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要关口!新任驻美大使秦刚抵达美国丨慢点·观察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新任中国驻美大使秦刚今晨(北京时间29日)抵达美国纽约,受到驻美国使馆公使李克新、驻纽约总领事黄屏等中国驻美外交官的欢迎。
秦刚抵美 发表讲话
或许是一个巧合,就在中美举行天津会谈的第二天,7月27日,传出秦刚启程赴美、出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消息。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并没有否认这个消息,他回应记者说,“感谢你的关心,我们将适时公布有关消息。”这说明,消息属实,只是等待公布时机。
果然,两天后,北京时间29日凌晨,美东时间的28日下午,刚刚抵达美国的新任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发出了到任后的第一条推特:“已抵达美国,期待在这个国家接下来的时光。”
秦刚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官方推特账号上首次发推,配图自己抵达机场时的照片。
这是秦刚在中国驻美大使馆的官方推特账号首次发推文,他还配上了自己抵达机场时的照片。照片中,秦刚大使所戴的口罩很特别也很醒目,右上角印有五星红旗的图案。一个精心的小细节,透露出外交官的严谨和得体表达。
紧接着,秦刚在中国驻美大使馆网站上发表欢迎辞,宣布正式上任。
秦刚在中国驻美大使馆网站上发表欢迎辞。
这份欢迎辞既正式又诚恳,秦刚用“相处需要相知,相知需要沟通了解”来定位大使馆——作为沟通美国各界的桥梁、各界朋友了解中国和中美关系的窗口、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
秦刚还再次表明中国外交总的立场,他说,“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东时间7月28日晚,秦刚大使甫抵华盛顿即向中美媒体发表讲话。
几个小时后,刚刚抵达华盛顿的秦刚马上又向中美媒体发表讲话。他从50年前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的故事,讲到中美关系的变化。他说,“中美作为不同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两个大国,正在进入新一轮相互发现、认知和调适中,寻求新时代彼此相处之道。”
他强调,“中美关系又处在一个新的紧要关口,既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也有巨大机遇和潜力,何去何从,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关乎世界的未来。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是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期盼。”
看来,曾两次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秦刚,不愧是“行家”,相当善于运用舆论的力量。他抵达后,同时通过推特、官网和与记者见面,第一时间传递出中国的声音。
他引用习近平主席“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和拜登总统“凡事皆有可能”的表达,进一步表明,中美关系事在人为。
对于自己的使命,秦刚说,“我将按照两国元首除夕通话精神,同美国各界架起沟通、合作的桥梁,维护中美关系的基础,维护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确发展轨道,让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和平共处的中美相处之道由可能变成现实。”
显然,秦刚对自己的定位很明晰,是要努力做沟通者,用合作来化解困境。他话语中充满自信。
实际上,在对美外交领域,秦刚还是一个“新人”。过去的工作重点放在欧洲。所以上任第一天的充分“亮相”,有助于美国各界对他的认识了解。
同时,今年55岁的秦刚,也是在中国外交系统任职30年的“老将”。他三度被派驻英国,曾任新闻司司长和礼宾司司长。2018年,52岁的秦刚成为最年轻的外交部副外长,分管欧洲事务和新闻、礼宾。
秦刚赴任时机如何“不寻常”?
外界高度关注秦刚的这次任命,因为时机点非同寻常。中美关系的航船正进入变幻莫测的深水区,在天津,中方对美国列出的两份“清单”和王毅外长对美强调的“三条底线”,说明中国正在改变对美的外交姿态。
7月26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举行中美天津会谈。
很多人都认为,26日的中美天津会谈氛围相当紧张,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言辞激烈,双方是“不欢而散”。
不过事实上,谢锋对会谈的评价是“总体有益”。而新华社报道的最后一段,也被不少人忽略了:
“会谈持续了4个多小时。双方认为今天的会谈坦率、深入,愿继续保持这种开诚布公的沟通。”
也就是说,中美双方不仅基本肯定了这次会谈,而且,这种开诚布公的会谈,以后还要搞。
对此,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孙兴杰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采访时指出:天津会谈,是4个月前“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的阿拉斯加中美高层对话的延续。会议开场部分的“剑拔弩张”,并不影响此后的“坦率深入”的会谈。
孙兴杰认为,谢锋对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提出的两份清单,不只是态度鲜明地要求美方“纠错整改”,更表明,中美关系中出现一种新的趋势 :中国开始主动塑造中美关系,设置议题、推动解决双边关系中的一些问题,这将有助于打破目前两国高层制度性交流中断的僵局。
比如:纠错清单第一条——无条件撤销对中共党员及家属的签证限制,这个议题提出来,拜登政府是可操作的。因为这是前任特朗普的总统行政令,现任总统有权取消,拜登完全可以做到。言下之意就是:下台阶已经给你准备好了,现在就看你美方怎么做?当然,如果美方作出好的反应,我们也会有对等的措施。
中国主动塑造双边关系透自信
与此类似,在美国驻华大使已空缺9个多月的情况下,中国派出秦刚赴任美国,也是中国主动塑造双边关系的作为。
特朗普任内,驻华大使任期未满就“提前回家”。半个月前,美国驻华大使馆又来了一位“临时代办”,这个职位低于大使和公使,属于较低层级的外交官。
为什么传闻中的美国驻华大使迟迟没有下文。有美媒分析,是因为美国驻日本和韩国大使,都还没有确定。出于美国一贯“盟友优先”的传统,在美国驻日大使、驻韩大使的人选出来之后,拜登应该会对驻华大使作出宣布。
孙兴杰分析,大使空缺,对两国高层沟通不利。秦大使去了,中国迈出了一步。在上任崔天凯大使6月23日卸任回国之后,秦刚的赴任是及时、正常的。那么下一步就看,拜登什么时候派驻华大使过来。双方的大使都到位之后,中美就还是一个基本正常的外交关系状态。
这也就是说,不管美方是否有意在为双方关系设置障碍,中国都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走,主动做出安排。这也是中国对美外交的新常态,展露出“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外交自信。
紧要关口肩负重担
此时赴任驻美大使的秦刚,正面临着中美外交的巨大挑战。
正如王毅在27日下午会见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时指出的那样,美新政府总体上延续了上一届政府的极端和错误对华政策,不断挑战中国底线,加大对中国遏制打压,中美关系面临严重困难。
因此,和前任崔天凯大使面临的挑战一样,秦刚既要捍卫自己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捍卫自己国家的尊严,又要拿出更多的智慧和耐心,构建中美之间的桥梁,打破中美的外交僵局。
事实上,秦刚上任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已经迫在眉睫,就是帮助恢复中美间的高级别定期会晤。
过去中美定期的高级别对话机制,包括了元首会晤和经济外交的多个层面。从美国总统小布什开始,到奥巴马时期都有持续进行,直到特朗普任期内才被中断。
孙兴杰分析,拜登上任半年了,中美正常的外交关系没有恢复,而且他还做了不少手脚,试图拉拢盟友针对中国,但是效果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拜登或许已经发现,全面脱钩对抗不现实,跟中国这么硬顶,也不见得符合美国利益,对华接触还是要进行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舍曼在与王毅的会谈中多次表态,希望双方共同采取行动,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可以说,面对处在关键路口的中美关系,秦大使如何做好沟通者,化解困境,构建两国对话合作桥梁,外界都在看。
尽管中美关系的走向,可能受制于更宏观更重大的因素,并不会因为个别外交官,产生显而易见的重大变化。不过,优秀外交官的作用,往往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化解危机。在紧要关口,秦刚肩负着“不辱使命”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