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援乌制俄”美欧有分歧,还点名中国丨北京观察

何王子彧 直新闻 2022-04-23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乌克兰危机爆发一个月之际,美国总统拜登开启了上任以来第三次访欧之行。

 

当地时间3月24日,拜登密集参加了三场会议商讨俄乌局势,分别是北约领导人峰会、欧盟峰会(欧洲理事会会议)及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

三场峰会接力开,所谓“团结”背后难掩内部分歧


不难看出,在欧洲安全面临危机之际,拜登此行是展现美国领导力的绝佳时机。然而拜登在这一过程中针对俄乌局势,并未作出“解铃”动作,反而是将绳子系得更紧了些。纵观三场会议,其中关键词便集中在“联欧制俄”。

 

北约国家领导人联合声明指出,北约将向乌克兰提供进一步支持,涵盖政治、军事、网络安全以及防范生物和化学威胁等多个方面。声明还称,北约已启动防御计划,并在东线部署了4万名士兵。北约还计划在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部署另外四个战斗群。

 

七国集团声明则警告俄罗斯不要在“特别军事行动”的过程中使用化学、生物或核武器。七国集团还表示已经做好迎接乌克兰难民的准备,同时将继续密切合作,呼吁其他政府对俄罗斯实施限制性措施,并且避免规避制裁的行为。

 

不过,在各方展示“团结”的背后,在对俄制裁程度及援乌问题上,美欧之间以及欧洲内部仍存在明显分歧。

 

虽然七国集团联合声明提出要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并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然而相较于美国,欧洲国家对于此事则更为敏感。需要指出的是,欧盟进口天然气的约40%和进口原油的约30%均来自俄罗斯。

 

在3月21日的欧盟外长会议上,禁运俄能源的议题也已遭到荷兰等多国反对。作为俄罗斯能源在欧盟的最大买家,德国总理朔尔茨曾明确反对停止进口俄能源。然而,邻近俄罗斯的东欧国家则认为,能源制裁是阻止俄罗斯为军事行动筹款的重要手段。

 

此外,在援乌一事上,欧洲内部也难以形成统一步调。德国等部分国家虽正向乌克兰提供反坦克火箭筒、防空导弹和防护头盔等,但其中并无重型武器。但部分东欧国家则希望加大对乌支持,其中波罗的海三国跳得最高。波兰再次提议北约向乌克兰派出维和部队,但遭到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明确拒绝。法国总统马克龙23日则明确表示,仍将寻求通过外交途径与俄罗斯进行对话。

 

俄罗斯方面曾警告称,任何国家和个人为乌克兰输送武器,需要为其行为造成的后果负责。如果俄罗斯将此行为视为威胁甚至战争,不但不利于冲突解决,反而可能导致冲突迅速升级。

 

种种制裁背后,坐收渔利的当然少不了美国。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曾在拜登行前表示,拜登将与盟国讨论美国在欧洲的长期军事姿态。此外,美国还将同欧盟宣布一项减少欧洲对俄罗斯石油依赖的计划。

 

当地时间24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方对于西方国家表现出的所谓“团结”并不感到惊讶,因为这是通过威胁和勒索实现的。

 

同日(24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北约峰会正为长期固定北约新战略概念中的‘反俄路线’奠定基础”。

 

有分析认为,俄乌局势之下,拜登访欧之行或许是想恢复美国作为北约领导人和欧洲主要安全保障的“传统角色”。然而以美国主导、欧洲依赖美国军事能力为特征的跨大西洋关系不再可持续。乌克兰危机表明,美国实际上已陷入“过度扩张”的危险境地。

美国“联欧制俄”的同时,仍不忘对华开展动作


除针对俄罗斯外,美国对华动作也未停歇。此次,北约国家领导人联合声明点名中国,声称“呼吁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维护国际秩序,包括《联合国宪章》中的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避免对俄战争行为予以任何支持或帮助俄规避制裁”。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今天(25日)的记者会上以3个“一贯”再次阐明中方立场及主张——一贯主张,和平是最珍贵的当务之急,是停火止战,而对话谈判是最现实可行的方式。国际社会应当鼓励俄乌双方谈下去而不是打下去;一贯主张,安全是不可分割的搞集团对抗、谋求绝对安全,恰恰会导致最不安全的后果;一贯主张,处理国际关系不应有双重标准,乌克兰的主权、安全应当得到维护,俄罗斯的合理安全关切同样应当得到尊重,欧洲的和平、稳定值得捍卫,其他国家的和平、稳定同样值得守护。

