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今天,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疫情防控的重磅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了将“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下称“防疫新二十条”)落实到位的要求,关系到疫情防控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此次发布的“防疫新二十条”,既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明确要求,关系到你我每一个人的生活境况。这个“双十一”,也许你没有太在意电商平台满减的大量“数学题”,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这份通知,总会以各种方式进入到你的视野中,“想不到双十一最大活动力度来自国家卫健委”的调侃在社交平台间不胫而走。新冠疫情暴发至今,已经过去近三年时光,网上不时也会有人称这是“失去的三年”,真是如此吗?事实上,尽管疫情至今仍未消退,但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世代在更替,观念在变迁,时代整体潮流依然是向前的,而从科学层面来看,病毒不断在变异。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也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本质上要求其朝着更为“科学、精准”的方向前进。如何优化?关键是要讲科学、讲证据,要明白抗疫既不靠煽动恐慌,也不靠高喊口号。不少国内外专家认为,新冠疫情发展至今,相比于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主流的病毒株(如奥密克戎)目前呈现出传播力更强、危害性更低的特点,甚至不少人也注意到,我国本土新增确诊患者大多数都是无症状感染者,这些正是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的重要科学依据。不过,这并不代表着疫情防控措施可以“一松了之”。还需要注意到一点,即我国本土疫情依然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而越是人流量大的城市越是容易出现广泛的社会传播链,同时这些大城市均是人口结构较为年轻化的地方,感染的也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所以也使确诊患者看起来“似乎不严重”。然而,对于老幼等弱势群体而言,新冠病毒对器官造成的危害仍然不可忽视,而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部分人群恰恰是最需要医院进行集中救治的人群,将不可避免地给医疗系统带来压力。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国情,要避免医疗挤兑造成的严重后果,就要求疫情防控不能“一松了之”。政策在变化过程中总是需要一些缓冲期,朝令夕改容易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前后政策的思想一致与科学精神并不冲突。总体来看,“防疫新二十条”延续了过去防疫政策的一贯逻辑,指出了当下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了未来治理的大纲和整改的方向,是充分考量方方面面后得到的一份较为平衡的方案。在具体措施上,许多数字上的调整可以看出防疫措施变得更为科学、精准。例如,对密切接触者的“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的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等,一方面是考虑到病毒的潜伏期有所缩短,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让受影响的人们能够尽快回到正常工作生活中。此外,还有几项较为关键性的变化,例如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入境商务活动等采取“闭环泡泡”的管理措施等,这些措施对于保障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刺激国际经贸往来和恢复中外文体交流等都有着重要意义。“防疫新二十条”建立在对新冠病毒更为科学的认识基础上,同时也体现出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视,也是对于民生诉求的有力回应。既然疫情防控要“算总账”,那当然不应该只算经济账,但也不应该轻视经济账。我们需要意识到,疫情防控措施要行之有效,不仅要做到“科学精准”,关键还要“持之以恒”。然而,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防疫也从来没有“零成本”之说。每一个基层防疫人员、每一根小小的核酸拭子条、甚至每一次组织动员检测的过程,都有其相应的成本。无论是时间、金钱还是人力成本,背后则是地方政府财政的持续“兜底”。然而,这个“底”并非没有下限。当然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无法以金钱来衡量的,但长久的保障最大多数人的福祉,却需要切实的经济投入,而非仅仅某种浪漫主义的信念。在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社会经济虽然并未出现显著衰退,但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同时土地财政收入减少,许多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吃紧,长此以往不利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精准防疫还有一个侧面,就是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确保政府财政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值得做,就尽力做;没必要,就不做。例如,“防疫新二十条”中通过取消中风险区等措施,不仅是力图“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相对应的也减少了投入的资源,自然“花钱”也少了。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些地方政府出现的过度防疫、层层加码的乱象,而这无疑与“动态清零”的总体方针完全相悖。它不仅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等现象,关键是这钱花得还有些“得不偿失”,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甚至对于防疫措施的持续反而是“弊大于利”。实际上,正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抗疫过于“积极”,才反倒成为了在政治上“不作为”、没有大局观的表现。疫情防控的本质,正如“联防联控”四个字所体现的那样,是诸多社会治理机制和系统的“联合”作用,国家权力通过这些机制所构筑的繁杂社会网络传导到每一个角落,这一过程中基层工作者不可或缺。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国家基础能力,而要强化这项能力,就必然要严肃整治上述乱象,强化责任意识、理顺责任关系、优化责任体系。因此,“防疫新二十条”中特别强调了要加大对“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行为。尤其强调各主管部门要“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正如昨天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所明确要求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防住疫情仍然是是第一位的事,但稳住经济无疑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既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舍本逐末,而是要做到“两手抓”,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才是真正“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丨陈淼松,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编辑丨张思南,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邱雅彤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