消耗的能量相比于以前增加了60倍。但是幸福感会不会也增加60倍呢?答案可能并不是如此。有哪些证据呢?
人类的力量和幸福感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不是说每个人的权力明显上升之后,人类的幸福感也会明显上升。有些人会觉得人类权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当然就比较幸福,你可以使用那些权力去解决问题,比如说激光、疾病、战争。
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几千年的历史,你可能看不到权力和幸福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因为人类的权力通常都是用来增强集体的权力,也就是整个帝国或者国王的幸福感,而不是个人的幸福感。比较一下,农民的生活远远要比采集者的生活糟糕得多。
为什么呢?
首先就是因为农民做更加卖命地工作,我们的身体和头脑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才适应了这种采集者的生活。因为进化,我们就可以进树林采蘑菇打猎。这是进化之后我们的身体和头脑才会去做的。
但是18世纪的农民并不是这么去做的,他们做的是更加复杂、更加难做的农业上的工作。比如用河水浇灌玉米、收割粮食等等。对于人体来说,是更加复杂、更加无聊的工作。即使今天几百万的人,全世界各地的人,工作更加努力,做的还是更无聊的工作。
但是19世纪的农民大受影响。所有的这些挑战和困难之外,他们还会受到社会不平等和上层阶级的剥削。之前采集者生活在一个非常平等的社会当中,有很多的部落,但贫富之间的差距并不是那么明显。随着历史不断向前推移,人类的权力越来越大,权力的分配并不是在所有人之间都是平等的,而是集中在非常少数的精英分子手中。在19世纪地农民可能会受到更多的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影响。如果一直看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到19世纪,我们可能得不出平常人越来越幸福的结论。
今天更多的人是因为年老死去,而不是因为传染病,这就导致了暴力的大大减少,今天自杀的人远远超过人类之间暴力导致死亡的人。暴力在快速的下降,一人死于恐怖组织的同时,有一千人死于吃得过多,所以麦当劳比恐怖组织对欧洲人的安全威胁更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权力和人类的福祉是有一定的相关性的。但是同时又不意味着人类就比以前更幸福了,因为我们还有看到一些相反的、不断在减少人类的幸福和福祉的过程。
首先,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我们的福祉、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广度和深度。现在社会把饥荒瘟疫和战争减少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亲密的社会和家庭的解体。
今天的人类不会再受到饥荒战争的影响,但是比以前孤独许多,比以前更感到被隔绝、被异化。我们还在失去的一个东西就是注意力的缺失,感官的能力在缺失。
绝大多数今天的专家有一个观点:人类的幸福真的没有改变太多。人类的幸福和权力之间既没有正相关的关系,也没有负相关的关系,权力不断地增加,但人类的幸福基本上跟以前保持一个相同的水平。
我们就像实验室里的小白鼠,在机器上跑来跑去,没有任何的进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有一个非常深入的原因,是人类的幸福真得不取决于我们所生活的客观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期望。你期望什么,得到了就满足,如果没得到就不满足。所以真正想要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真正得到。
但是人类有一个问题,随着人类获得的权力越来越多、生活条件不断改进,人类的期望值就会不断地提高,如果期望值跟我们的祖先一样,那今天我们每个人都会非常幸福。我们今天还是不幸福,因为我们的期望变了。期望值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我们没有那么满意的一个原因。
另外,我们也看到了人类对自己的身体和对美貌的关系之间也能看出来。今天的人比历史上任何时间的人要更美丽,因为疾病没有那么多了,我们也更知道怎么来治疗。但是有研究发现,尤其是在最发达的国家,人们对于外貌比以往任何时刻都不满意,如果你把发达的社会跟欠发达的社会做比较,你会发现发达社会对外貌更不满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期望值改变了。
以前只与周边的有限人进行比较,而现在有电视广告了,他们专挑世界最漂亮的人展示给我们看,所以把自己跟明星比较就越来越不满意。这种机制实际上减少了人类的满意或者幸福度。在更深入的一个层面上,我们可以责怪生物学、人类的氧化。
为什么导致了人类的满意与不满意?
