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没有种族灭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北京观察

朱恩地 直新闻 2021-06-26

直新闻由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虽然今天(28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持续时间不长,但各家媒体提的都是全球舆论场的热点问题。而重中之重无疑还是中美关系。

 

全场八个问题,几乎每一个都与中美关系未来走向有关,几乎每个问题或多或少涉及了美方对华的新举措,几乎每一个记者都在期待中方会有哪些回应。

 

第一个问题就有关美国的气候政策。有记者问道,据报道,2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美国总统气候变化特使克里在不同场合均表示,美国希在气候变化领域与中国合作。同时克里也表示,显然美国同中国存在许多严重分歧,我们不会用这些问题同中国就气候变化议题做交易。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中方愿同美方及国际社会一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过去的几天里,针对美国重返《巴黎协定》的问题,外交部的回应都是一以贯之的。

 

但在另一方面,中方还明确了一个原则与底线。赵立坚说:“任何一方都不应指望一方面肆意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在双边和全球事务中给予理解和支持。我们希望美方能够为中美在重要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在新疆问题上,中方的回应也是一以贯之的。针对此前布林肯同意了前任国务卿蓬佩奥对中国的指责,认为中方对新疆少数民族实施所谓“大规模拘禁”和“强制绝育”措施构成“种族灭绝”。赵立坚用重复三遍的“中国没有种族灭绝,中国没有种族灭绝,中国没有种族灭绝”作为回应。

 

除了再次批评了蓬佩奥此前涉疆的错误言论,今天赵立坚也向拜登政府明确表示:我们希望拜登政府有关人士正视新疆稳定发展的事实,倾听包括新疆2500万各族人民在内的14亿中国人民的呼声,本着基于事实和负责任的态度,稳慎处理相关问题。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借涉疆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必将继续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特朗普虽然离开白宫了,但是‘特朗普主义(Trumpism)’ 却没有,并且仍然在影响着拜登这一届政府的外交设计、地区战略设计。”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苏晓晖对直新闻分析称。

 

 




如何看待“后特朗普时期”的中美关系?



其实摩根大通全球研究部主席乔伊斯·张(Joyce Chang)在接受CNBC的采访中,也作出了类似的表态:中美之间的关系应该会保持竞争(competitive),但不会持续对抗(confrontational)。 

 

如果把日历再往前翻几天,本周一(25日),白宫新闻秘书詹·普萨基(Jen Psaki)表示,在处理对华问题上,拜登政府内的主旋律是“耐心”。

 

 

这一套“耐心论”并不是说说而已。无论是新任国务卿布林肯,还是新财长耶伦,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都强调了一个立场:我们认同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认识,但我们不认同他们所采取的的方法。这背后的意思则是:至于我们会采取什么举措?且行且看。

 

我们也留意到,虽然拜登就任总统后还没有在国际场合发表公开讲话,但他在1月25日和默克尔的通话中,将新冠疫情、气候变化、中国和俄罗斯列为美国需要与盟友共同应对的“全球性挑战”。

 

分析认为,抗击疫情、应对气候变化显然需要中国的参与,在这其中中美之间的合作潜力是巨大的。在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赵立坚也明确表达了中方希望与美方一道应对全球性议题。

 

至于拜登说的另外两个“全球性议题”呢?苏晓晖就对直新闻分析称,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外交设计已经初见雏形: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号、带着对华强硬的立场与盟友修复关系。

 

有意思的是,就在与拜登通电话后没多久,默克尔就公开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必须要支持某一方”。她还说,国家需要摒弃冷战思维,互相尊重,互相体谅,通过战略沟通来增强彼此的信任。这被外界解读为“德国拒绝与美国站队”。

 

这或许也预示着,在拉拢盟友方面美国将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未来在外交上的压力应该不会减轻。”苏晓晖如此分析。

 

而在经济政策或是贸易政策方面,摩根大通的分析师乔伊斯·张指:“未来关于人权、民主等方面的议题,肯定会和拜登政府在经济上的决策联系起来。” 在这一点上,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延续蓬佩奥的“种族灭绝论”。不过,在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方也再次强调了我们一贯且明确的原则立场: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借涉疆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必将继续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苏晓晖就说:“在原则性的问题上中国是不会让步或屈服的。” 

  




中美:“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



但不容忽视的是,美国现任政府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关系。新任国务卿布林肯在其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就这样定义了中美关系:“Arguably the most important relationship that we have in the world going forward(可以说,这是未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

 

 

对此,苏晓晖分析称:“稳定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在美方看来也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对于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势,苏晓晖用了“总体稳定”四个字来预测。这也就意味着,美国不会减少对华施压,但也绝不会轻举妄动。

 

但我们仍然看到,拜登政府目前在外交政策上留下相当巨大的空间。在布林肯最新的表态中他指出,美国未来奉行的外交政策,将会“为美国家庭带来真正的好处,保护他们的安全,扩大他们的机会,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并留下他们的子孙后代一个更健康、更和平的世界”。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是真正的好处?

做到何种程度才算保护了美国人的安全?

国家安全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怎么做才会为美国人创造更多机会?

什么才是美国人的价值观?

如何定义一个更加健康、和平的世界?

 

这位资深的外交官说出来的每一句话,听起来都是那么具体,却又有那么多的模糊空间。而这与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所持的强硬态度,形成了对比。

 

苏晓晖就指出,有些官员在提名听证会上持对华强硬态度,有可能只是为了坐上官位。特别是如今的美国,如果官员对华态度不够强硬,容易遭受群起而攻之的窘境,很多官员则不得不采取一个对华强硬的态度。但是落实到具体政策层面,对华到底要多强硬?这仍然有很大的转圜余地。





什么时候能等到一个电话?



拜登上任以来,中美之间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阐明自己的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在世界经济论坛的讲话,也被外界认为向美国新一届政府释放了积极、明确的信号。

 

外界最期待的是:一次中美领导人之间的直接对话。在今天(28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外媒记者就问了:“中美元首近期是否有通话安排?”

 

对此,发言人赵立坚的回复是“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有可以向你提供的信息。”

 

这也让我们想到了12月15日,美国大选选举人团投票结果再次确认拜登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就有记者在外交部问了这个问题。当时,发言人汪文斌的回复是“如果有消息我们会及时发布”。

 

如果时间再往前拨到11月25日拜登当选美国总统的那天,习近平主席就致电了拜登祝贺他当选美国总统。在贺电中习近平指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希望双方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同各国和国际社会携手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其实这就是一直以来中方最基本的立场,也是每一场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都在强调的。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喜欢请点赞 和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