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慢点·观察】归国路“人在囧途” 疫情让留学“降温”?

万霞 直新闻 2020-10-13

点击上方蓝字直新闻关注我们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



留学生“人在囧途”的新闻,最近频频引发关注。
 
“回国的机票涨到几万、几十万”,“留学生回国路上穿着防护服2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近200留学生转机途中被迫滞留埃塞俄比亚超30小时” ……
 
感染的风险、巨额的开销、艰辛的旅程,新冠疫情带给归国留学生的,是匪夷所思的困难经历。而选择留守异乡、独自漂泊的留学生们,也在承受前所未有的风险和压力。

归国途中的留学生
 
出国留学通常被认为是家境优越的象征。但实际上,在中国,近十年来,留学已经成为很多中产或普通家庭的选择。每个家庭每年为海外留学投入的资金从十多万到上百万不等,可以说是这些家庭最大的人力投资。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留学生及其家庭更加意识到,这笔投资中巨大的隐形风险。这会不会给“留学热”来一次大降温?正在准备出国的留学预备生家庭,会否面临进退两难的选择? 

英国机场


滞英小留学生平安归来



滞留英国的近170 名小留学生乘坐的东航包机,从伦敦起飞,4 月3 日上午,终于抵达山东济南遥墙机场。这批12至17岁的小留学生,很快被送到济南北部的一家新酒店集中隔离。这里紧挨着新开发的华山湖风景区,有两百多间客房,目前已是封闭式管理,有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入口处设岗检查。
 
小留学生的家长也陆续来到济南,因为14 岁以下的小留学生,要求有一名家长到酒店陪护,而且要确定孩子和家长的核酸检测都为阴性,才可一起在酒店隔离。有家长表示非常幸运,此前给孩子订的几次航班,都被取消,幸好有包机把孩子们接回祖国。
 
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近日接受央视采访时称,中国在英国有大约1.5 万名小留学生,目前仍滞留英国的详细人数尚未统计清楚。
 
英国三周前宣布关闭所有学校后,166个小留学生家庭向中国外交部和驻英大使馆发联名信,希望政府能包机,接这些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回国。信中写道,小留学生在学校关闭后,学习、住宿都成了问题,又因航班取消无法回国,国内家长因签证问题,也不能飞去英国陪伴,“父母与孩子隔着视频大哭,家长熬着时差陪孩子掉泪”。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

 
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向滞留英国的未成年留学生伸出援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上月底在记者会上介绍,考虑到当前英国疫情形势,外交部通过协调民航等部门,增加临时航班赴英国,为确有困难的海外留学生归国提供便利。
 
中国驻英大使馆在官网发布“责任承诺书”,供有意搭包机回国的留学生家长填写子女信息。责任书显示,包机乘客必须是未成年人,家长不能随行。同时,考虑到当前疫情下国际运力调度紧张,家长需支付经济舱3万、商务舱5万的机票费用。中方未来还将视具体情况,及时开通临时加班和包机。

“人在囧途”的 留学生遭质疑?



国际航班骤减,导致中国留学生回国难的问题,已发酵多日。夸张的数据是,仅3月22日一天内,全球各国取消航班20914班。200名纽约中国留学生的家长紧急向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发信,提出包机请求。
 
不过,中国网民对于政府是否应接留学生回国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向留学生提供帮助与保护,“应当说是中国政府应尽的一份责任”;也有网民宣称,长途跋涉最容易增加感染风险,而且如果把上百万中国留学生都接回来,“可能令本已好转的国内防疫局面前功尽弃”。
 
实际上,回国的留学生仅是少数。据统计,中国海外留学生总数约160万人,目前还在国外的大约142万人。

机场检测
 
让不少留学生家庭感到不平的是,几个月前国内抗疫物资紧缺时,海外留学生纷纷捐款捐物;但现在,他们不仅有家难回,还面临被网上舆论声讨的处境。

疫情促家长反思?



与此同时,部分家长对英美等国的防疫反应和安排颇有微词,开始反思子女的留学计划,“虽然学业很重要,但家长最担心的,还是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少家长担心,“万一孩子在国外病倒,无人照料,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 。这些因素,在过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疫情之后,可以预料的是,不少家庭的留学积极性受挫,是在所难免的。
 
也有数据显示,从2018年开始,国际教育热开始降温。特别是从2018年中美展开“贸易战”之后,美国方向的留学申请的人数已经在下滑。

深圳高级中学国际部学生戏剧汇报展演

小留学生为何越来越多?