根据生物学专家研究,不是外部发生的事件,不是经济条件,不是财富值,而是我们内部自身化学体系决定的。外部没有任何东西让我们开心或痛苦。唯一影响我们的开心或满意的就是内部的生物化学体系。开心是因为内部生物化学系统在生存一种愉悦的感觉。但是有一个生物学上的问题,我们的生物系统设计使得那些愉悦的感觉不会持续太久。
人类历史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们的生物化学体系,如果我们的幸福取决于生物化学体系,那我们的生物化学体系不改变的话,历史就是没有意义的,什么都没有改变。
因为这些生物学的专家,历史上第一次明白了控制我们的满意机制,关键的不是经济社会政治,而是生物化学。如果你想要带来一个人类幸福感上的巨大改变,唯一的方式就是要改变我们内部的生物化学体系。在经过了几千年之后,我们一直尝试改变整个世界,但并没有更满意更幸福。现在这些专家发现我们一直采取的是错误的体系,问题不是发生在外部,而是内部,所以我们就来改变一下生物化学体系吧。
那么我们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DNA,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权力转化成幸福了。这不是我个人的观点,而是各个专家的观点。其实大脑对于愉悦成就的反应并不是不满,而是想要更多,所以即使会有生物化学的药物出来,我们可以为人类创造越来越多的满足感,可能并不会让人类更幸福,而是会让人类想要的越来越多。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那些伟大的哲学和宗教的思想。我们发现了刚才的介绍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过去的几千年,从佛陀到苏格拉底,到很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要真正的幸福,最关键的一点,是不去改变外部的世界,也不是改变内心的世界,而是真正地了解你自己,了解你是谁。这才是幸福的真正关键。
但是这样的道理,几千年都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大多数人不是追求了解自己或更加幸福,而他们想要做的是去改变世界,让世界满足我们的期望。但即使我们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期望还是不断地提高,然后又不幸福了,所以人类特别擅长取得权力,但最不擅长的就是把权力变成幸福。
数据崇拜:数据宗教的崛起
今天,在世界上普遍流行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我们看下人类、蜜蜂,可以看到什么?是两种不同的状态。那么人类是什么状态呢?
为了更加了解这个想法,我们首先看下宗教,它并非来自于天堂,而来自于地上的人类,是为了要在地球上建立统一的权威。宗教,也可以用“意识形态”来理解,过去的人们认为权威在人类之外,在上帝那里,但是在当今社会,宗教有很多改革,转移到了人身上,“人本主义”成为新的权威,大家认为人身上都有神奇的因素,我们是全世界权威的来源,不管个人还是集体,是我们用自己的已知帮助我们,用自己内在的声音引导我们,这听来很抽象,所以在我和大家解释“数据崇拜”之前,我们来讲讲当下主导我们的宗教:
“人本主义”。
今天主导的意识形态是人本主义,指“人类是世界的中心”。人类是所有权威和意义之来源,而之前在一些文化当中,人类相信上帝和超自然的存在,认为上帝和超自然是意义和权威之来源。现在的我们已经接受:自己的感受是意义和权威的来源。
之前,一些人遇到什么困难时,他们可能选择寻求上帝、天使以及其它超自然的力量,来寻求答案。而现在,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你要听从自己的感受,听从你自己的想法,唯一能给你答案的只有你自己。”人类的意愿、渴望、感受是这些答案的来源。
举例子来看“人本主义“是什么。在过去的年代,政治家们会去一些牧师、教士等等,因为这些人是上帝和人类之间的一个桥梁,他们会去问那些人,谁应该成为国王,他们是从上帝和神那里得来权威。而现在社会的权威,是来自于人本身,来自于人的感受和想法。
所以提出各种政治主张。
比如在民主选举当中,“人本主义”的政治学就是:选民知道好坏,如果你想知道应该由谁来掌握这个权威,那么就去问选民,问问应该由谁决定统治这个国家。这就是人本主义一个核心的观点。
同样在经济学当中,人本主义的核心是顾客决定的,顾客是正确的。怎么判断产品好不好?我们就问顾客。那么,由什么来决定一个公司是不是成功呢?这也是一个客户的选举,不是一个民主的投票。也就是说,民主的客户来通过信用卡和钱来选举,选出成功的产品和成功的公司。如果说一个公司取得成功,必须要满足客户的一些需求和感受,如果一家公司不顾客户的选择愿望或需求,就不会成功,更不会生存下去,这就是人本主义经济学。
经济的最高权威是消费者,没有人会告诉消费者:你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即便是诺贝尔学家、工程师、歌星、艺术家做出的汽车,消费者也不一定会买单,当消费者认为这不是好车,这就不是好车。
同样在艺术界和审美上,也是一样。过去几千年,人类觉得艺术来自于一些超级力量的灵感,或有一些客观的标准,来决定艺术是好、是坏,是美、是丑。
但是人本主义审美学和艺术就很不一样。人本主义的艺术是:审美学,美是存在欣赏者的眼睛里。
什么是艺术?
