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蔚:AI赋能无人机,未来战争形态有何变化?

吴蔚 直新闻 2023-07-16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近期央媒重点关注了“双尾蝎”无人机的多机编队试飞与实弹射击验证。那么关于这款新型无人机,有哪些特点引人关注,它的先进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特约评论员 吴蔚:无人机的概念其实并不新鲜,但基于无人机这个基础衍生发展出来的许多平台确实刷新了人们的认知,甚至可能改变战争的形态。具体聚焦这款“双尾蝎”无人机,我想它具备了某种开创性、引领性,它注定会在今后大放异彩。


“双尾蝎”有两个主要型号:TB跟TB-A型,央媒此次报道的是装备三个涡桨发动机的TB-A型。它的定位是模块化、多用途、中空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它的翼展有20米,这意味着它完全具备短距起飞能力,翼下载荷能力也比中型无人机要大得多。先看基本飞行性能,它的最大起飞重量是3.2吨,最大航程将近8000公里,滞空时间高达40小时,最大升限达到了一万米。这些参数决定了它的能力上限,可以说它放诸世界都是顶尖的。


我观察了一下,“双尾蝎”有六个翼下挂点、两个机腹挂点,这意味着在使用复合挂架的情况下,它能够同时挂载12枚导弹或是精确制导炸弹。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火力配备,在三机编队联合出击的情况下,完全具备了某种饱和攻击的能力。


实际上,“双尾蝎”系列在去年的中国航展上已经亮相,人们不仅关注这个平台本身的能力,也非常关注它能够挂载哪些智能弹药。某种意义上看,一款无人机战斗力的上限,是由它所携带弹药的先进性决定的。随着中国军工科技的发展,各种小尺寸、轻量化的精确制导弹药、巡飞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弹药越先进,需要无人机操作员干的事情就越少。


眼尖的网友已经发现,“双尾蝎”能够挂载“无人子机”。通俗讲,“无人子机”就是无人机挂着一个更小的无人机一并执行任务,这让双尾蝎扮演了某种“无人母机”的角色。它的使用场景大概是这样的,通过电磁侦察手段,提前了解到敌军前沿防空警戒的火力打击范围。那么“双尾蝎”就可以在这个危险空域之外放肆游弋,在空中投放无人子机前往危险空域继续执行侦察、打击引导任务。所谓“无人子机”的成本更低经得起战场损耗,甚至可以说它本身也是一种弹药,在需要的时候它自己也能化为一发射向敌人的炮弹。你没听错,央媒非常委婉地暗示,这些“无人子机”其实就是某种巡飞弹。


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厂商在它的官方网站上大大方方地亮出了一个数据:双尾蝎A型的供电能力是15千瓦。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举两个例子,歼-8IIM型歼击机的机载供电是15千瓦,苏-27战斗机早期型号的供电量是30千瓦左右。这意味着双尾蝎凭借着强大的供电能力,完全能够搭载许多有人机才能使用的大功率设备,比如说先进的雷达、电子战对抗设备、中继通信设备、频谱识别侦察设备等等。一位业界专家告诉我:“与其说‘双尾蝎’是一款无人机,不如说它是一架无人的有人机。”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废话,它充分展现了这款无人机的性能是能够与有人机媲美的,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航模型无人机”,这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直新闻:那么在你看来,人工智能AI技术又是如何进一步赋能无人机平台的呢?无人机技术为什么会成为大国竞争的新高地?

 

特约评论员 吴蔚:AI技术的迅猛发展确实进一步改变了军工科技,具体是如何赋能无人机平台的呢?我举一个例子。眼下大家已经司空见惯的人脸识别技术其实源于图像识别与深度学习技术。现在的AI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对人脸这么细微变量的识别了,那么对于那些轮廓更大、特征更加明显的武器装备来说就更简单了。


一架无人机俯视战场,使用机载设备对当面战场进行一次扫描,哪些目标是房屋、哪些是坦克、哪些是士兵、哪些是防空导弹,AI能够很快识别出来。这就是AI技术对于战场态势感知的强力赋能,无人机操作员根本不需要瞪大着眼睛去识别目标,AI系统已经帮你筛选出来了,你需要做的不过是再查证一眼,然后按下按钮赏它一发导弹就是了。


无人机为何会成为大国争夺的新技术高地呢?除了无人机在最近几年的局部战争中表现优异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人力资源在战争中的宝贵程度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一言以蔽之:人命史无前例的更宝贵了。这个逻辑或许有点冷酷,但人类战争史的演变大抵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眼下正在发生的俄乌冲突已经足够惨烈了吧?一年多时间以来,俄乌两军的伤亡达到了十几万人。但在一百多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光是一场持续四个半月的索姆河战役,双方就累计伤亡130万人。在一战中,为了拿下一个机枪阵地,德军或是英军可能需要付出几十上百人伤亡的代价,现在可能只需一架无人机轻飘飘地投下一颗迫击炮弹就解决问题了。


这就是科技赋能战争的演变,人类挖空心思地发展各种先进军备,为的是更方便快捷地杀死敌方、保存自己,无人机恰好就是这个逻辑的完美延伸。越是大国博弈、大国争雄,就越需要围绕“战损比”做文章。从这个意义上看,未来战争的形态一定朝着更精深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强大的国防,能战方能止战,手握宝剑方能吓退魑魅魍魉。



作者丨吴蔚,直新闻高级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编辑丨杨颖,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季靳玮,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