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怀疑区块链,谨慎对待虚假繁荣的虚拟货币

2018-01-30 高庆一 笔记侠 笔记侠



内容来源:本文经君杰资本(ID:wwgcapital)高庆一博士授权发布。高庆一,君杰资本创始合伙人工学博士。


封图设计 |  邱小军   责编 | 苏文炳

 第 1992 篇深度好文:2524字 | 3 分钟阅读


精华笔记·区块链


本文新鲜度:★★★    口感:红豆奶茶


笔记君邀您,先思考:


  • 信息技术革命经历了怎样的交替迭代?

  • 区块链技术兴起意味着什么?

 

2015年的共享经济、2016年的虚拟及增强现实、2017年的人工智能,2018年的第一个月,不出意外的迎来了一组热点关键词:“区块链、比特币以及ICO”。


众多“有识之士”前赴后继纷纷表态all in blockchain(从具体操作上看,其中绝大多数只能算是all in 比特币),也引来了“友帮人士莫名惊诧”。

 

① 会不会区块链的兴起,只是又一次的螺旋上升?

② 为什么说区块链的兴起只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回归?

③ 比特币为首的代币体系,真是“价值”和“共识”的反映?

④ 对于区块链的过度解读是不是一种误导?


一、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交替


信息技术的革命,经历了“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多次交替迭代。



去中心化:

 

最早的计算机仅能包含一种固定用途的程序。比如,如果一个计算机用来计算数字,就不能拿来处理文本、玩游戏等等,所以单独一台计算机并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计算主体。

 

1946年冯诺伊曼结构(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伊曼,提出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放置程序)开始确立,也就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模板。每一台计算机便作为独立的计算主体一直延续到了互联网的诞生。

 

在互联网体系结构下,形成了一种“客户端-服务器”的服务模式,也就是C/S结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结构,一种软件系统体系结构。比如我们常见的QQ客户端、迅雷客户端、网络游戏客户端等等。


C/S机构:客户端示意(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使用客户端时,主要依赖于每台独立的电脑的处理能力,也就是更加强调每个“节点”的计算能力。(我们可以把整个互联网系统中的每台电脑当做一个独立的节点。)

 

这是一种去中心化体现。

 

中心化:

 

在互联网体系结构下,还有一种:“浏览器-服务器”的服务模式,即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比如我们常见的:知乎、果壳、微博等等浏览器网页。

 

B/S结构示意:浏览器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利用的是中心化服务器来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而我们的浏览器只是作为输入和输出的一个终端。这就是典型的中心化。



此外,高性能计算、云计算、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把软件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等技术和理论的提出和实现,确立了“中心化”计算和处理的趋势。

 

再去中心化:


还有一种非常“去中心化”的方法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七层网络模型(即OSI:一个定义得非常好的网络协议规范


网络通信从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直至表示层以TCP/IP UDP HTTP等协议作为通信互联的基础。


笔记侠注:国际标准化七层网络模型



①应用层:网络服务与使用者应用程序间的一个接口。典型设备PC、手机、平板等

 

②表示层:数据表示、数据安全、数据压缩。典型设备:PC、手机、平板等

 

③会话层:会话层连接到传输层的映射;会话连接的流量控制;数据传输;会话连接恢复与释放;会话连接管理、差错控制。典型设备:PC、手机、平板等

 

④传输层:用一个寻址机制来标识一个特定的应用程序。典型设备:PC、手机、平板等

 

⑤网络层:基于网络层地址(IP地址)进行不同网络系统间的路径选择。典型设备:网关、路由器

 

⑥数据链路层:通过使用接收系统的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来寻址。典型设备:网桥、交换机

 

⑦物理层:建立、维护和取消物理连接。典型设备: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网卡、中继器、集线器


在基于这个网络模型的整个网络环境中,每个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呈现了明显的去中心化的特征。

 

再中心化:

 

但是在互联网的应用层(最终到达用户的接口),我们真正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沟通、共享、分享以及协同的层面,互联网却是极大的“中心化”。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的瀛海威信息高速公路,到2000年初的新浪、网易、搜狐,直至2005年之后确立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以搜索、电商、社交确立了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截至目前的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

 

我们在网络上其实一直需要通过诸如上述的这些中心节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沟通,失去了这些中心节点的认可和授信,我们就是网络中的信息孤岛(lonely island)

二、价值与共识

区块链技术的兴起,恰恰是把网络环境下的信任机制,回归到了“去中心化”这个逻辑之中。



区块链不是万能的,它所提供的,也许仅仅是“去中心化信任”这一点微小但是颠覆性的机制。我们知道,科学(数学)和艺术(音乐)是人类不同种族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是不依赖于语言、文化以及身体结构确立的共识。


我们的人生也是一直在寻找“频率一致”的一个过程。尤瓦尔赫拉利(Yuval Harari: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人类简史》作者)说过:“人类所有的组织,都是对一个共同故事的信仰”。由此可见,共识和信任,是多么重要。



那么,价值的核心到底是不是“共识”,我认为不是。价值的核心应该是“广泛共识”,而不是“局部共识”或者“伪共识”。“广泛共识”是真正代表大多数参与者意愿,不是被洗脑、被灌输、被强制的共识。这也就是邪教和宗教的区别。

 

那么有区块链所提供的广泛共识机制,能不能给比特币等“Coin”披上价值的外衣呢?我认为,不能。


我们先回顾一下现代货币体系。人民币是法币系统,靠国家信用作为支撑,它大致对应的是社会财富增长总量,当然,国家机器有着相当大的调控自由,这也是货币贬值的基础。美元最早对应的是国家债权,后来找到黄金作为锚定物,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又广义锚定了石油。

 

我们再回顾一下代币发展的历程。原始人有了以物易物的需求之后,如何能够客观地对等衡量彼此物品的价格,就有了代币系统。


3000年前的代币系统是贝壳,逐步演化到800年前开始稀有金属铜、银、金。直到后来产生了以国家信誉背书的纸币。除了纸币以外,能够作为代币的工具,需要具有两个特征:稀缺性(开采开发难度大),价值具有广义共识。


对于比特币,虽然声称它的总量确定,但是其不断衍生分支的各种币肆意滥发,毫无总量控制一说(查理芒格和巴菲特的观点);对于广义共识,比特币要走的路还很长。所以,比特币的泡沫属性要远大于它的代币属性。


三、不要把投机当投资

 

对于区块链技术,以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和ICO,我们认为应该回归到技术和方法的本源。人工智能是生产力;区块链是生产关系;大数据是生产资料。

 

我们毫不怀疑区块链技术的变革性发展,但是不能神话区块链,颠覆所有已有体系框架。



互联网的发展需要的是变革,不是革命;需要人工智能,不需要人工智障;需要区块链,不需要区块恋。

 

我们支持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发展以及结合场景的应用,谨慎对待虚拟货币的虚假繁荣,对待ICO敬而远之。


笔记侠的小伙伴,大家好~

我们现在新开了一个号:


「AI笔记侠(ID:AiNotesman)


如果你想先人一步,

加入AI和区块链的世界,

那就去关注「AI笔记侠」吧~

现在扫码关注


笔记侠爆款好文推荐:

卫哲:年底到了,如何不让绩效考核形同虚设?

独家首发 | 胡海泉:95后,来了!

阿里“揪头发”详解: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好的教练

过度自信,会阻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