所有懂人格艺术的东西就是艺术。
什么是美?
只要人类觉得美的东西,愿意花钱去买的东西就是美的。
1917年,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他就拿一个小便器,说:“这就是一个艺术品。”他把自己的名字签在小便器上,然后放在一个博物馆里。这个叫做“一个艺术品”。
从此以后,很多人不断地在讨论,这到底是不是艺术品?如果你是人本主义者的话,有人就觉得这是艺术品,那就是艺术品,如果有人觉得这是美的,那就是美的。世界上没有哪个权威人士告诉你说这不是艺术,所以美不是由谁来做判断的,而是由欣赏者做出的判断。
同样,还有人本主义的伦理学,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过去的几千年,很多人都觉得我们要听上帝的、听神的、听天堂的声音。
我们怎么知道上帝或者神对我们有怎样的要求呢?
当时,就在《圣经》里写着,所以我们就要去读《圣经》或是《可兰经》,然后就按照里面说的去做。人本主义的伦理学,这是现在的世界流行的一种观点,想法就很不一样了。
什么是好事?
就是你觉得好的,就是好事,如果你感觉很好,那你就去做。如果有一件事让你感觉很好,也没有让别人感觉不好,那你就去做。这可能就是同性恋背后的一个逻辑和道理。
现在欧洲国家越来越接受同性恋了。之前,在欧洲,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糟糕的事情,因为那是《圣经》里说的,说同性恋不好,我们就不应该这样做。但是现在的欧洲人想法就不一样了,他们只是说,你听从你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你自己觉得好,觉得开心,觉得两个男人同性恋结婚,又不会伤害到别人,还会很开心,感觉好就去做。
当然了,有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冲突,如果我做的一件事情让我自己感觉好,让别人感觉不好,怎么办?
比如我偷了你的车,我自己感觉很好,但是你觉得不好,那这就会产生了冲突和争论了。
但是,在人本主义伦理学当中,所有的争论都是基于人的感受,也许有人会逼你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是基于别人的感觉不好,而不是上帝觉得这个事情感觉不好。
最后,是人本主义教育学,之前的几千年,人类行为的来源是上帝、《圣经》或是过去那些神圣的智者,所以教育在世界大多数的文明当中,教给学生的、教给小孩的是过去那些智者的智慧,到学校学的是《圣经》《苏格拉底》《孔子》等,而人本主义的教育学,在现代世界当中就会有很不一样的观念,他会说世界上那些权威意义的来源,不是我们之外的,不是在天堂中的,不是在圣经当中的,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内心,是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选择。这才是意义的来源。
所以,人本主义教育学一个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怎样独立思考,这就是人本主义的教育学,为自己去思考!
