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洪为民:总书记的讲话是说给深圳听的 但是香港也需要反思

秦玥 直新闻 2021-06-27

直新闻由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14日上午在深圳前海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与深圳一江之隔的香港,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秦玥第一时间专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洪为民表示,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过去40年来深圳的发展成果,也对深圳提出了新要求。


在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在洪为民看来,总书记提出的是一份考卷,深圳是那个答卷的人。他说,因为比较容易做的已经完成,现在是要在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深圳要当仁不让地扛起来。


洪为民认为,深圳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是创新,是走出舒适圈,是不断探索。而香港需要思考:香港传统上引以为傲的、认为行之有效的制度,是否就是最好的。如果说制度依然行之有效,但已经不是最有竞争力的制度,香港是不是也需要改革?


洪为民直言,从来没有人说香港需要改革,但在疫情和“黑暴”之后,现在香港面对的是再出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革。香港要学深圳解放思想,要走出舒适圈。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洪为民也提出极富建设性的建议。中,对于如何增强香港青少年对国家的向心力,洪为民提出了“分类意识”。他说,一是对于具有金融背景的青年人来说,粤港澳大湾区毫无疑问对他们极具吸引力,这部分人会自动融入大湾区的发展;二是对于具有工科背景的青年人来说,要让他们看到大湾区的魅力,吸引他们融入大湾区;最后对于没有上过大学的青年人来说,洪为民认为解决问题需要靠香港特区政府,而不是等深圳、等内地去解决。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





以下是专访实录

总书记提出的是一份考卷

深圳是答卷的人


深圳卫视&直新闻: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14日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您觉得庆祝大会在前海这个地方举办,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洪为民:当然具有一个很正面的意义。这次已经是习总书记第三次来前海了,2012年的12月来一次,港珠澳大桥开的时候来一次,这是第三次,每一次我相信都有一定的变化。


总书记也特别支持前海的发展,包括有一年在新年文告里面还提到了深圳前海生机勃勃。确实我们看到总书记是很关心前海的发展,尤其前海是作为深港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希望能够看到前海如何帮助深港进一步加强合作,也帮助香港不管是青年人也好,产业也好,能透过前海平台进入大湾区,进入内地发展。

 

深圳卫视&直新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对深圳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您是如何理解的?


洪为民:首先总书记充分肯定了过去40年来深圳的发展,包括改革开放取得的很多成果。他总结了10条经验,这些经验我觉得对于未来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这些做法。


但同时,总书记也提出了新要求,对深圳来说,我觉得绝对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包括要求深圳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探讨,而且得到了充分的授权和政策。从党中央到各部委都会支持深圳在综合改革、在深化改革里迈进新的一步,而且希望在一些重大的项目上推出一些改革成果,然后这些成果要可复制、可推广。 


其实我们回头看,40年前不也是如此吗?


40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深圳开始的,当时很多的制度创新、很多的改革开放成果也是先在深圳做了,成功以后,才复制到全国其他的特区甚至其他的省市。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深化改革的难度,用总书记的话来说,其实不亚于40年前的那一次的改革。因为比较容易做的早就做完了,我们在深水区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那么这个时候,深圳当仁不让地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肩负起深化改革的责任;当然同时,深圳也会享受深化改革的成果,我觉得这方面对深圳来说,确实是一个新的要求。 


深圳卫视&直新闻:您说的深化改革,前几天出台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当中也透露了不少信息。您怎么解读中央对深圳提出的“综合”改革?对于其中的“以人为本”,您又怎么看?


