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建:马克龙与冯德莱恩联袂访华 因应形势变化的外交创新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联袂访华,对于这样的特殊安排,您有何观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崔洪建:的确这次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其中有一个比较大的看点就是他之前邀请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同行,我想这次这种形式应该说是打破了外交上的惯例,在中欧交往史上也是首次,这后面有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原因,首先是从法方的考虑来看,一方面我们看到现在法国仍然坚持它的大国的独立自主外交,但是同时法国这些年也开始越来越顾及欧盟内部对它的一些压力,尤其是我们知道现在欧盟要搞这个地缘政治转向,要实现所谓的对外政策的一致性,所以这一次在处理重要的大国关系,尤其是和中国关系的时候,马克龙方面是希望能够保持某种平衡,就一方面能够体现中法关系的一些特性,同时来体现法国的外交立场。
但是同时他也希望带上冯德莱恩,这个时候能够在法国的对华关系和欧盟的对华关系中取得某种平衡。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中方之所以接受了法方的提议,然后进行了相应的安排,也体现出中方之前的一贯的一个政策立场。
那就是中方是致力于发展和欧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方是非常重视欧盟在欧洲一体化,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一方面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加强和法国方面的全方位的合作和交流,但是同时我们也希望中法中欧关系能够并行不悖,而且相向而行。
所以我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这种安排应该说是突破了惯例,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也是中法中欧双方为了适应当前的形势变化,为了更好地去促进双方的合作而作出的一种外交上的创新。
直新闻:中法近年来保持良好关系,高层交流交往较为频繁,这次马克龙访华不仅带来60人的企业高官代表团,随行还有20位艺术家等。在中欧关系遭遇挑战的同时,为何中法关系有亮眼表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崔洪建:近些年来的确中欧关系出现了一些波动性,我想主要原因一是因为目前国际核心地区形势的变化非常复杂,非常剧烈,欧洲方面应该说在应对这些变化的时候,体现出一些力不从心的这样一个状态,尤其是它内部的一些舆论或者说争论,对中欧关系应该说带来了一些不确定的影响。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知道,即便在国际形势加剧变化的情况下,其实中法中欧之间相互的合作的诉求实际上在进一步增大。
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几年中,尽管受到了新冠疫情以及乌克兰危机的一些影响,但是中法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不降反升,而且双方的关系在各个领域都体现出强大的韧性,而且展现出更多合作的空间。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看到尽管现在欧洲内部对华政策的一些争论,或者说舆论现在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回到务实合作的层面,无论是中法也好,中德也好,实际上都是继续朝着务实合作的方面去推进。
所以我们看到尽管中欧关系现在正在经受一些考验,但是我想只要中欧关系有着像中法关系、中德关系,以及中国和其他绝大多数欧盟国家的良好的合作为基础。
我想中欧关系的表面上的一些问题很快会在事实面前消退。
直新闻:冯德莱恩此前多次展现对华强硬姿态,但去年俄乌冲突后有所软化。她声称对华要有欧洲“新思维”,不“脱钩”但要“去风险化”。您怎么看冯德莱恩的“新思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崔洪建:这次随同马克龙总统来访的欧盟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之前她的确在对华关系上有过一些表态,而且有一些言论甚至被看作是对华立场相对强硬的体现。
但我想从更大的一个角度来看,目前欧盟内部的一些领导人的发言或者说态度,他们实际上是代表了目前欧洲内部对华政策舆论的一些复杂性,尤其是作为欧盟机构负责人来说,冯德莱恩她可能把自己定位在需要保持平衡的这样一个角色上,我们看到她在行前欧盟的对华关系做的发言里面,一方面提出了一些出于欧洲的角度,对中国认识的比较偏颇的方面,但是同时回到结论上,她又必须承认了中欧之间是只能合作,而且中欧之间不能“脱钩”。
至于她所说到的所谓的去风险化,我想首先欧盟方面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是,在过去40多年的双边关系的发展,中欧之间的合作非但没有给欧洲带来任何的风险,反而是给欧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再一个我想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形势加剧变化的情况下,欧洲不能把它对一些确定性的认识进一步转移或者说联系到中国身上。
比如说我们看到欧洲这些年来非常头疼的,所谓的把贸易工具武器化的现象,其实是来自于美国,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基础再一个事实基础上,欧洲其实是可以进一步端正它对中国的认识。
所以我也相信这次冯德莱恩主席访问中国之际,通过和中国领导人的深入的交流,包括她都和中国各方面的接触,能够帮助他进一步完善对中国的正确认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在欧洲内部的对华政策辩论中发挥更多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
直新闻:冯德莱恩还说中国对俄罗斯的态度决定中欧关系。您怎么看这种论调?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崔洪建:其实要把中欧关系和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做某种联系,这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在欧洲舆论中就一直是一种观点,我想这种观点至少有两点偏颇之处,第一个我们知道中欧关系它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动力,中欧关系的发展,它是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进行的。
我们看到过去多年中欧关系是经受住了一些外来的复杂因素的考验,持续的保持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所以在基础上,我觉得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实际上不构成对中欧关系的必然的影响。
另一方面,我想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是一贯的清晰的,而且我们看到在最近的中国方面发布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12点立场上,其实很多方面都和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是有共识的。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觉得只要中欧双方能够从全球和地区安全治理的角度,就乌克兰问题保持持续的沟通和交流,会很大程度上破解欧洲一些国家在美国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些偏颇狭隘的认知,能够进一步找到中方相向而行,共同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做贡献的这样一个明确的方向。
作者丨崔洪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