这种世界观,也就是把人的感受和选择放在了核心。现在受到了新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的挑战,因为这些技术的出现,人本主义可能会被终结,也就是原来的人本主义,人的感受和选择放在世界中心、政治中心的观念会被终结。非人文主义正在到来,科学说“人文主义”就是虚拟的、杜撰的,人文主义通过人的感觉来解决问题。
科学告诉我们,其实所谓的自由意识并不存在,我们从来没有做过自由的选择,你做的所有的选择都是基于在身体当中的一些生物化学的过程。
根据生物学家的理念,从来没有灵魂的概念,身体当中发生的一切,无论是政治的选择和伦理的偏好,你想要买什么东西,都不是由自由意志决定的。所有的这些选择都是由你身体里的生物和化学公式决定的。在科学界,存在两种过程:决定性和随机性。
没有哪一种选择是自由的。
有一种过程是决定性的,比如有一些事情发生了,导致了后面一些事情发生了。
还有一种过程,是随机的,就是概率性的事件,比如量子学的事件,不是说一定会发生的,而是随机性发生的,比如活性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它就会爆炸,这是随机的。
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两种过程,但是没有自由一说,现在生物学家也说了,没有自由的概念。我们的选择反应的也不是自由意志,而是人体当中的那些生物化学公式。
我们的感受,在人本主义政治伦理中那么重要。但是根据他们的观点,感受只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都是由大脑的神经元、血液当中的化合物,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现代科学家告诉我们,如果你涉及到足够多的数据,然后做出正确的计算,一个外部的环境就能够完全理解你的感受,而且还可以预测你需要做什么样的决策,甚至帮助你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
也就是说,外部了解你的程度,可能会超过你了解自己的程度,这个听起来可能非常抽象或复杂。然而我们的感觉就是一种生物算法。
简单举个例子: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只大狒狒,有一颗树上有香蕉,它想要吃香蕉,但同是树的不远处有只狮子,大狒狒就要思考,要不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摘取香蕉呢?这个问题其实是计算概率的问题,也就是大狒狒不去摘香蕉的概率有多大,而另一方面,大狒狒去吃了香蕉而被狮子吃掉的概率有多大。
要计算两边的概率,你就会需要很多数据,比如香蕉的数据,距离大狒狒有多远,有几根香蕉,这个香蕉有没有熟,同时你还要计算狮子的数据,狮子距离大狒狒有多远,狮子大还是小,是睡觉还是怎么样,看起来饿还是不饿。
另外,还要看自己的数据:我能跑多快,我有多饿。要把所有的数据融合在一起,计算出概率,然后决定做什么。
那么这只大狒狒是如何计算这个概率呢?
它不会拿出计算器,开始计算这个概率,它整个身体大脑和神经系统,就是它的计算器。我们所说的感受和情感,其实就是计算这种概率的公式。
大狒狒经过这个运算过程之后,不会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种感受。要么就感到勇敢,要么就感到恐惧。所以,感受和情感不是什么精神的现象,不是用来写诗的,而是一种生物化学计算的过程,让我们计算出概率,然后做一些现实的决策。
因为没有人了解生物学,没有人有这样计算的能力,然而今天我们在逐渐具备这样的能力。
因为我们之前不知道哪些生物算法成就了人类,所以我们说:要倾听自己的感觉,通过自己的机制了解自己。虽然目前没有这样的技术可以了解身体内部的数据,但是,这个事情也在改变之中。
我们正处在两大科学的交汇之中:人文和计算,马上要出现一个海啸了。一边是生物学家掀起的巨浪,开始真正了解身体,一边是计算科学掀起的巨浪,也就是达尔文遇见图灵。
当生物学的洞察力加上电脑的洞察力,谷歌们也正在变成生物科技公司。
他们雇用了很多生物科学家,通过生物化学算法,最终来设置和融合生物电子算法。那么会看到什么结果呢?