洪为民:总书记的讲话,还有10月11号两办印发的实施方案,里面其实有很多东西是非常接近的,就是说下一步的改革我们是一个综合的改革。


过去我们说到改革,很多时候是针对某个方面,比如产权改革、土地改革、股票制改革、股份制改革。这一次是一个综合改革,而且中间很重要一点,总书记讲话中也说了:“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共产党的执政,一个城市是否成功,不在于你的GDP总量,在于你的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而这一次的改革除了之前的一些制度方面的,比方说金融开放,包括土地使用权的改革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就业、养老、医疗、环境这些问题。总书记说了,要把这些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也就是说,我们要让深圳广大市民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发展红利的话,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在这些民生有关的一些地方,我们也要进一步改革,我们要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能够得到提升。 


过去说,作为政府部门职能,我们要去解决老百姓的问题,我们去做了。现在提出这个是改革的一部分,你要有一个好的机制让我们的政府更好地在这些范畴里去服务老百姓,这个是要探讨的,不是说今天有答案的。总书记提出的是一份考卷,深圳才是去答考卷的人。是不是我们现在的制度就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不是,我们要怎样去改,才能让我们的政府对于市民的这些服务能够提升到一个水平,让老百姓满意。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先行试点规则衔接


深圳卫视&直新闻:另外还想再和您谈一谈粤港澳大湾区当中城市的角色。习总书记说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当中深圳是重要引擎。您怎么解读习总书记这个说法?


洪为民:其实在去年总书记也有批示,当时是说核心引擎,现在是说重要引擎。


我们看大湾区是怎么发展的,大湾区规划纲要里面有两句话是“创新驱动,改革引领”。这个是大湾区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深圳为什么是一个引擎?首先深圳是一个创新之都,通过创新,它给大湾区提供增长、提供推动力,所以深圳是一个引擎。另一方面,看到总书记的这段话,改革方面,深圳也会继续扮演排头兵、试验田的作用,会先行先试。既然大湾区的发展是改革引领的话,那么就是说,深圳在制度改革这方面也会提供推动力。


我认为深圳在大湾区里面会发挥两个创新的作用,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制度创新。这两方面我觉得都能够为大湾区作出很大贡献。我们反观过去的历史也是如此,今天深圳更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所以总书记说深圳是一个重要引擎,当然引擎可以不止一个,对吧?但是深圳肯定是重要的,所以我觉得深圳要当仁不让地去负起这么一个增长引擎的作用。 


深圳卫视&直新闻:您刚刚说到要有一个好的机制,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特别提到要“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放到粤港澳大湾区里,未来该如何做?


洪为民: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主要还是跟香港和澳门。


大湾区有个特色,就是“一国两制”,有三个关税区,三套法律制度,三种货币,所以很多规则并不相同,也没法相同。因为跟随“一国两制”的话,你没办法说我们把制度全改了,统一了,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衔接。


我经常打一个比喻,我们从香港开车去深圳湾,香港在路的左边,过了深圳湾在路的右边,但是我怎么衔接?深圳湾大桥一下来就到了右边,而不是说我到了关口,我把车子从左边搬到右边,对吧?这个就是衔接,很自然发生的,而且有很多。


比方说,现在前海在探索的一些专业方面的认可,香港的和建筑有关的工程师、建筑师,能不能在前海执业?现在已经可以了,将来是不是可以推行到全中国?至少在大湾区现在是可以的,CEPA(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也是说了要这么做,这个就是规则衔接,对吧? 


制度对接,香港的制度有这么一套,工程师这么考的,这么认可的;内地有另外一套,住建部也有一套,那怎么衔接起来,我认你、你也认我?这是其中一个,那么会计师也是一样。金融方面,前海过去也做了一些探讨。比方说,我们有一个叫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也就是外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公司,它们认可香港证监会发的牌照,在前海当然我们要重新发个牌照给它,但如果已经拿到香港证监会9号牌(持有该牌照意味着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获得了“通行证”,不仅可以直接参与境外的投资,还可管理运用海外投资者的资金)的话,相对就简单了,它只要符合其他一些资本要求就行,如果不是的话,它可能有另一套标准,所以这个也是规则衔接。 


我们从深圳或者从前海角度认可了一些香港方面的规则。但不是说直接用这些规则,因为毕竟两地不同。但是我们认可的话,你有这个资格,我就相当于你拥有我某一个资格,我们就可以对接了。 


