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两赴中国,德国总理此访不同寻常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应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德国总理朔尔茨于14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14日上午,朔尔茨乘飞机抵达首站重庆。此次朔尔茨随行成员阵容豪华,不仅包括三位政府部长,还有数十名德国企业负责人。有分析认为,朔尔茨携“豪华”代表团访华,传递了与中国继续保持合作的意愿。德方应当摒弃部分美西方政客炒作所谓“去风险”的杂音,同中方相向而行,妥处分歧,拆墙筑路。
根据德总理府新闻稿,朔尔茨一行抵达重庆后,首先造访当地的博世公司(Bosch)并参观博世的可持续氢动力生产设施。在重庆市参观期间,朔尔茨将与青年学子和建筑师讨论现代城市规划。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从博世、巴斯夫到大陆集团,许多德国公司都在重庆投资。
这是朔尔茨自就任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也是今年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
朔尔茨参观博世公司的氢驱动工厂
朔尔茨此次在中国的停留时间长达72小时,三天飞三城,还将去往上海和北京。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此次朔尔茨的行程不仅密集,随行团规格还很高。在“豪华企业大佬”团的基础上,交通部长维辛、环境部长莱姆克、农业部长厄兹德米尔三位内阁部长也一同来华。德国《商报》称,三位部长随行很不同寻常。因为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举办中德政府磋商的情况下才会有那么多位内阁成员陪同出访。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这三位部长此前对华言行颇为友好,都支持中德在包括农业安全、气候保护、环境保护,数字化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展开合作。交通部长维辛去年就明确表示,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惩罚性关税,并警告说,德国经济将因此受到损害。
此外,随行的三位部长体现了朔尔茨对联合执政伙伴的兼顾,比如其中两位是绿党,一位是自民党;此外,三人所代表的交通、农业、环境领域,也说明中德之间还有更多潜力、进一步合作的方向可以挖掘。
高级商务代表团随行,也是德国总理在进行重大外访时的“标配”。据欧媒报道,随团企业高管名单包括西门子、科思创、巴斯福、福伊特、DHL、蔡司、宝马、蒂森克虏伯、梅赛德斯-奔驰、大众、拜耳等,都是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跨国企业。
近来,西方政客鼓吹放大中国经济短期波动,渲染所谓“中国经济见顶论”,甚至煽动对华“脱钩断链”,这与跨国企业在华经营活动和实际感受形成巨大“温差”。数据和实例表明,德企正积极拥抱中国市场。作为在华德企的官方协会,中国德国商会今年1月发布的2023/24年度德企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超九成受访德企计划继续扎根中国市场,没有离开中国的计划;过半受访德企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
德国央行德意志联邦银行多名专家日前撰写文章表示,近年来,许多德国工业企业通过在华生产获得了高销售额和利润,同时对华出口成为这些德企的重要盈利渠道。德意志联邦银行一项针对企业的调查表示,德国差不多每两家制造业企业中,就有一家直接或间接从中国获取关键中间产品。
有美国媒体称,德国顶级企业高层纷纷不顾“去风险”的杂音加入朔尔茨的中国之行,突显中国作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有德国企业界人士表示,同中国“脱钩”是不现实的,并认为最大的风险反而来自“脱离中国”。
观察指,选择与中国进行务实合作,也是德国抵御外部风险的双赢之举。去年,德国GDP下降0.3%,低于欧盟国家平均水平,而且是世界前几大经济体中唯一负增长的国家。外界预测德国今年GDP增长将在0.1%至0.3%之间。后疫情时代复苏乏力、能源价格暴涨、官僚主义、劳动力短缺等困难,导致很多徳企在去年底发出警告,德国即将陷入经济危机,企业濒临生存的临界点。面对如此多的不利和不确定因素,对市场最敏感的德国企业界认为,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能够替代同时具有完整的工业链、成熟的配套政策、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高素质劳动力的中国。
因此,有分析认为,在西方部分政界人士将中国定位为“制度性对手”、德国政府去年首次制定“中国战略”的背景下,朔尔茨顶住压力,两年两访中国,既表明其将坚持理性务实的对华外交路线,也表明朔尔茨和德国企业界希望抓住中国扩大开放的机遇,与中国合作发展,互利共赢。
不过,中德之间原本良好而互补的经贸关系,也掺进来一些杂音。朔尔茨此访正值欧盟酝酿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之际,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的议题近期也在欧洲引发讨论。按照惯例,朔尔茨访华前将知会欧盟,而欧盟很可能期望他与中方讨论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的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就在启程前一天,朔尔茨还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视频通话,双方提出要“重新平衡”欧洲和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并强调要“刺激欧洲竞争力”。外界分析,这预示着所谓“市场公平竞争”问题将成为朔尔茨此行的焦点,德法两国协调对华政策的意味浓厚。
值得注意的是,朔尔茨此访预计还会呼应欧洲舆论提及俄乌冲突。目前,德国事实陷入俄乌冲突的影响中,俄乌冲突不但颠覆了德国和欧洲的安全制度架构,也使德国的经济模式失去了长久以来稳定而廉价的俄罗斯能源供给。有分析认为,德国已经深度介入俄乌冲突,成为除美国之外的乌克兰第二大外援国,把大量的经济和安全资源投入了“援乌抗俄”,但是在政治上看不出有任何清晰的战略可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