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高峰期如何保障必需品供应?商务部发声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国新办今日(2月6日)举行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促进节日消费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等人出席发布会,就当前消费市场运行情况、最新消费特点、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部署安排等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春运高峰期如何保障必需品供应?
目前正值春运返乡高峰期,南方仍有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对交通出行影响较大。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期部分地区出现雨雪冰冻天气,商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节日期间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盛秋平表示,结合形势变化和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工作举措,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市场平稳、线上顺畅、点上充足”。
主要举措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货源组织,丰富节日供应。二是应对异常天气,做到未雨绸缪。近日,商务部组织重点地区召开专题调度会;加强与气象、交通等部门协同,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梳理相关地区中央、地方政府储备情况,随时投放市场。三是关注地震灾区,保障安心过节。
盛秋平指出,据商务部监测,近期全国重点保供企业进销存量稳步增加,能够保障广大城乡居民节日消费需求。
汽车消费:全方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消费是经济稳增长的主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对于全年消费,盛秋平表示,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促进年”。盛秋平介绍,去年商务部确定的“消费提振年”也被“汉语盘点2023”列为年度“十大新词语”。
盛秋平在会上表示,今年将以“消费促进年”为主线,继续组织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出台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一方面,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深化汽车消费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进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提振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作出积极贡献。”盛秋平说。
汽车、家电、家居是传统消费的重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盛秋平指出,去年我国新车销售首次超过3000万辆,同比增长12%。汽车保有量已达3.4亿辆,位居全球第一。
盛秋平表示,一方面,汽车消费更新换代的需求和潜力很大。商务部将强化协同联动,加强标准牵引,完善回收拆解体系,打通循环堵点,在充分尊重消费者意愿的基础上,推动汽车以旧换新。
另一方面,要深化汽车流通消费改革,持续推动汽车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达1841万辆,同比增长近15%,汽车梯度消费潜力巨大。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对深圳卫视直新闻表示,汽车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不仅反映了城市交通发展的新动向,更是对现行汽车限牌限购政策的科学演进。汽车限牌限购政策初衷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但单纯的限制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白明认为,汽车管理的重心,未来将从购买转向使用,采纳如区域限行等更加精细化的管理策略,不仅能更有效应对交通挑战,也更好地满足民众对于汽车消费的合理需求。同时,汽车消费的刺激作用远不止于经济增长的一时之需。汽车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相关产业链的进步,这在美国、日本、欧洲的制造业中已得到验证。
白明指出,中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在这一过程中,汽车产业的作用十分关键。因此,积极支持汽车消费,不仅是为了刺激当前经济,更是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汽车产业的繁荣将带动化工、钢铁、电子、橡胶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共同成长,因其产业链条长、影响广,对经济的贡献将是全方位的。
持续促进消费市场的根本在于增强购买力
如何激活巨大内需市场、促进消费潜力更好释放,依然是政策重要着力点。盛秋平表示,近年来,以绿色、健康、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白明认为,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地缘冲突加剧、保护主义抬头的大环境下,中国着眼于高水平开放,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国内大市场潜力,这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持续不断提供动力源。
白明进一步指出,想要提振消费信心,除了政策发力,更需从根本上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力。包括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收入,通过消费信贷等金融工具来稳定和提升消费能力等。消费渠道的畅通是促进消费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线上与线下消费的有效结合变得尤为重要。每种渠道都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作者丨田鑫,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