中国家庭向来重视孩子的教育,舍得投入。不少家庭送孩子出国,希望利用国外的教育资源,得到能力和素质上的提升 ,进而提升孩子的就业、创业能力,或为学术发展做准备。
 
近年来,一个更明显的趋势是,出国留学生的整体素质更高,尖子生占多数。对于进入国际学校的学生家长来说,他们对人才培育的理念和需求,难以在国内教育体系中得到满足。同时,中国的名牌大学也被批“严进宽出”,教育质量受到质疑。
 
也因此,新一代留学生在出国时间上越来越早,有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申请赴美的留学生当中,申请读本科和中学的比例,大幅超过了读研究生的比例。这次包机接回的英国小留学生,也让人们看到,这个日渐庞大的群体。
 
深圳高级中学国际课程体系副主任阮航认为,有一个可能被外界忽略的因素是,上国际名校的难度越来越大。她举例道,“即使经过高分选拔进入高级中学的学生,要完成深高国际课程体系的校本课程外,兼顾各类标化考试及特色活动,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特别是,要想进入英美排名前50的名校,即使是公认的学霸,都得高效利用所有的学习时间。

时间管理——深圳高级中学国际课程体系学生的每日规划
 
上面这张时间管理表,告诉我们什么叫做“一寸光阴一寸金”。高级国际部的同学们,包括今年刷新纪录、同时拿到了英国剑桥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徐子川同学在内,为了合理安排学习和各种活动,都是用专门的软件给自己排时间表,每天对照电脑严格执行。
 
阮航表示,十多年前,还有不少人觉得孩子不适应国内的教育,或者学习不好,就送出国,甚至靠中介包装,混一个文凭。但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很理性,出国就是想上好大学。而这对在国内读高中的孩子来说,相当不容易,能从国内直接进入顶尖英美大学的,每年都只是“凤毛麟角”。
 
因此,相较而言,如果能去英美读初高中,不仅能够让孩子提前进入状态,而且在英美初高中体系中拥有的学习、活动经历和成绩能在申请中更具优势。进好大学的门槛,相对国内,等于是降低了。所以低龄留学,成为不少“望子成龙”,同时经济能够支持的家庭的选择。

深圳高级中学国际课程体系的多项活动

哪个年龄段的学生留学好?



漂洋过海去追寻“留学梦”到底是不是明智的选择?在陌生环境里,小留学生是不是容易出问题?到底“哪个年龄段的学生留学好”?对此,经验丰富的阮航老师表示,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留学的最佳年龄段取决于你的目的。关键是,孩子的个性、特质、志向,适不适合?家长要观察孩子的特点,看他英语和各学科的成绩是否达标,看他是否能与老师、同学很好地相处,看是否自律及生活能力强不强,再综合考量适不适合留学。  

阮航老师和学生们
 
阮航老师认为,这场疫情,让我们对于出国留学有更多冷静思考,也可能会让不少家庭重新评估孩子的留学计划。包括对国外环境的重新认识,比如这些国家和一些学校在危机处理中,表现出哪些问题?更重要的是,从教育本身来说,孩子出国的初衷是什么?“做留学的决定,要从自己出发,而不要人云亦云,跟风出国。”

疫情冲击求学之路?


 
疫情下留学生的种种困境,也让不少留学预备生感同身受。对于正在准备出国留学的家庭来说,这场新冠疫情不只是加深了他们的焦虑,也已经实质上影响到了孩子们的求学之路。
 
受冲击最大的,是目前就读高二的国际班学生,备考计划被疫情打得措手不及,今年下半年能否顺利地申请大学,面临很多未知数。国内的高考只是延期一个月,而与留学有关的重要考试几乎全部“沦陷”,这让预备生们很“崩溃”。
 
简单罗列一下已经被取消的考试,就可以知道影响的巨大范围了:
 
  • 相当于“全球高考”的IB大考(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全球考)

  • 所有国家和地区5至6月份的国际考试(包括AS-Level、A-Level和IGCSE)

  • 英语水平测试雅思(IELTS)、托福(TOEFL)

  • 美国大学入学测试SAT

  • 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

  • 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


特别是SAT、IB等国际考试,针对的正是国际高中学生。正在深圳高级中学国际部就读高二的王爽同学,最近感觉压力特别大。“今年9月份,我们就要开始申请大学了,往年这几个月正是冲刺的关键时期。”现在,正常的学习步伐被打乱,也没有了成绩单。她担心,“暑假安排的夏校或活动基本上也没戏了,这可能造成我们最后申请,成绩或活动这一方面,会显得比较单薄。”
 
在准备申请过程中,本来大部分学生的时间都是不够用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高二的同学们即将面对的,是跟时间赛跑的挑战。
 
