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洋”大熊猫受关注,文化差异需正视

林惠珊 直新闻 2023-04-02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今年2月1日,旅美大熊猫“乐乐”不幸离世。同时,广大网友关注到,同在美国孟菲斯动物园的大熊猫“丫丫”健康状况似乎也令人担忧。对此,全球范围内不少网友和动物保护组织质疑美国孟菲斯动物园对两只大熊猫疏于照顾,呼吁让“丫丫”尽早回到中国。

截至发稿时间,国外请愿网站“change”上呼吁送大熊猫“丫丫”和“乐乐”回家的请愿书已有超18万网友联署,参与者包括格莱美女歌手比莉·艾利什等。而在微博搜索“丫丫”相关话题,也已经有超118万条讨论和34亿次阅读量。随着舆论持续发酵,为“丫丫”发声的声浪开始从线上蔓延到线下。有美国网友聚集在纽约时代广场,手拿自制海报呼吁让“丫丫”回到中国。更有民众自掏腰包给“丫丫”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投屏,希望给与“丫丫”更多关注。

“丫丫”和“乐乐”在美国到底经历了什么?熊猫舆情是如何步步发酵的?不少网友情绪激动,对孟菲斯动物园口诛笔伐,但对真相的认知程度是否足够科学、全面?对此,深圳《关键洞察力》特别策划“直说中国”,对话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博士后徐晓迪、波兰籍视频博主博勇玄以及大熊猫文化专家谭楷,用中国智慧读懂深刻变革的世界。


“留洋”大熊猫整体状况良好 能够得到妥善照顾

就在留美大熊猫“丫丫”的近况持续霸屏热搜之际,中国动物园协会网站近日发布消息表示,在中方专家组抵达孟菲斯动物园后,与美方专家共同完成了对大熊猫“乐乐”的尸体解剖检查,解剖排除了导致动物意外死亡的如肠扭转、主动脉破裂、肝脓肿破裂或大出血等常见病因。尸检观察到心脏病变,初步判定是其死亡的原因,但需要进一步的病理检测结果确认。同时,专家组现场察看了大熊猫“丫丫”的健康状况,调阅了其体检报告和健康月报。评估认为,目前“丫丫”除皮肤病导致的毛发脱落外,食欲良好,粪便性状正常,体重稳定。目前中美双方正在积极协调,办理有关手续,争取早日运输大熊猫“丫丫”回国。

根据公开报道梳理发现,目前我国旅外大熊猫有超过60只,分布在全球的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目前有三家动物园从中国租借了大熊猫,分别是美国国家动物园、亚特兰大动物园和孟菲斯动物园。作为美国国家动物园的“招牌”,几十年来,大熊猫一直是动物园的“顶流”。更为重要的是,在过去几十年里,中美之间通力合作,共同为保护大熊猫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领域成为中美跨文化交流合作的典范之一。

大熊猫文化专家谭楷对大熊猫有长期跟踪研究,据他观察,目前“留洋”大熊猫应该说都得到了很大的尊重,基本上能够得到妥善照顾。


文化差异刺激“丫丫”健康疑云持续发酵

尽管多方专家已作出了专业化的判断,但“丫丫”健康疑云仍难消解,中国网友质疑声音最多的是“中国的熊猫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对此现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认为,这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其一,视频和照片中‘丫丫’所显现出来的瘦骨嶙峋状态,确实不太寻常,这与我们习惯化对熊猫的认知是太不一样的,直观上就给我们视觉上非常大的冲击。其二,这跟中国人讨论社会问题的心理机制有关,就是我们做事情讲究合乎原则,即合情、合理、合法。中国老百姓在乎的是美国有关方面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比如,熊猫的居住环境、饮食等是不是可以有改善的余地,但是美方似乎不愿意做出过多的回应。这其实也体现了中美的文化差异。”


旅外熊猫“回国潮”属履行协议正常归还

近期,还有一个热点话题——“大熊猫扎堆回国”长时间占据话题榜。2月21日,旅日大熊猫后代“香香”回国。2月22日,旅日大熊猫“永明”携双胞胎女儿“樱浜”、“桃浜”回国。根据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3月24日公布的消息,该园将在5月份把两只在马出生的大熊猫宝宝“谊谊”和“升谊”送回中国。此外,英国和芬兰也计划归还大熊猫。叠加“丫丫”健康状况的持续发酵,海内外许多网友对于大熊猫扎堆回中国感到疑惑,也引发不少过度解读,其中就包括,大熊猫作为“友谊使者”的使命是不是“过时”了?

