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五感”体验进博会丨记者观察

万涵一 直新闻 2021-11-15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展览总面积超36万平米”、“127国3000家企业参与”、“参展商回头率80%”,这是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最受外界瞩目的几个亮眼数字。开展数日以来,随着一项项签约不断落地,借助进博会这一开放的平台,中国14亿人口的大市场敞开怀抱,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

  

而对于第二次参与进博会报道的我来说,第四届进博会已今非昔比,种种变化的原因来自于展会举办之际,全球遇到的一系列挑战。过去两年,新冠疫情延宕反复,世界经济亟待复苏,与此同时,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全人类的世界难题。发展鸿沟、数字鸿沟、融资鸿沟、疫苗鸿沟,都是各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此情况下,中国仍如期举办本届进博会,显示中国与全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决心。正如习近平主席在11月4日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支持世界各国扩大开放,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动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回望过去几天在第四届进博会的采访报道过程,我想用人的“五感”来带大家一起细品本届展会。


视觉:

绿色是不二主题色

 

放眼望去,从食品展区到消费品展区,再到汽车展区、服务贸易展区,进博会处处都在强调低碳技术、绿色生产与消费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米其林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伟书杰在接受我的采访时就表示,作为一家老牌欧洲企业,他们相当关注中国的减排目标,“双碳”也俨然成为汽车行业聚焦的新方向。伟书杰说,中国近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就提到,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致力于将绿色发展理念融汇到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与米其林公司的理念不谋而合,让他们看到中国市场在新能源方面的潜力。“我们这次带来的一款赛车,就是由零碳排的氢能源驱动的,非常适合目前中国市场的需求。我个人对未来深耕中国市场还是有相当信心的。”



松下电器则配合中国的减排目标,提出“松下环境愿景2050”,旨在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作出“使用的能源小于创造的能源”承诺,以期在2030年之前,实现所有事业公司二氧化碳排放量清零的目标,为碳中和作贡献。



不少食品展区的展商都主打起“绿色健康”的产品。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保护环境、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动物类产品的宣传也在低碳、环保上做足了功课,“植物基”成了眼下的热门。此外,动物类的产品在宣传上也更侧重于低碳、环保,比如说,有的商家就推出了可追溯碳足迹的牛奶,从奶源到工厂到运输,消费者都能对其碳足迹尽在掌握。

   

听觉:

奏响文化交融乐章



在进博会特别为媒体设置的新闻中心,每年都会有一些特色展示项目,由于受到记者同行广泛好评,“音乐午茶”成为历届进博会端上桌的“例牌菜”。



除了这段手风琴和古典吉他的融合表演之外,“音乐午茶”还囊括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乐器表演。音乐无国界,每天中午12点半到1点半这短短一个小时里,各国媒体围坐一圈,共享带有浓浓文化特色的乐器交融后的魅力。


在“四叶草”场馆的中心地带,每天也会有小型的文艺表演,其中,皮影戏受到不少到场观众的喜爱。我们路过表演区域时,里三层外三层都是驻足观看的人群。

 

今年在场馆内,一些展商也别出心裁地准备了有当地特色的演出,让我印象格外深刻的是,食品与农产品馆里特别开辟了一块“国际街区”,暖暖的路灯下,花店、面包店、咖啡店、水果店一应俱全,艺术家们拿着手风琴和吉他,用音乐引领观众“穿街走巷”。


实际上,进博会一直以面向全球、永不落幕的开放姿态,不断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间多元和深层的跨文化沟通与合作。本届进博会还首次在服务贸易展区设立了文物艺术品板块,共有英国、西班牙、中国香港等11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参展面积1200多平方米,申报展品178件,总货值超23亿元。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去年联合发布的通知,进博会展期内,每个展商销售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类展品,可享受5件以内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收优惠政策,无疑为全球文化合作创造便利。




味觉:

随处都是“健康味”

 

民以食为天,自进博会展馆6日开放给专业观众之后,食品展区最为火爆。不过,我在现场注意到,展商今年带来的食品,除了强调“美味”之外,更注重“健康”。“去油”、“低脂”、“植物基”等词汇反复在各个企业的宣传牌上出现。有参展商接受我的采访时就表示,疫情带给老百姓的影响是深远的,大家也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以及坚持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中国未来食品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

 


此外,更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聚焦在弱势人群,希望能够研发和生产服务他们的特殊食品。连续四届组织香港企业参展的香港贸易发展局内地总代表钟永喜就告诉我,今年香港企业参展的品类进一步丰富,其中就包括服务老年吞咽障碍人群的公司,其负责人周益俊说,内地养老市场刚刚起步,让他们看到这一块蕴含的巨大潜力。周益俊的公司研发了一项技术,可以将保留食物味道的同时,将其硬度软化到原来的两成,这样,即便老人有吞咽障碍,也能品尝美食,大大提升了晚年生活质量。实际上,他们公司的业务在国外和香港都已经铺开,这次希望借助进博会的平台,打开内地广阔市场。


嗅觉:

消毒水的味道令人安心



尽管不同展区味道百变,但我留意到,消毒水气味贯穿本届进博会的各个角落。如今,全球仍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霾下,国内多地也出现零星病例,要举办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全球性展会着实不容易,其中,防疫就是最重要的一道关。

 

早在出发前的一个月,我们就收到了主办发通知,要求必须在参会前上传疫苗两针完整接种的证明、上海本地绿码,以及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记录,三者缺一不可。主办方经过核验之后,方可放行。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次我们经过安检,都需要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有媒体同行就笑称,测核酸成为我们这几天的常规动作。



而在场馆内,则随处有举着“请戴好口罩”牌子的保安巡逻,每个展位都配备了免洗酒精、口罩,早上、傍晚都有定期消杀,消毒水的气味成为本届进博会最让人安心的味道。

 

不过,严格的防疫规定,没有阻碍到全球各地参展商对进博会的热情。我们采访的一位澳大利亚展商就说,疫情当下,进博局对来的参展的国外人员也有一定的管控,他是在临近出发前两天,才拿到入场的邀请函和签证。飞抵上海之后,先接受了14天的集中隔离,再加上7天的健康监测,才排除万难来到会场。我问他,为了进博会,这么辛苦值得吗?他笑着说,“作为全球最大市场,中国市场的勃勃生机让我们有必须参会的决心。”


触觉

“看得见”、“摸得着”的展会


和两年前相比,今年的进博会,不仅是场地扩大这么简单。尽管遭受疫情影响,中国经济仍稳步增长,百姓的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品质”。应中国市场的这一发展趋势,不少展商特意增加了许多供市民体验的环节。舒适的床垫、多功能按摩仪器、路感极佳的单车、智能家居产品,都不再是宣传册上的一张张图片,而是真正被搬进了进博会展馆。一位采购商摸着床垫表示,“看得见、摸得着,才知道产品好不好”。

 



进博会已从原来的“开放之窗”,扩展为“绿色之窗”、“文化之窗”、“防疫示范之窗”……透过这一扇扇进博会之窗,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可逆转的开放大潮,体察顺应时代要求的合作大势,预见创新引领的可持续发展前程。

 

写下手记的这一刻,正值中国记者节。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外寒潮袭来,场馆内却暖意融融:全球各地的企业代表和采购商正热火朝天地交易,而媒体同行们热情满满地书写着中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与世界携手应对挑战、共促繁荣进步的新篇章。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万涵一(右)、李响


作者丨万涵一,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排版丨张静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