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解美国右派政治根源的10本书

叙拉古之惑编 古典时代 2021-05-22

叙拉古之惑编案“右派”“左派”只是一种适合一般语境交流的划分,其中的肤浅程度,几乎等同于我们日常语境中去划分“好人”“坏人”(日常语境往往出于交流便捷为目的,是理解接受效率为先,而不是形容精确效率为先。)。但是我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在群里乐此不疲的讨论“纳粹”是哪派,而千篇一律的讨论目的和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把“纳粹”划分到与己对立的一方。这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连连看”游戏——这种划分注定是线性的,但我们的世界是混沌的。

正如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完人,那么作为人观念集合的公约形态的政治意识,也绝不可能找出纯粹自洽的理论。这不是由人的智力所决定的,而是人本身和社会的复杂关系所决定的。在这个意义上,纵然是受过知识训练的理论界,如果试图去划分“左右”那也是徒劳的——一般来说,只有思想平庸的学者才对此津津乐道——这主要是出于标榜自己的道德高地为目的——学识不够,道德来凑。

因此,在语境和学理上,左右的划分都是说不通的。但是还有另一种划分,就是选举光谱的划分。这种概念的划分,大概一般人不会去注意,这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复杂性,比如说议会制的选举光谱就和总统制的划分不同,议会制以议席为目的,大家过于模糊的政策纲领可能被选民视为和稀泥而被抛弃,但是在两党制之下,过于鲜明不妥协的党纲反而可能失去统战覆盖面而丧失竞争力。因此,总统制的选举光谱可能更加趋于统合,虽然在此之中,彼此之间也是势同水火。比如说美国选战时,自由意志主义很可能和福音派在堕胎和同性恋问题上发生根本的对立,但是他们又会被基于人种划分的“狗哨话语”所统合。其实,美国影响力再大,那也只是一场广义“地方性”的选举,并不具有多少普遍涵盖性,因为各自国家的选民结构完全不同。但因为美国的巨大影响力,使得很多人以此为划分的标准——倒果为因的认为虔诚的信徒和奥派存在天然的亲缘关系,其实并没有——至少在国内广受爱戴的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先生在信仰问题上是暧昧的。

事实上,即使存在以一个选举光谱上的“左右”划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恒定的。比如说,林肯总统总是被共和党拿来作为“黑人之友”的招牌,这就欺人太甚了,共和党选民结构和党纲都换了好几波了,怎么还拿前朝的尚方宝剑来割本朝的韭菜呢!当年被林肯打灰头土脸的南方庄园主现在才是共和党的铁票仓好吗。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理解美国的右派,第一是要注意到其中的选举纲领统合性,第二是注意到美国右派认同的演化性。不要一提到共和党,右派,就想起里根那个经典共和党。如果是今天,即使里根再生,也未必在党内能竞争过川普,至于林肯,现在大概是要认民主党里的AOC和妻兄求籍的奥马尔桃园做义妹。第三是要注意到作为选举光谱的右派”只是一种统战策略整合,而不是整全的政治理论。

在此推荐的十本有关于美国右派的书,各有侧重点,文化、历史、心理、教育、现实的,基本上囊括了国内出版物中关于美国右派的主要几部著作。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一定要摆脱各种身份立场和价值认同去阅读,否则带着情感偏好去阅读,那最终也只是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内容简介:


《右派国家》向我们介绍了形塑美国生活的一个关键因素——保守主义。

美国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急剧右转,以至于如今不论哪一党入主白宫,这个国家与欧洲相比——甚至与尼克松治下的美国相比——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明显更保守了:福利不复存在,死刑的传统根深蒂固,反堕胎呼声依然强烈,监管 力度降到了极低的水平;“新政自由主义”的支柱轰然倒塌,保守主义的势力已推进到极为广泛的阵线。最近二十年,保守主义已成为美国社会隐秘但中坚的力量,而这本书将告诉我们为什么保守主义能够成功。

