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蔚:不同寻常!东部战区实战化演练直指“台独”

吴蔚 直新闻 2020-10-13

直新闻由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解放军东部战区周四宣布将在台湾海峡南北两端连续组织实战化演练。另一方面,台湾岛内媒体也曝光了新一轮美国对台军售正在酝酿,涉及鱼叉反舰导弹。你对此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吴蔚:仔细品一品东部战区这条消息,我发现有几点“反常”之处。

首先就是演习的“假想敌”更具针对性。以往解放军在特定区域组织实战化演习,在发布公告的最后都有一句:这是依照年度既定计划组织实施的演习,与地区局势无关,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但这一次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明确指出:此次演习是针对当前台海安全形势和维护国家主权需要采取的必要行动。并且点名批评了:个别大国在涉台问题上消极动向不断,向“台独”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然后就是关于演习细节的描述更加具体。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多军种多方向成体系出动兵力,在台湾海峡及南北两端连续组织实战化演练,进一步检验提升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我们知道军改以来,解放军重点加强了演训的“实战化”与作战的“体系化”,军委首长的一句话经常被提起:“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另外,在东部战区的公告里还有一句值得注意:战区部队将时刻保持高度戒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回击一切制造“台独”、分裂国家的挑衅行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今年8月,美国海军研究院的一本刊物上发表了美国前参联会副主席詹姆斯·温尼菲尔德和前中情局副局长麦克·莫雷尔共同撰写的文章。他们预测,当那一天到来,解放军将会在一场演习中直接转入实战状态,一举收复台湾,美国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反应。

尽管我们始终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我们也从未放弃过“武统”这个选项。能战方能止战,解放军利剑高悬,正是遏制“台独”势力最好的武器。由此我也想到了对岸《中国时报》昨天发表的一篇社论,文章直言所谓“台独”只是蔡英文当局的内部宣传,实则这群人哪怕在实现完全执政后仍然不敢独。根据这篇社论援引的民调,这些年来尽管绿营连续执政,但岛内倾向于“台独”的氛围正在消退。

我认为,当中美关系越发紧张焦灼之时,台湾岛内的大部分理性的人都是焦虑的。也只有一小撮激进“台独”势力会认为这是所谓的“好时机”,因为他们从来将人民的生命视作草芥。蔡英文当局自甘堕落充当美国制华棋盘上的棋子,实则是朝不保夕的走钢丝游戏。随着两岸关系跌入低谷,演习的硝烟飘过海峡,如梦初醒的人会越来越多。

至于美国新一轮对台军售,“鱼叉”这种亚音速反舰导弹的性能也就那么回事,谈不上多先进。但它的适用场景却很有针对性,那就是拦阻解放军的两栖登岛船团。我只能说,特朗普当局越来越过分了,这已经不是在“切香肠”了,是公然拉偏架。


直新闻: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8.11决定”一锤定音,香港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行职责不少于一年。但此时却传来了反对派正在酝酿“总辞”的消息,你对此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吴蔚: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全国人大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其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8.11决定”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无论香港的这些反对派乐意还是不乐意,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行职责不少于一年已是板上钉钉,没什么好纠结的了。所以对他们而言,现在只剩下一道选择题:是去是留。我试着从两种立场来分析反对派“总辞”的利弊。

首先,若站在建制派的立场上看,反对派要辞便辞,绝不挽留。

有一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第四届立法会(2008年产生)的“会议总小时数”是1908小时,第五届立法会(2012年产生)是2174小时,第六届立法会(2016年产生)则是1711小时,比过去两届都要少得多,并且光是议员被驱逐离场的情况就出现了97次,发表谴责议员的议案也是历届最多的。可以说这是一届“效率极低”的立法会。

大家应该还有印象,第六届立法会刚刚投入运转便闹出了“宣誓风波”,前后一年时间,经高等法院裁定,先后有多名立法会议员因宣誓无效被褫夺议席。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暴徒更是占领立法会大肆破坏,让立法会被迫休会数月之久。好不容易复会之后又发生了“内委会主席选举事件”,以郭荣铿为代表的“泛民”议员强行“拉布”,《国歌法》三读一拖再拖。

