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骆惠宁落区 上渔船访“笼屋”探长者及数码港丨香港一日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一、骆惠宁再访基层听民意 香港中联办启动“落区聆听 同心同行”活动
9月30日上午,骆惠宁首先来到香港仔避风塘,登上“新得利”号渔船,了解渔民工作和生活情况。对骆惠宁的到来,渔民们表示欢迎,说20多年了,中联办负责人第一次来到渔船上。听完大家发言,骆惠宁高兴地说,中央非常关心香港渔业发展前景,不久前,国家出台《港澳流动渔船渔民管理规定》,推出不少突破性政策,希望香港渔业界抓住机遇,用好国家政策支持,打造现代化渔业,让渔民朋友们腰包更鼓、生活更好。
随后,骆惠宁来到位于钢线湾的数码港,看望在此创业的香港青年。在得知一些科创公司依托大湾区城市、同时在香港和内地布局后,骆惠宁赞许道,你们的做法有示范意义。他指出,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不仅要培育和引进大批高端科研人才,在一些科研领域形成突出优势,还要解决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市场空间问题,这就必须要融入国家科创体系和发展大局,合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下午3时,骆惠宁来到九龙深水埗街坊福利会会堂,察看由中企组织的“医疗服务进社区”活动。自今年7月以来,在港中企已举办十几场中西医免费诊疗服务活动。骆惠宁亲切询问前来就诊市民的身体状况、就医情况。有长者告诉他,香港老人多,公立医院的轮候时间太长,有时打电话预约都要打一个星期,有病的老人等不起。骆惠宁听后表示,香港是个高龄化社会,要做好长者保健。他说,香港的医疗服务整体水平较好,但现有医疗资源尚不能满足市民需要,中资企业开展“医疗服务进社区”活动,提前帮大家发现疾病,应该把更多中企动员起来,提供更多医疗服务。
骆惠宁对义诊活动的赞助企业上实集团负责人说,中资企业是香港社会的持份者,也是“一国两制”事业的建设者,一直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面对疫情,中企在保市场供应、促青年就业方面,做得很好。
之后,骆惠宁来到旺角街边的小商铺,与店主交谈,了解疫情下的经营和生活状况。最后,他看望了几位住在九龙旺角的“笼屋”住户。不足19平米的空间,分为4个仓,共11个床位对外出租,平均一人不到2平米。据有关统计,目前香港有约20万人租住在劏房和“笼屋”里。轮候公屋的平均时间也连创新高,达5.7年之久。
“耳闻不如目睹啊!”骆惠宁说,亲眼见到这么挤迫的居住条件,心情十分沉重。他强调,“安居”才能“乐业”,住房问题已成为香港最大的民生问题。
住户们感谢骆惠宁的关心和慰问,一致表示,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公屋轮候能再快些。其中一个住户岑先生说到,他2009年1月就申请公屋,等了12年,仍看不到“上车”的希望。
“香港同胞的烦心事,始终牵动着中央的心。”骆惠宁指出,“必须加大力度解决住房问题”既是中央的关切,也是广大市民的期盼。他表示,香港解决住房问题,虽涉及土地、规划、投入等具体问题,但最根本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只要牢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体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据悉,骆惠宁主任今天的基层走访,是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国庆期间“落区聆听 同心同行”活动的开场。中联办干部将在未来一周深入基层社区,了解市民生活,倾听市民心声,以更密切联系香港社会各界、更主动服务香港市民。这样的活动以后还会常态化。
二、通关不仅在于国家政策,更在于香港社会自身努力
9月29日晚,国家出入境管理局宣布,按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需求,决定在广东省试行恢复内地居民办理赴香港商务签注。
自10月11日起,广东省内企业机构工作人员及个体工商户经营者赴香港从事商务活动的,可向广东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赴香港商务签注,但不包括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及申请前14天内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
2020年1月30日,香港应因内地疫情宣布“封关”。其后随着内地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香港社会热切盼望与内地恢复通关,以增加两地经贸往来,尤其是内地居民来港消费。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早前也表示,随着香港疫情持续稳定,会将与内地通关作为首要目标。
自9月25日起,港府推出“來港易”计划,允许内地居民免除强制隔离检疫访港。根据该计划,入境香港前14天未到过广东省、香港、澳门以外地区的非香港居民,可以预约“来港易”名额,每日限额2000人。预约成功人士持有效赴港证件及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深圳湾口岸、港珠澳大桥口岸前往香港,入境后享有豁免政策。
国家出入境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持商务签注人员应通过香港“来港易”计划前往香港。至于下一步,国家将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调整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推动有序恢复内地与香港人员正常往来”。
