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二共识”达成30周年,仍是两岸关系定海神针

许亿 直新闻 2022-08-15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九二共识”的内涵及意义



今年是“九二共识”30周年。30年前,经两岸双方分别授权,台湾方面的海基会和大陆方面的海协会通过密切的会谈以及函件沟通,达成了“九二共识”。


海基会的表述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


海协会的表述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综合双方所表达的意思,“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非常明确,“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两岸均认同“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在“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上,两岸存不同的看法和解读。准确地说,台湾方面认为有一定的分歧。根据1992年8月1日,台当局所通过《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决议看出,台湾方面所认为的分歧,是因为把一个中国涵义解读为代表权,即谁代表一个中国。但严格来说,代表权不是一个中国的内涵,代表权代表的是政府执政权,而一个中国的内涵本质是国家主权问题。


根据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换言之,从那一刻起,国际公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所以大陆方面认为一个中国内涵问题不存在任何分歧,但尊重台湾方面的想法,现在可以不去讨论,也就是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与台湾方面携手创造两岸和平交流,共同建设新篇章。需要强调的是,因为当时双方从未就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进行过讨论。既然没有讨论,根本就没有什么后来国民党所谓“各自表述”的共识。


应该说,这体现了当时两岸的智慧和善意。双方会谈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形成最高的共识,也就是一个中国原则,在最根本上表达了中国不会、也不允许分裂的法理基础。这也是两岸交流最基本的前提,并且共同表达两岸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最终追求统一。其次,在一些不能形成共识的地方,先行搁置。搁置的目的恰恰不在于模糊,而是因为对于彼此内部局面的善意和谅解。将不能达成一致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先去把可以达成一致的事情完成,所以一定程度上,也希望两岸关系事缓则圆,徐图发展。


而从事实来看,大陆的做法更为务实,因为纠缠在政治含义里各自表述、各不相让,只会造成非常无谓的口水战,而最终无法推进两岸合作。


两岸民众当时对于两岸事务领域的合作都有急切的需求。“九二共识”达成后,双方在文书查证、挂号信函查询与补偿、人员遣返、渔事纠纷处理等领域均取得积极成果。既然事务性商谈取得进展是绕开政治问题的结果,两岸当然也是采取“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办法搁置政治议题,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从事后来看,这也正说明大陆在“九二共识”中采取搁置政治分歧的做法更加理性也更为务实。


“九二共识”如何形成


海峡两岸的局面本质上是源于1949年中国内战的结果。1949年后两岸也一度长期处于武装对峙的局面当中。直到1987年,海峡两岸分离隔阂的状态终于被打破。其中台湾方面调整对大陆“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该年11月开放台湾居民赴中国大陆探亲。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海基会首任董事长由著名企业家辜振甫担任。而大陆方面,经党中央批准,对台商谈受权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协会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的直接指导下,致力于推动两岸协商谈判,由上海市前市长汪道涵为首任会长。由此,海峡两岸以“海基会”与“海协会”会谈的形式,进行商谈与交流两岸事务,并最终促使“九二共识”形成。


但在1992年香港“九二会谈”之后,台湾当局因为执政权的更迭,政党之间的不同主张,始终存在一股在两岸关系中生风点火唯恐不乱的力量,其中尤以民进党的“台独”主张最为祸害。2000年,民进党首度上台执政,台海又再度陷入不确定因素当中。为了缓和局面,强化并坚持过往两岸和平交流的成果,当年4月28日,台湾“陆委会”主委苏起首次提出“九二共识”这个名词,用以概述“九二会谈”成果,即概括香港“九二会谈”中,海峡两岸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见解或共识。苏起曾表示,他提出“九二共识”,意在同时涵括国民党、民进党和大陆的不同立场,以模糊性的概念让各方解释都有交集,以便两岸关系解套与发展。它不但得到了两岸的广泛认同,也得到包括在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认同。


(图源:TVBS新闻网)


而事实上,大陆之所以也认同“九二共识”这个名词,因为重点在于“共识”二字。何为当时的共识呢?当然是指1992年大陆方面的海协会和与台湾方面的海基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也就是上文所说,两岸同属“一中”,且未来谋求统一。 大陆方面也多次表示,只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一切都好谈,任何人任何政党都可以谈。


“九二共识”达成的过程和内容均有明确的历史记录和函电文本,历史事实不容否认、不容歪曲。


“九二共识”产生的积极作用


2008年,台湾第二次政党轮替,国民党重新夺回执政权,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上重回“九二共识”。国民党的基本立场是: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开创两岸和平。马英九在“520”就职演说中指出,“九二共识”是两岸的共识,并重申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两岸之间的和平谈判,为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海峡两岸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马英九主政的8年期间,马政府推动了23项协议,积极推进了两岸交流。两岸在经贸与人员上密切的互动,为台湾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全面性的通航,为民众带来便捷。两岸人民相互之间实现自由的交流、学习、工作、商务乃至婚配,并在其任内实现国共两党领导人于1949年后首度会面。以此可见,“九二共识”为两岸人民事实带来的福祉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史上,形成作用的最高光时刻。


