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前产品经理杨茂巍:要做一个平台,先做一个病毒
现场完整版笔记首发
演讲|杨茂巍(微信前产品经理)
笔记|笔记侠 Notesman
编辑|笔记侠 Even
根据2015年11月7日杨茂巍在颠覆式创新研习社产品学院第一课“产品方法论”演讲整理,笔记侠经主办方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kezhou20,违者必究。
人物名片:微信公众平台前产品经理,微信创始团队成员之一,负责微信开放平台与公众平台结构产品设计与运营工作,现为创大孵化器产品副总裁。
导言:
微信产品成为打败微博和米聊的第一社交神器,是如何被锻造出来的?微信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告诉你微信公号的规则、在全世界做平台运营的四大基本法则、如何做一个优质的公众号、如何变现微信流量。
关键词:微信生态 产品 运营 变现流量
演讲笔记——
我今天希望帮助大家看清楚微信的过去、现在还有未来的生态。
我从川大毕业,2011年加入了微信,我每天早上上班看看后台数据,看着微信从0到1的诞生,我参与了开放平台和公众平台规则的制订,以及所有公众号模板消息、APP支付和第三方登陆受权的配合和照应。
2011年,我是一个愉快的程序员,赚赚小钱,买了HTC手机之后,我知道移动互联网来了,我想做点事情。当时有个朋友跟我说,百度运营强、腾讯技术强、阿里销售强,但其实这是错误的认知,没有谁哪一样特别厉害,只是各自的方向比较侧重哪块而已。
班主任是最小的主任,产品经理是最小的经理。
考验产品经理最大的是执行力,所有大学里都没有这个课程,但是互联网公司招聘最多的就是产品经理。很多人投的所有互联网企业简历,都被刷掉,但我总能拿到特别好的offer。
产品经理面试有一招鲜的方式,你可以找出一个产品的5个功能点,说出最好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法提出来很简单,但是很少人做,却可以帮助你拥有80%的成功率。我当时拿到了百度、腾讯、微信等三个offer。
后来我加入了微信,现在微信的办公区有6栋别墅,有非常好的人工交流环境。腾讯鼓励PK文化,所有人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面红耳赤地大打出手,但对事不对人。
但是我当时我进去的时候,微信只有一个房间,只有10个人,分别负责后台、产品、客户端人员配置。我在离职的时候,有朋友说:改变世界的竟然是你们这样的一群屌丝。我们一直在坚持,没有人放弃,当目标达成一致的时候,就不会在意和计较加班的。
在2012 年,我们最先做了一个开放平台,推出了两个功能,可以把内容分享到朋友圈和新浪微博,希望增加工具性和内容性。当你做一个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内测,找到最好的使用者来合作和推广。
微信1.0时代到来!
我把微信开放平台的诞生当作1.0时代,1.0时代出现了很多让大家记忆深刻的项目:疯狂彩图、百度魔图、脸萌、足迹、唱吧等等。
当时张小龙在楼下听了一首歌,于是想在开发平台增加一个背景音乐,但是如果直接找qq音乐,大家会觉得不公平,于是决定邀请唱吧接受内测,唱吧享受了微信的用户红利。
现在开放平台依然值得关注,它有很多功能:第一,一键联合微信号登陆;第二,公众号登陆授权,现在大的第三方平台都用了这个体系。如果你想成为第三方平台,这个接口不能忽视的。
讲完开放平台,讲公众平台。我经常遇到大家提一个问题,我的企业或项目是做公众号还是APP好?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APP获取用户是12元,公众号是3至5元。站在提问者的角度,我们一般会说:微信开放成本比较低,微信公众号是最容易实现产品模型和验证的平台。
我觉得微信和APP最大的核心区别是:
A、帐号体系
微信天然拥有用户各种数据,在微信里面是不存在用户重新产生注册流程的。
B、信息触达能力
微信公众号容易建立信任的能力,而APP可能是没有的,很多用户不会点开APP推送的消息。用户可能通过朋友的介绍就可以订阅,订阅号正常是10%点开率,服务号是15%点开率。
C、社交流量
微信是最快的社交流量平台,可以带来更大的价值,微信的流量在朋友圈阅读是最多的。
D、支付
支付是流量最重要的一环,接上之后才能交易,成为电商。
把最小产品放在公众号是最佳的选择,当你做到A轮或者B轮的时候可以考虑APP。很多人最怕的是微信封杀,但是微信它不会无缘无故地封杀,它是提供开放阳光的平台。
公众平台的产生:
一切产品的产生都有它的需求。当时微信是一个信息工具,没有朋友圈。很多大的合作商想来合作,于是需要新的合作模式。娱乐新天地的一个导演把私人微信号放在栏目上,让大家添加,他一下子加了20万好友,手机很难运行,于是换了一个iPad。后来他找微信团队,看能不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工程师也很天才,帮他开始删除用户,他的手机又活过来了。
