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正式通车,重塑大湾区发展格局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2024年6月30日,经过7年筹备、7年建设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中通道通车的意义,要放在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中、放在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发展格局中、放在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协同发展中来看待。
作为深莞惠和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的唯一公路直连通道,深中通道为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画下又一个“关键一横”。
在粤港澳大湾区A字形出海口中,“关键一横”最早落笔于虎门大桥。在1997年,曾被誉为“世界第一跨”的虎门大桥建成通车,珠江口两岸车程整整缩短了上百公里,改写了粤港澳三地“一水隔天涯”的格局。
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分布于珠江口东西两侧的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在地理意义上连成一体,令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闭环”。
相比虎门大桥的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画下的这“一横”,并不是最早的,却是最关键的,同样有着独特的意义。
深中通道开通,使得环绕珠江口的深圳都市圈、广州都市圈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实现公路直通,环珠江口100公里大湾区“黄金内湾”得以闭环连接。
外界普遍认为,与目前还存在牌照限制的港珠澳大桥相比,深中通道的适用车辆范围和规模相对更大,深中通道的车流密度或远超当初虎门大桥的盛况。从经济协同发展的层面来说,深中通道称得上是在经济一体化、产业协同、交通物流、供应链等多个维度实现了大湾区的“第二次闭环”。
这“一横”,缩短的是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地理距离。深圳与中山直线距离只有24公里,但在过去,两地往来需绕行东莞虎门大桥,全程接近120公里,且虎门大桥常年拥堵、车流量巨大。如今,深中通道大幅压缩两地来往的通勤成本,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珠海和江门至深圳从2小时以上缩短至1小时内,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正在逐步实现。
这“一横”,拉近的是粤港澳三地居民的心理距离。随着随着粤港澳三地进一步融合,加上“港车北上”“澳车北上”为代表的一系列“软联通”政策逐步落地,港珠澳大桥的客流量呈现井喷趋势,珠江口迫切需要新的“通道”。深中通道虽不直接连通港澳,但在“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的背景下,显著改变了港澳居民对于大湾区地理环境“非连续”的认知和时空上“碎片式”的体验,真正令“大湾区”实现一体化发展,拉近了粤港澳三地居民的心理距离,相信必将携手港澳对大湾区建设纵深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这“一横”,重塑的是“黄金内湾”的新发展格局。珠江口东部要空间,西部要产业。深中通道的通车,将令东西两岸物流、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加速流动,使珠江口西岸城市群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产业外溢带来的机遇,从而促进优势互补与资源优化配置,将整体性提升大湾区的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深圳所拥有的3.5万亿的经济体量,与中山的四千亿形成了巨大的势能差,深中通道就像一根木棍一样,以中山为支点,撬动整个珠江口西岸的经济发展潜能,改变珠江口两岸“东强西弱”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深中通道建成开通的贺信中强调,要管好用好深中通道,确保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提供更好服务保障。
今年正值《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五周年。随着正式通车,相信这座创下10项“世界之最”的超级工程,必将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一点两地”战略定位的使命任务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强大引擎和璀璨明珠!
作者:陈淼松,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
编辑:杨颖,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