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基:尽快拟定“通关”稳妥方案丨香港一日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特区政府通关事务协调组召开首次会议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24日)宣布中央已同意香港可以与内地逐步有序实现全面通关,目标下月中前落实。
特区政府昨日成立“通关事务协调组”,由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担任组长,成员涵盖全部15个政策局。今日立即召开协调组首次会议,就口岸运作、交通配套、风险管理等不同环节商讨并协调所需准备工作。
李家超出席通关事务协调组首次会议 图源:陈国基社交平台个人主页
陈国基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我们正争分夺秒,双轨并行推进“通关”筹备工作。昨日返港的李家超特首已指示由他作为政务司司长领导全面推展相关工作,与中央相关部委及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尽快达成共识。
陈国基又说,已经与中央、广东省和深圳市相关单位联系,共同向逐步、有序、全面“通关”的目标迈进。他表示,大家方向一致,就是尽快拟定一套稳妥的“通关”方案,达成共识后立即提交中央审批,以确保“通关”方案尽快得以制订、经中央审批后,在明年1月中之前落实,让香港与内地各类跨境往来活动逐步有序重拾正常动力。
此外,据香港电台报道,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早上在政府总部召开会议,与相关纪律部队首长和局方人员商讨如何推展相关工作,做好通关准备。
对于香港各界而言,通关的消息自然是振奋人心,公众期望通关后香港可恢复经济活力,也希望特区政府做好出入境准备工作。香港立法会议员、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期望特区政府可以尽早宣布细节,但也希望大家明白通关必须“有序”,其意思就是要管控好一切风险。立法会议员谭岳衡表示,对于香港社会和居民,这一好消息可谓一份新年大礼,相信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将有助于两地商贸、学术、文化等全方面的互动、往来和交流,将为经济复苏注入一剂强心针。
对于通关的具体步骤,特区政府行政会议成员林正财今天表示,两地不会一开始就全面通关,相信会逐步增加通关配额,预计以陆路口岸为先。他强调,两地通关要同时平衡香港医疗承担能力,建议善用私营市场满足未来的医疗需要,避免对整个医疗系统造成太大影响。
林正财预计,特区政府会考虑到满足大部分市民的民生需要,初期先开放市民平日较常用的陆路口岸。至于机场口岸方面,他表示需要与航空公司协商,预计入境内地配额会比现在更多,检疫安排也会更宽松一些。
林正财认为,家庭团聚和医疗等民生需要具有迫切性,希望可以尽量满足和尊重他们意愿,相信通关后这类人士的优先级会较高,商务旅客的安排也会较为方便。
谭耀宗:人大常委会会议或临时加入释法议程
乱港黑手、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获得批准聘请英国御用大律师为其辩护,外界反对意见强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早前向中央建议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李家超昨日(24日)返港后会见媒体时表示,希望通过人大释法解决问题,他热切期待中央的相关决定,相信很快会有结果。
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表示,预计下周二(27日)召开的人大常委会会议有可能临时加入香港特区政府提请就香港国安法释法的议程。
谭耀宗(资料图)图源:香港电台
据悉,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将于12月27日至30日于北京举行。谭耀宗引述李家超指中央很快会做决定,相信下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就有机会加入议程。他解释说,开会第一天临时增加议程,若能够来得及就可以在会议上讨论,就有关香港国安法的条文作出清晰的解释。他预计本次提请释法的内容一次会议就可以通过,通过后会即时生效。
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表示,支持李家超就本次案件向中央提请人大释法。他认为此举属于合法、合理、合情,并相信中央会在适当时机做出妥善处理。
唐英年相信,本次特首提请人大释法,有助厘清立法原意,形成法例规范,不单切实保障国家安全,更能维护香港独特司法优势,增强外界对香港司法的信心。他补充说,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相信中央会在适当时机做出妥善处理。
陈茂波:香港正加速复常 过程难免起伏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25日)发表网志称,2022年香港经历过高低起伏,社会气氛转向积极乐观,前景非常亮丽,他对香港未来信心满满。
陈茂波在网志中表示,今年香港举办了多项大型盛事,让国际社会重新聚焦香港的活力及庞大发展潜力。特区政府又以积极筹划、主动出击的施政新思维,将“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推动香港经济加速向前多元发展。这些举措都吸引了企业和人才落户香港。
图源:财政司司长随笔网页
他续指,业界对《有关虚拟资产在香港发展的政策宣言》及《香港保险业的发展策略蓝图》反应踊跃,不少公司正计划来港发展,以实际的投资对香港前景投下信心的一票。他也出访中东和印尼,向当地政商界介绍香港的最新发展和潜力,希望更有效地招商、引资及聚才。
他说,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在本季加速复常,前景非常亮丽。但仍要注意复苏过程难免有起伏,一些巿民、特别是弱势社群,可能仍会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我们要做好关顾和支援的工作。而公共资源始终有限,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也要维持,我们要兼顾多方平衡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