王爽同学说,自己的对策是,把疫情对自己的影响最小化。“现在能做的是赶快准备下半年的标准考试,以便能抓住最后几次机会,争取有好的成绩。”
 
还有不少高二的学生担心,现在的一些替代方案,比如由所在高中打评估分,大学将根据预测评级及日常表现来录取,这些方案现在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可能造成录取中的不公平,还可能会减少他们入读理想学校和学科的机会。
 
好消息是,包括加州大学、伯明翰大学在内等多所英美高校,已经对今年的申请要求做出调整,比如取消SAT考试要求等。还有不少国外大学可能会修改原先设定的录取条件,以减轻疫情给考生申请带来的影响。

2019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参赛学生合影
 
而高三的学生,因为现在大多已经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主要的问题,集中在签证和交通。
 
钱一晨同学已经收到了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但原定于8月底到、9月初的开学时间,很可能推迟。“这次疫情发生之后,当然家长和我的顾虑都有所增加,因为感觉自己一个人孤身在外,有很多不可控性。”
 
她说,这次海外疫情来势迅猛,对留学生的新闻敏感度和生活的自理能力要求非常高。“比如说,第一时间去药店去买口罩,但如果你消息不及时,也许等到你再着急去买这些非常必要的物资的时候,可能就已经一扫而空了,那时候就会非常的被动。”  
 
尽管纽约大学办签证的文件已经寄到了家里,但高三的刘菲菲同学仍然忧心忡忡,她无奈地说,“现在签证已经无法预约,就只能静观其变。”
 
刘菲菲关注到,疫情发生以后,身边的不少学姐学长都被迫飞回来。“纽约大学3月16号发邮件给在校学生,让他们立即撤离宿舍,但他们搬出宿舍后,要立即找到可以租住的房子,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选择就只能是回国。”她还说,“因为疫情,国外的种族歧视更加严重,针对亚裔的攻击和暴力加剧了,这个让家长很担心” 。
 
已经被美国知名大学录取的陈之锋同学,也担心学业可能受影响,因为今年9月,都有可能得在家里上大学的网课。谈到未来的规划,他说,“我准备读完本科或研究生,在美国工作一两年,有工作经验了,再回国发展,也没有打算长久留在那边” 。
 
尽管疫情对高一的学生影响有限,但正在深圳高级中学国际部就读的吴冠城,已经明显感受到,疫情的刺激,已经在改变周围同学和家长的想法,比如说,可能不想去那么远,哪些国家更安全等等。还有不少同学,特别关注各个大学对于外籍学生的安置,实际上,这次只有个别的国外大学,给留学生准备了酒店。吴冠城说,“我觉得这些学校在这样的一个危急情况下,对于学生的处理方式,也会纳入我们之后对于学校的考量中,什么样的学校是比较有人情味,值得信任的”。

留学的初心



不过留学生在疫情中的表现,有时往往超乎父母的想象。
 
新民周刊近日刊登了一个在美国留学第五年的女生弗丽娅的“抗疫”故事。她从2015年出国读高中,现在大三了,居住在纽约市曼哈顿中城区,是纽约疫情最严重的区域。她不仅妥妥地照顾好了自己,还帮助了他人。

弗丽娅为纽约留学生免费发放N95口罩
 
弗丽娅此前就当志愿者,为纽约留学生免费发放N95口罩。后来她又主动发起了一个纽约留学生互助群,比如:帮助被学校赶出宿舍的学生,寻找新的住所。“万一你独自一人感到身体不舒服,或者你不敢下楼买东西,但食物或者生活用品短缺了,我希望群里附近的小伙伴,能够帮上力所能及的忙”。弗丽娅说,建群之后得到了很多支持,群里分享了很多正能量。尽管身在疫区,但是“之后的生活,竟然比我想象的要平静多了” 。
 
弗丽娅的行动,或许正体现了留学经历的可贵之处。其中,既有自立自强,也有勇于担当。这些,不正是我们希望孩子们拥有的最宝贵的素质吗?
 
如果回看中国人出国留学的历史,也可以更清晰,我们留学的初心到底是什么?
 
从清朝末年以来的一百多年里,无数建功立业的伟人,孙中山、詹天佑、李大钊、周恩来、邓小平、李四光、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他们的伟大事业,都从留学中起步。
 
而留学生群体,更是在中国近现代的每个重大历史变革和发展阶段,都留下了深深印记。到今天,更有80%以上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0%以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近80%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超过六成的博士生导师,都曾拥有留学经历。在这些社会栋梁之才的成长中,留学的收获,无疑也有重要的贡献。
 
探寻初心,或许会让留学路少一些功利,多一份淡定。
 
(根据本人要求,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如需转载, 请在后台回复“授权”。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