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研究 | 2017年第1期目録&内容提要
——目録——
——内容提要——
“人書俱老”:融“險絶”于“平正”
邱振中
通過對孫過庭《書譜》的分析以及對“人書俱老”這一命題的討論,揭示人生體悟融入書寫的機制:在精深把握書寫技巧的基礎上,始終把書寫與即時生存狀態緊緊聯繫在一起;通過對“人書俱老”與“書如其人”兩個命題的比較,指出兩者質的區别以及所對應的截然不同的創作方法,揭示了中國書法創作深層機制的歷史演變。
書法的書寫過程與其序列性
[意]畢 羅
漢字的視覺特點,無論從整體的結構還是分離的筆畫來看,在形態上都具有超越其他文字系統的視覺豐富性。通過幾千年的審美發展和調整,這种形態的豐富性終于臻至中國特有的文字的藝術形式——書法。因此,中國文字包含兩種特點:其一,作爲漢語書面的交際載體,必須遵守語言學的規律;其二,形態符號系統,可以找出其結構規律。本文擬探索中國文字和書法在創作過程中的書寫秩序,並試以“序列性”稱之。通過書法文獻的梳理與書迹圖像的闡釋,本文對書寫過程和書法創作做出理論性的思考,並且試圖對漢字筆順的起源及其含義作出定義
重建祝允明書法標準
——基于筆迹學的古代書法鑒定個案研究(上)
林 霄
在中國古代書法鑒藏史上,祝允明書法的鑒定一直是困擾收藏家與研究者的大難題。之所以説其難,不僅因爲祝氏書作真僞混雜,使收藏家莫衷一是,也因爲由此産生的疑案甚多,研究者中亦聚訟紛紜。有鑒于此,本文本着去僞存真、正本清源的目的,以筆迹學的理論爲支援,在系統梳理祝允明存世書法作品的基礎上,建立了存世祝允明書法中真品與僞作的兩個標準件系列,從而爲祝允明書法真僞的鑒定及相關研究樹立一個行之有效的標本系統。
東漢墨迹隸書與銘石隸書比較
李玉成
漢代簡牘墨迹爲研究漢代書法提供了新的資料和視角,東漢書迹曾以銘石隸書爲大宗,隨着近些年多批東漢簡牘的發現,人們把視角轉向東漢簡牘爲代表的手書墨迹,將同近期的簡牘手書墨迹與碑銘書迹進行對比,可能會有新的書史研究視點。本文以部分新出土東漢簡牘爲材料,比較分析東漢手書墨迹(簡牘)與碑刻隸書的相近處與相異處,以求從新的角度研究東漢書刻藝術特徵。
論漢代墓葬碑刻製作相關問題
楊子墨
本文以漢代墓葬碑刻爲研究對象,分别從選材、石工、造價三部分,具體分析漢代墓葬碑刻製作中“石材引進來,工匠走出去”的互動交流活動,以及因石材優劣、石工水準高下、雇主身份高低、所付金額多少等因素,而使墓葬石刻在形制、紋飾、碑文書法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差異,且在漢代厚葬習俗影響下,表現出工匠名師輩出、墓葬石刻造價高昂的特點。
《北海相景君銘》相關問題研究
閆章虎
《北海相景君銘》是現存較早的漢碑之一。梁啓超稱爲“隸石不祧之祖也已”。雖然在碑刻史上具有這樣的地位,但與《禮器碑》《乙瑛碑》等名碑相比,關于《景君銘》的著録不算多,而研究成果更爲稀少。本文從碑主景君的事迹、《景君銘》的相關問題、此碑的書風與書寫形態三方面入手展開研究,以彌補這一“隸石不祧之初祖”的缺憾。
唐代徐珙隸書論略
謝春華
徐珙爲唐代大書法家徐浩的侄子,以隸書見長。因書法界歷來對唐隸多有微詞,故于徐珙其人其書自然關注甚少。在現存的唐代隸書碑刻中,徐珙的作品數量較多、書寫年代跨度長、書寫水準高、保存完好,筆者從徐珙身世考辯入手,通過其銘石書法作品本體,剖析其隸書藝術成就,得出兩點結論:第一,徐珙是唐代被埋没的一位功力深厚、富有創新精神的隸書大家,其仕途的低落、銘石書法活動的長期中斷是導致其書名被掩的直接原因;第二,由于書法界長期以來對唐代隸書的偏見,以至于對新出土的徐珙銘石書法作品視而不見,研究者無幾。筆者以爲,在書法創作多元化發展的今天,應重新審視唐隸,取其正大氣象,去其楷法,融以篆籀,必能開拓當代隸書創作新格局。
米芾“隸興論”探賾
王德彦
歷代書論及當代隸變研究者多是從文字演化角度入手,通過字形的比較來分析隸變者、隸變時間、隸變過程、分隸名析等本體論問題,而米芾則是以書法家的身份,從審美和技法的角度來看待“隸興”。米芾曰:“書至隸興,大篆古法大壞矣。篆籀各隨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狀,活動圓備,各各自足。隸乃始有展促之勢,而三代法亡矣。”米芾的主要依據是“古法”和“展促”。其“隸興論”的“古法”不是單純的魏晋傳統,而是具有“篆籀氣”的商周傳統。米芾認爲“展促”是與平淡、自然的風格相抵觸的,所以應該避免。隸書如何表現“古意”,取法乎上,遠離“俗隸”仍然是當代隸書創作所面臨的課題。這或許是米芾“隸興論”的當代意義和價值。
訪碑尋拓始爲真:翁方綱與漢碑
——以《兩漢金石記》爲考察重點
劉天琪
翁方綱爲清代乾嘉間著名的金石學者,以近四十年的游學、歷官、交游經歷,遠走嶺南,近訪京畿,苦尋拓本。爲考證的精審,又多次借外放之機,親自量測碑版,目驗手拓,躬親求證,以校其正。所著《兩漢金石記》,不僅開以斷代體著録古代金石碑版之先河,又因精賞鑒以助考證開金石學之“鑒别”派。此外,著録金石時又多附題詩賦贊,别領風騷,一時無出其右者。本文以此爲學術觀照,試以翁氏尋訪漢代碑拓爲主綫,重點討論《兩漢金石記》中所録的部分漢代碑石對其金石學術方法及思想形成的影響。
关注《书法研究》杂志微信,点击右上角“…”查看;
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书法研究杂志”可进入公众平台;
公众账号中查找“书法研究杂志”
编辑部电话:021-61229018
邮购部电话:021-61229020
邮箱 shufayanjiu20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