我们开始考虑解决方案,开设了媒体平台,后来发现连政府都需要,于是打算称之为官号平台,但是在上线的前天,当时大家讨论“官号”是否意味着差异,上线的时候改成了公众平台。做了公众平台之后,首先找用户来测试,当时找了爱范儿、冷兔、企业(招商银行信用大中心)。
在所有的内测里面,我们发现最早可以发力的是明星。比如王力宏的公众号,他很努力,每场演唱会前都会发语音跟大家互动,但是后来发现明星不一定是本人操作的,而且用户跟他不是朋友,互动性变弱。因此,这个模式后来证明是走不通的,快速放弃了明星策略。
微信公众平台从成立到推广,打完这三个战役,就打造了从0到1的平台。
公众号开放注册后,发现大量的公众号甚至被一两个公司注册了,有的公司注册了几百个,而且名字很多是以前的大V和企业名称。他们原始注册的动机和微博一样,我们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快盯上了这么小的一个孩子,于是我们内部把一些商标的名称保护下来。
最初我们做了一个产品调研,问运营者有什么需求,发现80%是原来微博上的营销帐号,他们需要一天可以推送3条内容,想做定时推送功能,不然他们太辛苦了,以微信公众平台的能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除了早期公众号具备一天推三条内容的功能外,我们并不允许定时推送功能。
在经历了抢注潮之后,大家开了一个会,到底要怎么定位公众平台?在我的记忆里,听过张小龙这样描述:“我并不是想让玩微博的那群人来朋友圈。”
因此诞生了一个初心: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平台。
当然现在微信有很多大号和大树,这个生态里面有花、有草,也有参天大树。
公众平台发布2个月后,收到了一个惊喜:刚发布的时候没有任何接口能力,发布之后,各行各业都涌入进来了。当时这套接口可以实现这些功能:叫车、查询、餐厅排位、信息查询、聊天机器人。
微信1.0是非常开放的平台,就想着阳光和雨水是否充分,物种是否可以进来生长。
微信开放平台的发布代表1.0的到来,公众平台的到来代表1.0时代的高潮,微店、微盟在这期间都获得了成功。印美图发现了接口能力,于是2013年抬了一台机器到微信给我们看,微信当天发布了图片可以发布的功能,于是出现了印平台。
口袋通(即现在的有赞)创始人白鸦当时敏感察觉到微信对电商有巨大的冲击,因为在原来传统或者电商平台,货、店铺、员工是你的,但是用户不是你的,所以夜以继日写代码,做了口袋通的产品。
微店也拿到了腾讯的投资,它最早发现了个人电商这个产品,其实微商并不是贬义词,只是大家可能被面膜吓到了。
青果记账是可以用语音记录自己每天的消费流水,它的产品体验很不错,张小龙还在朋友圈推荐了这个帐号,但是创始人发现这个不是刚需,后来推出了“功夫熊”这个产品(全国最大的上门推拿按摩平台——笔记侠注)。
当时的滴滴打车公众号,现在已经成为微信排行前三的大号。
我很佩服这些第一波创业浪潮的人,他们做了大量的反馈,也便于大家更方便地进入。
后来用户觉得难以忍受微信了,因为流量太大了,抄袭、谣言、养生、心灵鸡汤满天飞,对体验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当时的高潮是一个电商在朋友圈刷了4000万的流量,当时处理方式就是把帐号回收,同时把用户清零,7天后退回给对方。
我们和新浪微博的运营团队有很好的沟通,他们跟我们说如何与营销号沟通。当时我们觉得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问题是信息太多太猖獗,因此写了一个清单,列了1万多帐号,然后一夜之间封掉,把有害流量封杀了。我们这样做之后,新浪微博的人说你们还可以这样玩?你不能75%的信息都是抄袭和假的。当时我们还禁止互推,禁止改名字。
微信公众号能不能改名字?如果你是认证过的名字,如果别人没有商标或者注册,你是可以改的。
到后来,严格限制一个企业只能注册20个号,一个手机只能注册5个号。
真实的流量、有价值的流量才是最好的方向。
微信的好在于让商家可以直接面对面维护,后来很多商家把二维码直接给用户扫描,于是淘宝出手,禁止商家在淘宝天猫挂微信二维码。当时微信开发的同学说,我们有四种方法绕过淘宝的限制,但是腾讯总办说人家不爱你了,你就别凑着脸上去。
在腾讯有一个入职培训,新入职员工要坐在客服旁边一个小时,你就会知道,你的一个决定和文案会给用户和客服带来多大的困扰。我们之前封号、打有害流量等等,都让客服造成非常大的危机。
但是,当你要带着一群人出海的时候,应该告诉他们远方。
这个时候我临危受命,负责和客服沟通,我带了微信公众号的各种优势演示给大家看,告诉大家这个平台非常有发展潜质,所以来了七八十号客服都特别认可,但是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来之后,击中了几个行业。
第一,微信击中了航空业;
