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春花:如何避免虚假繁荣?

陈春花 笔记侠 2019-04-07



内容来源2018年11月18日,在由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联合主办的“2018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论坛”上,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老师发表了以“面对未来的组织发展逻辑和价值重构”为主题的精彩演讲。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和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封图设计 | 泉十七  责编 | 嘉琪

第  2727  篇深度好文:6427 字 | 9 分钟阅读

完整笔记•组织管理


本文新鲜度:★★★★★+    口感:醇香酒酿


笔记君说:


彼得·德鲁克堪称大师中的大师,其管理理念仍影响着无数后来者,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老师便是其中之一。


接下来,不妨和笔记君一起跟随陈春花老师的步伐去感受吧。


以下,尽情享用~


我自己深受德鲁克影响,他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我在工作后,决定转向管理时读到的,让我找到一条路,并能够支撑我不断做管理研究时找到它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教会我作为一个管理学者如何去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我就因此走上了研究路径。

 

一走就是26年了。在这26年中我坚持研究一个话题,就是中国企业自己的成长模式是什么。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一下,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面对未来,如何理解组织的主要发展逻辑,组织价值重构的核心逻辑。

 

一、面向未来:认知组织环境

 

今天,一个最难的话题就是我们如何认知组织环境。

 

当熟人问我宏观环境时,我就告诉他:“宏观环境有非常多的学者可以告诉你,我想讲一点点微观的环境。

 

对于我们做经营的人有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当宏观的条件提供趋势和机会时,要顺势而为,而当宏观环境不能提供机会和趋势时,依然要找到自己的机会,这时要做的是:认知自己的环境在哪里。”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从我自己认知的角度来讲,今天我们认知的环境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


第一个特征是个体自我独立;


第二个是万物互联一体。

 

今天比较特殊的一点就在于两个元素的组合,而这两个元素组合的特征都是非常明确的。

 

以前我们讨论整个环境时,个体没有那么强,更多可能是去讲整个组织的概念,但今天你会发现,个体强大而又独立。

 

我们不得不接受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们所有人都是万物互联。

 

曾经一个学生讲故事说:“在经济学课程里,有个考试题问:芝加哥飘雪花对中国股市有什么影响?”

 

早年学生的回答很有意思,说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离得很远。但今天芝加哥飘个雪花对中国股市一定是有影响,而且影响非常巨大

 

所以万物互联今天已经变得非常生动,这是你要了解组织环境的第一个变化,要接受。

 

第二个变化是什么?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在今天整个环境中,你只能分享还不够,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去做协同

 

就像我们很多人熟读德鲁克的书,熟读德鲁克思想,几乎大部分人都受德鲁克思想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分享非常多德鲁克的思想,在整个德鲁克的理论体系当中,你会发现,他很早就是一个研究生态与社会逻辑的学者。

 

这就是开放和协同的逻辑,甚至在更大程度上,你会理解他可能是个社会学家,或者是生态学家,而不仅仅以一个企业的单体看待管理。

 

你会看到他谈管理时,永远都是放在大的社会环境之下,这就是能不能让环境和管理真正做协同,而不仅仅是去分享。

所以如果我们仅谈德鲁克,仅分享他的观点和价值,而不能融合在你的协同体制当中,就很难看到它的价值。

 

今天企业界非常多的朋友,在各种场合做分享,可他自己的企业反而不能开放协同,这样就没有什么意义。

 

第三个环境的特点是,联接比拥有更重要。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每个人都问我,现在这样一个动态环境到底怎样做才有机会?我的回答都非常简单:你开放就好了。

 

包括我带一个农牧企业去转型,再一次操盘,再一次转型,再一次让它恢复增长。但第二轮回到企业去做责任担当时,和我第一次去做总裁担当时相比,我对自己的要求完全不一样。

 

新的要求就是能不能开放合作,如果我能够不断开放合作,就可以运用动态,运用迭代,运用我们讲的优化,运用我没有的能力,被更多人加持去拥有能力。

 

在第四个特征当中,我们可能就需要特别去了解今天是不是懂得什么叫智能技术、是不是真正理解智能技术和我们之间的关系。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我到海尔青岛工厂参观时,很是惊讶。以前下工厂看到的看板都是显示供应信息,比如部件到了多少、库存多少、周转是多少,周转效力如何,时间如何,与产线的关系如何。

