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昆明!中国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做了哪些努力?|北京观察

何王子彧 直新闻 2021-11-16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云南昆明正式开幕。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首次承办全球性环境议题峰会,同时也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会议。

 

而外界就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去年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就表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昆明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魏辅文表示,“生态文明”被写入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的主题,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高度认同。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是如何做的。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用脑也用心”

 

摆在首位的,就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

 

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积极开展履约工作,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把生物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创新治理模式,一体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并严守红线,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于日前发布,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理念、重要举措和进展成效。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明指出,(中国)发布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第一部白皮书,这件事本身就是中国全面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具体表现,因此具有标志性意义。

 

事实上,作为大会东道国和主席国的中国,近些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成绩斐然。



“曾经黄沙漫天的地方如今绿满山川。中国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连续30年实现‘双增长’,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已得到有效保护。中国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大熊猫、朱鹮等珍稀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人们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也切实得到提高。”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今天(12日)的记者会上介绍道。

 

我们注意到,本次COP15举办地的选择便有着特殊考量。

 

“选择在云南举办,与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及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密不可分。”COP15云南省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马永福表示。

 

云南以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物种基因库”,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生态系统类型,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和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不仅是云南,中国其他省市也均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发展规划重点之中。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2日),深圳就发布了全国首个城市生物多样性白皮书,《深圳市生物多样性白皮书》。

 

与此同时,中国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也显著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有了好的生态环境便有好的生产环境,生态要素的保护可以转化成经济要素。比如,西北沙漠地区,植树造林,一方面,植被可以进行碳汇作用,对于碳中和有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作物也增加了农业收入。不少地区推出的‘绿色扶贫’,成绩就颇为喜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气候变化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新华对深圳卫视直新闻分析指出。



此外,不论是野生稻原生境保护、长江禁渔、种质基因库,还是云南亚洲象迁徙、麋鹿野化放养、崇明岛东滩候鸟,均诠释出中国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和谐并进的特色发展道路,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为环境保护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在COP15开幕式上,便向中国在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方面所采取的行动表达敬意。

 

“从消除污染行动、修复退化土地、保育物种和生态系统,到解决贫困和致力于更广泛的人类发展目标,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里开展的工作是我们变革模式的代表。”穆雷玛表示。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中国未来将发挥什么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每10年会制定一次未来10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2010年,COP10制定了2011至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即“爱知目标”。2020年9月,联合国发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指出,“爱知目标”全球实现情况总体不够理想,但中国“爱知目标”执行的总体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

 

唐新华认为,“爱知目标” 履约受到阻滞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资金落实不到位;二则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难免会涉及到一些国际政治问题,受单边主义影响,部分国家间可能会存在政治分歧、利益纠纷。



而今,COP15又到了一个制定新的10年目标的重要节点,备受国际关注。

 

因受疫情影响,COP15是历届缔约方大会最特殊也是历时最长的一次会议,将分为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两个阶段在昆明召开。

 

“昆明宣言”将是第一阶段会议的主要成果。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与西方国家野心勃勃的方案不同的是,中国显然会更加务实。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姚琨表示,中国提出主办COP15,以及将在此次会议上发布的“昆明宣言”,均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领导力和承诺。

 

我们注意到,为生物多样性未来关键10年规划蓝图的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将于明年上半年举行的第二阶段会议发布,这也将会是大会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较偏宏观性的‘昆明宣言’而言,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则更加务实,属于多边治理的机制设计,安排与各个国家在国际层面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措施。”唐新华表示。

 

事实上,生物多样性作为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对于自然环境意义重大,对于现代社会和人类生存也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如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气候变化危机,相互牵连,相互作用。“气候变化会加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消极作用。二者相互交织,便会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唐新华称。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习近平主席在去年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实际表明,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应是某个国家孤立的工作,应由各国、各机构全面参与。


而中国在不断推进自身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中国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环保交流合作,实施一大批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同时,中国积极出资,助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们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今天(12日)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同时,他还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方呼吁并欢迎各方为基金出资。

 

唐新华指出,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庞大资金做支持。而中国提出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将为发展中国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提供更多帮助。与此同时,也是进一步呼吁一些发达国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从资金方面作出更多贡献。这也体现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中国始终身体力行。因为深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作者:王子彧,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