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到底什么时候“通关”?港澳办字里行间有方向!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11月4日,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表示,内地与香港“通关”工作正有序推进。同一天,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称,力争尽快逐步有序恢复和内地“通关”。次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期望明年2月能够与内地开展较有规模的通关。
一段时间来,“何时恢复通关”成为香港热议、舆论关切。
10月底,“青研香港”通过网络问卷采访香港市民,调查结果显示,有96.1%的受访者最希望恢复与内地和澳门的正常双向通关;90.6%的受访者称两地未能通关对其有影响,与内地恢复通关已成为香港最大民意。
这一次国务院港澳办启动应询机制,以答记者问的方式回应舆论关切,可谓及时雨,权威释疑既安抚了社会焦虑,也进一步明晰了方向。
发言人的回答虽只有简简单单312个字,但信息量很大,直新闻从中提炼出三个关键词,来一窥究竟——“十分关心”、“积极成效”、“有序推进”。
十分关心
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第一段话指出,“中央始终十分关心香港的疫情形势,多措并举支持香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这说明,香港市民的关切始终牵动着中央的心,没有谁比中央更关心香港同胞的福祉。直新闻进行了一段简单梳理:
2020年8月,中央决定在三大项目上支援香港抗疫工作,包括展开普及社区检测计划、建设社区治疗设施和兴建临时医院。
2020年11月25日,林郑月娥表示,中央提出将从七个方面全力支持香港发展,其中就包括中央支持并要求香港特区政府采取一切“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必要措施。
2021年1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连线方式听取林郑月娥2020年度的述职报告时表示,“中央政府已经并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抗击疫情。祖国永远是香港的坚强后盾,眼前的困难一定能够战胜。”
2021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深圳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时要求有关部门跟进通关问题,尽快安排专家对接。
这一系列措施是中央“撑香港”的最佳注脚,也是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所说的“十分关心”题中深意:香港与祖国内地恢复人员正常往来,一直在中央的重要事务清单里。
积极成效
发言人第二段话说,“我们注意到,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疫情防控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动态‘清零’的目标。”香港取得的防疫进展国家时时关注、予以肯定。
11月3日,林郑月娥表示,香港近月基本实现“零确诊”,这是特区政府、香港市民等共同努力取得的集体成果。她感谢中央政府在各方面给予特区的坚定支持。截至目前,香港确诊病例少于13000例,即每百万人中约有1650例感染,是全球感染率最低的经济体之一。近几个月,香港市民生活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经济也出现令人鼓舞的复苏迹象。
香港作为全球化大都市和国际金融中心,能取得动态“清零”的抗疫成果实属不易。不过,抗疫近两年,香港社会近来也出现了“抗疫疲劳”的现象,对于长期封关,有人提出要向西方学习“与病毒共存”政策,与国际其他国家和地区恢复免隔离往来,对此市民有疑虑,学界也有不同观点。
因应疫情发展,这些讨论都无可厚非。然而,有人却是别有用心。欧美在港的一些机构曾向特区政府施压,称如果不采取“与病毒共存”政策实施免隔离开放,其资金与人员将撤出香港。有人则抵制或使用假的“安心出行”应用,声称特区政府收集隐私侵犯人权云云,将通关与选举做无谓的关联。这些看似“谏言”,实则是将科学问题政治化,将正常的社会管理无限上纲上线,甚至意识形态化,只会加剧社会撕裂,于解决问题毫无是处。
事实上,一些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的“与病毒共存”试验已被残酷的事实惩罚。今年夏天以来,一些接种率高的国家开始实行“与病毒共存”,然而开放边境后,每日的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开始激增,英国和新加坡“与病毒共存”的政策都给当地医疗系统和整个社会正常运行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对于中国的防疫政策,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近日在接受CGTN采访时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相较于感染后再治疗,中国采取的“零传播政策”并非成本过高,而是一种低成本的做法。
香港是国际窗口,深圳是国家口岸,两座特区隔河相望双双承压,恢复“通关”是共愿所在,是为双赢。但众人需知,“封关”是果,疫情是因,疫情防控讲究的是“全国一盘棋”,容不得半点侥幸与松懈。
因此,香港绝不能贸然放弃动态“清零”的抗疫政策,为与内地通关做好万全准备,才是香港防疫的正道。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亲自点赞“动态‘清零’”,既是肯定,也是指引,为特区政府下一步抗疫明晰了方向。
有序推进
发言人第三段话中提到,“内地与香港的防疫专家近日已经再次举行会议,共同研判两地疫情,并聚焦防范疫情跨境传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深入讨论,取得了许多共识。”
到底是哪一些具体问题?又取得了哪些共识呢?
