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场国际盛会,发出科技合作强音!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第五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系列活动11月23日至26日在深圳圆满举行。这也是该论坛首次落地粤港澳大湾区、落地科创之城深圳。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名嘉宾参会作报告与对话,其中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等18个国际组织负责人,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奖者5位,国内外院士等顶尖科学家75位,以及86家知名跨国企业负责人。
在欧美政客持续鼓噪所谓“去风险”,地缘政治阻碍科技合作,技术民族主义抬头的当下,本届论坛向世界发出“开放、信任、合作”的强音,为“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具有极强的现实与未来意义。
时间回溯到旧金山当地时间11月15日,习近平在斐洛里庄园与拜登会晤时,就经贸科技问题表明了中方的立场,指出美方在经贸科技领域对华遏制打压不是在“去风险”,而是在制造风险。美方这些错误做法以及由此造成的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已经成为最大的风险。习近平直言不讳地说,打压中国科技就是遏制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剥夺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我们决不答应,也绝不可能得逞。中国的发展壮大有强大内生动力和历史逻辑,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阻挡。
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在本届论坛上获得了来自美国的参会者的回响。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专访时,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托马斯·萨金特表示,“中国每年培养出的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比美国多得多,可能是美国的5倍或10倍,这将帮助中国研发芯片,他们将制造出非常好的芯片,10年后最先进的芯片将不再来自美国,所以这将是历史的教训”。萨金特的观点,换成习近平的说法其实就是,“中国的发展壮大有强大内生动力和历史逻辑,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阻挡”。
萨金特在论坛发表演讲时还不无遗憾地说,“在我来自的那个国家,它自己就是威胁和限制跨国贸易和交流,所以我们其实会看到,对这些前沿科技的分享会有一些限制和障碍,这其实是个问题,不仅是在我们国家,在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他说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从美国打压华为到欧盟调查比亚迪,技术民族主义正在全球抬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已经对全球科技交流与合作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客观存在,但科学家与政客的着眼点并不相同。我们欣喜地看到,“开放、信任、合作”是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本届论坛间隙,韩中科学技术合作中心首席代表、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研究委员徐幸我在受访时表示,她反对“因为韩国与中国在IT等产业方面存在竞争,因此不可能达成合作共识”的观点。她认为科技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双方只要积极互信,就能找到合作空间。
一点也不意外的是,参加本次论坛的顶尖科学家、国际组织负责人和跨国企业负责人,都对举办地深圳不吝赞美。比如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前主席罗辛顿·梅德霍拉就直言,“如果你生活在深圳,你已经比世界上大多数人领先一步。”
这当然与深圳在全球科技版图中的重要地位有关。根据《人民日报》11月27日头版报道,全球每7台智能手机中就有1台是深圳制造,通信基站产量占全球一半,生命信息与支持医疗器械产量占全球两成,消费级无人机产量占全球七成……深圳正加速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德国《明镜周刊》畅销书作者弗兰克·泽林的新书题为《深圳:中国式未来》,他在书中认为,深圳的综合优势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活力中心、世界的创新实验室,这座年轻的大都市正在创新与管理之间改变我们的世界。“谁要是想知道中国的未来乃至世界的未来是什么模样,就应该去看一看深圳”。
第五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刚刚结束,但它的现实及未来意义已经无比清晰:既是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对冲技术民族主义逆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也是对深圳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实力基础和未来潜力的集中呈现,是为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大湾区力量和深圳力量。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