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書法研究 | 2018年第1期目録&提要

2018-03-09 编辑部 书法研究杂志



《書法研究》 | 2018年第1期目録



——内容提要——



《松桂堂帖》憶往  |  施安昌


宋刻《松桂堂帖》爲米芾曾孫所刻,收入的米書作品均罕見。1995年日本著名書法家宇野雪村先生將所藏該帖宋拓本捐贈故宫博物院。啓功先生經過研究寫下題跋并定帖名。本文回顧此事的經過,并對程文榮的記載、翁同龢和啓功題跋構成的考帖過程作了梳理研究。作者指出《松桂堂帖》刻于淳熙十五年(1188),而不會在淳祐八年(1248),還從《翁同龢日記》裏查出翁氏獲帖一事,在光緒十五年(1889)九月。


由米書跋贊考《中郎帖》的流傳次序  |  張 焱


謝安所書《中郎帖》是米芾最爲珍愛的法書藏品之一,米芾對其藝術水平極爲推崇,在其著作中不止一次提到過該作,還曾爲該作賦詩、題跋并題贊。但令人奇怪的是,在歷代法帖中出現了多件米書《中郎帖》跋贊,其文字内容相似却又不盡相同,書體亦略有差異,應是分别附于真本和米製贋本之後。本文對這些跋贊的來歷進行了考證,通過文字比對、法書裝裱形式、收藏著録的時間順序等綫索辨明這些跋贊的真本與贋本,從而揭示了《中郎帖》真本和米芾所製兩件贋本在兩宋間的流傳次序,并在此基礎上對崇寧年間米芾進獻内府書畫的真僞進行了分析。



論程鉅夫、趙孟頫對奎章閣人員構成及書法觀念的影響  |  程 渤


奎章閣的建立,是元代書畫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而討論奎章閣,就必須討論到程鉅夫和趙孟頫這兩個特殊而重要的人物,他們的特殊性在于他們雖不是奎章閣的成員,且在奎章閣建成之前兩人業已先後去世,却對奎章閣的形成和發展産生重要的作用:程鉅夫影響到奎章閣的形成,趙孟頫則深刻影響到奎章閣成員的書畫審美觀念。


明代中期松江狂草的樞紐  |  高明一


明代中期松江一地的書法,張弼與張駿并稱“二張”,現今張駿傳世書迹甚少,但頗具水準且有議題可以發揮。本文主要分兩大段:首先,考證張駿的生卒年與爲官經歷,作爲推斷傳世書迹書寫年歲的依據;并分析香港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所藏兩件張駿草書立軸,其四十歲前後所書《桂宫仙詩》軸,書風可歸爲宋克、陳璧、二沈一脈,確立松江確有某種狂草書風的傳承,張駿是此風格的殿軍。五十二歲所書《思補堂詩》軸,書風和張弼幾不可辨,考其生平,二人早年即相識。其次,張駿傳世書迹多落有“文華殿直”頭銜,文華殿爲天子與太子讀書之所,當時被視爲“天子近臣”。文華殿歸大内司禮監所管,故張駿和宦官關係密切,劉瑾喜歡張駿晚年書風,可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七言絶句》軸爲代表。正德二年,劉瑾甚至召回致仕的張駿來帶領重謄《通鑒纂要》,使該書總纂官李東陽難堪,張駿以此謄寫超升至禮部尚書。此年,祝允明在京考進士,故對張駿有極度惡評,影響其在明代書法史的地位,從王世貞、陸應陽、董其昌等人標舉松江的代表書家開始,“二張”中僅張弼存世,張駿從書史中消逝了。


北魏隸楷之變與二王書藝研究  |  宫大中


本文分漢魏風骨諸體皆備、二王書體傳承有緒、隸楷之變魏碑雛形、崔盧之書孝文續止、南書北傳春風化雨、北魏民書瓦削文字六個部分,闡述了南北朝時期書風的形成與交流。在隸楷之變中,兩晋碑志成爲魏碑書體的先源或雛形,二王書體對魏碑盛期書體也産生過一定影響,官書魏碑書體與官瓦民書,共同構成了北魏朝野書法的總體風貌。