他们有痛点、有开发人员、有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实现语音买票、在线值机,它绕过代理渠道,直接交易。这就是为什么南航有网站和APP,还要有公众号,京东有APP还要来微信搭设入口。直至今天,滴滴打车20%的订单还是来自于微信。
第二,银行有非常大的痛点;
银行的痛点是银行的客服,通过公众号,招行目前每天有60万人次的咨询,75%自动完成,有30个客服人员和15个知识词库编辑。它的绑卡率高,用户就是真实的用户。
第三,击中了酒店;
之前,酒店大量的利润被平台瓜分了,需要给平台返点,随着平台合并,这个问题会更加严重。当时我们的合作伙伴是7天酒店,它当时有6000个客服咨询,后来减少了1/3。以前是电话客服,一个对一个,现在是一个对几个,每天可以产生6000单。通过微信来推订房信息,每个月同时可以减少30万的短信信息费。
击中目标行业之后,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大家看到二维码,就打开微信扫描?
去年,张小龙提出PC时代的入口是搜索,在移动端的入口是二维码,因此我们就开发二维码产品。当时有很多二维码APP,随着公众号和用户的增加,二维码的推送就更多了。微信的二维码“扫一扫”功能一推出来之后,更加方便,其它二维码工具就很惨了。
为什么说二维码是线上线下的入口?英国所有的酒店在2013年左右都贴了二维码。现在通过二维码扫描,依然是公众号注册的第二来源。
当时有微淘、易信,当时媒体说易信当时把我们合作伙伴挖走,易信那边是不是要爆发了?其实这些都是公关层面,对微信产品没有任何的冲击。微信从一个巨大的流量市场,长成一颗大树。
微信有什么运营策略呢?你在微信里如果有原创内容,你一定要多做平台化,比如今日头条偏大众式阅读,微信偏沉浸式阅读。
认证是一个平台最重要的门槛,微博的认证是代理商认证,是可以虚假的,因此变成了一个坑,所以微信痛定思痛,自建认证系统。在认证里面做得最好的是阿里巴巴的“诚信通”,一次3600元,商家为了连续认证十年,就会每年交3600元,但实际成本才300元。
当时我们也想说认证收费3000元,但是既然成本之后只要300元,我们就决定了微信不赚这个钱。认证这个事情需要资质,因此摸清了这个行业之后,用4个月时间,写了40页报告,然后找资质第三方合作。就此开始,公众号才能区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企业在这里也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得到了保护。
打完这三场仗之后,来到了闯关的时候。如果没有闯过,就非常危险。当时有8、900万用户,每个人会关注10个左右的公众号,而聊天的人没几个,就很担心其它竞争对手做出一个更简单的社交产品,来抢夺微信的市场。因此,我们做了一个平衡,做了一个订阅号和服务号:如果你要做内容就做订阅号,然后叠加在一起,如果你是企业,要有更多的交易和支付功能就做服务号,可以暴露在外面。
回顾刚才的三大战役,基本完成了微信公众号平台的1.0时代,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
我总结了一下,在全世界做平台运营最主要的四大法则:
用户体验:
在体验上要严加控制,否则对平台是有害的。
数据:
数据一定要落地,数据是做大数据的基石。平台的落地依赖的就是数据,而不是立马业务盈利。
流量:
有了数据,就有了流量,流量是变现法宝。
安全:
包括用户数据的安全、平台架构的稳定性,现在如果在Facebook做一个游戏放进去,也需要把代码放到Facebook的数据库里面。
在微信里面,支付不只是交易的闭环,也是社交的新玩法。
前几天,我遇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给自己充了180万,然后给用户发微信红包,但微信不能给它开发票,因为微信也没收到钱,对方又不能报销,因为它自己要开20%的增值税,所以很冤。
微信红包是怎么来的呢?以前支付宝和陌陌都想做红包,但是为什么微信做成功了?就是看到了用户心理,因为大家都是贪婪的。
支付开启了微信创业2.0时代。
因此,我出来做了“创大”,是一个创业服务公司,在全国开了5个孵化器,每个点2000平方左右。创大也做基金,投资早期项目,专注于微信生态,比如微信上面的创新项目。我们的投资逻辑很简单:不是朋友的项目不投、帮不上的项目不投、看不懂的项目不投。
2.0时代有几个关键词:多态、多维、B2B2C的产业升级。
微信定义了16个行业,但是游戏和广告行业,大家最好不要碰。电商行业起来了,微盟都转型做微商了。我们投资了一个酒店行业第三方解决平台,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成为了行业第一,让酒店每个员工和前台激活了,酒店之前的痛点是渠道太强势,现在可以绕过。
在微信生态里有很多垂直细分类行业,值得大家去探索。
传统行业都想转互联网,但互联网是最没钱的行业,于是经常出现几个最没钱的互联网小伙子对企业家说得眉飞色舞,让企业跟着他们干。2013年,微信发布打飞机之后,大家都说:微信是不是没有什么亮点?是不是更保守了?