具体来看,9月底两地举行首次对接会议时,内地期望三方面的防疫措施接轨,包括:
香港应加强对“豁免人士”(例如机组人员)的入境免检疫规定;
建议香港优化出院指引(患者经治疗后,内地规定必须零病毒才能出院,香港容许带微弱病毒量的病人出院);
两地健康码转码安排未接轨。
拿两地健康码来说,特区政府的抗疫努力有目共睹,但并非没有提升空间。特区政府推出的“安心出行”应用与内地“健康码”机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安心出行”并非强制,也不是自动记录,而是以“自愿参与、自主作记录”的方式运作,无法覆盖全部人口,更无法杜绝不扫、漏扫的情况,影响了整体抗疫成效。“安心出行”没有实名登记,也缺乏必须的行程追踪功能,一旦出现感染个案,无法有效追查到全部密切接触人群;此外,还有别有用心之人,使用假“安心出行”来欺瞒行踪。
不过,可以看到的是,特区政府近日的措施出现了“加速度”。
从11月1日开始,所有政府员工及市民必须使用“安心出行”程式,才能获准进入政府大楼或办公处所,这是收紧防疫措施的重要一步。
此后,“安心出行”加上流调功能升级成为“港版健康码”,或直接对接内地“健康码”机制,成为关注焦点。针对一小部分人士鼓吹侵犯隐私等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就撰文指出,任何人要进入边界的另一方,都必须满足对方的入境要求,这是常识。要进入内地免隔离,最直接了当的做法,就是接受使用内地的健康码。港人如没有需要去内地,可以选择不下载内地的健康码APP,需要去的,自然会接受健康码。
“豁免人士”入境规定方面,香港特区政府1日公布,由本月12日起全面收紧豁免检疫安排,强化对豁免人士的监管。新措施包括:
取消绝大部分豁免类别人士到港后免检疫的安排,只保留维持香港社会运作及市民生活所需的豁免类别(即跨境货车/巴士司机、航机机组人员、在香港装卸货物的货轮上的船员、政府人员等);
要求外国领馆及机构人员到港后必须在检疫期内于指定检疫酒店接受隔离,不得家居隔离(总领事或同等/较高职级的驻港代表除外);
强化对豁免人士的监管。
特区政府发言人直接提到,新措施进一步降低输入病例将病毒带入香港及传入社区的风险。这也可为日后逐步有序恢复与内地免检疫通关或跨境出行创造有利条件。
总而言之,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特区政府层面,都在发出积极的信息,双方的讨论、专家的对接、措施的落地,都取得了良好进展。这也是为什么港澳办发言人说,“通关”工作正在相向而行,有序推进中。
直新闻也相信,有中央的关心和支持,特区政府继续堵塞漏洞,加强防控,市民积极配合,接种疫苗,实现双向免隔离,内地朋友去维港吹吹海风,去麦理浩径行山,香港朋友回内地走亲访友,游览祖国大好河山,都会实现。现在,我们需要再接再厉,对通关“最后一公里”,多一份耐心,多一点行动,多一份信心。
作者丨罗代姣,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编辑丨曾子瑾,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何欣颖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