 

但海尔的看板上面,全部是销售信息,现在苏宁卖场正在销多少,我们在线多少,国美卖场正在销多少,我们在线多少。


这是我看到的一个变化,这变化意味着现在即使是大规模制造其实也能够满足定制化的需求。

 

大规模制造可以完成定制化产品的根本原因是:


可衡量、可量化、可程序化的工作真的能被机器替代。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去年我跟大家讨论机器人概念时,我说我并不怕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我唯一怕的是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所以不存在机器替代人的问题,但如果你的思考跟机器一样,你一定会被替代。

 

这是今天我们的组织环境遇到的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管理和认知,尤其是组织管理的逻辑可能需要做一些调整了。

 

为什么要去做调整?很大原因在于,影响绩效的因素变了,并且由内部移到了外部。

 

在整个组织管理中,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如何取得绩效。这一点也是我深受德鲁克的影响。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在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中,德鲁克提供给我们所有人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必须用结果去评价

 

所有的努力要借助于结果来体现,如果没有借助结果,那你所做的所有东西实际上是不能被评价的。

 

在我不断调研企业的过程中,有人跟我说,我成本做得比以前更好,内部竞争力更强,品质更好,核心优势很明显,为什么在市场上还是输掉了?

 

我就和他开玩笑说,因为有一个跨界的人,用和你不一样的逻辑来做这件事情,你当然会输掉。


这其实就是组织绩效的影响因素由内部移到了外部。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所以,影响你的一定不再是同行业的人,而是行业外的另外一个人。

 

二、面向未来:

组织核心命题的新内涵


既然从内部移到了外部,所有组织的核心命题就改变了。从2012年开始,我就不断回答一个问题:


组织变化到底是什么?

 

这个世界变化得越来越快,新东西出现也越来越快,过去简单的理论实际上解释不了新的问题。

 

所以从2012年开始,我开始写面向互联网的新的组织逻辑,这个新的组织逻辑中很重要的就是核心命题变了,内涵变了。

 

这个内涵的变化是什么?就是过去和今天组织管理当中四个重要的维度变了:个人和目标的维度;个人和组织的维度;组织和环境的维度;组织和变化的维度。


过去我们可以说,组织、目标大过组织管理中的另外四个维度,目标大过个人,组织大过个人,组织大过环境,组织大过变化,组织可以是封闭的。

 

但今天最大的变化是组织目标必须涵盖个人目标,个体变得很强大,更重要的是环境不确定,变化不可预测,这是根本性的变化。

 

这一变化就使得组织管理中核心要解决的四对关系,从之前主要讨论的前两对变为组织和环境、组织和变化的关系,这是一个很大的调整。这意味着,传统理论中的答案在今天,是要变化的,即有了新的内涵。

 

这个新内涵是什么?


第一,组织和个体之间不再是服从关系,而是共生关系。


第二,组织必须是外部导向,受德鲁克的影响,我一直把这个作为重要的研究组织管理的逻辑,就是从外向内看。

 

第三,组织必须把内外部的边界打开,这就意味着内涵变了。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内涵为什么会变?除了前面讲四个命题关系的调整之外,其实是我们应对的挑战变了。


第一个就是今天发生的所有的事情,都要面向未来,不能回顾过去。

 

今天我们要颁发德鲁克中国管理奖这个奖项,就是要以德鲁克的创新精神和倡导实践的精神,去推动能够面向未来做事情。

 

以前我们总是以现在讨论未来,但今天一定是从未来看现在,这是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我们会看到三个同质化。

 

索罗斯说货币是没有国家的。我自己在看德鲁克的书籍时也找到了类似的一句话:信息或者数据也是没有国家的。

 

而今天更希望你懂得的一件事情是,用户也是没有国家的。

 

今天看双11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它背后有多少个国家的人参与了,鲜为人知。这是一个同质化的市场,金融、数据和用户,与我们以前讲的市场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变化是个体。



