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源栢樑:政治化的结果就是自己关起了门丨香港一线

秦玥 直新闻 2020-10-13

直新闻由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新闻按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是于今年4月在香港东区医院采访时认识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源栢樑博士的。当时随着外地回港人士增多,疫情较为吃紧,为了减轻隔离病房的压力,香港医院管理局率先于东区医院启用由普通病房改装而成的“第二线隔离病房”,安排康复中且病情较稳定及传染性较低的病人入住,而该设施就是由源栢樑博士来负责筹划改装的。热心、健谈,是源栢樑博士留给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的第一印象。
再次见到他,则是在数月后、因应香港第三波疫情暴发而启用的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之内。同样,源栢樑博士也牵头了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的快速筹建工作。他说,亚博馆改建时间非常紧张,指定完工日的当天,大家还一直工作到凌晨4点,最终顺利启用。而在抗击疫情中,亚博馆也起了关键的屏障作用,此前有医生就透露,8成在社区确诊的病人可以直接分流至亚博馆治疗,直接纾缓了公立医院的压力。
作为一名专业工程师,源柏樑博士为香港公立医院工程界服务 30 多年。90年代他加入医院管理局,负责监督所有公立医院工程设施及相关程序,从设计、建造到营运、维护,再涵盖医院的新建和扩建项目。
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对工程兴趣浓厚,先是取得香港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其后于香港城市大学取得工程学博士学位,多年来遍访全球各地,为工程专业和社区服务作出贡献。
2003年SARS袭港,香港医疗设备同样告急,当时源栢樑灵机一动,改装普通病房的通风系统为负压隔离病房,大幅增加病床数量应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协助特区政府多次前往四川地区验察医院援建项目。而自新冠肺炎暴发起,源柏樑也一直致力贡献其专业知识以及有关设计医院通风系统设施的经验,特别是建造负压病房的经验。今年2月,他发明设计出首个以组装合成建筑而成的高规格负压隔离病房,对短时间内应付急增需求起到很大作用。
以下为采访实录。




//

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建设按足国际标准

//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秦玥:您在协助筹建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的时候,遇到了哪些挑战?为什么要启用亚博馆来做社区治疗设施?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 源栢樑:其实所有这样的建筑设施都是因应疫情的需要来做的。大家看到疫情来的急也在不断反复,当初所有的隔离设施并不足够。SARS时期全香港只有170多张负压隔离病床,当时的情况很难处理,也做了一些临时设施应对。在SARS之后,医管局就准备了1400多张隔离病床,但要应付今天的疫情,1400多张病床其实也不足够。有些病人确诊后还需要在家里等几天才能入院,这种情况十分不理想。所以设施一定要做好做足够,就算疫情有所缓和,但我个人认为,该准备的还是需要准备,临时医院就应该要有,准备好之后就算不用,也是有备不时之需。在防患于未然方面,疫情过后,政府真的需要深一步考虑,多做一些。


△香港亚博馆

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的标准,我概括来讲一讲:首先是要跟着国际要求来做,譬如治疗设施里面的隔离准备,还有隔离设计等等。在工程方面,我们需要馆内有足够的换气量,要参照世卫要求,每个病人大约需要多少换气量,也要有气流的导向控制,让场馆里的空气不会泄露到外面。但就算脏空气流出去的话,亚博馆外面的地方比较空旷,所以可以说这个选址是恰当的。有关气流的导向控制,这次也有内地专家分享了他们建造方舱医院的经验,我听完后觉得很安心。另外他们也提供了一些建议,比如整个方舱医院如何运作,应该留意哪些地方,譬如消防;在急救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设施可启用……这些经验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


香港在设计隔离病房方面比较有经验,信息开放流通,筹备亚博一号馆治疗设施的时候,我们也都有参考其他地方去做,比如新加坡、英国、当然还有内地。不过当时我们同内地的接触并不太多,加上时间未必允许,只有几天的限期,最后凭着我们过往在医院的经验,就着国际标准,在亚博馆内做最小的改装、用最快的时间,最终完成这项任务,让病人入住。


