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科技

香港已准备好器材,监测日本进口食品辐射量|香港一日

直新闻 2023-08-27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这是《香港一日》的第1472期


莲塘口岸启用三年 深港跨境交通硕果累累


今天,2023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43岁生日。同时,也是莲塘口岸迎来开通三周年。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港之间首个建成投入使用的大型互联互通基础设施,莲塘口岸于2020年8月26日正式开通。三年后的2023年8月26日,莲塘口岸正逐步成为大湾区东部货运枢纽。莲塘口岸的启用,标志着深港跨境交通“东进东出、西进西出”发展战略全面落地。


资料图


莲塘口岸是深圳首个采用“一站式”车辆通关模式的口岸,跨境车辆通关只需“一次停靠、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极大地提高了车辆通关效率。


据深圳海关统计,三年来,共监管进出境旅客580余万人次,监管进出境跨境车辆113.8万辆次,日均通关车辆由500辆次上涨至1400辆次,业务量翻2倍,监管进出口货物1276.7万吨。


今年2月6日,莲塘口岸正式启用旅检通关。自莲塘口岸旅检启用以来,出入境客流量以每月20%的速度快速增长,特别是今年7月暑假以来,单日客流量已经7次创下新高,最高达6.29万人次,是口岸设计流量的两倍。深港两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更为便利、更有活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


此外,为持续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和通行线路,莲塘边检站近期量身定制旅客快捷通关信息备案“前置采”、小车乘客“就近走”、跨境学童“专区查”等便利措施,为深港两地双城奔赴、同频共进更添便利、更添温情。


钻法律漏洞 有违禁地区水产仍能代购


香港特区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26日表示,日本福岛排放核污水后,附近地方辐射数据是香港调整措施的参考数据之一,特区政府已准备适当器材,监测日本进口食品的辐射量,通过食物安全溯源系统查明食品来源地并进行检测,若发现进口食物的辐射量超标,当局可能会扩大管制。


谢展寰 资料图


日本食品主要从海、空进口香港,香港特区政府现在对来自日本的水产均会严格把关,所有水产无论来自哪个县份都会全部检测,其他食品则会抽检,现在检测程序大约需要3个小时。香港食物安全专员黄宏26日表示,检测包括食品辐射含量,至今所有结果及格。香港采用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如发现超标,则销毁该批产品。



香港是继内地之后日本水产最大的出口地,除了在日式超市、日式料理店购买日本海产外,代购或网购也十分盛行。这类代购商,有的直接由日本速递水产到客人家里,有的通过蚂蚁搬家方式,“人肉”带货到港。有记者25日在网络购物平台检索数十个日本海产及生鲜代购商,发现其中3间公然售卖来自禁售地区的日本水产。当记者疑惑问道:“宫城县不是属于禁令上的10个县之一吗?”有水产职员连忙解释称:“这批货是周二(22日)排放前打捞,不受影响。这是最后一批,之后就不会再进口,想吃要把握最后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特区政府已铺天盖地宣传,以商业用途输入被禁10都县水产品可被罚款10万元及监禁12个月,以代购名义将水产品带回香港明显触犯法例。但仍有商家“顶风作案”。


对此,香港执业大律师龚静仪认为,继续允许以“手信”方式带相关水产品回港,令违法代购有钻空子机会,龚静仪强调,该禁令出台的原因,是有关地区的水产有可能受到核污染,要保障市民食品安全,“要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带进香港,这样才能确保法律尊严。”


图源:香港文汇网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珮帆则建议“一刀切”禁止该10都县的水产以任何形式进入香港,并促请执法部门加强抽查日本来港包裹,打击违法输入被禁水产品。


另外,对于近日市民抢盐,黄宏表示世卫建议成人每日盐摄取量建议最多5克,即大约一茶匙,摄取过多盐会造成高血压和中风风险,呼吁市民不应囤积,也应尽量控制盐分摄取量。食物安全中心早前也指出,没有科学证据显示进食碘含量丰富的食物和碘盐,能有效预防辐射对身体造成的损害。相反,过量摄入碘和钠会有损健康,特别是本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或肾病的人士。


李家超:明早沙田办施政报告地区咨询会 听取市民意见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6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指,27日将于沙田举行第二场地区咨询会,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诚邀市民收看直播及留言发表意见。


李家超在社交平台发布的海报。


据悉,地区咨询会在明早10时至12时举行。首场地区咨询会已于20日在筲箕湾举行,有市民、学生关注南港岛线西段发展,也有市民关注慈云山交通网络、重新吸引游客来港消费的方法、鼓励生育政策、街头表演产业化、环境保育、青年面对住屋和学贷困难等。李家超响应时指,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响应,但会在编写施政报告时一并考虑。


《深港科技创新口述史》分享会在港举行


拍摄:深圳卫视驻港记者 李文涛


8月26日,港深合作新机遇——河套变迁的故事暨《深港科技创新口述史》分享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活动现场,深港科技行业专家共话深港创新发展蓝图,用真知灼见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3周年。


《深港科技创新口述史——河套的前世今生与深港合作》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在今年6月正式与读者见面。书中记载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河沿河两岸的巨大变迁,记录了三十多年里,港深两地上上下下的专注和推动。


在活动现场,该书口述者张克科向嘉宾分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各时期遇到的关键难点,破局之道和背后的心路历程。与此同时,与会嘉宾通过协同创新,融合创业,未来可期等多个主题,共同探讨河套的变化与发展。


博汇智库主席、香港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张量童表示,在香港有非常多专业人士关注深港合作,香港要融入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离不开深港之间的深入融合,优势互补。


香港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谭伟豪则认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3周年会是深港合作的一个新起点,希望未来深港之间能在科技领域有更多的合作,有更好的成绩。


林定国:香港法律界有诚意了解内地服务需求


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早前率领香港律师会和大律师公会到访四川和北京,26日结束行程。林定国在北京总结行程时指,今次率领百人团队到访当地,显示香港作为法律服务中心和“法治金名片”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也代表内地对香港法律服务的兴趣和需求。


在北京期间,香港律师公会向与会者解释了为什么香港作为亚太区的争议解决及法律事务服务中心,在处理“一带一路”争议解决方面,无论是就司法管辖区还是仲裁地而言,香港也是一个不二之选。大律师公会主席杜淦堃表示,香港的大律师及法律界,真正可以帮内地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内,扮演重要的角色。公会希望以后多一些类似活动,推广香港的法律服务及法律优势。


林定国表示,在四川举办的论坛有过千人出席,在北京的研讨会亦有200人参与,可见香港法律界有诚意走近内地法律界和企业,了解内地法律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推进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法律服务和争议解决中心。


律政司司长林定国率领香港法律界代表访问成都北京,行程今日完结。资料图片


随团的香港律师会会长陈泽铭表示,两场活动均有很多内地央企和民企的法律代表出席,单靠律师会能力难以安排,其中在四川的活动,30名随团的香港律师参与模拟调解和商业配对,即场与内地企业交流,其中有会员成功“即场揾到生意”,非常鼓舞。


香港法律服务论坛自2010年起每两年一次在内地的城市举行,推广香港的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本届研讨会将重点探讨香港普通法制度的优势和香港法律服务能如何支持内地企业“走出去”和协助内地企业克服在拓展海外业务时所面对的法律挑战和风险。


作者丨卓依紫,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

编辑丨刘莹,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盘思仪,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