可惜,随着岛内政党轮替,蔡英文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使两岸和平交流,并相互融合的趋向戛然而止。


客观而言,马英九当局虽然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建立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但因马英九当局过于视稳固两岸关系仅为一个经贸交流、政治休兵的“工具”而已,存在“拖”的惰性思维。亦如岛内学者批评,马英九当局由于没有为两岸建立一个以和平协定为基础的结构,又没有强化两岸认同的作为,致使不仅两岸互信难以巩固,两岸认同的歧异反而在马英九任内达到高点。这种“工具性”的两岸政策,缺少理想性与目标性,利益落入少数人的口袋,也没有为国民党加分。


“拖”字诀使得马政府忽视了更深层面的暗涌。原本他或可在8年时间内,对两岸常态化交流进行某种有效地“加固堤岸”。但对于民进党宣传机器开足马力抹黑两岸交流的恶意,马政府没有为自己的正确主张大声疾呼。更遗憾的是,马英九政府后期执政陷入困境后,一些国民党内部人士反倒被民进党宣传机器所误导,将困境成因归咎于马英九大力推动两岸交流,形成了内部杂音,这完全是落入了民进党设下的陷阱。



蔡英文之所以上台,一方面是由于岛内长期推行“去中国化”的教育终于结出恶果,而外部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中美竞争激化,也使民进党从中获得了机会。民进党上台后全面倒向美国,蔡政府在中美竞争中更加自甘堕落,自我筹码化,敌视大陆,刻意造成两岸关系紧张,让全体台湾人民付出非常无谓的代价。


蔡英文妄图以所谓“维持现状”替代“九二共识”,本质上即是想获得两岸交流的经济红利,又想在岛内推进“渐进式台独”。民进党放弃稳定两岸的“九二共识”政策,使两岸关系立刻陷入冷藏模式,两岸官方及其授权渠道中断互动,两岸经贸制度化合作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国台办与陆委会的联系沟通机制、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协商谈判机制的停摆,也使两岸ECFA后续重大协议无法继续商谈,而且对已签署的23项两岸协议的执行也造成明显困扰。贸易纠纷明显上升且得不到充分的沟通解决。而说对这些事感到意外的人,无一都是在装傻。


另一方面,民进党当局跟随美国借新冠疫情污名化大陆防疫,而且变本加厉,不断推进针对大陆的歧视性防疫政策,一次又一次地抹黑大陆,致使两岸民众之间的敌意呈螺旋上升态势,还在国际上大搞“以疫谋独”。


尤为危险的是,不交流也使台海军事紧张感显著增加。一些别有用心的国际势力、投机政客趁机煽风点火,见缝插针,不断前来挑事,民进党当局则照单全收,进一步刺激局势恶化。


但是,也要看到,即便如此,两岸经贸往来越发密切,去年两岸贸易份额大幅上扬,甚至高达创纪录的四成多,说明两岸经贸不但依存度极高,也印证了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现实。


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只有一根

那就是“九二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就两岸关系和台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张,形成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2015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提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提出“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强调“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为促进两岸“心灵统一”提供了遵循。“心灵契合”要靠文化交流化解历史隔阂,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



今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习近平强调,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创造良好条件,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希望你们多向台湾青年分享自己在大陆的经历和感悟,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同大陆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


两岸的定海神针,当然还是靠“九二共识”,而两岸人民心灵的契合,必须还得从青年开始。


今年六月,国台办记者会上,有媒体提问,今年是“九二共识”30周年,“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发展有重要作用,但30年来两岸关系及国际局势都出现变化,请问大陆方面是否会考虑与台湾方面寻求一个新的、更适合当前两岸解开僵局的“共识”?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应询表示,不管国际局势如何变化,大陆和台湾各自内部怎样发展变化,但两岸同属“一中”的事实不容改变也不会改变;两岸关系的性质没有变也不能变。


而在刚刚过去的7月26日“九二共识”30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强调:


我们坚持“九二共识”,体现的是对两岸民意的尊重,维护的是两岸同胞的利益,捍卫的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任何歪曲否认“九二共识”的言行,既是对历史的亵渎,也是对民意的违逆,注定是要失败的。



作者丨许亿,深圳卫视直新闻特约主笔

编辑丨刘莹,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董怡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