如果要用四个字来形容这一届立法会的反对派,那就是“不务正业”。

根据立法会《议事规则》,参会人数只需达到全体议员的二分之一便符合法定人数。考虑到建制派议员在70席中占据了40多席,反对派就算“总辞”也无法真正影响立法会的正常运转。因此,在未来至少一年的时间里,反对派倘若真能“拍拍屁股走人”,建制派议员应该是起立鼓掌微笑欢送的。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年立法会可以高效运转,聚焦政府财政预算的审核,聚焦香港民生福祉,聚焦新冠疫情的防控。

若站在反对派的立场上看,“总辞”固然传递了杯葛的坚定立场,但损失也是巨大的。这里就先不说少了百万港币的年薪,仅从政治意义上看,反对派议员“总辞”也是弊大于利的。

先从议会政治的角度看,反对派之所以能够成为反对派是需要“场域”的,立法会就是反对派得以施展政治影响力的重要舞台。反对派议员虽然是少数派,但他们每一位也都是经由选民投票合法产生的,也就是说只要他们待在立法会中就会获得来自选民的政治赋能,这是他们在抛出反对议案时最大的底气来源。若辞职离开,他们便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成了理不直气不壮的“云反对派”,是将服务香港市民的机会拱手让给了建制派,是自绝于政治舞台。

再从选举政治的角度看,任何一位立法会议员只要想参选下一届立法会,都需要持续不断的政治能见度,说得再直白些就是“刷存在感”。这些年来我们也看到,不少香港反对派议员参政议政的能力严重不足,倒是走上了“行为艺术”搞演技派的邪路。若离开这个最大的舞台,他们的曝光率会大幅下降,会丢失观众。“总辞”的代价有多大,他们心知肚明。

因此,我推测反对派大抵不会搞什么“总辞”,在我看来,他们没这个“骨气”。


直新闻: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近日要求港货必须标注中国制造,你对此有何分析,这对香港的影响会有多大?

特约评论员 吴蔚:我查了一下,根据港府工业贸易署公布的数据,2019年香港的主要贸易伙伴里,贸易总值第一的是内地占50.8%,第二是美国占6.2%,第三是台湾占5%,然后就是日本占4.4%。若从商品价值上看,2019年出口美国的港产商品价值4.71亿美元,仅占出口商品总额的0.1%,结论已经很明显了,美国政府的这个小动作影响其实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那么从Made in Hong Kong到Made in China,特朗普政府在打什么算盘呢?我想主要是两个方面。

首先是试图消减“香港制造”的美誉度。事实上,Made in Hong Kong的口碑很早就建立起来了。这里有个小故事,如今香港的地产大亨李嘉诚当年其实是做塑料制品起家的。他成为“塑料花大王”的上世纪50年代正好是香港制造的国际口碑逐渐建立的历史时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Made in Hong Kong是享誉国际的。许多在香港搞贴牌生产转产贸易的商家正是看中了香港制造的口碑,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并不是香港人,来自世界各地。如今特朗普政府强行淡化这个概念,试图否定几代香港人用勤劳、聪明、拼搏挣来的口碑,伤害的不仅仅是香港商家。

特朗普政府的另一个盘算就是借此否定“一国两制”的有效性。我们知道香港特区享有单独关税区的独特地位,是《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国制造与香港制造两翼齐飞是“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越性,这个地位是获得世贸组织认可的。特朗普政府单方面否认这个地位其实是与WTO对着干,当然,他也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所以我们要坚定依照国际准则来捍卫自身的利益。

当然,若从主权的层面思考,Made in Hong Kong其实也是Made in China。但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在政治语境中一直将Hong Kong与China区别对待,特朗普这次搞小动作,倒是有助于在西方强化“香港属于中国”的正确观念。因此我也看到,不少网友开玩笑:谢谢啊,川建国同志。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点“在看”才能收到即时推送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