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深港通关是中国大开放的标志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深港今天有序恢复通关,被外界认为是疫情以来大开放的标志,您怎么解读?
特约评论员 陈冰:深港通关,之所以被视为标志性事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今天起实施新的新冠病毒防控政策,从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入境中国内地的人员不再进行隔离,不再对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换句话说,就是疫后大开放,内地民众可以申请出境,境外旅客也可以申请入境,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出入境状态。而深港恢复通关之所以具有标志性,一是通关人数恐怕是最大的,每天双边通关人数10万左右,这将检验“乙类乙管”的效果。
二是深港通关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融合发展、香港与内地的市场联系,具有标志性意义。我们都知道,过去三年内地和香港都发生着重大变化。中国内地与美西方在进行贸易战、科技战,而香港则经历了“由乱及治”的过程。到去年7月1日新一届特区政府宣誓就职,意味着香港开启“由治及兴”的新征程。那么深港通关,将如何推动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发展,如何强化中国与世界的贸易联系和市场融合,都具有标志意义。外资外企能否像过去一样,以香港为基地,向中国内地市场延伸,从而强化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注意到两条信息,觉得很有意思,一是香港贸发局的调查,说73.8%的港商看好深圳,68.8%的港商对广州有信心,他们将会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开拓发展,引进国外优质产品。港商对大湾区发展前景的看好,是高于新冠疫情发生前的,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香港特首李家超到落马洲支线口岸视察通关情况,对深圳卫视记者说他也很快到广东省,到大湾区内地城市谈合作,这似乎意味着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将会有一个飞跃。
二是国外航空公司和旅游零售企业,都在抨击美英日韩欧盟对中国旅客的限制政策,得罪了中国消费者不说,还会失去市场吸引力。他们说疫后大开放后,中国内地消费者将会到境外“报复性消费”,香港澳门是第一个受益者,此后是东南亚国家和新西兰等不设门槛的地方,大批中国消费者将从深港出境,向南流动。这说明市场力量还是大于美西方的政治干扰力。我估计深港通关一周时间后,美西方可能就会调整政策,不再对中国旅客采取歧视性政策。这恐怕也是深港大规模通关的意义所在。
直新闻:海外媒体如何看待深港通关?他们的评价如何?
特约评论员 陈冰:在世界眼中,深港通关被看做是中国开放程度的晴雨表。因为中国的改革,是从深港通关开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挂钩,也是从深港经济合作开始的,外国投资者以香港为基地,走过深港口岸,向中国内地延伸。当然中美贸易战、科技战,也是从深圳打响的,中兴华为是最先与美国交战的企业。深圳的粤海街道,更是中美科技战的前沿阵地。
那么现在,出入境严格管控解除后,深港通关也被看做是疫后中国大开放的先导,通关规模有多大,将带来怎样的结果,能不能快速推动大湾区和中国经济的满血复活,从而拉动世界经济发展,都是海外媒体所关注的。通关的人次,就是经济活跃程度和开放程度的指标之一。2019年深港通关达到2.36亿人次,那么什么时候能恢复到疫前的日平均通关人次呢?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从深港通关的1月8日起,中国也将取消外国人入境的隔离措施,意味着中国的全面开放。英国路透社说,深港通关将对吸引外资和国际人才产生积极作用,对香港和中国内地都有好处。美国彭博新闻社说,深港通关,将会为中国与世界开通道路,恢复疫情三年遇阻的经济和社会联系。《纽约时报》的现场报道说,深港通关的第一天,我们看到的是亲朋的团聚和出境旅行者的机票订购。有位22岁的大学生给父母发送微信消息,说深港通关是“真是一个好消息,终于可以出入境了”,父母马上用一连串“点赞”符号回应,全家将在春节团聚。那些等待接待中国游客的国家,看到深港通关的人们拎着大包小包,也充满了庆祝和期待的喜色。
《纽约时报》前两天还发了一篇深度述评,说美国针对中国的旅行限制,就是一场闹剧,对遏制病毒传播毫无作用,而且会助长美国人的仇外心理,是把病毒种族化的病态思维的产物。投资者希望,中国的重新开放,将最终重振这个规模达17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新加坡《联合早报》说,中国自1月8日开放国门,促使多家投资银行接连提高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都提高了数据,市场普遍看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经济,悬念在于回升速度有多快,反弹幅度有多高。有经济学家预测,今年欧美经济下行,中国经济有望再度一枝独秀,肩负起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