不是的,从内容到支付,它开始针对的不是用户,是第三方和创业者,普通用户感受不到这些。
当这些功能熟悉之后,你是一个多维的产品。就如滴滴打车要做代驾,e代驾就很痛苦。
《三体》中说:我要毁灭你,但与你无关。
“互联网+”不是去颠覆一切,而是帮助行业进行升级。
很多传统企业不知道用户在哪里,但是你可以通过微信去连接用户。公众平台的出现,可以消除代理的中间环节。
金蝶等软件系统拥有的只是帮你做系统,你却没有获客能力,而微信是可以发卡券的,所以互联网的最大优势是:通过微信等平台连接用户。以前的销售模式是:生产货品给代理商,企业不知道卖给了谁,但移动端可以知道你卖给了谁。
微信2.0时代,媒体怎么办?做原创内容在微信中还能走下去吗?
我觉得一定能走下去,媒体最重要的一点是命门,生死劫就是优质内容。
“罗辑思维、深夜发嗤、关爱八卦成长协会”,他们背后都有一个团队,有自己的特色,然后到各个平台上进行扩散,带来不同的用户,之后具备更多产品的可能性。当客户认可你的产品之后,你可以“去微信化”,你到哪里都可以。
有人问原创内容怎么做?最主要是人格化,微信里面公众号太多了,趋同性非常强。你有什么优势?这种人格化一定要基于你得到兴趣来做。
我举例说明下,在北京有个公众号,主人是鞍钢工人,是一个狂热的军事爱好者,是军迷,过去三年自学了动画制作软件,编辑了很多小视频,每周做一个介绍战争的视频放到优酷上,和很多军迷成了朋友。
后来做了公众号,开始卖军衫等产品。这个公众号最大的价值就是人格,人格是个人公众号运营最重要的点,人格化公众号正常不能突破30万的用户关注。
还有一点是,人格化公众号可以组建社群,用户跟你是好朋友关系。当他人认可你的理念的时候,他是可以帮你做传播和组建的。微信有个公众号“彬彬有理”,是女版的“罗辑思维”,是中国首个女性视频脱口秀,每次到当地开会就是运用社群的力量。
流量变现有几种方式:
自己做电商或者为APP导流;
放一些商家的文章或者公众号下面的广告;
打赏。
打赏是对原创能力的认可,意味着你可以做后面的社群和延展。公众号原创是看你三个月内的100篇文章是不是有90篇原创等等。
现在纸媒已经没有很多人读了,没有阅读报纸的习惯了。媒体转型最大的问题不是用户,是自家的编辑,自己的公众号才能做得有声有色。于是“南方周末报”做了一个基金,可以给员工投资,出钱出场地。
做报纸拼的是本地化,先做出一个本地号。报业做这个更有优势,可以把以前的流量拉过来,然后做矩阵,每个公众号有自己的标签内容,然后开始组成社群和志愿者联盟,最后实现变现。
“墩儿妈生活志”:这是我一个朋友做的,记录和孩子一起的生活。做了三个月,只有3000粉丝,但是内容原创质量非常高,她个人非常严谨,写驱蚊水时,会把市面上的都拿过来试下,然后企业给她寄产品。公关公司想签约她,她不接受,她走的就是人格化。她最近正在为自己的孩子画一系列表情,她很热爱自己的账号。
“蓝小姐和黄小姐”:是南方周末的一个小编做的。她以前在南方周末写人物专栏,也写了不少书。在没有任何推广下,有8、9万用户,而且粉丝活跃度非常高,她本身就是玩文字的。
最近微信的打赏功能很火,最多的文章可以打赏到十几万了。在纸媒《上海壹周》休刊的时候,它的专栏作家连岳写了一篇文章《再见》纪念,他说:“在文字或知识传播史上,快一定赢慢,便宜一定赢昂贵,免费一定赢收费。这条规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再次上演。快的纸淘汰慢的竹片,便宜的印刷淘汰昂贵的抄写。”
连岳的父亲非常不理解,觉得微信打赏是一种乞讨行为。连岳的文章最好玩的不只是内容,还有底下的回复,有很多故事在里面。
其实微信就是把传统纸媒去掉,让优质内容的生产者直接面对用户。
其实,微信公众号的每一次功能都不是要革谁的命,而是要让作者更有尊严的生活。
