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南:以文明的高度看待中欧现在与未来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进行视频会议,期间习近平强调,中欧要做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以中欧团结协作应对全球性挑战。对此你有怎样的体会?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对于习近平的讲话,我有以下两点体会。第一,以文明的高度看待中欧之间的现在与未来,体现了对两个文明之间共性的深刻理解。经过一个世纪的残酷厮杀和社会演进,欧洲文明逐渐抛弃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开始将多边主义置于全球治理的核心。
尽管这个过程仍在持续当中,且时常伴随着种族主义和某种文明或是宗教优劣论的反复,但欧洲文明与提倡“大同”朴素哲学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观的中国,无疑正在某个历史的大周期上慢慢趋同。
这就是习近平所言,中欧可以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的根本原因所在。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中国人深知,任何在长远的时间范畴内,可以留下较强影响力的文明,必然不是以一极独尊为其理念核心,霸权没有永恒,一个文明哪怕视野再开阔,只要局限于自身,其所自夸的千秋功业也不过是风中的黄沙,能历经时间考验的,唯有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从这个角度而言,地处亚欧大陆岛两端的中欧,不仅可以是经济发展上的好伙伴,或许也可以成为价值观上的某种盟友,当然前提是欧洲文明在多边主义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但我相信,与某些大陆岛之外、狂妄而自负的新生文明所不同,中欧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厌倦了最终没有赢家的零和博弈,我们向往的不是过去的延伸,而是崭新的未来,而这其中的区别,就是不同文明在传承和积淀上的鸿沟。
另一方面,基于现实的国际因素,欧洲也处于一个尴尬的境遇当中,这便是我想讲的第二点,总书记呼吁中欧团结协作,体现了中方对于欧洲能最终实现独立自主的期待。不难发现,无论在俄乌冲突、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对外经济战略,抑或是自身的国际定位上,欧洲都似乎受制于某种外界的撕扯。以中欧投资协定为例,7年35轮谈判,历经千辛万苦,却因为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政治因素而被冻结,这背后很难说没有美国的压力使然。所以我们看到,总书记在视频会议中提出,“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奉行自主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一些稳定因素”。
欧洲的尴尬根源,除了我刚才提及的现实的国际因素,还在于欧洲自身心态上的摇摆。欧洲谋求多边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假,但与此同时又割舍不下借由大国间博弈、权力政治,以此来为自己谋求摆脱受制于人的地位,于是欧洲在对外策略中难免呈现出一种割裂与混乱。以《三国演义》为例,欧洲好比吴国,美国好比魏国,我不知道蜀国是谁,而这也不重要;对于吴国而言,联蜀抗魏是天经地义,联魏抗蜀又是怎样一种迷之操作?欧洲需要想清楚的是,欧亚大陆间的合作与跨大西洋的合作,是否一定要二选一;而如果一定要二选一的话,又究竟是哪一边更能促成欧洲自身所期待的未来。
某种意义上,习近平将与欧洲的沟通提升到文明的高度十分高明,天然地去掉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分界线,将中欧带入一种完全不同,又更具共性的认知逻辑之中。文明是有属国的,但又超越了边界,这本身就是多边的意义所在,在文明的大范畴之下,无论是气候问题、新冠疫情,还是其他一切跨国界问题,也就都有望得到最终的妥善解决。
直新闻:如何看待中欧在乌克兰冲突问题上的意见交换?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习近平在视频会议中,就当前形势下解决乌克兰危机阐述了四点意见,分别是坚持劝和促谈、防止出现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构建欧洲和亚欧大陆持久和平、防止局部冲突扩大化
第一,劝和促谈表明了中方对于乌克兰冲突问题的原则态度。事实上,自冲突以来,中方的态度一直如此,此次中方在中欧高峰视频会议上再次申明这一点,也令某些国际媒体的恶意揣测不攻自破。正如习近平所言,“和谈是避免局势紧张升级的唯一可行途径”;与此同时,为了和谈得以成行,“国际社会也必须开辟空间,不能火上浇油、激化矛盾”。这就要求欧洲方面不能将对俄罗斯的制裁,从一种基于博弈的政治工具,无所顾忌地变为狂热的政治正确,对俄罗斯社会乃至是全体俄罗斯人民,甚至是动物和植物、文化与艺术进行隔绝和打压,这只会助长仇恨,无助于问题解决。
第二,防止出现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体现了中方对于冲突问题多角度的关注。宏观意义上,乌克兰冲突是大国间博弈的悲剧,但就微观而言,乌克兰危机更是成千上万乌克兰民众的家破人亡,是一座又一座乌克兰城市化为灰烬。截至3月27日,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显示,已有超过382万乌克兰难民逃离乌克兰,且数字还在快速增长当中。382万难民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乌克兰邻国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匈牙利、摩尔多瓦总人口的7%左右,这种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一旦恶化,必然对乌克兰危机的和平解决、危机后俄乌矛盾的化解、乌克兰周边局势的持续稳定,乃至是欧洲的持续稳定和繁荣都构成极大威胁。中国因此表示出意愿同欧方保持沟通,共同预防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第三,构建欧洲和亚欧大陆持久和平。这场危机虽然发生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但它在表象之下的本质却更为复杂,包含了美国离岸平衡俄罗斯的某种阳谋,包含了欧洲长久以来对俄罗斯的某种歧视和偏见,也包含了俄罗斯在绝望之下的某种大力出奇迹一般的战略赌博。这就是为什么总书记谈及,“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欧洲长期积累的地区安全矛盾,治本之策是照顾有关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不妥善解决欧洲的安全需求,美国的离岸平衡便会持续存在,俄罗斯难以融入欧洲;而不妥善解决俄罗斯的安全需求,欧洲也将持续面临一个不满甚至是愤怒的俄罗斯,欧洲的稳定与繁荣始终笼罩在阴影之下,欧洲再怎么将自己与美国绑在一起也是徒劳。
第四,防止局部冲突扩大化。这点无疑是习近平从国际主义角度,为乌克兰为题的解决设下的路径底线。“不能把全世界都捆绑到这个问题上,更不能让各国老百姓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全球化的连接为的是人类共同的繁荣与发展,而不是为了去实现某些国家的目的而去绑架其他国家,“更不能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事实上,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早已产生了严重的外溢效益,“引发世界金融、贸易、能源、科技、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严重危机”。在此严峻局势之下,中欧需要站出来,也必须站出来,“致力于管控局势,防止危机外溢,特别是要维护世界经济体制、规则、基础的稳定”,既是为了保全人类文明来之不易的世界经济格局,也是努力探索新的国际治理体系,从根本上避免当前这种基于零和博弈的国际危机再次上演。
作者丨张思南,直新闻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