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南:朝鲜阅兵,金正恩对外发出这一信号!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出席活动。 图源:韩联社/朝中社)
直新闻:对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周一(25日)晚出席朝鲜人民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指出,“朝鲜发展核武旨在遏制战争,但核武的用途不能局限于遏制战争”。有分析认为朝鲜是在明确拒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对美韩进行“核威胁”,对此你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我认为,朝鲜从未明确支持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这样就谈不上“拒绝”;但另一方面,也不意味着朝鲜就要“首先使用核武器”,他们采取的是一种模糊的核政策,我们可以称之为“不优先使用核武器”原则。
让我们首先来明确两个概念,所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意思是指,拥核国家不主动将核武器作为一种战争手段,除非遭到其他国家的核攻击。目前全球范围内明确亮明奉行该原则的,只有中国。而反过来,则是将核武器作为一种可接受的战争手段,不限于对其他国家的核攻击进行核反击,对其他有核国家,甚至是无核国家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该原则最热烈的拥护者是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也拥有着全球90%以上的核武器。
根据朝中社的报道,在4月25日晚的讲话中,金正恩提及,“若任何势力企图侵害朝鲜的根本利益,我们不得不按次要目的使用核武器”。如果说朝鲜发展核武器的主旨,也就是“主要目的”,在于作为一种被动威慑以“遏制战争”,那“次要目的”,我的解读就是以攻为守,在必要时消除外界对于朝鲜的安全威胁。换言之,金正恩对外发出的信号是,使用核武器不是朝鲜的主要目的,但在危急存亡之际,也不惜主动使用。
事实上在2020年10月朝鲜劳动党75周年的阅兵式上,金正恩对于朝鲜的核政策进行了非常清楚的阐释:“朝鲜对战争的威慑手段旨在保卫国家的独立与生存权,保卫地区的和平,而绝不会错误地使用或是用作先发制人的打击手段。”但金正恩随后话锋一转,强调,“如果,如果”——他连用了两个“如果”——“有任何势力侵犯我们国家的安全,并试图对我们动用武力,朝鲜将使用最为强大的进攻手段,提前惩罚他们”。
直新闻:一边是模糊的“不优先使用核武器”原则,一边是明确地反对“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您认为朝鲜为何采取这种看似矛盾的策略?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在我看来,朝鲜采取这种模糊的核战略有两个原因。一是根本原因,朝鲜想借助模糊,但与此同时又不失激进的核战略,来维持半岛南北之间的整体军力平衡。尽管在朝韩军事对峙之中,朝鲜人民军一直展现出某种强威慑性的姿态,但由于近几十年来朝韩之间逐渐拉开的装备差距以及驻韩美军的存在,半岛南北之间的常规军力对比客观上严重失衡。实际上这点在朝韩各自不同的军事部署策略中也有所体现:韩国奉行抵近部署,全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军事力量集结在三八线以来150公里内的狭窄区域内;而朝鲜则采取阶梯纵深部署,精锐力量被置于二线而非一线。
因此,朝鲜希望在自己充满不确定性的核战略面前,美韩因不愿意被卷入核战争,而不去主动发动常规力量进攻集群。
第二个原因则是朝鲜有意通过一种模糊性的核战略,来对外进行超常规的战略威胁。无论是在4月25日晚,还是2020年10月,金正恩有关朝鲜核战略的阐述都给外界留下了极大的解读空间:什么是“次要目的”?朝鲜“最为强大的进攻手段”是否就是核武器?“提前惩罚”又是怎么个“提前”法?对于这些问题,外界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也许朝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化用美国政治学者约瑟夫·奈的话来说就是,你不知道朝鲜会不会使用核武器,我也不知道朝鲜会不会使用核武器,然而兹事体大,韩国不愿意用自己的国运去赌朝鲜的模糊核战略背后有着多大的战略决心,美国就算想赌,也自然会面临韩国的阻拦。某种意义上,朝鲜就是通过制造最大程度的不安全感,来迫使半岛问题上的博弈对手采取相对保守的选项,从而赢得博弈过程中的相对优势地位。
当然,我们谁也不愿意看到这种博弈失控。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推动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是我们的一贯立场。
直新闻:韩国候任总统尹锡悦日前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时报》采访时指出,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是韩国的机遇,尹锡悦还表示,寻求在和美国总统拜登见面时讨论如何加强韩美间的同盟关系。对此,你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同一年,世界上有两个地方被人为地一分为二,一个是德国,另一个则是朝鲜半岛。德国是战败国,分裂是它为发动战争所要付出的代价。但朝鲜半岛作为当时日本的殖民地,可以说完全是战争的牺牲者,为何也会面临与德国一样被分裂的命运呢?
答案在于,朝鲜半岛的独立与解放,不是靠自己,而是大国博弈的结果。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划定了各自的占领区,又在各自的占领区上成立了朝韩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又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长期对峙。与此同时,作为战败国被分裂的德国,早在30多年前就已经实现了国家统一,而朝韩,似乎仍然遥遥无期。因大国博弈而沦为殖民地,因大国博弈而分裂,因大国博弈而南北对抗。如果朝鲜民族能从自己的历史中汲取什么教训的话,我想莫过于大国博弈所带来的的苦难,而只要继续卷入大国博弈,朝鲜半岛的分裂就难以解决,苦难就不会有尽头。
但遗憾的是,从韩国候任总统尹锡悦对《华尔街时报》的讲述中,他显然没有,或者说不愿意认识到这一点。事实上,这也不是尹锡悦第一次对美媒表示,自己寻求在中美竞合关系中“选边站”。在《华盛顿邮报》4月14日刊出的采访中,尹锡悦就毫不避讳地谈到,他认为韩国应当背靠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政治立场。
某种意义上,尹锡悦的观点代表了大国博弈在韩国人的大脑中所留下的残酷印记。面对一个域内强国的崛起,韩国下意识地寻求域外强国的庇护,即便这意味着韩国将直接卷入两个强国的冲突与对抗之中。悲哀的是,也许韩国社会都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因为这就是韩国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的野蛮国际秩序中所学到的,在大国的残酷博弈中,小国往往没有选择。
但中国不一样,中国立志于构建一个开放的国际新秩序,致力于区域内乃至是全世界的共同发展。面向中国所倡导的未来,韩国不是没有选择,韩国可以选择和中国在东亚区域的领导力进行积极整合,可以选择成为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韩国可以选择一劳永逸地跳出自己作为大国博弈牺牲品的历史循环,与中国一道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集体安全机制,并在其中实现本民族的统一与繁荣昌盛。是选择熟悉但是苦难的历史延续,还是选择一个陌生但不同的未来,韩国社会有理由需要谨慎,但也许更需要勇气。
作者丨张思南,直新闻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