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白皮书重磅发布,强力回应西方质疑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2023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十周年。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面向海内外再次全面阐释这一重要理念。这份白皮书在全方位呈现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成果的同时,亦有力回应了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对该倡议的种种质疑和曲解。
白皮书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约2.8万字。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共8个语种发布。
正文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一、源自中国属于世界;二、铺就共同发展繁荣之路;三、促进全方位多领域互联互通;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五、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在会上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围绕互联互通,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与中欧班列等标志性项目的“硬联通”;二是深化规则标准领域合作,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还有相关自贸协定、标准化合作协议等“软联通”;三是文教、旅游、体育与考古等领域合作的“心联通”;四是贸易投资方面。
丛亮说,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9月26日,国新办发布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对直新闻表示:两份白皮书时间间隔两周,内容却有内在的一致性。一是时间上的一致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都是十年前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时提出,十年来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二是理念上的一致性,“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是中国为完善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尽管都是由中国提出,但是成果和实践属于世界;三是实践上的一致性,共建“一带一路”正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原则;四是内容上的一致性,两者均实现着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此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一带一路”在实践当中又各有侧重。
《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图源:中国网)
另一方面, “一带一路”从倡议到行动、从一国主张到写入联合国文件,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给越来越多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然而,一些国家却出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原因,想法设法对该倡议进行中伤和诋毁,“债务陷阱”便是其中一种典型论调。
针对外媒在会上提出的“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所谓债务问题,丛亮在会上称,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将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遵循国际惯例、市场原则、债务可持续原则,与有关国家一道,不断完善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投融资体系,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健全稳定、透明、高质量的资金保障体系。
对于债务问题,白皮书里的表达直截了当:“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而陷入债务危机”。白皮书用坦荡的方式回应关切,展现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大国风范。
刘英指出,“一带一路”贷款是合规、符合银行信贷标准的贷款,是符合市场规则的。去年以来,美联储激进加息收紧货币政策,11次加息抬升525个基点,给其他国家带来严重负面溢出效应,特别是经历了百年不遇的三年新冠疫情,在这种情况下,少数参与共建的国家遇到经济困难,这不能找“一带一路”贷款的问题,共建“一带一路”恰恰是为了让发展中国家经济自主性更强、产业结构不再单一,抗风险能力更强,人们生活水平更高。
集装箱货物装卸作业现场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开幕,在今天的发布会上,针对“一带一路”是中国地缘政治工具的论调,外交部国际经济司长李克新应询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成果丰硕,证明“一带一路”不搞封闭狭隘的小圈子,超越地缘博弈的旧思维。
直新闻梳理发现,中国分别于2017年、2019年成功举办首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此前就不乏将“一带一路”比作债权帝国主义、过剩产能转移、马歇尔计划等各种误解甚至污蔑,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早前就曾回应表示:“一带一路”超越地缘博弈的旧思维,开创了国际合作新范式。全球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倡议纷至沓来,这恰恰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强大生命力和风向标意义。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让世界相互联通而非彼此割裂、相互开放而非彼此封闭、相互融合而非零和排他,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坚决反对‘一带一路’是基于地缘政治考虑的歪曲评论,这是戴着有色眼镜基于地缘政治惯性考虑问题的人提出来的歪理论,”刘英说。她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经济合作倡议,而且源于繁荣兴旺的古代丝绸之路,给世界各国留下的都是繁荣美好的记忆和建筑。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不仅经贸投资规模翻翻,而且扎扎实实让中国之外的4000万共建国家的人们摆脱了贫困。不仅如此, “一带一路”还提升了共建国家的经济自主性,提升了共建国家的工业化、数字化、现代化水平,提升了共建国家人民的福祉。
在印度尼西亚万隆,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停靠在雅万高铁德卡鲁尔动车所附近。
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在白皮书中,对“小而美”的项目实践着墨颇多,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一批批中国企业参与的“小而美”项目惠及当地民生,备受欢迎。
白皮书说,中国积极推进对外援助和惠及民生的“小而美”项目建设,足迹从亚洲到非洲,从拉丁美洲到南太平洋,一条条公路铁路,一座座学校医院,一片片农田村舍,助力共建国家减贫脱贫、增进民生福祉。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落地的菌草技术为当地青年和妇女创造了数十万个绿色就业机会。”
“澜湄甘泉行动计划”为7000多名居民提供饮水安全保障。”
“作为泛亚铁路中线重要组成部分,中老铁路实现了老挝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夙愿。为老挝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
有评论指出,这些“小而美”的项目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在经济增长更加强劲、各国互联互通更加有效、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等多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世界“不想错失可预见的未来”,也在看中国怎么走、怎么办。
刘英进一步指出,那些“小而美”的项目,尽管资金不多、规模不大,但都是以共建国家人民为中心的项目,或者是从健康角度、从教育角度、从文化角度、从供水等基础设施等不同角度来考虑,用于提升人民福祉的直接有效的项目。
“一带一路”未来如何建设?刘英表示,下一个“一带一路”十年,类似小而美的贴近民心的项目应多多益善,“我们更加注重建设共建国家迫切需要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健康丝绸之路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等。”
作者 | 田鑫,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编辑丨俞哲旻,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郑志佳,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