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务员新守则为何将删“政治中立”字眼?丨香港一日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这是《香港一日》的第1173期
杨何蓓茵再度回应公务员新守则删“政治中立”字眼
香港特区政府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将更新由2009年颁布沿用至今的《公务员守则》。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本周二(25日)表示,预计明年第一季会发出更新的《公务员守则》草拟版本,征询职方的意见,将不会再用“政治中立”这个名词。杨何蓓茵今天(28日)在一个电台节目中表示,守则更新后不再用“政治中立”字眼,目前仍在考虑守则的具体用字,但原则是公务员要不偏不倚。
杨何蓓茵说,公众对“政治中立”有很多不同演绎,有人质疑字眼不清晰,甚至批评有公务员因“政治中立”而拒绝执行特区政府已经决定做的事。她指出,公务员可以用个人身份加入政党或参与政党活动,但该举动不应被误会为特区政府支持有关政党,亦不可以与工作有利益冲突,包括潜在冲突。
杨何蓓茵本周在特区立法会公务员及资助机构员工事务委员会简介更新的《公务员守则》时指出,现行的《公务员守则》于2009年颁布,而近年的事件和现今的国际形势,都凸显了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重要性。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和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完善,香港已走过由乱到治,现已进入由治及兴的阶段。因此,《公务员守则》需要更新,以凸显公务员应具备的核心价值,以及通过过去的经验,更清晰地说明公务员的操守准则。
她表示,更新后的《公务员守则》会进一步阐述现今公务员应该有的基本信念和需要恪守的操守准则。经特区政府初步考虑后,认为公务员应具备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意识,且应该尽忠职守,以民为本,及注重团队精神,敢于担当负责,这些都会写入更新后的《公务员守则》,相信有助公务员清楚理解他们所肩负的责任,对于公务员的日常工作、决策和行为起指导作用。
她强调,公务员作为特区政府的骨干,必须对特区政府尽忠职守,必须努力、勤恳执行特区政府整体决定了的工作,在工作上就不同事件的分析或给予高层的意见,都要客观及基于事实,不可以受自己的政治取向等影响,有关内容将会于新的《公务员守则》中说明。
公务员“政治中立”的概念来自西方国家,源于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政府领导通过选举或委任进行定期轮替时,负责行政管理的广大公务员维持“政治中立”,为任何在任的政府服务,这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有效运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治中立”这也就意味着要求公务员在工作时保持公正的态度,远离党派斗争,避免与之发生关系,且不带有任何政治立场。但人不是“价值真空”的动物,具体到实施层面,就要求有一套行为规范对公务员进行约束。
就香港而言,有学者指出,现有文件中并没有详细为“政治中立”作定义,只点出保持“政治中立”的目的是确保公众看得到政府秉公办理公务。官方文件中,这一词最早出现于1990年10月港英政府的一份公务员内部通告中,对公务员参与政治的一般原则、加入政治组织和参与政治活动的规范、参选与助选活动和受限制的公务员组别列出详细要求。这份香港版的“政治中立”文件,即《公务员加入政治组织及参与政治活动》,除了因香港回归后名称更改和个别组织被撤销而修订以外,一直沿用至今。
因此外界就曾指出,香港版的“政治中立”内容落后于时代,没有与时俱进,比如政治组织的规定仍只针对“香港有关的政治意见”的组织,缺乏香港回归祖国后对先行“一国两制”制度的强调,如果有香港公务员加入以推翻内地社会主义制度或者针对个别国家领导人的组织,在当前香港公务员的规定中,并没有相应的制裁机制;又如与上世纪90年代不同的是,当前社交网络普遍流行,在社交网站建立针对某个政治议题的群组,招收组员并号召参加集体群众活动,并不属于文件所提到的政治组织及参与政治活动,但这些却已经是全世界非常普遍的政治动员方式,理应加以考虑。
正因为定义的不清晰及没有及时根据社会发展作出调整,“政治中立”一词在香港社会已经逐渐背离初衷,成为一些组织或者个人逃离责任甚至行乱港之事的借口。比如BBC中文网曾采访一名40多岁、自称是原香港公务员的梁姓女子,她承认在“修例风波”期间就以示威者的身份参与几乎所有的游行示威,并在被要求公务员宣誓时声称“公务员不一定要爱国”,拒绝签署宣誓声明。她狡辩称,如果签署则等同摒弃“政治中立”原则。这位梁姓女子将“爱国”与“政治中立”对立起来,是故意为之也好,是根深蒂固的误解也罢,从中可以看出“政治中立”这一字眼,在香港社会已经失去原本清晰的论调。