《張遷碑》真僞辨  |  蔡副全 熊雙平

《張遷碑》以古拙樸茂的書風飲譽書壇。由于文辭用典等問題,致使清初顧炎武等人疑爲僞刻。乾嘉以後,金石家圍繞文辭與書風展開了激烈的争辯,有附和者,有懷疑者,而更多學者則反對顧説。南京大學程章燦先生曾在《文獻》季刊連發二文,明確提出《張遷碑》是明人僞刻或是魏人翻刻,其觀點在學術界和書法界引起了極大反響。此後,趙楠、吴朝陽等人撰文,從辭章用典、字形書刻、職官稱謂、碑版體例等方面給予反駁,并辨明了一些問題。但程君二文涉及問題太多,而且以上三家都未親訪《張遷碑》原刻,又“没有見《張遷碑》拓片原件”,僅在古人著述文獻中進行辯論,尤其在書法方面關注太少。本文結合《張遷碑》原石、拓本、古代金石著録等對其作全面的梳理與澄清。


北齊鄴畿刻經碑考  |  胡 湛

《熹平石經》《正始石經》開創了中國文化的石經傳統。北齊立國前高澄將洛陽太學門前的石經運至鄴城,影響所及,使北齊在朝野崇佛的歷史背景下,興起刊刻佛經風潮,除南北響堂山、中皇山等石窟壁經和山東摩崖刻經之外,還有石碑刻經現象出現。本文着重對鄴畿今存涉縣《七級石浮圖觀音經碑》《石垂教經碑》、邢臺《郭顯邕造經記》形制、碑文、書風等進行了考察,實證了北齊刊刻石佛經碑現象,認爲其在刻經文字書法上有四個方面的特徵:1.主體復興隸書,追溯漢魏正統;2.雜糅篆法異體,追求古意多變;3.隸楷錯變交融,順應實用時勢;4.用筆結字整合,開啓隋唐先聲。


《龍藏寺碑》藝術價值的歷代評述及文化争議之辨析  |  顔以琳

《龍藏寺碑》爲隋朝名碑,歷代的評述頗爲豐富,從北宋歐陽修開始,宋、元、明、清、民國乃至今天,都有名家評述此碑。評述者大都一致認爲,此碑開啓初唐書風。然而,在此共識之下,歷代評述者亦略有差異。從這些評述中可進一步探究《龍藏寺碑》在書法史上的意義和對隋朝與唐初楷書的影響。此外,《龍藏寺碑》不僅具有重要的書法藝術價值,也有重要的文化價值。由《龍藏寺碑》引發了一系列相關争議問題,這些問題涉及歷史考古、歷史地理變遷、宗教文化研究等諸多方面。


雅化,一個文學和書法共有的現象  |  楊 斌

本文試圖運用比較學研究方法,以民間詞的雅化觀照清代的北碑實踐,歸結出清代碑學運動即爲清代民間書法雅化之實踐和運動,力圖揭示清代碑學體系産生的内外原因、文人參與“民間書法”實踐的路徑及方法、清代北碑雅化的意義和影響。文章以點帶面,以清代書法大家趙之謙的北碑實踐爲視角,歸結爲民間書法是可以大大挖掘的書法資源,最後討論民間書法雅化的當代境遇、歷史趨向。



張懷生平與官職再考  |  王汝虎


作爲唐代乃至整個中國書論史最重的書論家之一,張懷瓘留下了以《書斷》爲代表的豐富理論著作,然其生平却記載寥寥,爲後人所困惑。而其官職與爲官次序等問題,因關涉其書論觀點的來源,亦爲後人所重視,然因缺乏歷史資料,故多誤解與傳訛。故張懷瓘的生平與官職,值得認真探求與搜羅,以供書史與美學史研究所用。



欢迎关注《书法研究》杂志微信

编辑部电话:021-61229018

邮购部电话:021-61229020

邮箱 shufayanjiu2015@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