如何运营服务类公众号?非媒体类企业,一定要选择服务号,不要想着很多内容要推,又要有很多功能让大家用。我一直不认为一个企业能赢过一家媒体。
因此,要做服务、少营销,接入业务逻辑,拥抱移动互联网。
大企业转型非常难,可以去投资一些新兴小公司。
推荐下“闪送”,它只做同城快递的一小时速达,第一次用是9.9元,现在估值2亿美金,比如从北京东城送到西城,你找传统快递不能保证1小时送达,但它可以。它的公众号用户增长非常快,而且在各地都开了点。
还有“助理来也”,它的团队刚开始做“今晚看啥”的网站,从推出到被百度收购只用了6个月,然后几个人的团队在百度做自然语言处理。今年团队又开始出来创业,“助理来也”就是你的私人助理,比如我在会场告诉它:十分钟后要从会场回家,它就会进行安排。它最大的亮点是大量企业型接口,最近拿到了第二轮投资。
微信一定做不到行业领域的细分,你一定要熟悉一个行业,比如酒店、政务、校园。
每个垂直细分领域都蕴涵着巨大的机会,而且要规范化。
你不再是小米加步枪,微信现在有非常规范的体系。
如何激活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积累社交的种子用户?比如“有赞”的“摇一摇打卡”功能,企业员工到了公司,只要摇一摇就可以签到打卡,这是非常轻的东西,而且获得了应用中心的推荐,获得了很多企业员工用户的关注,这就是B2B2C最大的试验田。千万不要把“企业号”当作一个OA来做,而应该当作一个非常好的种子用户的试验田。
比如“爱大厨”,都是用企业号来管理,厨师来抢单。以前吃饭排队的时间很长,每个餐厅有自己的排队标,“美味不用等”现在可以订餐、在里面下单,所有流程都做了,它这套系统发展得也非常快。
研究金庸的人说,《天龙八部》是一个找爸爸的故事,我今天讲的是从0到1的故事,做产品经理、产品、公众号的“从0到1”,现在讲创业的从0到1。
现在中国都提倡“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这一定会造成一个现象:预计未来中国2-3年是全世界创业失败率最高的国家,这是一个自然规律。
随着生物种群的疯狂发展,一定会带来一场瘟疫。我们就是想用互联网的方式提高大家创业的成功率。我们做了线下的孵化器,孵化器是很不赚钱的方式,但是它汇聚行业资源,让创业者找到自己的群体,做知识的分享。
我们想基于微信的生态,为创业者提供服务平台,帮你找到一千个种子用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我相信你只要有自己的特色,通过流量就可以帮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就像今天聚集在一个教室,都是对微信生态的认同者。
今天先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声明:若不注明笔记来源、演讲来源、演讲者,将受《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保障规则举报抄袭。
关注
@笔记侠
回复以下大咖姓名 查看更多笔记干货
互联网笔记专栏:KK丨克莱·舍基丨里夫金|周鸿祎|冯仑|董明珠|李善友丨傅盛|余晨丨龚焱丨徐新丨阎焱丨俞敏洪丨盛希泰丨李丰|王小川|刘德|宗毅丨季琦丨蔡文胜丨吴晓波丨唐彬丨吴伯凡丨段永朝丨张邦鑫丨赵迎光丨刘成城|罗振宇|吴声|王信文|伊光旭丨吴欣鸿|熊俊|赫畅|凯兹|韩梅梅|王凯|张天一|尹桑|马佳佳|齐俊元|张浩|陈远河|王锐旭等
心灵笔记专栏:泰勒·本-沙哈尔丨李欣频|方文山|张怡筠丨行动派琦琦丨陈愉丨苏芩丨曹启泰丨吴秋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