约翰•米克尔思韦特和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二十多年来在《经济学人》杂志致力于对美国的研究,被誉为“当代的托克维尔”。理解美国右派必须深入它的核心,在智囊团、发言人、组织者和基层民众之中体会权力的流向。这两位敏锐的观察家秉承《经济学人》一贯的反传统与严格论证的作风,以深刻的洞察力、严谨的考据、公正的态度以及充满智慧的笔触对保守主义的全景做了纵深剖析。

《右派国家》分为“历史”“剖析”“预言”“例外”四部分,它即将向你呈现的,不是极右派或极左派讽刺漫画里的美国;它不是要对保守主义运动妄加批评或盲目赞颂,而是希望从各个面向理解保守主义,理解我们这个时代最强大、最有效的政治运动。

作者简介:


约翰•米克尔思韦特(John Micklethwait),《经济学人》杂志总编,2010年被英国杂志编辑协会评选为年度最佳编辑。

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Adrian Wooldridge),《经济学人》杂志“熊彼特”专栏作家,曾任该杂志驻华盛顿站主任。


目录:


中文版前言 保守主义前进的脚步停下来了吗
导论
第一部分 历史
第一章 从肯纳邦克波特到克劳福德农场
第二章 保守主义的溃败:1952—1964年
第三章 自由主义的煎熬:1964—1988年
第四章 平分秋色:1988—2000年
第二部分 剖析
第五章 为了得克萨斯州,为了工商界,也为了上帝
第六章 河右岸
第七章 膂力
第八章 非友即敌:右派与反恐战争
第三部分 预言
第九章 遥望前方:通往共和党的支配之路?
第十章 错误因何而起:太南方、太贪婪、太矛盾
第十一章 在敌后方
第四部分 例外
第十二章 不一样的美国
第十三章 建国伊始:美国例外论的根源
第十四章 异端与改革:例外的美国保守主义
第十五章 自由主义退潮时忧伤而经久不息的轰鸣
结论 与右派美国相处
后记 保守派是如何获胜的
附录 众议员的保守主义得分情况



内容简介:


《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梳理了1960年代以来美国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在一系列核心问题上的不断分化,他们为了赢得选举,不惜一次次撕裂社会共识,置美国人民于不顾。本书的核心观点是,观念对政治的塑造,远远超过大部分关于公共生活的记录通常承认的程度。核心论点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长久以来把政治议题设定为一系列的虚假选择,美国政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美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失败。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被各自的矛盾所折磨,为了对自己形形色色的选民的需求做出回应,不容许他们国家去解决那些被最困扰的问题。

作者简介:


小尤金·约瑟夫·迪昂(E.J. Dionne, Jr.),美国著名记者,资深政治评论家,曾长时间任《华盛顿邮报》社论作者,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乔治城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目录:


第二版导言 美国人还恨政治吗?
第一部 自由主义的失败
第一章 现在就自由:新左派及对自由主义的攻击
第二章 德性的优点:新保守主义的造反
第三章 并非黑与白:种族、“价值”与威利·霍顿
第四章 家庭政治:女权主义及其敌人
第五章 失去的机会:吉米·卡特与名不副实的中枢
第二部 保守主义的僵局
第六章 观念有其后果:保守主义的矛盾起源
第七章 节制不算德性:“现代共和主义”的麻烦生涯
第八章 地狱没有愤怒:宗教右派与新共和党
第九章 供给方的需求:保守主义政治与新政乐观主义
第十章 无政府的政治:自由放任主义的重生
第十一章 平衡术:里根、布什与保守主义困境
第十二章 一国两分:1988年大选与虚假选择的逻辑
第三部 治疗意识形态病
第十三章 “不耐烦的大多数”的政治:如何治疗公共生活
致谢
索引
第一版译后记
第二版译后记




内容简介:


 一个你认为颇有价值的决定在别人眼里可能一文不值,一个人眼中的恐怖分子可能是另一个人心中的自由战士——为什么人与人、群体、党派、政府与民众、宗教派别、甚至国家之间总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人类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道德阵营,但人们真的就不能好好相处吗 ?