但我们不是就此停步不前,首先是希望疫情有所缓和,也欢迎内地专家告诉我们接下来譬如亚博馆的三号馆、四号馆会如何设计,让我们能吸收经验,得到一些建筑资讯,做好良好的设施准备,看看将来是否其他地方也需要去筹建。


//内地建设方舱医院有经验有资源 为港提供有效帮助//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秦玥:您在世界各地包括在内地都有参与社区服务,以医疗工程来说,和香港相比,您觉得内地医院设施的标准如何?特别是这次新冠疫情暴发以后?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 源栢樑:我在内地也参与过不少相关工作,比如在中国医院协会里有一个建筑研究分部,我已经做了十年的委员工作。我个人是一路看着内地医院改进的。早期条件有限,但慢慢经济环境好了,内地医院的标准突飞猛进。比较来说,香港是慢慢地在改善,而内地是跳级式地发展。现在来说,很多内地医院的设施都很先进,但中国实在太大了,未必普及化,但好的医院是相当多的。我接触过的好的医院团队、研究院是非常厉害的,做得非常好,思路也很透彻。


△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


就方舱医院来说,我知道内地专家非常有经验,比方说武汉体育馆不需要很大的改动,就能做到方舱的规格,我个人觉得是非常钦佩,我听他们说只用了29小时就可以做到。另外内地在动员方面很有优势,譬如香港若想在短时间内取得这么多物资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无论技术层面还是物料供应,我觉得是需要内地给香港帮助的。很多谢他们可以帮上忙,亚博馆里的几百张床,马上订的话是不可能订到的,很多床是由内地在短时间内供应给香港的,这是内地动员能力的优势。


//内地处理疫情得力 增强香港抗疫信心//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秦玥:这几个月在筹建临时社区设施等抗疫工作方面,香港和内地相关专家合作还畅顺吗?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 源栢樑:香港是一个开放型城市,人流流动很大,就工程界来说,有很多不同国籍的工程师来香港工作,业界在这方面接受性很强,所有来自各地的工程人员都是很受欢迎的,和内地工程师交流也都持开放态度,这是应该的。当然不排除少数人固步自封,但我相信业界大部分人都一如既往,特别是这次香港真的没有这样(应对新冠疫情的)经验,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提供建议。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对亚博一号馆、二号馆的改建工作都比较赶,但不排除可以用更先进的方法去筹建。这就需要持有开放的态度,大家交流上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我们在改建完亚博一号馆和二号馆之后,倒是给我们增加了信心,原来内地在这么短时间内可以把疫情处理得这么好,我相信是专家的功劳,如果可以把这样的知识分享给我们,我个人非常欢迎。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秦玥:作为香港工程师学会的会员工程师们有哪些优势和发展机遇?他们如何看内地工程师的水平?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 源栢樑:香港工程师学会参与了很多国际组织,组织之间的资格是互认的,所以过往不少内地工程师合乎资格就可以来香港工作,包括到世界各地都可以。我们不会持门户之见,大家不要持过往经验,觉得以前内地条件不好,工程做得不到位。举个例子,以电脑支付系统来说,香港反而落后很多,这方面就需要学习。这也印证了千万不要固步自封,要持开放态度才能够学到知识,才能进步。特别是很多专业技能是通过国际交流得到的,或是跑出去做工程得回来的,如果持有门户之见,工程人员哪都不想去,这是不行的。


80年代,我自己到英国做工程,透过学会的资历在英国可以执业,到沙特也可以这样做。长远来说,相信内地工程师的资历能和香港交流不是大问题。而香港的发展机会也会慢慢随着人口老化、经济发展遇到一些限制,相信未来政府可以开拓更多的机会给年轻一代的工程师,像是大湾区、“一带一路”的机遇等。有些人质疑这是不是口头说说而已,其实认真看的话,这样的机会是不少的。我知道最近政府(香港发展局)就给香港的不少专业团体包括工程师们提供了大湾区合作机会,现在我们到大湾区工作是不需要“互认条款”的,只需要经过一个简单的“审订”,就可以在内地执业工作。这不是互认、而是单向的,相当简便,这就给香港年轻的工程师们提供了很多发展机遇。


