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美国越是歇斯底里,中国与欧盟越要坚定站在一起
直新闻由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的欧洲之行此时还在继续。你认为王毅此行传递了什么信号,体现了中国外交怎样的新动向?
特约评论员 吴蔚:此时,王国委即将离开法国前往德国,这既是此次出访的最后一站,也是此次外访任务的高潮。其实,8月25日王毅在罗马与意大利外长迪马约共同会见记者时,就已经用四个主旨句“剧透”了此次欧洲五国之行中方想要传递的四个信号。结合这些天他的会见行程、讲话内容、互动细节,我们越发清晰地看到中国外交已经有了新的动向。它源于中国官方理性、敏锐、务实的战略思考,那就是:当美国给世界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的时候,中国与欧盟更应该坚定地站在一起,捍卫自身利益,践行多边主义,守护人类前行的确定性,那就是和平稳定与共同发展。
王毅的第一句话是:为继续同欧洲携手抗疫而来。大家应该留意到了,王毅此次在欧洲会见各国政要时,双方行的都是“碰肘礼”,这是后疫情时代最时髦的外交礼仪,它的精神内核是:疫情终究无法阻止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全球疫情暴发后,中国外长首访选择欧洲,就是最好的证明。我查了一下全球疫情数据,目前累计确诊病例前十位里只有一个欧盟国家,可见欧洲各国目前也都进入了复工复产、严防疫情复燃的“后疫情”时刻。这与中国的步调是相近的,也有更多合作的机会与空间。王毅此行先后前往意大利、荷兰、挪威、法国、德国,涵盖了南欧、北欧与中欧,与这些国家的政要首先谈到的都是同舟共济、共克疫情。法国总统马克龙还高度赞赏了中方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王毅在挪威访问时,特别就“疫情甩锅论”进行了批驳,并点出美国试图将本国应对疫情不力的责任推给中国。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激浊扬清的好机会。
王毅的第二句话是:为继续支持欧洲团结发展而来。我们知道,英国脱欧给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了消极影响,美国总统甚至公开给这种“分家”行为点赞。一个团结强大的欧盟恐怕是华盛顿方面不希望看到的,正如他们同样不希望看到一个团结强大的中国。因此,王毅此行将法国、德国这对欧盟双引擎作为“必到之处”,足以展现中国支持欧洲一体化的积极态度。
王毅的第三句话是:为继续巩固推动中欧关系而来。他给出了一个总体判断:中欧关系的势头总体是好的,但同时也正在受到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拨甚至破坏。这句话其实已经说得相当直白了:有些国家从中作梗,不希望看到中国与欧盟密切交往。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然而在2020年前5个月中国与欧盟的经贸总额下降了4.4%,屈居东盟之后落到了第二位。这固然有新冠疫情的因素,但一些国家忙不迭地污名化中国政府、抹黑中国产品,的确给中欧贸易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认为,王毅此访欧洲,不仅要击破拿疫情对中国搞污名化的政治企图,更要排除这些阻碍中欧关系向好发展的外界干扰。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王毅在法国会见了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法比尤斯。这项行程安排在外长过去的外访活动中并不多见。但回溯一下法比尤斯的从政经历就会发现,他在担任法国外长期间曾与王毅一同促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他们是亲密的战友。哪怕法比尤斯如今不再工作在外交战线上,这场“似是故人来”的相会也显得格外珍贵,是个人友谊之于国家友谊的以小见大。一言以蔽之,中国在欧盟各国不乏友谊深厚的老朋友。
王毅的第四句话是:为继续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而来。当前,世界各国不仅受到疫情冲击,更面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及冷战思维重新抬头等诸多威胁与挑战。国际关系学界目前倾向认为主导世界格局走向的主要政治力量是中国、美国及欧盟。我个人认为,当美国显露出开历史倒车的歇斯底里时,中国与欧盟就更应该成为稳固这个三角形的两条腰线,让人类历史继续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直新闻:美国参联会主席马克·米利近日表示,美军不会参与解决大选结果引起的争端。你怎么看美国这一轮“军人干政”风波?
