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冰:中国外长新年首访非洲是“老传统”,但今年别有意味

陈冰 直新闻 2023-01-20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当地时间2023年1月13日,安哥拉总统洛伦索在罗安达会见到访的中国外交部长秦刚。

直新闻:外交部长秦刚的首次外访,选择非洲大陆,除保持传统外,你认为还有什么意义?


特约评论员 陈冰:这是一个好问题。中国新任外长秦刚的首次出访,选择访问非洲大陆,可以说是“老传统”。从1991年以来,中国外长的每年新年出访,第一站都是非洲,体现中方对中非关系的重视。但是今年别有意味,除了维护传统外,另有三大意义:


第一,中国仍在执意推进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与美西方的“脱钩断链”、划分阵营形成鲜明对比。非洲是相对落后的地方,与中国和美西方都保持着联系,但中非关系更多地出于友好互助,共同发展,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而美西方对非洲的政策多是出于地缘政治需要,是被动的带有附加条件的支持,像美国的“重建更美好世界”计划,和欧盟的“全球门户”投资计划,更多是出于对中国的抗衡,出于应对西方列强在非洲殖民的遗留问题,并不是主动、友善地推动非洲向前发展,因此中非合作方式和模式,便成为新兴全球化的范本,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国际关系样本。一些西方研究者认为,西方大国将难以在非洲取代中国,非洲人信任中国,而对欧美的重新接触战略,越来越有不信任感,越来越怀疑西方的动机。


第二,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交流,正处在提质升级的关键节点上,走向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中长期合作。也就是说,中非合作重点将转移到促进双边贸易和实现投资多元化上,拓展到卫生健康、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新领域,而不仅仅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资源开采。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体,也会从国有企业扩大到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和私人投资将在未来十年发挥核心作用,从而在通信业、服务业、农业、消费、电子、轻工业和金融等行业,全面拓展在非洲的发展规模,培育中产阶层市场。


第三,坚定捍卫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非都是发展中国家,但中国比非洲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先进一些,那么中非合作将为先进带后进、推动共同发展创建样板,非洲也将成为国际合作的场所,而不是大国博弈的角斗场。


直新闻在中国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实行境内外大开放后,中国游客受到普遍欢迎,世界看好中国经济,认为将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你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陈冰:从去年底中国优化防疫政策后,世界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普遍看好,许多投资银行和证券机构,都调高了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期望中国的疫后大开放,能带动世界经济复苏。1月8日中国全境开放,除少数10多个国家对中国旅客设限外,大多数国家都在翘首迎接中国旅客,泰国等国的高官还到机场迎接第一批中国游客。从全球经济预测看,今年一个基本的态势是,欧洲经济将陷入衰退,美国经济可能有中度衰退,但可能是短期的,唯有中国会一枝独秀,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经济的乐观态势,大多是根据以往经验,中国经济能不能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快速发展,可能还得观察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美西方对中国的制约,包括芯片禁令和芯片制造工具的限制,已经在阻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相应地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二是受过去3年的疫情影响,中国企业的投资能力,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是否到达疫情前的水平,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三是现在的市场格局在发生变化,美西方有与中国“脱钩断链”、减少对中国经济依赖的趋势,国际经济秩序受到大国博弈的影响颇大,美国的贸易和科技保护主义政策,不仅影响中国与世界正常联系,也在引发欧美间的经贸冲突,这些都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进而决定世界经济的牵引力有多大。也可以这么说,要是世界要中国经济发挥拉动作用,那美西方首先要为中国经济解开羁绊,不再进行限定性和歧视性政策,共同遵循世贸组织的原则。只有这三方面都能风调雨顺,调整到适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那中国人是一定会不负众望的。


作者丨陈冰,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编辑丨曾子瑾,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