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杰:中国防长与外长最新表态,传递什么信号?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会谈时表示,俄中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的稳定,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访俄行程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普京总统会见了李尚福,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在此期间举行了突击战备检查,而随后普京总统到了乌克兰前线。这些情节放在一起,西方媒体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读。其实对于中俄防长的会晤,只需要回到中俄关系的时空框架以及中俄防长会晤的场景中就可以了。
首先,李尚福是在就任国防部长之后的首次出访,此次访问也是落实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国事访问期间,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这是李尚福防长访问俄罗斯的大背景,也是我们观察中俄防长会晤和互动的一个前提。
其次,中俄防长举行会谈,一致认为,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高水平发展,两军密切协作配合,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双方同意完善两军交往机制,拓宽战区、军种、院校间合作,为促进中俄关系高质量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稳定,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回想一下,上个月中俄发表的联合声明,便会发现,两国防长的会谈内容以及两军合作内容及其目标已经写入了联合声明,中俄两军合作的目标是地区安全稳定和世界和平,而不是其他。
最后,中俄两军合作从属于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外交部发言人本周再次重申,中俄双方始终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因为俄乌冲突还没有结束,或者说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节点,各方对中俄防务合作有过度的猜想。但实际上,中方在俄乌冲突以及中俄关系上的立场是一贯和坚定的,中国不是俄乌冲突的当事方,也不是制造者,中国一直坚持劝和促谈,中俄不是盟国,中俄合作也不会针对第三方,这样的表态非常明确,但有些国家和媒体似乎假装不知道。俄乌冲突是俄罗斯面临的首要议题,但并非中俄关系的议题,退一步说,如果没有俄乌冲突,中俄防务合作依然会继续。中俄之间的防务合作对地区安全和稳定当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俄和平与合作为彼此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欧亚大陆东端的和平奠定了基础。
直新闻:最近,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同巴以外长通话,强调中国愿为巴以尽快恢复和谈发挥积极作用,在推动沙伊复交之后,中东地区形势出现了积极变化,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同时与巴以外长通话,表达了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和关切,同时敦促各方保持冷静克制,管控局势,防止冲突加剧甚至是失控。中方在中东地区外交的一连串动作引起了广泛关注,外界对中国调解巴以问题也抱有期待。在推动沙特和伊朗复交之后,中国在中东地区的角色和影响力有了很大变化,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在劝和促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中东和平和谈判的推动者,最终能否实现和谈与和解,还是要看当事方的意愿,更为重要的是中东地区是否出现了重大的结构性的变化,调解外交既需要外交智慧,更需要顺势而为的洞察力和意志力。
中国推动沙特和伊朗两国建交,可以说是劝和促谈的杰作,双方很快确定了复交的程序,互设大使馆,两国领导人已经发出了互访的邀请,未来可以期待,沙特和伊朗两个中东大国时隔多年后携手合作。至于沙特和伊朗复交与和解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中东地区经历了十年多的动荡之后,各国期待和平和稳定,此外,全球能源结构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美国能源自给并且成为出口国,新能源开发方兴未艾,中东产油国在全球地缘战略中的角色蜕变,抱团取暖的需求在上升。此外,美国从奥巴马以来的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中东地区回撤,21世纪第一个十年,美国对中东地区的强势干预结束了,尤其是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之后,中东地区迎来了建立自主的安全结构的机会窗口。
当然,这些结构性原因未必就能带来和平和和解,中国一贯的立场和原则赢得了中东国家的尊重,在中国的推动下,沙特和伊朗实现复交,而沙伊复交则打开了中东复杂形势的一个结,作为中东地区主要大国,沙特和伊朗复交意味着整个中东局面好转。最近中东多国频频出现良性互动,比如巴林与卡塔尔同意恢复外交关系,伊拉克和阿曼正积极调解埃及和伊朗的关系,土耳其与埃及宣布将在恰当时候将双边关系恢复至大使级,以及叙利亚重回阿拉伯大家庭的前景等等。整体来看,2010年以来“阿拉伯之春”所形成的冲击和震荡逐渐过去,叙利亚问题、也门问题以及卡塔尔与海合会的僵局都进入良性互动的轨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巴以问题或可能成为中东地区主要的热点问题,同时在中东地区局势向好的背景下,中国推动巴以和谈也就有了更加充分的条件。
编辑丨刘立平,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