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南:北约军援乌克兰不过是姿态,更有深层目的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当地时间3月24日,北约峰会发表联合声明,宣称将继续增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在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已有四个战斗群的基础上,在东翼沿乌克兰南部区域一带的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再部署四个战斗群,你怎么看北约此举,你认为北约在俄乌问题上还会做到哪一步,北约的底线又在哪里?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首先你刚才提到的“北约战斗群”,它的正式名称是NATO Enhanced Forward Presence,也就是“北约在前沿更强的存在”,简称EFP。这些所谓的“战斗群”和冷战时期北约动辄四到六个军规模的集团军战斗群完全是两个概念,它们实际上只是营级单位。已部署的四个战斗群中,规模最大的一支位于拉脱维亚,但总人数也不过1500人左右。
其次,刚才报道中提到的这些北约战斗群,虽然规模小,但是多国化程度极高。我大概数了一下,当前在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的四个战斗群中,集成了来自24个北约成员国的力量,而且还在持续轮换中。某种意义上,这种设计与其说是一种军事威慑,不如说更像是一种政治威慑,它改变了传统上一个北约成员国遭到攻击,其余北约成员国只是基于法理责任而共同参战的模式,现在任何对战斗群所在国家的攻击,都不可避免与数个甚至是十数个北约成员国的士兵发生直接交战,令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由单点触发变为集群触发。
简而言之,北约增加部署的战斗群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是有限的,它们的主要意义在于作为一种触发北约进行反击的陷阱,强化北约整体进入战争的决心和效率。
那在部署更多战斗群之后,北约会继续做到哪一步,北约的底线又在哪里?考虑到俄罗斯自冲突爆发以来不断发出的核威慑,我认为北约不会草率地武力介入乌克兰,但北约恐怕也不需要通过武力介入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我前几天说过,当前需要观察的不是底线,而是北约在乌克兰冲突中的期待。北约所期待的,或许正是当前这种俄乌之间两败俱伤的局面,无论谁进谁退,只要鹬蚌相争,北约作为渔翁都是得利的。渔翁怕什么?怕的就是一团和气;渔翁期待什么?期待的是争斗持续,两边都筋疲力尽,打也打不动、逃也逃不掉。北约试图通过有限度的支持,让乌克兰不至于弱到被快速击败,又不至于强到打消俄罗斯继续作战的意志,从而让乌克兰成为俄罗斯身上一处溃烂的伤口,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这并非某种难以想象的事情,从越南到阿富汗再到今天的乌克兰,我们实际上看的是同一套剧本。
某种意义上,北约不会在意有多少乌克兰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也不会在意有多少乌克兰城市化为灰烬,因为乌克兰的这种悲惨就是北约进攻俄罗斯最好也是最廉价的理由。北约如果真正在意的话,事实上有着超过一年的时间可以调兵遣将来对俄罗斯进行军事制衡;相比较而言,31年前,美国及其盟友仅用3个月时间就横跨1.5万公里,完成了超过24万军力,超过1000架战机、1000辆坦克以及200架攻击直升机的部署,有效震慑了海湾战争进一步扩大。
可悲的是,乌克兰不肯也无法相信这一点,只能寄望于北约的底线很高,不但可以通过这个底线在冲突中借力北约对抗俄罗斯,还可以由此遂了自己加入北约的心愿,甚至从此成为西方世界的宠儿。遗憾的是,北约从一开始对于乌克兰也许就是没有底线可言的,北约是为了追逐利益而来,只不过北约的利益,不仅是通过削弱俄罗斯得来,同样也可以通过牺牲乌克兰而得来。
直新闻:那面对北约设下的困局,俄罗斯该如何破局?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俄乌冲突月满有余,两者之间鹬蚌相争的局面已然形成,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北约和西方世界大概率会是受益的那一方。美国坐实了鼓吹已久的“俄罗斯威胁论”,将自己以“救世主”的身份进一步嵌入未来整个西方世界的秩序重构之中;北约的意义也为欧洲国家所不得不承认,欧洲似乎将再次走上冷战式的零和博弈道路。
而俄罗斯呢?俄罗斯依然挣扎在最初所追求的国家地缘与战略安全这一目标之上,与此同时俄罗斯社会已经为此付出了从政治、经济到文化、艺术、体育乃至是动物、植物方面的代价,陷入了西方世界狂热的围剿和软隔绝之中。
也许我们会去思考,从一开始俄罗斯“为什么要这么干”,但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俄罗斯又能怎么办”。就这个角度而言,底线也许对北约是没有意义的,但对于俄罗斯而言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我们总是觉得俄罗斯是“战斗民族”,仿佛俄罗斯遍地都是光着膀子在冰天雪地里喝着伏特加并与熊搏斗的粗壮汉子,但我们忘记了俄罗斯也有美轮美奂的克里姆林宫,也有精巧细致的套娃,有在文学史上让人赞叹不已的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还有在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柴科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等人,俄罗斯同样有它细腻与感性的一面。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自己永远保持一副“硬刚”的姿态,如果能够和睦相处,谁又希望永远针锋相对呢?
所以处于“双头鹰”的位置之上,尤其是作为一个大国,俄罗斯无法用小国生存术来合纵连横,但是却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去显示气度和魅力,甚至在一些问题上率先示好并妥协。过去的数十年间,俄罗斯所表现出的“亲西方主义”正是这样做的,只可惜在针对西方世界的示好中,无奈遭遇到的是将利益算计到极致的北约,于是这个过程就变成了一场滑稽的讨价还价:俄罗斯每一次寻求积极合作的示好,都被西方世界无所不用其极地蹬鼻子上脸。所以最终俄罗斯只好收起细腻与感性,在被反复试探底线之后,最后的回应也就只能是用极致简单明了的方式告知西方世界,底线就在这里,不容逾越;而一旦逾越,俄罗斯也将不计手段、不计代价地维护自身。
但另一方面,这样的做法是否是俄罗斯当前最好的做法,我不知道,就乌克兰危机而言,它带来的最终结果对于俄罗斯而言肯定不是最完美的,但这一切未必也就是俄罗斯所希望的,国际政治没有如果,木已成舟,一切已然无法改变。但未来能不能更好却是值得思考的,至少未来还有努力的空间,而这个空间不仅仅掌握在俄罗斯手中,也掌握在现在看起来像是工具人一样的乌克兰人手中。
作者丨张思南,直新闻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