目前就大湾区来说,香港工程界还比较熟悉,大家交流的也多,也是“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内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也加入了,推广还需要些时间。香港有既定的国际地位,这次内地给香港宽松一些的要求,未来希望除了大湾区,还可以扩展到全国,这对整体工程界是有益的。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源栢樑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秦玥专访


//应虚心汲取内地抗疫经验 不应政治凌驾专业//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秦玥不过香港也有一些专业团体反对内地方舱医院专家等人来港,认为香港不需要这些内地的专家,您怎么看?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 源栢樑:首先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无论哪个行业。知识是学来的,他们来香港提供专业意见,我们应该虚心接受。专业团体像是工程界、律师应该先要搞清楚你服务的对象是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些才是重要的。当然你自己关上门,画地为牢,不接受外面的新事物,我相信这也不是香港一贯的做法。香港一直都奉行专业化、开放,可以接受新事物,所以我希望各行各业,大家应该秉持专业角度,为市民福祉考虑。方舱医院也是,内地专家来港,我们当然看看该如何吸取对方的经验,有什么可以改进学习的。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需要对市民负责。隔离病房这么紧张,难道什么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想该如何去解决吗?有人帮一下,何乐而不为?最终得益的都是市民,所以希望大家从这个角度考虑、出发。


其实我得到的讯息是,业界很多人是欢迎国家队的。很多人都在讨论说“国家队来帮手了”,“派出的都是最强的人员来帮忙”。当然的确有人是政治凌驾于专业,要是你问我亲身的经历,我接触的内地专家中,他们只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问题在哪里,该如何解决,只会提点而不会说你必须要跟我们这一套去做。他们都是很乐意去分享当时的经验、难处在哪里。这也引证了香港面对类似的问题是有方法可以解决的,使我们从中得益。


//香港社会现时很多事情被政治化//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秦玥:您在2008年时候去四川参与震后援助,那时候两地民众感情很好,您自己觉得现在的环境下是不是差了一些?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 源栢樑:香港社会很多事现在都被政治化了,刚刚我也说了,希望大家用另一个角度来看,政治化的结果就是自己关起了门。当然政治归政治,有人出于自己的政治理念觉得应该这么做,这也不能勉强。但我希望业界普遍人士都秉持专业、服务市民为优先的角度来考虑。


你刚才提到2008年我到四川去援助,当年我也提供了很多建议给四川同胞,他们非常欢迎。我当时有一些建议,比如说哪些空间可以改善;譬如香港习惯了很多事情系统化,风险管理意识也比较强。我给他们提供建议时考虑的出发点是如果这样做,风险会不会低一些?我不会说香港这样做,内地也一定要照做。大家在沟通上应该从专业角度出发,而不是谁做得更好、互相暗中较劲、用你教我或是我教你的这种态度行事。


//香港目前要快速建设气膜实验室仍需内地帮助//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秦玥:最后想请您从专业角度谈一谈目前内地支援队协助普及社区检测的临时气膜实验室,您觉得这个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如何?


临时气膜实验室资料图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 源栢樑:我之前在别的地方见过类似的,但这么大型的还是第一次见。这当中不只是气膜这么简单的问题,而是牵涉到很多流程,还有管理的问题,另外处理的数量可以达到几百万的检测样本,我相信这是相当先进的一个设施。不要当它是临时的,只不过空间是临时的,当中牵涉的流程等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秦玥:香港是不是自己暂时还起不了这样的实验室?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 源栢樑:下一次你让我试试,我相信可能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来尝试做一下。但是要马上筹建起来,那是相当不容易的。别说这个检测中心,就算是隔离病房和临时医院,想要这么快做到,那是需要组装合成的,需要大规模很多工厂同一时间去做,还要规范化、标准化,靠不同的厂家去做,我相信这暂时也只有内地帮忙才能够做得到。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点“在看”才能即时收到推送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