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仲裁,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一个相对简单的理解,仲裁,就是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争议提交第三方审理,由该第三方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作为与诉讼,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打官司”并行的解决民商事纠纷的方式,有人认为仲裁的出现甚至早于诉讼,可追溯至古希腊古罗马时代。
香港的仲裁文化由来已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经济腾飞,金融崛起。为了对接社会需求和国际发展趋势,香港有了改革和仲裁有关法例的诉求。当时适逢香港成立法律改革委员会,所作的第一份报告就有关改革仲裁法例,以及建议成立一个仲裁中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85年,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应运而生,成为香港首个仲裁机构,人们也将它称为“港仲”。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联合主席、资深大律师 袁国强(左)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位于香港繁华的中环。透过“港仲”的办公室窗户,可以眺望到美丽的海景。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联合主席袁国强在向深圳卫视直新闻展示时,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好靓”。袁国强,香港资深大律师,同时也是拥有丰富仲裁经验的仲裁员。在他看来,香港是一个国际城市,也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如果纵观全世界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它们的仲裁业务都发展得很好。无论是伦敦,还是巴黎,还是纽约,这些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都有好的仲裁业务发展,或者说有很稳固的仲裁基础。而对于香港来说,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一个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同时国际金融中心也促进了香港发展成为一个国际仲裁中心。香港的优势还在于人才的聚集。经过多年发展,香港成为亚洲一个非常难得的境内外知名争议解决律师和仲裁员的汇聚地。根据香港大律师公会和香港律师会截至2022年6月的数据,香港拥有资深大律师104人,执业大律师超1600名,持有执业证书的律师超11000名,他们构成了丰富的仲裁“人才库”。据袁国强介绍,在香港,当事人能够找到来自本地、内地、澳门、美国、欧洲等地的仲裁员,“所讲的语言,基本上你能想到的都有”。如此多元的仲裁员背景,带来的利好就是,很多时候,当事人倾向于选择合适的国籍的仲裁员,所以有这么多国籍的情况下,申请人与被申请人都能选择合适的仲裁员,整个仲裁庭的独立性、公正性和中立性就得到更好保障,不会受到质疑。经过37年的发展,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已发展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最受青睐仲裁机构”。与此同时,伦敦、新加坡和香港,是全球三大最受欢迎仲裁地。袁国强回忆道,在回归之前,曾经有人担心回归会对香港的司法制度产生负面影响,但事实证明,回归反而推动了香港仲裁的发展。袁国强说,在“一国两制”下,回归后的香港得以保留普通法体系,并保持着司法独立和终审权。法治基础依然坚实,香港仲裁蓬勃发展。随着中国扩大对外开放,“走出去”和“引进来”日益增多,纷繁复杂的商业纠纷也多了起来。近5年来,以“港仲”为例,每年受理的仲裁中,当事人排名第二的地区始终是内地,仅次于香港。同时,中国法作为合同准据法,在“港仲”的案件当中被广泛使用。在程序语言方面,“港仲”的仲裁程序里有20%涉及到中文的使用,而内地仲裁员被委任的次数也不断增加。需求促进交流。自回归以来,香港积极与内地建立民商事司法协助和交流新机制,共达成9份司法协助安排,包括就判决相互认可与执行,仲裁保全等。在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秘书长兼副院长姜丽丽看来,回归前后,中央对于香港的支持,是一以贯之的,整体呈现出“往前推,往上提”的状态。尽管在香港的角度看,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深入,香港的特殊地位、特殊优势可能相对减少,但在整体上,香港是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占据了新的高地。香港的背后,是整个国家经济盘的增大,是整个国家经济影响力的增大,这是香港未来可以更好发展的最坚实基础。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袁国强认为,国家政策为香港带来新机遇,将进一步提升内地和国际社会对香港法律服务的需求。香港也应该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2015年11月,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上海代表处。成立以来,“港仲”上海代表处组织了一系列培训和人才交流活动。2018年,拥有丰富国际仲裁教学、实践和研究经验的杨玲加入“港仲”,成为“港仲”副秘书长、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4年来,杨玲概括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让更多内地用户了解什么是“港仲”,“港仲”到底提供什么样的争议解决服务,为什么把香港仲裁的实践称之为国际仲裁最佳实践,以及“港仲”为什么对于解决与中国有关的争议具有独特优势。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 杨玲近些年来,“港仲”和内地律师协会联合进行了律师培训。今年4月,“港仲”还举行了首次“进阶仲裁员培训”,有相当数量的参与者来自内地。与此同时,“港仲”也积极参与青年仲裁人的成长,和内地法学院合作开设《国际仲裁公开课》。杨玲介绍,目前已和内地法学院联合开设5次公开课,来自全球120多个学校的近6000名学生受益于此课程。另外,“港仲”下设的青年组织HK45也在2020年开设国际仲裁与中国青年实务人才成长训练营。“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而在这一点上,我个人的观察是,国际仲裁是涉外法治人才实践的最佳领域。”杨玲如是说,“内地仲裁也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内地广阔的市场和资源,随着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纷纷提出建设国际仲裁中心的目标,内地仲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这一进程中,我们也有更多的机会和各地政府、司法机构以及内地同行有更专业更深入的交流,从而共同推动仲裁的发展。”姜丽丽也认同,在人才培养方面,内地和香港是可以携手的。目前,内地的高端仲裁人才是相对稀缺的,真正能够从事国际国内仲裁双语工作,且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有一定发言权的高端人才,内地可能只有数百人。“越是高端服务领域,无论是仲裁还是其他,就越依赖高端人才的培养,因为这些方面是不太容易在短期内被超越的。”在姜丽丽看来,香港和内地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肯定要相互融合,相互合作,共同往前走。法治,现代文明之基石;规则,繁荣社会之保障。谈及香港仲裁的未来、香港社会的未来,袁国强充满信心。“我想,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时段都会有一些事情令你担心、令你开心,但是我想整体来说,过了这25年,证明了香港会像其他地方一样经历挑战,但是一定可以渡过有困难的时候。”袁国强说,“无论是因为人的因素,还是过往的经验,抑或是制度,或者是我们那一辈说的狮子山精神,我想香港仍有一个很好的前途,可以有机会发展下去。”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