 

“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的是建设性作用,我们主持的是公道,谋求的是和平,着眼的是长远。”汪文斌进一步指出,“中方的立场同大多数国家的愿望相一致。我们反对针对中方的无端指责和猜忌,更不接受任何施压与胁迫。时间将证明,中方的主张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值得注意的是,3月24日正是北约轰炸南联盟23周年。从1999年3月24日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严重违反有关国际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然绕过联合国安理会,悍然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78天持续轰炸,轰炸次数达1.2万次,投下1万多吨炸药,发射3000多枚导弹,从医疗设施、文化古迹到民宅学校无一幸免,造成包括3名中国记者在内数以千计的无辜平民丧生。

 

“就在北约轰炸南联盟23周年之际,北约召开特别峰会,讨论乌克兰问题。美国和北约国家有没有反思过,乌克兰危机的根源何在?美国和北约应该为此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汪文斌问道。

 

汪文斌表示,美国和北约在反省其对塞尔维亚、伊拉克、阿富汗等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之前,没有权利和资格以审判官自居。作为冷战的产物,‌‌北约为战争而活,从来没有,也不会给世界增加安全和安宁,‌‌真正热爱和平、致力于促进和平的人‌‌都会对北约的持续扩张大声说不。

美国对外“双线作战”,是否行得通?


乌克兰危机,进一步让美国外交政策成为焦点。有分析认为,美国决定同时对付中俄两大对手是一种充满危险的“不祥征兆”。

 

据最新民调显示,拜登在其国内支持率现已下跌至40%,自接替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一年来,其仍未扭转在国内政治中的“弱势”地位,也未改变两极分化严重的乱局和高度的政治不确定性。因此只能延续“内病外治”的逻辑,来维护美国霸权。

 

从近期一系列举措来看,美国对华政策的复杂性及多面性也进一步显现出来。一方面是在南海继续秀肌肉,释放“示强”信号;另一方面则是对华恢复部分关税豁免,释放“缓和”信号。

 

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消息,3月22日至24日,由美海军“林肯”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带队的海上打击群,通过菲律宾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到南海水域活动。而这一时间紧临美国及菲律宾即将举行的30年来最大规模演习。

 

在3月23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汪文斌表示,“我们不反对有关国家在其境内举行军事演习,但希望演习不要针对第三方,不要做有损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事。”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此前曾明确指出“印太战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图搞“印太版的北约”,维护的是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体系,冲击的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损害的是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这股逆流与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共同愿景背道而驰,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有分析认为,在中俄两国2月宣布加强战略协作后,美方希望设法让中方疏远俄罗斯。但其清楚知道,如若对华施加制裁措施,很有可能反损美国经济。实际上,拜登政府现正受到来自国内政界及商界的压力,并要求重启关税豁免程序。因为这些关税伤害了美国公司和消费者,使美国处于竞争劣势。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国内主要商界领袖对拜登对华贸易政策表示失望,敦促美国取消这些对华关税,并理清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往来。

 

当地时间3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表声明,宣布重新豁免对352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该新规定将适用于在2021年10月12日至2022年12月31日之间进口自中国的商品。但这一数字少于先前纳入豁免范围的549项。

 

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在24日的发布会上应询指出,在当前通胀持续走高、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挑战的形势下,希望美方从中美两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根本利益出发,尽快取消全部对华加征关税,推动双边经贸关系早日回到正常轨道。

 

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帕特南曾在其提出的“双层博弈”理论证明了——一个面临国内政局混乱的政府在对外政策中难有作为。有分析认为,某种程度上,美国现今对外政策或成为了这一理论的例证。因为在美国政治体制下,制定任何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国内利益集团的妥协与平衡。矛盾而分裂的国内政治使得这样的妥协与平衡难以成为现实。



作者丨何王子彧,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