新的个体是多元和独立的,自由与责任的,更重要的是好像人人是创客,像主持人武卿也创业了,人人都是创客。


那这种变化的结果是什么?你会发现组织的平台属性变了,以前我们讲平台组织,讲权利和责任如何分、决策如何分、对于目标如何分配,这是之前组织的属性。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在新的组织属性上增加了四样:


平台性、开放性、协同性、幸福感。


其实这个内容在2015年的《激活个体》里我已经公布出来。这种属性改变要求我们必须有一种基于变化的思维逻辑,就是整个组织的逻辑要基于变化去思考。

 

这样思考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东西都在变,技术、员工、市场在变,持续架构创造当中的资本客户,以及产品和服务都在变。

 

如果没有这样的思维习惯,就很难适应变化。所以,组织整个思维的逻辑要变。

 

、面向未来:

组织管理的3个价值重构


当组织的思维逻辑变化了,我们就要做整个组织管理的价值重构,我认为有三个价值重构是我们要做的。

 

1.组织是一个整体,必须整体去看组织

 

在整体过程中,实际上需要我们把它变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来看。

 

比如你与顾客的关系,与组织边界的关系,与所有这些周边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整个组织从线性和确定性走向非线性和不确定。当我们知道柔性化是其中很重要的特时,就会发现所有的组织其实是在一个无线连接的空间中,这时就不能简单地去谈分而要谈合。

 

不能谈分而要谈合,这时所要做的事情和之前是不太一样的。于是,我提了一个概念,你只有把它看成一个整体,你才是真实贴近组织现实的。

 

组织作为整体,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有7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大家去解决,而解决这7个方面问题的关键在于,从顾客端开始,去理解你怎样尊崇这个信仰。

 

如果回看德鲁克的著作,他会告诉你企业只有一个定义,就是创造顾客。

 

从组织的概念上讲,你的起点也只有一个,这个起点不是因为你有能力,不是因为你有产品,而是因为你有顾客。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所以从起点的角度,要求企业经营的信仰一定是为顾客创造价值

 

我们解决组织边界问题,就要解决你与顾客到底能不能在一起的问题。

 

怎么解决成本问题,怎么解决组织内部的问题,怎么解决管理效率的问题,怎么解决人跟组织的关系问题,最后怎么解决组织跟外部效力协同的问题,你要从这个角度把整个组织架构做一个重构。

 

这个重构应该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这是第一个维度的价值重构。

 

2.激活人的价值

 

第二个价值的维度,实际上要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去激活人的价值?这在今天变得非常重要。

 

其实今天工作场景和人力资源的概念都是变化的,到底变什么?其实就是在其中人之间的变化。



这是我做的一个课题,收集所有人在工作场景中的数据。

 

把所有这些数据记录下来,你会发现,非常多的人希望有灵活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我们都希望有幸福感和自我实现,而不是安全感和稳定。

 

当工作场景和人力资源的需求改变时,管理的价值也是变的,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让他流动,能不能给他提供价值的空间。



这是一个2016年20家明星互联网公司人才迁徙图表,可以看到人才迁徙是非常非常频繁的。

 

如果我们不接受这个现实,总用传统的逻辑来看,就会出问题。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所以,今天的管理很重要的就是,如何让人有意义,而不是仅仅实现绩效目标

 

我对很多人讲,今天组织管理最大的挑战是,不仅仅实现目标还要让人有益。

 

要让人有益,就要解决两件事情:


一件是解决效率,即怎样和真实的顾客以及企业在一起。


另一件是,怎么解决人浮于事和虚假忙碌。

 

在管理当中,我们比以前多了一个挑战,就是如何避免碎片化和虚假繁忙。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更需要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吃饭时就吃饭,睡觉时就睡觉,不要再去做别的事。

 

我是一个坚决反对碎片化的人,也许不合时宜,但的的确确就是在创造价值时你需要对自己的专注有要求。

 

如果不能认真做,你的碎片化统计起来就有可能是虚假繁忙,没有整体价值,那如何让大家有整体价值?