就是会诞生大数据系统,权威就开始转移到算法中,我能打保票,你未来对身体做的最重大决策,不是基于你的感觉,而是大数据。
两三年前,安吉丽娜去做了计算机的DNA测试,发现了很少见的基因突变,有87%得乳腺癌的可能。但是她感觉非常好,一切都是没问题,然而计算机告诉她身体有一个定时炸弹,安吉丽娜很智慧地倾听了计算机的声音,而不是自己的声音。这会是未来大家倾听数据的方式。
几千年前,当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疑惑的时候,会去问上帝,后来倾听自己的感觉,但是现在这些都过时了,你要听谷歌的、微软的、苹果的,他们了解你的程度超过你自己。
以前的世界观是有神论的世界观,上帝是一切权威的来源。如果你有事情,要问《圣经》。现在的时代会告诉你,不要听自己的感受,要听数据的,要听谷歌的要听微软的。
如果你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你以前买书是去书店一栏一栏地看,看看书面和内页,最后选择书籍;现在,数据主义者去亚马逊看推荐书单,你刚进入到亚马逊首页,他会推荐给你,你喜欢什么样子的书,虽然这个算法还不是特别好。
假如你在kindle读书,其实也是kindle读你,keidle知道你读的书、你哪页读得快、哪页读得慢、读到哪里你就不读了,把传感器连接起来,Kindle知道你都到什么地方笑了,读到什么地方哭了,读到什么地方不开心了,心脏有变化。
比如说:医药行业,很有可能最重要的有关你身体的决策、健康的角色,不是基于你的感受自由选择做出的,而是基于电脑算法算出的。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个数据的转移,转移到了计算机的算法,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我们当下的人类生活方式已经被数据占有、被监控。比如,将来你与谁结婚,将来都有可能会通过数据分析,会给到你应该要跟谁结婚的数据。
商业的基因
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不同人类族群、不同国家和不同种等级的人产生的影响。
历史的平等是不可避免的,新的概念“平等”和“不平等。”
历史的大多数时候,其实不平等一直是人类历史的常态。对大多数社会、文化、帝国、国家,其实它的基础就是在于不平等,有了等级的不同。比如国王和庶民、贵族和平民百姓、富人和穷人就是一种等级的区。甚至再家庭中,父母子女也会发生不平等,所以在过去的几千年,不平等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
特别是20世纪,在人类历史中“平等”成为了最重要的价值。不仅仅是对于某一个国家,而是全世界范围当中成为最重要的价值。
在20世纪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克服不平等”,才是20世纪历史的主旋律,打破了各个不同的种族、人种、国家、性别之间的不平等。
也不是完全变更了,而是相对于早期相比,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早期,整个人类社会,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平等的社会。
往未来看,看到21世纪,看到的历史可能在进行一种倒叙,特别是“平等”和“不平等”的问题上,之前已经缩短了两者之间的差距,但是21世纪的现在,又开始把差距拉大,越来越明显,可能相比之前的任何时期相差的都要大。
之前的差距,是表现在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差距,主要的原因是核心技术和经济的创新上的差距,我们把这种技术的创新称之为工业革命。比如19世纪人类掌握了蒸汽和石油、纺织、食品、汽车等等这些技术。人类也知道了开始运用这些技术,开始生产出更多的东西,这就是工业革命。
但是,工业革命这些新的力量,并没有在所有人里平均的分配,很少数的国家,比如英国、法国、美国等他们优先实现了工业化,其它国家就是落后的,比如中国、印度、南美的一些国家。但是这些工业技术,用了150年时间才消除了差距。但是,还会有些国家,依然被远远的落在后面,没有消除差距。
现在看今天的世界,我们处在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人类现在又掌握了新的特别了不起的力量,不再是工业革命技术的力量,而是生物技术和计算机的算法。这两个强大的力量,是我们现正在学习的。
现在21世纪的革命,不仅仅是工业技术革命,而是人类身体、大脑和思维。21世纪经济的产出物是身体、大脑和思维的产出。我们不仅仅是改变周围的世界和环境,而是开始有力量改变人类中级内部的世界,我们生物化学的这套体系,也许会改变我们的大脑,我们的DNA,甚至开始创造一些人工的无机的生命,比如人工智能。
这些新的力量,也没有得到平均的分配,只有少数的国家是遥遥领先的,他们取得的是垄断的地位掌握了这些新兴的生物技术和计算机的技术,大多数国家和人都是落在其后的。
这就会产生一种威胁,也就是之前20世纪之前缩小了的差距,如今又开始加大差距。
国家社会之间的差距,为什么会扩大?一些国家知道怎么生产大脑和思维,一些国家不知道怎么生产大脑和思维。如果没有跟上这一次技术革命浪潮,很有可能你就无法跟不上,无所缩减这个差距。不仅仅是相比20世纪的差距更大,而且是达到这个历史上更大的水平。
