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冰:美国搞定欧洲后,正向中国邻国席卷而来

陈冰 直新闻 2021-09-10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连续5天与东南亚举行视频会议,你怎么看这一安排?

特约评论员 陈冰最近大家都明显感到,美国在密集地派高官访问中国周边国家,有人称作“群访”。从副国务卿舍曼访问日本、韩国、蒙古国,到国务卿布林肯访问印度,再到国防部长奥斯汀连访东南亚三国,布林肯将连续5天与东南亚举行视频对话,意味着美国在搞定欧洲后,正向中国的邻国席卷而来,不远万里到中国家门口挑拨离间,打造“遏华包围圈”,撕裂东南亚的合作与团结,把所谓的“印太战略”从谋划阶段推展到实施阶段,要与中国打“巷战”,进行“肉搏”。美国防长在菲律宾几乎搞定了军事合作关系,在越南打通了帮助提升海上安全的关节。
布林肯的5场视频会议,将进一步介入东南亚事务,在疫情防控上拉拢,在经济复苏上占便宜,在地缘政治上打入“美国楔子”,让东南亚国家选边站。一些很具体的事,比如湄公河开发,美国都要掺和,可见美国的“群访”是有备而来,对中国的安全和地缘战略都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美国也是在“赶场”。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热络,中国外长年初访问缅甸、印尼、文莱、菲律宾后,东盟四国外长在3月底4月初“联袂访华”。中国和东盟还在重庆召开了特别外长会,几天前王毅还参加了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研讨会。而美国在上半年对东南亚外交几乎是空白,所以用“群访”的方式来弥补,向世界宣告“美国回来了”,美国回到东南亚了。这就意味着中美在东南亚的掰腕将更趋激烈,美国的“群访”同样也把东南亚推向风雨飘摇的不稳定状态。


直新闻:你说美国“群访”东南亚是中美掰腕,是“巷战”“肉搏”,这怎么理解?

特约评论员 陈冰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政府遏制中国的主要策略就是“印太战略”,也就是要围堵中国,不让中国的影响力超越印太地区。因此,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被美国视为遏制中国最关键的地带,也是下一个世界的制造业中心,美国要努力争夺这个供应链,从而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但是,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也在递进,20203月东南亚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11月,中国和东盟10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国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形成全球最大自贸区。这些都被美国政府看作是“失去地盘”,要加强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于是便出现中美在东南亚激烈掰腕的现象。

我们说“巷战”“肉搏”,当然是比喻,是从美国的出招而言的。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出了什么招,美国也出什么招,以此来抗衡中国。你看,中国对东南亚的疫情防控出了大力,向东南亚输送了大量疫苗。美国现在囤积的疫苗够多了,也便拿着疫苗来对抗中国,还曾造谣说“中国疫苗无助于对付德尔塔变异毒株”。

你再看,中国和东南亚的经贸联系很多,2019年6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半年后又超越欧盟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于是美国以推动东南亚经济复苏为名,通过对华征收高额关税来介入东南亚的生产和制造基地,与中国在经贸上对抗。还有就是中国与东盟10国和其他国家签署自贸区协议,美国来一个“印太战略”,试图把东南亚给圈入美日印澳菱形包围圈,既可制衡中国,也可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就是在湄公河上,中国帮助老挝等国开发水利资源,美国就开始污蔑抹黑,然后自己拉起“湄公河之友”,也要开发湄公河,还把安全议题给加入进去。这些都说明,中美在东南亚事务上进入了“巷战”“肉搏”阶段。


直新闻:中印两军举行了第12轮军长级会谈,开通了热线电话,这是否意味着中印边境局势将趋缓和?

特约评论员 陈冰只能说边境气氛有所缓和,双方可以继续对话、会谈、打电话了,但并没有部队后撤的迹象。在第12轮军长级会谈的联合新闻稿中,也是说要保持谈判对话势头,尽快解决剩余问题,就连两军一线部队互不接触、不见面的说法,都没写进去。我的判断是,这次会谈及今后要解决的剩余问题,恐怕就是达成两军一线部队不接触、不见面的共识,避免正面相撞。在中印双方没有达成军队后撤的协议,就意味着两军仍在对峙,仍在较劲。
另外一个因素是,美国在撑印度,布林肯刚刚访问印度,主要议题之一是与印度建立更紧密的安全关系,合作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拜登政府就任后头六个月,花在印度的时间比前几届政府都多。只要美国掺和,只要中美关系没有发生明显转圜,中印边境态势就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作者:陈冰,深圳卫视直新闻特约评论员。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