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一辆车只挣8600元?比亚迪哪来的勇气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趋势捕捉 Author 林三水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近日,关于比亚迪利润空间是否太低,网络上出现了不少讨论。
但谁能想到,如此耀眼的比亚迪,日赚8000万,单车利润却低得让人跌破眼镜,也说明汽车市场卷到了什么地步。要知道,同样是卖车,特斯拉的平均单车利润接近6万元,是比亚迪的六倍以上。
比亚迪,卖得太便宜?
实际上,单车利润较低的,并不只比亚迪。
在争夺中国汽车市场份额的关键节点,比亚迪“价格屠杀”的行为有点激进,但不算奇葩。除比亚迪之外,蔚来、问界、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也推出了不同力度的优惠。加速下沉以抢夺市场份额,成为车企的共识。
即便如此,比亚迪似乎显得“太不赚钱了”。单车利润仅8600,比亚迪却仍打起“价格战”,秦Plus起售价甚至直降2万,换谁都要问一句:“比亚迪,谁给你的勇气?”
其实,比亚迪的利润被低估了。
首先是计提折旧上,比亚迪非常激进,2023年总计计提折旧了377.15亿元。比亚迪刻意调紧财务确认方式,令账面利润显著减少,但也为未来几年的利润压力留下了空间。例如将动力电池生产设备的长期资产折旧/摊销年限统一缩短为3年(3-12年为正常区间),由此造成的2023年全年净利润减少预计为28亿元。
其次是研发费用方面。虽然单车利润微薄,但比亚迪一直都不吝惜在研发上的投入。2023年,比亚迪研发投入399.18亿元,同比增长97.39%,几乎翻倍,而且是2019年的接近5倍。而且,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比特斯拉要多出111.8亿元,而在前一年,2022年比亚迪的投入是186.5亿元,彼时要比特斯拉少25.6亿元。
有不少分析都指出,比亚迪在财报里“藏”了不少利润。以上述的研发投入为例,如果资本化率提高到80%以上,净利润将提高320亿左右,甚至比2023年的净利润还高!
薄利之后,“多销”了吗?
薄利的目的,最终是要“多销”。
最新的一份比亚迪产销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的总销量为62.6万辆,同比增长13.4%,其中纯电动车30万辆,比去年四季度的52.6万辆下降42%,但同比增长了36%。
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是——比亚迪还卖得动吗?
就连马斯克也要以比亚迪为例,来为特斯拉一季度的糟糕表现开脱。
特斯拉一季度表现如何?全球累计交付量为38.7万辆,同比下滑8.53%,环比去年四季度下跌20.2%。这是特斯拉近4年来单季度交付量首次同比下降,也是过去5个季度最差的表现。
路透社指,即便是降价促销,特斯拉也无法激起更多的需求,一季度的表现被看作是一场“灾难”。《华尔街日报》则刊发题为“特斯拉如何从一车难求落到为卖车发愁?”的分析文章,颇有落井下石之意。
特斯拉的糟糕超出市场预期,但马斯克居然要拉同行下水,说比亚迪也很糟糕,真是如此吗?
首先,比亚迪无论是纯电车还是总销量均保持同比增长。之所以纯电车的销量环比下降,一是去年四季度销量火热造成的高基数,二是今年以来全球市场出现温差所致。况且,一季度往往都是车企的销售淡季。比亚迪和特斯拉两家巨头出现同样的环比下降,足以说明并非个别企业的问题,市场因素有很大影响。
其次,分月份来看,比亚迪的价格战策略正在生效,效应仍在显现。首三个月比亚迪销量分别是20.15万辆、12.23万辆和30.25万辆,而去年同期销量分别为15.13万辆、19.37万辆和20.71万辆。
因此,特斯拉虽然在纯电动车销量上反超比亚迪,但一季度的业绩无论同比还是环比均出现下跌。在这种情况下,马斯克还要拿比亚迪当挡箭牌,明显有些说不过去,毕竟比亚迪无论是纯电还是总销量都是同比增长的。比亚迪重回30万销量线,就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速放缓,遇冷的不只是比亚迪和特斯拉。一方面,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正逐渐超越尝鲜阶段,进入针对价格敏感的普通消费者阶段。其次,一些国家正在减少购买电动汽车的激励措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电动汽车市场将衰退。据瑞银分析师预测,2024年欧洲和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比2023年分别增长10-15%。国际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仍然存在缺口,但全球范围内供需匹配需要一定时间。
自主品牌,注定低端?
实际上,随着比亚迪在全球腾飞,无论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国际认可度,还是比亚迪等中国车企的品牌形象,近些年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近期,有博主在“小红书”上发帖称,在北京偶然见到一辆“不太一样”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车牌号为“330·001使”的比亚迪汉。不同于一般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绿色牌照,专用于涉外车辆的黑色牌照与比亚迪汉的“梦幻联动”,可谓十分吸睛。
该车其实是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的专用车。该帖的博主也惊呼“万万没想到联合国驻华最高代表坐的001号车居然是比亚迪汉”,并笑称“比亚迪快冲啊,不宣传糊涂啊”。
不过,这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毕竟,一提起比亚迪,不少人总会联想到网约车。要知道,比亚迪凭借高质量与低价的优势,一度占据了网约车市场的半壁江山。甚至还有网友揶揄道:“原来联合国使节下班了也开网约车”。
当然,玩笑归玩笑,但玩笑背后也反映出国产汽车全球腾飞的困境所在。
作为全球电动汽车行业老大,比亚迪的国际认可度越来越高,品牌形象也在逐步升级——从过去“网约车专用”的形象,摇身一变成为“外国使节用车”乃至“总统座驾”,二者大有不同。
在消费者心中,任何商业品牌都有高端与低端之分,价格是最常见的评价标准,但未必是唯一的标准。作为比亚迪高端车型的仰望U8已经卖到了一百万人民币,但市场上的大部分消费者显然并未将比亚迪与所谓“高端豪华品牌”相联系。
打个比方,同样是一百万的预算,究竟是买比亚迪,还是买保时捷卡宴,恐怕对于大部分中国消费者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抉择。更何况,一提起高端,消费者潜意识里大多会联想到合资品牌、国际大牌,很难联想到国产汽车品牌。
中国消费者的思维惯性,显然是改革开放以来由合资品牌主导的汽车市场所致。相应的,要改变这种思维惯性,不仅需要车企的努力,同样需要市场不断“教育”消费者,重塑消费者的心理和习惯甚至是认知,这都需要漫长的时间。
往期回顾
▼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