但是这些在21世纪就要发生改变了,因为那些精英那些富人通过技术改变自己的身体和大脑,改变孩子的身体和大脑,这样的话,是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生物等级,不仅仅会有法律、社会的阶级,精英阶级和平民阶级,不同生物的阶级,比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大脑和思维的能力。
死亡也是这样,之前的历史当中死亡对于所有人来说是最平等,但是在将来可能并不是如此。
过去死亡让大家都平等了,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人终有一死,如果你是18世纪的中国平民,你生活在中国的清朝,你看看自己,再看看中国的皇帝他特别的富有,有很大权利,特别的强大,但是你知道,他终有一天也是要死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呢,都是会面临死亡。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也都会一样,如果说你有一些宗教信仰的话,你会觉得这辈子做一些善事,下辈子会过的更好。
不是因为上帝怎么说,不是因为这是自然规律,而是命运到技术的问题。
现在已经有科学家这样说了,现在科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来克服死亡的挑战。也有很多著名的商业人士也是非常严肃认真的来对待这个问题,成立了相关的项目。比如谷歌,两年之前有一家子公司,这个公司的目的,就是来研究克服死亡的问题。
当然能够延长人类寿命的技术,能够让人类长生不老的技术,从一开始会是非常昂贵的,一般人可能享受不到。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只有那些富人可以长生不老,可能会活到120岁、150岁或200岁。那些老百姓,可能还是会死亡。对于死亡,本身是平等的了,这样会造成穷人很愤怒,之前的穷人可能会觉得生活各种的不平等,但是对于唯一平等的“死亡”,如今富人可以用科技技术来延长寿命了,造成穷人之间更不平等了。
当医生和专家和科学家,面临人类变成了一些不同生物学上的群体,新的生物科学给我们不同的社会阶级之间分成了不同的阶层。
我现在所说的一切,未来,不是我的预测,只是一个可能性。但是在我们思考未来,未来可能性。未来你要看到最危险的可能性。不是说什么事情在20世纪发生了,不一定在21世纪就会重复。
首先医学正在经历一场巨大革命,到目前医学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治疗病患,现在越来越多的医药和医药公司,他们不再对治疗病患感兴趣,而是对健康要锦上添花。有这样一个假设,比如有个人生命医学的目的,是要保证他能回到正常的一个状态。健康虽然是有一个普世的规范,但是整个目标就是要超越这些规范,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规范。
无人机
再比如,21世纪最强大的军队,现在再也不招那么多的人来当兵了,更依赖技术。网络技术、无人机,都是自动驾驶的技术,当然还需要一些人类来参军,还需要一些士兵和专家,但是你需要士兵的数量要比以前少很多,而且这些士兵必须是专家,还要知道怎么去制造并且驾驭高科技。还有在非军事领域在发生,比如人工智能、电脑、机器人这些会比人类越来越好,绝大多数的人类都会失业。
这个世界死于车祸的人,远比死于战争、犯罪、恐怖主义加起来的人数还要多。如果不许人类开车,所有的驾车都是由人工智能来完成,无人驾驶的车来完成,
可以把所有的汽车、所有的大巴、所有的卡车联网,形成一个单一的网络,和交通红绿灯联网,再也没有车祸,你需要的车的数量也要少很多,消耗的汽油也少很多,所以即拯救了人类的生命,而且节约钱还还没有那么大的污染,但是导致的结果很多人会失去工作,还有驾校的老师和交通警察都不需要了。
同样的道理,比如医生。如果某人要让医学院,他希望自己20年后要做一个家庭医生,现在看来是一个很不现实的希望。因为20年以后人工智能很有可能会代替家庭医生。比如,家庭医生要做的,诊断疾病,建议你怎么样治疗?
我们看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IBM 现在正在做一个医生人工智能,他要做的是代替医生来诊断疾病来推荐你疗法。这个医生机器人可能会对全世界的病都熟悉,每一周或每一天都会进行信息更新,比任何医生都更加熟悉,记住所有人的医疗历史,每个一个人类的医生能够做到这一点。它不需要情绪,到哪里都可以跟着我,会告诉你疗法,如何治疗。
当然一时间不会代替现在的医生。但是这些技术上的难度,可能会很难。但是只需要解决一次技术上的问题,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就会得到无数的医生可用,而且随时可用。
人工智能,虽然研发技术需要1亿美元,但这是很小的一笔钱。对比你得到的好处和价值而言,这钱真的值得付出。
想跟着笔记侠创始人柯洲去上独角兽吗?
点击图片哦~
合作伙伴:混沌研习社|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腾讯|京东|正和岛|中欧|微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