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CEO黄仁勋在3月18日举行的芯片制造商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扩大与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其中包括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将采用其下一代智能汽车芯片等。对此,您怎么看?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认为,这则新闻之所以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不仅仅是因为英伟达是全球芯片产业的龙头老大,比亚迪是中国电动车行业的龙头老大。更为关键性的,还是两个关键词,其一是英伟达将“扩大”而不是收缩与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二是英伟达将向比亚迪提供的是“下一代智能汽车芯片”,而不是早前传言的英伟达只会向中国市场出售“阉割”了关键性功能的低配版芯片。大家知道,由于拜登总统一上任,就将中美两国的关系定性为了“竞争关系”。并且拜登政府认为,中美两国竞争的核心在于经济竞争,经济竞争的核心在于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核心在于芯片产业的竞争。或者换句话说,中美两国未来竞争的主战场,将会集中在这块小小的芯片上。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拜登政府对中美两国的芯片贸易以及在芯片制造上的合作,可谓是越卡越紧,甚至多次明确要求美国的两家芯片设计公司英伟达和AMD,不得向中国出口中高端芯片。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英伟达宣布扩大与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并向比亚迪出售下一代智能汽车芯片,显然就有逆水行舟甚至是“顶风作案”的味道。
直新闻:那英伟达CEO黄仁勋顶着拜登政府限制向中国出口芯片的压力也要这样做,这背后的动机究竟是什么?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认为,是两大因素导致的,一是中国市场的潜力与吸引力。有着14亿人口同时也是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中国,其对芯片的需求量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英伟达,对于全球任何一家芯片研发与制造企业来讲,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都是难以承受的;第二则是危机意识倒逼的结果。因为自从美国主动挑起中美高科技战,尤其是对中国实施芯片限制措施之后,这些年来中国正在大力发展芯片,并且在中低端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取得了不俗的进展。早前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曾声称,中国在美国打压之下将加快自主研制芯片,不要低估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追赶能力。而一旦中国车企用国产芯片取代进口芯片成为了趋势,并且最终形成了路径依赖,那就极有可能意味着包括英伟达在内的芯片生产商将会被挤出中国市场,而且这很有可能是不可逆的。我认为,正是因为这两重因素,才使得英伟达作出了向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电动车企业全面“交芯”的决定,以免成为拜登政府限制向中国出口芯片政策的牺牲品。这其实就是市场的强大力量,它是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外在因素很难压制得住的。直新闻:那英伟达决定扩大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合作,向比亚迪提供下一代智能汽车芯片,对于中方来说,又有什么样的启示意义呢?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其实,英伟达向中国电动车企业充分“交芯”,不仅仅说明中国市场对英伟达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或者说是英伟达离不开更不想失去中国市场,而且它也从反方向证明了,中国电动车企业非常需要先进芯片。这是中国电动车企业现在以及未来保持全球领先优势避免被欧盟、印度、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弯道超车的关键。毕竟,身处市场大潮中的中国电动车企业,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以及什么东西是最好的。这就是在拜登政府极力限制向中国出口芯片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动车企业仍然要想方设法跟英伟达扩大合作的原因。接下来,我认为,在解决芯片卡脖子问题上,中方仍然会继续做两手准备,一方面会继续拿出破釜沉舟的魄力与决心,研发与制造出自己的中高端芯片;另一方面,不仅仍然会尊重企业的自主经营,允许其从境外购买中高端芯片,而且会通过外交手段从根本上化解中美分歧,争取让西方国家逐步解除对中国的芯片出口禁令,以为中国的企业从国外进口芯片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直新闻:那英伟达决定扩大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合作向比亚迪提供下一代智能汽车芯片,对于拜登政府来说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其实,不仅仅是英伟达害怕失去中国市场,害怕中国的芯片产业会赶超上来,美国的任何一家芯片企业都会有这样的顾虑。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估计,拜登政府此举将令美国的芯片企业丧失18%的全球市场份额和37%的收入,并减少1.5万至4万个高技能工作岗位。如果再扩大来看的话,拜登从单方面对中国发起的高科技战以及贸易战,给整个美国所带来的损失就更加不可估量了。因此,拜登政府应该认真反思一下这样做的得失。而且我还认为,美国对华发起的芯片战、科技战与贸易战,不仅会损害中美两国的利益,破坏市场规则与全球化进程,而且不利于人类的和平事业。因为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会导致自我保护主义导致自我设限并且最终有可能导致冲突,而经贸交往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也超越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它不仅需要有和平的外围环境,而且经贸交往所创造的共同利益还有利于增进中美双方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抑制战争、促进和平。这些年来,拜登政府一直在强调要防止中美由竞争走向对抗尤其是走向冲突,而促进中美之间的经贸交往与科技交流,其实就是防止中美走向对抗与冲突的最好办法。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