实际上,深圳卫视查阅了所有要归还熊猫的原因都是按照协议规定,到期后正常归还。中国政府有明确规定,大熊猫作为“交流大使”,租借时长受到严格限制,需要与中方签订大熊猫繁殖研究合作协议,一般租借一对健康、有繁殖能力的大熊猫,以10年至15年为周期,到期后可适当续约。如果租借时期熊猫产崽,熊猫宝宝也归中国所有。因此,近期,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归还大熊猫,属于履行协议正常归还。


熊猫带给民众情绪价值具有全球性

眼见有不少旅外大熊猫已经或者即将归国,外国有不少喜爱熊猫的粉丝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舍。比如,“香香”从日本回国前,不少日本民众不惜从凌晨排队数小时与其道别,送别日当天整个动物园可谓哭成了一片泪海。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博士后徐晓迪表示,这是熊猫跨越文化差异牵动全世界的情感共鸣的体现,“这是全球化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全球化可以让中国变成世界的中国,所以熊猫不光是中国的国宝。比如说,熊猫的憨态可掬形象给人心情带来的治愈性是具有全球性的、普遍性的,尤其是在东亚,像日韩就更有这种普遍性。”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此前曾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机构联合推出的ipanda熊猫频道有相关合作。他说,根据研究所得,熊猫之所以受到如此多人喜欢,是因为它存在一个心理学机制,叫做“婴儿范式”,或者说“幼儿范式”,意思是人们对一些圆乎乎的面孔、大大的眼睛、扁扁的鼻子的造型,天生地就有一种对婴儿般爱怜的心理机制。


熊猫能让世界看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吗?

来自波兰的视频博主博勇玄(Píotr Lukasz Blaszak)现旅居深圳,虽然波兰的动物园目前暂时还没有大熊猫,但他来中国之前就对熊猫充满好奇,来华之后,更是迫不及地去看熊猫。“我去过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两次,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前去的。熊猫长得很可爱,它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很容易让人跟它产生感情。”谈起参观熊猫基地的经历,博勇玄言语中颇有一番意犹未尽。

事实上,关注大熊猫的人正越来越多。其中,在海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YouTube上,带有“#panda”标签的视频累计多达101万个。大熊猫的影响力可谓完全超越了文化和地域。

当前,“出差”海外的熊猫们也普遍着享受贵宾级待遇,比如,礼物收不完,惊喜不断有,是旅居韩国的大熊猫“福宝”一家的常态。“福宝”于2020年7月20日出生于韩国,是首只在韩自然繁育诞生的大熊猫,它和爸爸“乐宝”、妈妈“爱宝”一同生活在韩国爱宝乐园。自出生以来,“福宝”便被饲养员“熊猫爷爷”姜哲远宠成了公主。姜爷爷给“福宝”亲手做了竹子眼镜、竹子吉他等玩具。不仅如此,考虑到根据合约,“福宝”将于2024年回国,姜爷爷担心她回到中国之后听不懂汉语、交不到朋友,更是专门学习了汉语,每天和“福宝”用汉语沟通。

在博勇玄看来,海外民众对于熊猫的爱,某种程度上也正在转化成为了对中国的好感。“大熊猫非常可爱,不会欺负其它小动物,我认为,它不仅是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在全世界应该是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我们可以把熊猫作为一个纽带,比如,将熊猫打造成一名‘网红’,这样做会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历史,进而对中国产生兴趣和好奇。”


中外专家充分合作 丰富研究大熊猫视角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和喜欢的大熊猫朝夕相处,还有一些外籍人士专程前往中国,从事大熊猫的繁育研究饲养工作。早在44年前的1979年,美国生物学家乔治·夏勒接受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委托,作为团队的外方专家代表,进入中国四川,开始为期4年的熊猫研究。30年前,夏勒把他的纪实录命名为《最后的熊猫》。而他的后来者——美籍熊猫专家詹姆斯·阿亚拉,则于2012年起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担任动物行为学家,继续着熊猫养育工作。

大熊猫文化专家谭楷在过去逾40年里,曾多次深入自然保护区,跟随“中国熊猫研究第一人”胡锦矗,以及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等研究人员对熊猫进行跟踪采访报道、写作。在他看来,国际合作对大熊猫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比如,野外跟踪熊猫是从1980年开始的,那时,中国专家虽说很了解情况,但是当时有些技术手段不够先进,夏勒则带来了无线电跟踪等新技术,丰富了我们的研究手段。”


主张“来拿主义” 中国愿与世界共享美好

“詹姆斯·阿亚拉等外籍人士能从大熊猫的爱好者,变成一名职业的工作者,这是一种巨大的幸福。”罗军指出,类似的感人故事有不少。比如,在瓷都景德镇,就有很多爱好中国瓷器的外国艺术家,他们也是从小的时候因为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瓷器,爱上了瓷器创作这样一门手艺,而后在景德镇发扬光大,“这其实体现了文化传播的过程当中,我们主张推动‘来拿主义’,不是‘拿来主义’,就说是邀请外国朋友来中国取走我们一些美好的东西,与世界共享。”

波兰籍视频博主博勇玄,在中国工作生活已有8年时间,到过中国很多城市,在去年举办的首届大湾区外籍网红短视频大赛中,他凭借两部作品同时斩获一等奖和二等奖。他表示,中国文化和他目前居住的深圳是他的主要创作灵感来源,“在拍摄短视频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各行各业的中国人,他们使得我对中国的理解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他笑言,来中国之前,没有想到中国人那么热心。比如说,此前,不太愿意跟别人加微信,但是现在自己反而会第一个主动加中国友人的微信。


作者丨林惠珊,深圳卫视《关键洞察力》责编

编辑丨张思南,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丘慧,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