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众“馋”大陆车,民进党当局出损招了 | 湾区望海峡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这是《湾区望海峡》的第230期
台湾地区经济主管部门日前拍板决定的所谓“台产车自制率”新规,近日正式上路。新规要求在台湾地区销售的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率,未上市车款第一年为15%(已上市车款则为20%),逐渐调高到第三年35%,且溯及过往,否则不得在岛内销售。
该规定落地后,持续引发岛内舆论热议。台媒形容,在台湾市场热销的台湾中华汽车陆资MG车型首当其冲。也有业界人士分析指出,如此强硬的规定最终恐怕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权益。
台湾中华汽车产线 图源:台湾《今周刊》
根据台湾“东森新闻网”的报道,这次新规主要管制的对象,主要是4种车款样态,包括陆资与国际品牌合资者、陆资并购的国际品牌者、国际品牌在中国大陆厂生产者及中国大陆品牌者。规定要求,汽车零件的“自制率”上市第一年15%,上市第二年25%,上市第三年35%。
民进党当局相关负责人在说明新政策由来时说,2023年台湾地区汽车上牌数达47.6万辆,是过去未见,主要受惠于疫后的复苏。但在此成绩背后,他们发现榜单第8名,是台湾中华汽车引进的MG HS系列,因此开始关注相关情形,并于今年3月起加大处理力道,订出新制。
需要指出的是,在2023年台湾地区汽车市场销售榜单中,位于前列的几乎清一色为丰田、本田这样的日系车企。其中,丰田汽车从1984年开始在岛内设立代工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汽车零件的“自制率”约为75%。相比之下,MG是由台湾中华汽车于两年前引入的,根基尚浅,这款车型也是首次上榜。而且根据台湾中华汽车的说法,其实早已制定MG汽车零件“自制率”的目标,计划将于明年4月到6月达到15%-20%的目标。但即便如此,一款MG HS系列的汽车出现在榜单上,还是引发了民进党当局“膝跳反应”式的警觉,大呼“业界要完”,突袭式制定新规。在今年台立法机构时不时打架的喧嚣中,新规加速推进落地。所以也难怪有岛内舆论说,看看这4种被列入管制的车款样态,等于与大陆沾上边就不放过,连已上市车款都纳入,直接冲击现有销售。
当然,从榜单中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台湾民众对大陆汽车的喜爱。MG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成为台湾地区第6大汽车品牌。而岛内从去年开始传言,不少大陆的品牌,比如吉利、比亚迪、奇瑞等,也有进军台湾市场的计划。有消息称,部分台湾车企从MG的成功中看到了希望,有效仿台湾中华汽车的想法,即先从大陆引进某一台新车,如果卖得好、台湾消费者喜欢,再慢慢增加台湾地区生产的零组件,这样一来,车企的风险就被降低。因此,有分析认为,民进党当局加速制定新规,就是为了堵住大陆车企进入台湾市场的可能。
图源:台湾《天下》杂志
岛内汽车生产商认为,民进党当局用意识形态防堵大陆车款进入台湾,心态是“宁可错杀一百,也不能放过任何一款”,政策公布后2天就生效,别说供应链根本没办法跟上,就连已经下订的车主,都可能拿不到车,车企及消费者都受害。
也有岛内分析指出,新规直接针对的是陆资汽车,但大陆车企在东南亚等地基本都有代工厂,如果经由代工厂进入岛内汽车市场,多出来的费用及由此产生的风险,还是由岛内消费者买单。台湾“东森新闻网”引用岛内一位汽车博主的分析指出,过往有部分车厂成车无法引进台湾,通过进口车用零件在台湾合格工厂组装;此外,也有车厂通过台湾下单、第三方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方式,在台销售品牌车款。为规避技术专利审核以及法规限制,这两种“弯道”方式行之有年,但长此以往可能造成车厂竞相采购产地来路不明的零件,以作削价竞争的手段,对消费者来说不是好事。
该博主认为,新规看起来是为了保障现有台湾本地车厂与供应链权益,避免上市车款大量采用大陆零配件,但因为大陆零配件价格相对低廉,如果台湾本地产的汽车减少采购大陆生产的零配件,整车销售价格将大幅增加,反而不利于台产车的市场竞争条件,甚至有利于进口车厂发展电动车。在消费市场上,岛内的消费者永远只能买到比别的国家和地区贵的车,而且可能越来越贵,这是最糟糕的结果。
台湾“联合新闻网”也引述业界分析认为,以民进党当局所要求的“自制率”,第一年的15%或没有问题,但是第三年的35%很难达到,未来台湾的自产车恐怕将大量消失,进口车的比重甚至将从现在的五成大跃进,如此一来不仅没有鼓励到台湾的供应链,甚至将造成重创。
进口车到港 图源:台湾“联合新闻网”
近一段时期以来,民进党当局一直在阻挠包括大陆电动汽车、无人机等产品进入台湾,引发岛内争议和舆论反弹。原本市场预期新规将对台湾车厂,尤其是进口车市带来冲击,但是本月12日汽车类股却逆势上扬,引进MG的台湾中华汽车更是表现强势。岛内有分析认为,因部分车厂定价策略灵活,以及市场对未来订单价格调整的预期,汽车类股在短期内不会有负面影响,反而显示出一定的韧性。此外,还有岛内近期民调和网上论坛讨论结果显示,大部分岛内民众都希望大陆的电动汽车能卖到台湾。
有评论认为,在当前两岸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民进党当局频频设限不仅损害大陆企业的利益,也将严重损害台湾消费者以及台湾很多供应链厂商的利益,进而影响台湾自身经济发展。这种制造鸿沟、伤害台湾民众权益的做法不得人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