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病毒还没走,蝗虫又要来凑热闹了?!

陈佩瑶 直新闻 2020-08-29
点击上方蓝字直新闻关注我们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


2020年才刚刚开始不到两个月,但各类自然灾害在全球各地爆发的情况已经让人忍不住感叹:太魔幻了,2020年可以重启吗?



就在全人类还在奋力跟新冠病毒作斗争的时候,又一个全球性的自然灾害——蝗灾,已经拉响了警报。


2月11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向全球发布预警,表示从2020年初开始,全球沙漠蝗灾有恶化的趋势,希望全球高度戒备。据报道,此次蝗灾始于东非,其元凶叫做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它们形成的蝗群密度大,流动性强,而且食量也相当惊人,每天要消耗相当于自身体重的食物。要知道,一平方公里大小的蝗群可由约8000万只成年蝗虫组成,它们一天要消耗的食物量差不多与3.5万人的食物消耗量相当。而由于它们主要的食物为粮食作物及植被,因此被入侵的地区就会有出现粮食危机的风险。



目前,蝗灾在东非持续肆虐,并已蔓延至亚洲。据悉,目前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蝗虫数量已经达到3600亿只。若到6月蝗灾还得不到控制,这个数字可能要再增加500倍。


这次蝗灾危害有多大呢?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此次蝗灾对农作物的破坏力是东非地区25年之最,是肯尼亚70年之最。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已经宣布农业生产完全停滞。


巴基斯坦遭遇了非洲蝗虫与伊朗蝗虫双重入侵,创下该国27年未见的蝗灾。巴官方表示:如任其发展,国家将会无粮可收。目前,该国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印度情况也不容乐观。据报道,有4000亿只蝗虫袭击了印度拉贾斯坦邦。有印度学者预测,蝗灾将造成印度粮食减产30%-50%。这极大引发了印度政府的担忧。



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邻邦遭遇如此灾害,我们心怀同情的同时,也难免担心此次蝗灾是不是很快要威胁到中国?


对此,生态和昆虫学家康乐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区,因此此次蝗灾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


康乐进一步解释道,沙漠蝗的发生和蝗卵孵化期与降雨密切相关,降雨会增加孵化率。同时,它们种群密度的高低主要受限于食物丰富度。一般年份,沙漠中植被稀疏,沙漠蝗难于获取充足的食物而存活率低。一旦降水量增大,植被茂盛,将使得沙漠蝗种群密度急剧上升。这也是此次蝗灾受灾地会在暴雨后被蝗虫侵袭的原因之一。


沙漠蝗虫


而在中国,蝗灾常会发生在干旱气候,主要是由飞蝗(Locusta migratoria)造成的,它和沙漠蝗是不同的品种。但也不能认为越是干旱蝗灾就会越严重。中国的飞蝗发生基地是与海边、河边和湖边湿地密切联系的。


黄河、淮河故道曾是飞蝗的主要发生区。大旱之后往往造成河滩、湖滩的裸露,形成飞蝗非常喜欢的产卵场所,使蝗虫越冬产卵量高,种群密度急剧上升。如果具备上述条件,再遇上暖冬,次年春季雨水比较丰富,温度回升比较快,就容易导致蝗灾在蝗虫繁殖区的爆发。


东亚飞蝗


在中国的历史上,蝗灾的发生并不鲜见,据《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然而近年来,已经很少听说国内有严重的蝗灾发生了,这也有赖于我国对蝗区的改造和治理。


康乐介绍道,最近,在中科院的支持下,其所在的研究组完成了绿僵菌的基因改造,它的杀虫毒力非常高,有国际专利,有望在控制飞蝗和沙漠蝗蝗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康乐所在的研究组还完成了飞蝗基因编辑工作,让突变体蝗虫失去了聚集能力。也能起到防治飞蝗灾害的目的。


然而,因为沙漠蝗与飞蝗灾害的发生特点和环境不同,我国改造和治理蝗区的经验目前并不能直接帮助到此次全球性蝗灾。但是,康乐表示,我国已经与非洲科学院和有关国家的科学家取得了联系,希望可以将我们开发的真菌生物农药和群聚拮抗剂应用到非洲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


综合:中国科学报、环球网

END

如需转载, 请在后台回复“授权”。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