 

在组织管理中,需要大家能够认知责任、认知权利、认知利益,只有这样,才可以调整。

 

所以在工作场景中关键词变了,从以前的命令和权利,变成今天的给人成长,发挥创意,与时代同步。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在整个组织管理中,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为员工赋能。


如果你的赋能场景是低的,员工就会离开去找更强的平台;如果你的赋能场景是高的,就有更强的人来你这里。


我们看你整个组织管理的状态,就是看赋能的场景。在数字化生存时代,你应该为每个成员创造平台与机会,这是第二个维度。

 

3.打造共生型组织

 

第三个维度也是我最近发布出来的,就是我们应该去做一个共生型组织。这个还在持续研究当中。

 

从2012年起,我就一直在找赋能组织,找互联组织,最终用了一个我觉得可以接受的词——共生。

 

共生,就是今天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独立做到完成顾客的价值,必须去构建一个价值网络。


构建这个价值网络时,不能以自己为中心,必须与别人是一个共生关系,如果以自己为中心,就构不成价值网络。

 

这个共生组织的特征是什么?或者我们如何打造它?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我提出了4个最重要的境界:


  • 共生信仰


共生信仰是我受自然的启发,自然界万物万世都活着,而且都活得很好。而它们之所以能够存活,是因为它做到了自我约束、中和利他、致力生长。

 

之所以讨论这个,是因为:


第一,很多企业不知道它其实是需要约束的;


第二,你能不能够真正的中和利他;


第三,你是不是可以致力生长。

 

如果回顾德鲁克给大家的建议,要打造一个属于你的经营理论假设,那么通过这三个问题,你就会清楚地知道,你的基本假设中,你的发现是什么,起步是什么。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这部分,实际上就没有办法拥有企业的持续空间。

 

  • 顾客主义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今天,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唯一可确定的来源,就是顾客和顾客的价值


整个组织或系统能不能遵循顾客这个起点,就看我们所有人愿不愿意把自己回归到顾客。


这是第二个能够共生的组织需要打造的很重要的部分。当然这里有一个挑战:顾客越来越年轻。

 

我和90后学生聊天,90后学生竟然和我说:“老师,我们已经疯狂地老去了”,然后充满悲悯地望着我。我很认真地回答:“没问题,我正在逆生长”。

 

这是大家需要学习的一个部分,就是你能不能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去走,而不是告诉别人,你的经验有多少,桥走了多少,路走了多少。

 

  • 技术穿透

 

技术能够打穿并帮我们重构整个组织,这是我最近6年来感受最深的事情。


今天,几乎和所有人谈论任何问题时,我都会和他讨论一件事情就是,你对技术的投入是如何做的,如何理解知识成为驱动力量和它所贡献的价值。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我们没有人能逃离技术框架去管理技术恰恰作为一种组织语言在帮助我们,也正因为它成为一种组织语言,所以形成的效率是我们没有办法想象的。

 

如果没有技术,就不会有双11不断创造我们称之为奇迹和神话的零售。


通过一个技术去穿透,是用了整个社会的大协同。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用技术去共生的现实。

 

  • “无我”领导


2017年,在《激活组织》中,我对组织内部领导人提出了要求:


第一,要改变领导角色,你必须能够作为布道者,在所有不确定中,指明确定的方向。

 

第二,你必须是个梦想家,能够帮助组织和人实现富裕梦想,不断创造,同时你还必须是个伙伴,要跟大家一起工作,这是对于一个组织体系内的领导的要求。

对于企业家和做企业管理的人员,还要有一个要求,就是“无我”、“利他”。必须跟别人组合在一起,才可以做得到。

 

我深受《道德经》影响,在《道德经》中,“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能不能让其他所有人有为。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当你将周边的人连接起来并让他们有所作为,你就是一个“无我”领导者。

 

这才是真正的“无为”,就是你牵引陪伴、协同管理、协助赋能。

 

今天,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在于技能而在于心性。

 

我很期待,我们所有人能够真正调整心性,调整我们自己的内在力量,就像德鲁克持续引领管理的研究和价值一样,不断创新,真正让管理卓有成效,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创造被呈现出来。

 

谢谢大家。


*文章为讲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论坛由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联合主办,以倡导德鲁克博雅管理思想,推动中国的管理进步和社会生态演进为宗旨,今年已经是第十三届。


笔记侠相关好文推荐:


陈春花最新演讲:战略设计的最终核心一定落到人

陈春花:比输赢更重要的,是共生

陈春花:所有盈利,都必须深具人文关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