特约评论员 吴蔚:我个人认为美国这一轮所谓“军人干政”风波其实挺无厘头的。不过争议的确是由特朗普最先引发的。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我选输了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选举被操控了。”尽管我自己推测特朗普这么说的潜台词是:“老子怎么可能会输?”,想借此展现胜选的坚定信心。放眼世界,也的确没有几个政治人物会在大选前夕向外界透露“败选后的打算”。如果连一战的信心都没有,那可真就是“未选先输”。所以无论民调数据如何,任何候选人都会坚称:我一定会笑到最后。
但另一方面,民主党几位大佬的表态也的确有意思。先是拜登在The Daily Show上表示:如果特朗普败选后不肯下台,军方会把他抬出白宫;后有佩洛西扬言:输了还不肯走,特朗普会被烟熏出白宫的。是催泪弹的烟雾,还是炮弹的硝烟,佩洛西言犹未尽。我之所以认为民主党人的言论有趣,是因为他们大多选择性无视了一个美国法律常识:那就是但凡涉及总统选举出现的争议,甚至上升到宪政危机的程度,需要求助的是美国宪法。能够在这中间扮演最终仲裁角色的是美国最高法院,而不是美军。
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共和两党围绕佛罗里达州的计票方式发生激烈争吵,在这个著名的“布什诉戈尔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最终以5:4的微弱多数裁定民主党主张的重新计票过程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最终结果是布什拿下了佛州的选举人票,入主白宫。这个美国选举史上的重要事件,我相信共和党人不会忘,民主党人更是刻骨铭心。
那么民主党人为何会绕开美国政客经常挂在嘴边的Constitution(美国宪法),而采用了“军方不会坐视不管”这种更具传播力的说法呢?我个人认为,一方面特朗普执政几年来的种种言行的确给人留下了一种“无赖总统”的印象,民主党方面想加深刻画这个负面形象。另一方面,民主党人在与特朗普围绕“通俄门”、“选举门”、“紧急状态修墙”等事情的斗法过程中,逐渐丧失了使用宪法武器对特朗普进行制约的信心与耐心。但有句说句,的确不乏美军退役将领给参联会主席写信,敦促他正视“特朗普耍赖不走”的可能性,可见这种担忧并非真的无厘头。
说白了,美国的政治乱象已经到了乌烟瘴气的程度,所谓“军人干政”风波其实是美国政治生态崩坏的又一个力证。
直新闻:另一方面,共和党代表大会结束后,有民调显示特朗普与拜登的落后差距进一步收窄至6%,你如何展望美国大选?
特约评论员 吴蔚: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举行这种电视直播的全国党代表大会目标都只有一个:提振选情。所以我们看到,同一家民调机构,在民主党代表大会结束后拜登的民调一度领先11个百分点,而在后举办的共和党代表大会结束后,这个领先幅度缩小到了6个百分点,这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双方拉抬选情的策略都生效了,但无法由此看出谁更胜一筹。
民主党代表大会最亮眼的地方我认为主要在两个地方。一个是退休后甚少谈及特朗普的前总统奥巴马一改谦谦君子的作风,罕见地抨击特朗普执政无能。另一个就是一众退休的共和党籍美国政界高官公然跳反,站在了特朗普的对立面上。用共和党人去反对共和党候选人,杀伤力是很大的。但尽管如此,民主党也没能跳出“站在台下骂台上”的窠臼,这也没办法,在野党的能量终究是略逊一筹。
共和党这边也挺热闹,12个演讲嘉宾有一半姓特朗普,动员美国“第一家庭”上台助选其实是惯常动作了,但拉上这一大家子的确也是史上罕有。这一方面固然凸显了特朗普家族的政治实力如日中天,另一方面是不是也折射出“特朗普在华盛顿没有几个政治盟友”所言非虚?这场大会还有一个点值得一提,那就是特朗普的“第一忠臣”蓬佩奥远在以色列的视频连线。国务卿先生自然少不了一顿猛夸,只是美国政界对此观感是好是坏分歧很大。特朗普的儿子将拜登称为“北京拜登”,不知道父亲大人坐在台下是何表情?上一次被视为“莫斯科特朗普”的时候,总统先生可是恶狠狠地说:这是肮脏的猎巫行为。
美国总统大选现在下结论仍然太早,但有两个现象值得玩味。一个是特朗普此前一度不那么关心民调,因为2016年他正是在铁粉的鼎力支持下逆势而上,把许多民调机构的脸都打肿了。但最近他也开始关注民调,并斥责一些负面民调是“假数据”。这说明他的确处于一个稍微落后的不利态势。但另一方面,共和党人也在替特朗普出谋划策,包括准备在临近选举前夕针对拜登引爆的“十月惊奇”。
最终结果如何,那就要看双方在最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如何出招了。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点“在看”才能收到即时推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