深圳卫视&直新闻:就深港两地来说,制度是有差异的,那么在一些配套方面,对于促进双方的对接和衔接,您有没有一些建议?举例说,像之前提到的大湾区绿卡等也一直在讨论。


洪为民:现在公安部是把港澳居民通行证(回乡证)系统升了级,所有可以读二代身份证的地方都能读回乡证了,所以坐高铁没问题了,办酒店入住没问题了,实名认证没问题了,所以也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这个也是公安部用了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解决的。大湾区绿卡目前还暂时做不到,但是他们认识到这个问题是在哪,所以就把回乡证做了一个升级,然后做到了这一点。


我觉得是这样,就是因为制度不同,所以才要衔接,否则统一制度就行了。确实,现在深港之间的规则是不同的,而且这个规则不同是有好处的,因为香港更多的是国际接轨,国家也需要一个地方和国际接轨。但又不可能说全中国都要国际化,我们有自己的特色,我们有自己的需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透过香港这个国际化的中心,透过衔接能够达到双向都能认可,我觉得是一个更好、更便利的方法。 


洪为民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专访


吸引港青到内地发展

“分门别类”更有效


深圳卫视&直新闻:关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方面,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特别提到青少年之间要促进交流,包括香港的青少年需要增强对国家的向心力,您觉得未来香港方面该如何落实?


洪为民:第一,要加强,第二,要重视。这其实不容易做的,我自己亲身经历过,我做青少年工作很多年了,确实我们有一个观察,曾经去过内地交流的人,对于内地尤其对于大湾区的看法,要比从来没去过的人,这个看法是相差很远的。


但是怎样吸引他们去?怎样让他们觉得去了以后有价值?这确实是一个不容易做的事情。因为实话实说,愿意去的人都去过了,不愿意去的人,你请他去他也不去,所以这一块确实不容易做。但是总书记提到是希望吸引多一点人到内地看看,我们就看看该如何做。


我是这么看的:我们不能要求所有香港的青少年都去,但我们希望去的人有发展。青年去大湾区创业或就业,然后有成功的案例。这个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哪怕有4%、5%的人通过这个途径成功了,他们成功的故事就会带起下一波愿意去的人。 


我们回头看改革开放的历史:1979年的时候,也没有多少人去深圳投资,对不对?我们的长辈那一代人其实在当时香港整个商业里面也没有10%,但是他们的成功带起了后来上世纪90年代的这种大规模地进军内地。其实上世纪整个80年代,都不是有很多香港人去内地,一直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有大量的香港人去内地发展,不管是公司派过去也好,创业也好,投资也好。有些人失败了,也有些人成功了,成功的人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那群成功人士,这些榜样也带动了很多人愿意跟着到内地去。 


我相信对于未来大湾区的发展,我们还是要做同样的事情。我们不可能说全香港多少青年人我全部带他去,全部给他们很好的待遇。不会这样的。第一,不愿意去的人继续不愿意去。第二,不是所有的人在大湾区里面都有很好的机遇,还要看他自己个人的竞争力和能力。


这一块很少人说,但我说,你把香港青年人分成三块。如果他读的是金融或者和金融配套的专业服务,比方说法律、会计、融资,这些人在香港本来就是在金字塔的顶端,生活得很好。有了大湾区的发展,他们多了很多新的机遇,包括很多市场机遇。他们的总部还会设在香港,但是他会去大湾区找生意、接客户,对这群人来说,其实是锦上添花。


第二类型的人,就像年轻的我一样,是工科生,他们在香港是有个“玻璃顶”的,你到了大概5万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可能就没什么发展了。因为香港本身产业不大,更多的是服务性的,很难有开拓性。所以对他们来说,因为大湾区有庞大的产业链,有很多其他的人才和要素,所以他们在大湾区里面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有很大的机遇。他去华为打工,他去腾讯打工,他去比亚迪打工或者他自己去创业,对他们来说,人生的发展完全跟留在香港是非常不同的一条路。我们看大疆的汪滔(注: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我们看张云飞(注: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都是这些案例。所以对这些人来说,大湾区是绝对不能错失的机遇,因为没有大湾区的话,他们在香港活得不是那么好,不能说差,但不是那么好。但是有了大湾区,他们绝对未来发展得会很好。 