既然如此,换个更能够表述公务员不偏不倚这一基本要求的词语,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邓炳强:二十三条立法工作不能草率
香港特区政府此前向香港特区立法会提交的本年度新的立法议程中,没有出现涉及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相关内容。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今天(28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过去一年,包括在国际上都发生许多事情,令特区政府对于有关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的评估有不同。立法工作不能草率,须确保可应对现时及未来挑战,以免将来要修改的话便麻烦。
邓炳强说,二十三条立法工作从未停止,二十三条有7种罪类,香港国安法已包含分裂国家及颠覆政权,但叛国、煽惑叛乱、窃取国家机密以及规管外国和本地政治团体都需立法去做。留意到英国近日公布国家安全法案,提出许多新事项,特区政府需要研究。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本月11日曾指出,二十三条立法是特区政府的宪制责任,会尽早立法。但由于国家安全风险千变万化,加上地缘政治关系高速演变,特区政府必须设立有效且充分的法例,以应对处理不断更新的情况,做到法例在执行时真正有效。
他同时强调,不希望出现二十三条立法未经完善便推出后,因存在漏洞而需要再度检视的情况。
孙东:对载荷专家报名人数感满意 有信心港人当选
国家10月2日宣布正式展开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首次在香港特区选拔载荷专家。特区政府亦正式启动初选程序,招募期由10月6日至昨日(27日),让香港市民有机会参与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今日(28日)表示,选拔载荷专家报名截止时间的前两日已收到约50人报名,之后亦陆续收到很多报名,对报名人数感到满意,具体人数仍在点算中。
资料图(图源:香港文汇网)
孙东透露,港人具有竞争力,报名者来自香港科研界的各个界别,对港人成功当选充满信心。稍后会整理申请和展开审查,并向国家汇报,尽快向公众公布。
载荷专家为航天员按任务分类的其中一种,是指在空间站中进行科学与应用研究等实验工作的科研人员。本次初选,申请人主要通过航天人才集中的本地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报名,由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经过基本资料核实后发放第二部分报名表,符合要求的候选对象将获安排到指定医疗机构接受临床医学检查和心理评估。
香港大学太空实验室总监柏坤霆此前就表示,国家在香港选拔载荷专家,这是对香港科研能力的认可。这个消息也让太空实验室的年轻人欢欣雀跃,虽然他们中大部分人还没有到30岁的年龄要求,但仅仅是成为航天员的可能性,便足以令人向往。
“对香港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我相信一切才刚刚开始。随着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的科学家、工程师等会接触到越来越多令人惊叹的机会。”他说。
病毒不断变异 难定何时取消口罩令
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续,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截至今日(28日)零时,香港过去一日新增5656宗确诊个案,当中包括5266宗本地确诊个案及390宗输入个案。本地确诊个案中,核酸检测阳性个案有1482宗,快测阳性个案3784宗。
变异病毒株方面,怀疑BA.4或BA.5确诊个案最新占比为91.8%,BA.2.12.1占比为0.1%。本地再发现1宗BQ.1.1亚系个案,输入个案当中则发现新增9宗XBB亚系个案及3宗BQ.1.1亚系个案。
图源:香港文汇网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今日表示,目前80岁以上老人家,已接种第一针的人数比例约为71%,仍有近29%未接种第一针,6个月至3岁儿童已接种第一针的比例只略高于18%。她希望儿童及老人家能继续尽早接种疫苗,并指两个群组的接种率仍未达至特区政府的目标。
杨何蓓茵指出,儿童及老人家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可以出现严重并发症,希望这两个群组人士尽早接种疫苗,她形容现时绝对未满意相关比率。至于接种率要达什么水平,才有机会取消口罩令?杨何蓓茵说现时难以定出目标,因为病毒不断变种,仍未能掌握当中的变化,因此暂时只能密切关注病毒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