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特朗普政府最后的疯狂是“揽炒”美国
直新闻由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美国借口涉港问题宣布所谓“制裁”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成员,你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陈冰:这是特朗普政府“揽炒”美国和中美关系的最新举动。所谓的“制裁”,是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行为,是干预他国内政的野蛮行径,这分明是特朗普政府在自毁长城,让世界看到自诩为“山巅之国”的美国是多么的邪乎,多么的虚弱。
我们说特朗普政府“揽炒”美国,则是他仍在做垂死挣扎,不仅要进一步恶化中美关系,还要把继任者拜登的手脚捆绑起来,不让改善中美关系,不顾美国人的利益。地球人都知道,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如搞坏中美关系,不仅伤害两国企业和民众利益,也伤害着世界经济和全球稳定。
换句话说,故意伤害中美关系,就是“揽炒”美国自身,“揽炒”国际秩序。美国的制裁措施,虽然对中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成员产生不了什么实际影响,但其政治和外交影响还是很坏,干扰香港事务可以说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我想再过一个多月,美国新政府对特朗普政府当下的“揽炒”行为的愤怒,恐怕会远远超过我们。
直新闻: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所谓“自由和选择”的涉港法案,这个法案能生效吗?对香港有何影响?
特约评论员 陈冰:这是美国肆意干涉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的又一个行动,舆论场的动静很大,但含金量并不高,我想不会对香港产生多大实际影响。首先,这个法案的立法过程是很草率的,辩论只有40分钟,是按照“暂停规则”快速通过的。现在只是经过众议院表决通过,还要经过参议院表决,最后经总统签署才成法。虽然现在美国舆论认为这个法案通过的可能性较大,但存在被搁置的可能。
其次,这个法案的政治意义大于法律意义,是在黄之锋等三人被判刑收监后,美国议会作出的政治行动,以表明他们的态度。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项法案只给那些潜逃的港人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欢迎你到美国小住一段时间”。法案最主要的一条是给香港专业人士提供特殊和快速的美国签证,等于是吸纳人才,期限5年。这和以往的法律也没有太大差别,美国一直在全世界吸纳人才。
由此来看,这个法案的目标有两点,对于修例风波以来在港的香港人,可以到美国小住,或者变成难民;而对于在美国的香港籍人才,则就地招揽。我想对香港人来说,特别是那些有案底特想“逃亡”美国的人来说,听起来很舒服,但细看没什么好处,人家不过是想让你当难民。联想到欧洲难民潮时美国只接受为数极少的难民,就会发现这个法案是雷声大雨点小,美国只赚吆喝而不拿出干货。我敢肯定向美国方向的港人“移民潮”,是一定不会发生的。
直新闻:香港警方今日(8日)又有逮捕行动,指控他们涉及非法游行,而香港反对派则认为是所谓“大清算”,你怎么看待?
特约评论员 陈冰:任何一个法治国家和法治城市,有人犯法必须依法惩处,否则就难以承受“法治城市”的美誉。香港最大的福祉,就是法治和安定。但是去年修例风波以来,香港的法治被反中乱港分子给破坏了,甚至有人提出所谓“违法达义”“公民抗命”这样公然违反法治的主张。
现在的香港,一方面是通过对积案的处理,来拨乱反正;另一方面是通过法律完善和司法改革,来正本清源,重建法治社会。前几天黄之锋等3人依法判刑收监,黎智英被判不予保释而要收监,前天有8名反对派人士因“中大事件”遭到警方逮捕,现在是7名反对派人士因涉及今年七一非法游行集会而被捕。司法系统的这一系列行动,都是旨在拨乱反正,恢复法治,给香港带来安宁。
法律不认人,不认党,只看犯罪事实。就像特首林郑今天会见记者时讲的,犯法就是犯法,不能因犯法者被视为所谓“支持民主人士”,就像有“护身罩”,政府执法机关不能“碰”他们,这不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恰恰是反对派,尤其是那些前立法会议员如胡志伟、朱凯迪、梁国雄等人,没有多少法治理念,以为打出“民主”的旗号就可以超越法律之上,也便出现以政治应对法治的荒唐。
他们把依法拘捕说成是“政治大清算”,正好说明他们没有法治观点,想以政治蒙混过关,逃避法律制裁。他们是因为组织非法集结和煽动暴力而被捕的,不是因为自由讲话而被捕的,他们还想混淆视听。我相信,今天被捕的人终将和黄之锋一样,会认罪的,因为事实就摆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