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道立:没有受到来自中央或港府的压力丨香港一日

不吐不快的 直新闻 2021-06-26
直新闻由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退休记者会//


根据规定,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及常任法官需在年满65岁时离任。今年1月11日,现任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将年满65岁,他的任期从2010年9月1日起,至2021年1月10日届满。


近来,有不少声音指香港应进行司法改革,提出该意见的包括前终审法院常任法官列显伦。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也撰文指出,香港司法制度是时候改革了。


而在上个月,《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批准黎智英保释,对香港法治伤害太深》,批评香港法官准予黎智英保释。2020年的最后一天,香港终审法院撤销了由香港高等法院下达的保释令,将黎智英还押候审。


在此背景之下,马道立今天(5日)的记者会也必然引发舆论关注。



马道立在发言致辞时表示,十年时间过得很快,本周五就是自己最后一次作为首席法官工作在岗位上,对社会对自己及司法机构的支持表示感谢。马道立指,有批评是应该的,首席法官的使命是维持香港法治,并需要独立的司法机构去保障个人权利及自由。


谈及司法独立时,马道立进一步阐释到:司法独立是指法官处理案件时,只需要看反对理据,公平公正处理,不受任何人影响,特别是政治意见。司法独立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人可以凌驾法律之上。每一位法官也有司法誓言,需要拥护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区。



谈及司法改革时,他表示最近有很多人批评香港司法机构的工作,这是好事,但一定要有理由。如果有地方需要改进一定会跟进,但司法改革要有细节及理由才可以研究。如果只是不喜欢某一天某一个司法判决,因为打官司赢不了,就要求改革,这不是一个好理由。


在答记者问环节,有人提问任职十年来是否受到过任何人的压力。马道立指出,今天面对的挑战与十年前不同,但挑战是一样多的,容易与否都要完成。工作必定是有压力的,但没有受到过任何人的压力。


他表示,政府或内地最高人民法院并无向他施压,他到北京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讨论是正常的法律问题。他说两地的法律制度有分别,但认为仍“有得倾”(有得谈),最高人民法院也从无给予任何压力。


马道立同时强调,处理案件也没有受到来自中央或港府的压力。


被问到国安法在香港实施,会否削弱香港的司法独立时,马道立表示,法院在处理国安法与其他法律问题一样,同样有挑战,但法院的态度都是一样,法官态度是根据基本法和法官誓言。“从头到尾都睇法律问题,而非政治问题。我们法庭无权处理政治问题。”


马道立明确表示,卸任后不会担任非常任法官,他的终审法院首席法官职位将由现终审法院常任法官张举能接任。



马道立1956年1月11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台山。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于1977年获法律学学士学位。翌年通过格雷律师学院的执业考试获英格兰和威尔士执业大律师资格,再于1980年获香港执业大律师资格。马道立的妻子袁家宁为香港高等法院上诉法庭法官。


//黎智英非法集结案预审//


乱港头目黎智英近年屡次被捕、官司缠身,除了近期被控欺诈及违反香港国安法外,他另涉4宗与非法集结相关的案件,被控共6项控罪,而其中一案在今天(5日)下午2点半于区域法院进行审前复核,由法官胡雅文审理。黎须出席聆讯,由于他现正羁押于荔枝角收押所,当天他由囚车押至法院,跟同案另外7名被告到庭应讯。



今天下午举行的审前复核,是涉及2019年8月18日的案件,被告包括黎智英、李柱铭、何俊仁等人。黎在该案被控2罪,包括一项组织未经批准集结及一项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罪。案件已定于今年2月16日开审,预计审期10天。


//学习内地法律//

1月4日,港府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在视频会议中提出,香港律政司将新增一个项目:新加入律政司的律师在前3年试用期间,必须学习内地法律的基础原则,包括学习宪法、基本法、国安法等。项目将有助于新加入律政司的律师视野更清晰。



香港作为国际法律枢纽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再加上刚在大湾区落实律师专业服务开放措施,香港需要培育更多的法律专才。律政司也将配合特区政府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企业聘请及派驻本地大学毕业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了解内地发展。


//病例清零 为期尚早//

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天表示,香港新冠肺炎确诊数字有下降趋势,但速度缓慢,距离“清零”目标仍有一段距离。她表示,会和上一波疫情一样,有序逐步放宽防疫措施。



林郑月娥今天在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时表示,新一年大家的共同愿望,就是疫情早日受控,恢复日常生活,与内地人员往来及海外旅行也可恢复,这也是政府的工作目标。


林郑月娥指出,由11月下旬开始计算,香港确诊数字有下降趋势但缓慢,至本月有缓和迹象,过去7天本地个案每天不超过45例,不明源头占约三成,认为政府的一系列措施有一定成效,但距离“清零”目标仍有一段距离。


林郑月娥指,不认为本地疫情要达至“清零”才放宽社交距离措施,会和上一波疫情一样,有序逐步放宽措施,但她强调,近日疫情即使有下降趋势,仍未达至可以放宽防疫措施的阶段。


林郑月娥表示,政府会义不容辞,向可以加强的抗疫环节投入资源及力量,其中在追踪紧密接触者方面,除了警务处外,政府也已动员入境处及海关人员,相关人员明早会与政府专家会面,由专家介绍如何更科学及专业地追踪接触者。


林郑月娥还呼吁,市民保持社交距离,减少聚会,包括家庭聚会,令香港早日控制疫情。


此外,在今天的例行疫情通报会上,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表示,新增32宗个案,9宗无源头,4宗涉玛嘉烈医护病人。另有3幢大厦须强制检疫。再多4名患者找到英国变种新冠变种,累计有15宗有变种病毒。


END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