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政治环境将迎来“触底反弹” 建制派面临更大挑战

张思南 直新闻 2021-06-27

直新闻由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香港立法会15名“泛民”议员“总辞”,你对此如何看待,香港政治环境又将发生哪些变化?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首先我想说,香港反对派真是记吃不记打。这已经不是他们历史上第一次“总辞”了,但似乎又忘记了教训。


1995年,末代港督彭定康推出“新九组”方案,改变香港立法局现状,引起中方强烈不满,最终令立法局议员1997年回归“直通车”安排失败。中方另起炉灶成立临时立法会,而反对派因不满临时立法会的有关安排,宣布“总辞”。此举导致反对派在香港回归后的政治蓝图中,迅速被边缘化,以至于此后长期在立法会内沦为少数派。


事实上,“总辞”在反对派阵营中长期都不是受欢迎的选择,2017年7月,罗冠聪、梁国雄等4人因辱华宣誓案被褫夺议席后,偏激进的反对派议员曾提议全体“总辞”,就被民主党立法会议员尹兆坚狠批“提倡‘总辞’者都是鬼”。


“总辞”固然简单,难的是留下来以真正的勇气和智慧,去推动香港改革,朝着更理想的社会前进。我认为反对派人士始终想不清,或者不愿意想清楚的一个问题是,他们如今摆出如此“抗争”的姿态,究竟是为了“一国两制”之下的香港争取更大的自治空间,还是为了抗拒对中央主权和治权的认可?如果是前者,我认为他们辜负了选民的期待;如果是后者,他们从一开始就辜负了香港的未来。


某种意义上,香港回归23年以来最大的一个遗憾,就是不在少数的港人对“一国两制”存在根本上的误解或刻意的曲解,认为这一制度安排是对港人的“单向馈赠”。但事实上,“一国两制”理应是双向的:中央授权香港建立特区,保留既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传统上的公序良俗,与此同时,香港也应尊重中央政府对香港的主权和治权,自觉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积极融入内地发展。理想情况下,双向良性互动,香港给予国家以信心,国家给予香港以更加光明的未来。


但现实是,香港社会在不断提出更高权利要求的同时,却不能完善地履行对中央的义务。从2003年反二十三条立法,到2012年反国民教育,2014年非法“占中”,再到2019年的“修例风波”,香港社会越发频繁地陷入“抗中”、“拒中”的混乱之中,到如今甚至连立法会也开始长期妨碍香港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


而我们说,在剧烈的恶性循环偏移之后,最终出现剧烈的修正,而非其他,本身已经代表了国家对坚持“一国两制”的决心。无论香港反对派再怎么宣称“一国两制已死”,我相信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不过,什么才是真正的“一国两制之死”。反对派的调门很高,但他们才是真正的问题之源。


面向未来,可以想见,在国安法和人大常委会有关议员资格的红线出台之后,香港的政治环境将迎来触底反弹。只要港府在具体落实上不跑偏,激进本土主义、分离主义、政治“揽炒”以及寻求外国或境外势力干预的力量,在立法会内部将再也没有立锥之地。自“修例风波”以来的香港社会动乱将迎来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终点,而反对派无论“总辞”多少遍,也无法改变这一点。


至于是否能在此基础之上百废待兴,重新建立起健康的政治生态,香港立法会内的建制派议员无疑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泛民”离场之后,建制派要看到藏在各式反对派背后的真正问题,那些香港社会内部积压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直面和回应港人的关切,积极推动香港和内地的“大和解”,才能让香港最终走出困境。


· 马克·克纳珀

直新闻:历时9年,RCEP终于签署在即。然而周五,美国务院副助理国务卿马克·克纳珀,要求日本和韩国“公开谴责”中国,转向加强与美国的合作。我注意到,RCEP如果成功缔约,日韩两国将是15个成员国中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分量不可谓不重。你对此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美方以如此不顾脸面又近乎笨拙的方式,去挑动日韩反对RCEP,恰恰说明了RCEP至少在战略层面上,是极为成功的,切中了美国的要害。


其一,如果成功缔约,RCEP将极大地提高美方在太平洋上围堵中国的经济与政治成本。2015年,奥巴马政府在推广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时,明确指出,TPP旨在建立一套“新的国际规则”,以此遏制中国的崛起和发展。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尽管美国退出了TPP,却依旧延续了遏制中国的整体战略,中美贸易争端持续至今。


在RCEP的基础之上,中美之间或有望“攻守易势”。处于RCEP体系外的美国,对处于体系内的中国进行打压,很难不波及体系本身。要知道,RCEP由15个成员国构成,人口和GDP均占全球总量近三分之一,可谓是前所未有的超级区域经济一体化,因此无论在经贸博弈还是谈判交锋上,美方以点对面,所面临的难度都将呈几何倍数提升。


而RCEP一旦确立,未来的美国政府也很难驱使其成员国重新在中美之间做“二选一”的抉择,除非是美方做出比奥巴马时代更大的国际经贸让步。但要知道,不愿意以经济利益的牺牲来换取政治对抗的架构,本身就是美国退出TPP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RCEP或令拜登政府重塑美国亚太地区领导权的愿景,化为泡影。外界普遍认为,拜登上台后,大概率会沿袭奥巴马时代的“重返亚太”战略,让美国在区域内发挥更大的领导地位,具体举措之一,就包括重返CP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也就是TPP的继承者。


我不认为RCEP和CPTPP互相存在怎样不可兼容的竞争关系,但这两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之间的重叠性,是无须讳言的,仅重叠国家就多达7个。事实上,从TPP到CPTPP,一路走来历史长达近18年,为RCEP的两倍。而RCEP最终异军突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美国的背信弃义,倒逼亚太国家转而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RCEP确立后,CPTPP对于美国的战略价值将被不可避免地削弱。由于两者间成员国的高度重叠性,拜登政府通过CPTPP推广排他性的,尤其是针对中国的政治议程时,必然会受到“双重会员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反对,而长此以往最终只会有三个结果:处于后手地位的CPTPP内部分裂、美国不得不接受基于RCEP框架下中国亚太治理方案,或者美国再次退出CPTPP。无论哪一个其实都意味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又一次自我消解。


但你要问我,美国政府在这件事情上还有机会吗?我认为变数还是有的,而且非常值得警惕。我刚才讲的所有内容,都建立在“RCEP确立后”这个关键的前提之下,而这也正是美国务院副助理国务卿马克·克纳珀,要求日本和韩国“公开谴责”中国的用意,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制造中日韩之间的摩擦,以此干扰RCEP的进程,为美国重返CPTPP拖延足够的时间。


目前距离下一任美国总统宣誓就职,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如果在此之前,RCEP无法顺利落地,或许会诱使部分国家,尤其是和CPTPP重叠的成员国,重新与美国展开接洽,待价而沽,而RCEP的最终落地也将再次充满变数。因此趁美国当前困于内部的大选争端,加紧敲定RCEP协定,可谓是不容有失。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点“在看”才能收到即时推送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