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补齐科创短板?这场发布会给出答案

何王子彧 直新闻 2022-06-22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6月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会上介绍,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作为“中国这十年”系列的第六场新闻发布会,现场信息量可谓满满。





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人才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多位发言人在会上均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王志刚指出,人才强、科技强,是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前提,是高质量发展最持久的动力和最重要的引领力。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何王子彧提问


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在回答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中科院)为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科研,实施了特聘研究岗位制度,给予这些科学家相对稳定的支持。设立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支持计划,鼓励拔尖青年人才敢于挑战科学难题,开展“从0到1”的原创研究。


此外,据侯建国介绍,中科院还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储备,已经选聘12000多名以博士后为主体的特别研究助理,深挖人才的“蓄水池”。过去十年,院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累计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了近15万毕业生。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则以工程院院士为例指出人才的重要性,表示“助力突破重大科技攻关方面,工程院的院士也发挥了作用。不管是中国制造,或者未来车、数据港,还有产业链供应、5G、北斗导航,新能源、先进核能、特高压等等,这些都有我们院士们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院最近提出建设“顶天立地”的国家高端智库。李晓红在会上进一步介绍,建设国内一流,而且要建设世界知名的中国工程科技高端智库。在国家这个层面,为党中央和国务院更加积极地建言献策。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当中,贡献我们更多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在科学基金改革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介绍,实施人才资助体系升级计划,优化基础研究人才成长的资助体系。“杰青”项目每年资助量由200项增加到315项,“优青”项目由400项增加到630项。青年项目过去4年间,共资助了7.5万项,一大批年轻人在这个项目的支持下进入了基础研究领域,资助项目数逐年增长。


 “在人才方面,政府要做的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好的生态,让更多的人能够成为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方面的人才,包括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骨干人才,也包括千千万万从事科研活动的各方面各领域人才。在政策、法律、服务、文化等方面,都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条件。”王志刚指出。





特别关注:如何补齐现有短板?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发言人在会上也坦言,清醒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在原创能力、高端人才、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弱项,既要抓住重要发展机遇,也要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


当前,我国仍存在公民科学素质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差别较大的情况。


对此,中国科协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在会上便给出解决方案——一是要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作为主线,强化部委协同,全社会参与,着力营造“人人科普、科普人人”的良好氛围。二是引导科普资源和服务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尤其是向西部地区倾斜。大力开展科技援疆援藏以及兴边富民行动,努力缩小地区差距。三是持续推进科普助力乡村振兴,以村两委成员还有高素质农民为抓手,带动农民科学素质普遍提升,深化“智惠行动·百会百县乡村行”等,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此外,我们注意到,这十年来,虽然我国“科技硬实力”的发展迅猛,但以科技期刊为代表的“科技软实力”的发展则相对较缓。对于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科技成果论文往往会投稿至《Nature(自然)》、《Science(科学)》等欧美国际期刊的情况,会上多位发言人也就此予以回应。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文件。


据张玉卓介绍,文件出台后,进一步加快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国际重要期刊检索库目前收录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翻了接近一番(从152种增至257种),刊均影响因子也由过去1.13升到4.42,增长了2.9倍。我们有一批优秀期刊已经跻身到国际前列,有2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进入到国际前5%,有20种期刊位列学科前三,还有三个刊是进入到全球百强。我们的英文刊虽然成长很快,从244种增到现在的436种,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国家科技工作者要发高影响因子刊的需求。”


据了解,下一步,中国科协将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该计划主要目标是要扩大领军期刊方阵,做强后备期刊梯队,推动更多优秀期刊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据李晓红在会上介绍,目前中国工程院的英文期刊《Engineering(工程)》的影响因子已从过去的零点几到上升至接近12,在世界工程科技综合期刊中排名第一。


作者丨何王子彧,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排版丨郑志佳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