有观点认为,香港最终恢复与内地的通关,不仅在于国家政策,更在于香港自身在疫情防控上的努力。9月30日,香港立法会议员田北辰表示,内地方面对于香港在强制隔离检疫上的豁免安排一直感到困惑。田北辰称,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外籍人士入境香港而无需强制隔离检疫,但名单始终未有对外公布。虽然大部分被豁免的人士为外交官,但8月有港媒曝出,好莱坞影星妮可·基德曼自澳洲入境香港两天后就出现在香港闹市区购物,引起外界争议。
此外,田北辰强调,香港用于强制检疫隔离的酒店安保措施也十分懈怠。他指内地及澳门的隔离酒店无不有警力甚至是持枪人员戒备,而香港隔离酒店在安保方面几乎形同虚设,“例如有隔离酒店的餐厅仍向公众开放使用”。
田北辰表示,除非港府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否则本港与内地通关无望”。
三、林婉仪高级督察殉职,港媒呼吁水警升级执法装备
香港水警总区高级督察林婉仪9月25日执勤期间因搭乘的快艇被走私犯恶意撞翻而不幸殉职。香港警方也一连多日在全港展开“犁庭扫穴”行动,截至28日,港警共动员警力4400人,拘捕85人,其中17人涉嫌参与海上走私活动,并有黑帮背景。
港警强调,行动仍在进行当中,会继续高调严厉执法,打击海上违法活动和走私集团。
有香港本地媒体指出,林婉仪高级督察不幸殉职,凸显水警应升级执法装备。去年也有同类事件造成3名执法人员殉职,教训深刻。目前掌握的证据显示,涉嫌走私的快艇大多装备有4到6部舷外机,马力强大,超过了今年水警新配备的“多重任务截击艇”(3部舷外机)。水警基本上只能采用驱赶的战术。
此外,狂妄匪徒作案用的“大飞”(高速摩托艇)严重危害周边水域的航道安全,甚至利用香港机场三跑道建设用的工程船作为“掩护”,还有人拍摄到入夜后成排走私快艇关闭灯光排成队列高速驶往内地水域,令人胆战心惊。
四、香港必须与内地合作加强海上反走私
海上反走私,讲装备、讲训练,更要讲跨境合作。据港媒报道,内地执法部门近日与香港方面加强合作,广东省警方先后查问超过70名内地快艇负责人,追查撞翻香港水警船只的凶徒。
疫情以来,以往“蚂蚁搬家”的“水客”不复存在,陆路走私水货无以为继。海上走私成为“水客”的主要渠道。根据广东海关的执法记录,目前“大飞”猖獗,走私的大宗为冻肉、高价海鲜以及一些高档消费品。有东莞媒体报道,珠江的水面上漂着发臭的肉品,怀疑是走私搬运时遗落。不得不提的是,在冷链的疫情扩散风险已经被证实的情况下,这种走私行为的疫情传播风险难以估算。
2019年以来,内地与境外的肉类价差扩大,导致珠江口沿岸走私冻肉的案件大增。根据已经侦破的案件,走私集团已经形成“一条龙”的黑色产业链,香港快艇走私是这条非法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正在全方位推进。反走私等防范跨境犯罪也是大湾区执法合作的重要环节。香港水域小,“大飞”等走私工具可快速在香港及内地水域之间快速进进出出,如果不与内地联手执法、加强沟通,要想有效打掉这些黑色走私链条难上加难。
有香港媒体呼吁,是时候补上香港与内地反走私执法的“盲眼位”了。
五、壹传媒及《苹果日报》6高层被控干法国安法今日提审
今年6月,港警国安处以以涉嫌干犯国安法拘捕壹传媒及《苹果日报》5名高层。其中壹传媒行政总裁张剑虹及前《苹果日报》总编辑罗伟光连同集团旗下3间公司,被控以串谋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前《苹果日报》执行总编辑林文宗、前《苹果日报》副社长陈沛敏及2名前《苹果日报》主笔冯伟光(笔名卢峯)和杨清奇(笔名李平)也被香港警方以相同罪名提起指控。9月30日,两案在香港西九龙法院正式提审。
据港媒报道,51岁的林文宗、51岁的陈沛敏、57岁的冯伟光及55岁的杨清奇,被控于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4月3日期间在香港与黎智英、张剑虹、罗伟光及苹果日报有限公司、苹果日报印刷有限公司、AD Internet Limited(苹果互联网有限公司)一同串谋,请求外国或者境外机构、 组织、人员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制裁、封锁或者采取其他敌对行动。
此外,包括59岁的张剑虹、47岁的罗伟光、苹果日报有限公司、苹果日报印刷有限公司、AD Internet Limited(苹果互联网有限公司)在内的2名被告及3间公司于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4月3日期间,请求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人员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制裁、封锁或者采取其他敌对行动。
六、邓炳强:民阵解散,刑责不会抹走
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9月29日表示,警方正积极跟进已宣布解散的“民阵”涉嫌违反《社团条例》一事,但为避免影响执法工作,暂时不便透露详情。
他指,警方一直就“民阵”相关违法行为进行积极调查,并在法律范围内采取相应行动,例如有“民阵”主要成员因2019年10月于九龙区组织并煽动他人参与未经批准的集结而被警方检控,及后被法庭裁定罪名成立而判处监禁。2020年7月1日,有“民阵”成员无视警方发出的反对通知书,在港岛区举行未经批准的集结,相关案件目前也已进入司法程序。邓炳强强调,警方会继续跟进其他案件,并在适当时候作出拘捕和检控。
“就民阵早前自行宣布解散,我必须重申,一个组织及其成员犯下的罪行,其刑责不会因解散组织或成员的辞职而被抹走。警方会继续全力追究任何组织及人士有否违反香港国安法及其他香港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