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TED演讲人乔纳森•海特认为,我们并非像自以为的那么理性和正义,正义之心凝聚人心,但也具有盲目性。“道德”有时会是制造纷争的根源,因为人人都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这让我们轻易去批评、厌恶、甚至干涉相异于己的信念,这也正是造成人与人之间隔阂和冲突的原因。

在《正义之心》中,海特教授从道德的社会直觉模型讲到道德的6个基础,继而详细阐述我们具有群体归属性的正义之心,书中立足于详尽的科学研究回答了人们该如何跨越宗教与政治分歧,从而达成互相理解以促成合作型社会的建立这一目标。这是一本令人惊奇又极富挑战性和说服力的经典著作,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瞠目结舌,最后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作者简介:


全球百大思想家、道德心理学的革命者 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1992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在弗吉尼亚大学任教16年,获得由州长颁发的弗吉尼亚州杰出教授奖、洛克菲勒客座教授杰出教学奖。

积极心理学的先锋派领袖,2001年获得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2011年, 加入纽约大学,任斯特恩商学院教授,主攻道德心理学、商业伦理以及复杂社会系统。2012 年被《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评选为“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2013 年被《展望》杂志 (Prospect) 评选为“世界顶级思想家”。

目录:


赞誉 I
中文版序 当我们谈论道德时我们说些什么 VII
序 言 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相处 XI
第一部分 道德心理学第一原则 直觉在先, 策略性推理在后
我们的“心”是头放任的大象, 我们的“智”是具备掌控能力的骑象人。骑象人的工作就是服务大象。骑象人是有意识的论证、 推理,而大象就是自发的精神过程, 它发生在我们的意识之外, 却实际操控着我们的大部分行为。当我们跌跌撞撞地试图寻找人生的意义和关联时, 两者往往意见相左。
第1章 天生与后天习得 道德的起源 003
生而正义
别设定框框, 让道德自由发展
图列尔的“yes”或“no”测试
超越理性主义的道德
文化不同, 道德的范围也不同
“恶心”和“不敬”关乎道德吗
道德推理源于情感因素
小结 道德并非推理得来
第2章 直觉之狗和理性之尾 道德的两种认知过程 027
道德直觉来源于进化
情感是道德的基础
人们的道德判断是凭直觉快速做出的
“眼中认出”与“脑中推理”
象与骑象人
改变道德观念,要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
小结 没有了心灵, 理性也失去动力
第3章 大象的力量 道德认知的6大发现 053
发现1: 大脑的评判迅捷而持久
发现2: 社会和政治判断尤为发自直觉
发现3: 我们的身体引导着判断
发现4: 精神变态者推理而不感觉
发现5: 婴儿感觉而不推理
发现6: 情感反应适时出现在大脑中的适当之地
大象有时也会听从理性
小结 我们的内心更像律师而不是科学家
第4章 追求选票的政客 格劳孔的5大实验结论 075
我们都是直觉式政客
结论1: 我们痴迷于选票
结论2: 我们内心的新闻秘书自动辩解一切
结论3: 我们以为自己是诚实的
结论4: 推理(和谷歌)能带你去任何向往之处
结论5: 我们可以相信支持己方的任何东西
理性主义的妄想
小结 走上直觉主义的道德路径
第二部分 道德心理学第二原则 道德的内涵不仅止于伤害和公平