第三类是没有读过大学的青年人,他在香港做售货员、服务员,去大湾区、去内地城市他们能做什么?也是做同样的事情,对不对?他去大湾区后生活会不会好呢?他们和内地同样的这些年轻人相比,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对这些人来说,你让他去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发展,对他们来说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机遇。如果把他们推过去了,可能反差会更大。这些人的未来需要香港特区自己去解决。我们自己要想办法,比方说我们是不是要增加大学的名额,让更多人受到教育,我们是不是要多搞一些创意文化,把香港的产业做宽,让有不同能力的年轻人都能够找到发展的舞台。这个是香港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不能靠深圳。科技可以靠深圳,金融是香港强项,但是有了深圳,有了广东,就有了更多的市场,但是有一部分的问题必须是香港自己解决的。 


我自己的解读,总书记的话是说给深圳听的,不是说给香港听的。所以作为香港人,也不要过分解读,说这个是不是总书记给香港什么指示,我觉得不是,就是给深圳的。但是我们要看到两点:第一点,我们看深圳未来发展给香港带来哪些机遇,这个很重要。第二点,我们看深圳的发展给香港自己的发展有什么启发。这两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秦玥


香港面对的是再出发

同样需要改革


深圳卫视&直新闻:香港也非常关注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现在国家给了深圳这么多政策,下一步深圳也要放手改革。我们知道,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也率团到深圳参加庆祝大会,您觉得香港将来该如何深度参与到大湾区的政策?怎么样和其他城市共享成果呢?


洪为民:我觉得这是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深圳的发展、大湾区的发展,香港如何能够加入、融入,共享成果、分享成果。第二个概念,深圳的发展给香港带来什么样的启示,我觉得两个都重要。


先讲机遇。机遇其实很多,总书记说的是比较高层次的,我也看过两办出的方案里提到的,比方说在金融方面的开放,允许外资进来开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然后降低境外(主要还是香港)的专业人士去考内地的专业资格的门槛等。又包括教育方面,有一些改革是可以让深圳去做一些国际性的教育。医疗也是如此,那么这些对于香港从事这些行业的人是一个机遇,对香港的金融业、医疗界、教育投资界会有一些机遇。 


改革和开放其实是两件事,只是我们是放在一起说。改革是内部改革,开放是对外开放,但这次就深化改革开放来说,是要改革深圳经济特区这边的一些制度,但同时更大力的对外开放。香港是最靠近深圳的境外城市,香港肯定是第一个可以去参与到这次开放里面去的。所以我觉得确实有这个机遇。那么特首去争取的政策,我相信也和这方面有关系,如何进一步开放给香港的专业界,包括专业服务界、金融界去到内地发展。因为确实内地对于香港这方面的服务有需求,过去因为制度上的一些限制,很多事情做不了,那么未来希望能够透过制度改革创新,能够容许香港去做。 


但我觉得第二个香港需要反思的,深圳这40年,就如总书记说的,我们很多人见证了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到今天一个国际化大都会,它靠的是什么?1979年的时候,小平同志说钱是没有的了,我给你一些政策,对不对?深圳就是靠创新,就是靠走出舒适圈,它靠不断去追寻,怎么样能够提升我们城市的竞争力、吸引力,靠吸引人才、吸引投资,通过政策也好,通过政府的作为也好,变成了今天这么一个城市。 


那么香港传统上很引以为傲的是什么?我们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这么说,但我说你要反思一下:行之有效是否最好?我不是说我有全世界最好的制度,我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假如说制度虽然还是行之有效,但已经不是最有竞争力的了,我们是不是应该也要改革? 


从来没有人说香港需要改革的,改革开放好像总是共产党的事情,其实全世界都需要改革,任何的政府都需要改革。在疫情和“黑暴”之后,现在香港面对的是再出发,我觉得很重要一点就是香港需要改革。


而香港的改革不是学深圳,学不了,也不应该学。但是香港要学深圳解放思想,走出舒适圈。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喜欢请点赞 和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