正义之心就像能感受6种味道的舌头。西方世俗道德就像仅能激发一两种味觉的菜系,它要么关注伤害或者受苦, 要么在意公平以及不公——但是人们还有很多强烈的道德直觉,比如那些与自 由、忠诚、权威和圣洁相关的。这6种味觉从何而来?它们又是怎样成为世界上那么多道德风味的基础的呢?
第5章 超越怪异 道德疆域的多样性 101
“怪异”人群与“非怪异”人群的分歧
3种道德伦理
我是怎样成为多元主义者的跨出矩阵
小结 真理不止一个
第6章 走出真滋味餐厅正义之心的萌芽 119
道德科学的诞生
道德哲学家的认知光谱
边沁和功利主义烧烤
康德和义务论晚餐
摒弃单一感官的道德
拓宽品味
道德基础理论
小结 道德风味并不单一
第7章 自由和保守主义的本质 5大道德基础 137
先于经验的组织
道德基础1:关爱/伤害
道德基础2:公平/欺骗
道德基础3:忠诚/背叛
道德基础4:权威/颠覆 道德基础5:圣洁/堕落
小结 多基的道德
第8章 与大象直接对话保守主义的优势 165
衡量德行
是什么促使人们投票给共和党
我遗漏了什么
第6种味道:自由/压迫基础
在对称性意义上的公平3对6
小结 激活每种味觉感官
第三部分 道德心理学第三原则 道德凝聚人心, 但具有盲目性
人类在90%的意义上是黑猩猩, 10%是蜜蜂。人性源起于两种同时进行的自然选择和竞争。在每一个群体中, 个体之间都存在竞争, 我们是擅长个体竞争的灵长类动物的子孙。这造成了人类天性中丑陋的一面。我们实在是自私的伪君子, 娴熟于伪善地作秀,甚至达到了自我欺骗的程度。
第9章 我们自私,我们也无私 支持群体选择的证据 203
还群体选择一个清白
获胜的部落一群跑得快的鹿
证据1: 进化的重大转变
证据2: 共享意向性
证据3: 基因和文化的共同进化
证据4: 快速的进化
战争不是全部
人类有着双重天性
第10章 蜂巢开关 投入群体的能力 241
集体欢腾
开启蜂巢开关的多种方式
蜂巢开关的生物学基础
工作中的蜂巢组织
政治性蜂巢
群体归属性给了我们最大的快乐
第11章 善之力, 还是恶之源 对宗教的误解 267
孤独的信徒
新无神论的解释: 副产品与寄生物
更好的解释: 副产品与文化群体选择
涂尔干式解释: 副产品与五月柱
归属感而非信仰
黑猩猩、蜜蜂与神
道德终版的定义
宗教是一项团队运动
第12章 我们不能反对得更有建设性吗 政治的分歧 297
意识形态的起源: 从基因到道德阵营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宏大叙事
左派的盲点: 道德资本
一阴两阳
阴: 自由主义的智慧
阳一: 自由意志主义的智慧
阳二: 社会保守主义的智慧
向公民政治进军
小结 一个兴盛的国家需要自由主义者、保守派和自由意志主义者
结语 开启人类天性与历史的旅程 337
致谢 341
参考文献 345
译者后记 381



内容简介:

美国人没有法国人的优雅,没有德国人的严谨,没有英国人的智慧,但为什么能够一一打败对手,发展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关于约翰•温斯洛普、罗杰•威廉姆斯、安妮•哈钦森、科顿•马瑟、富兰克林、汤姆•潘恩、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汉密尔顿和麦迪逊等重要人物,作者强调了宗教对他们性格的影响。他深入勾画了并包括安德鲁•杰克逊、首席大法官马歇尔、克莱、林肯和杰斐逊•戴维斯等人的精辟画像,并展示了格罗弗•克利夫兰和泰迪•罗斯福如何引领大企业和工业时代,以及伍德罗•威尔逊如何彻底改变了政府的角色。他对哈定、柯立芝和胡佛,以及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以及其在二战期间担任的三军统帅提出了新的看法。接着是对哈里•杜鲁门伟大之处的审视,以及对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里根和布什的重新评估。

约翰逊对个人、事件、话题和问题的看法是新颖的、批判性的和令人钦佩的。他力求客观,也乐于戳破流行神话——胡佛对大萧条处理出色,他所有的想法都是被富兰克林•罗斯福偷走了?罗斯福新政反倒延长了萧条?尼克松对水门事件一无所知,水门事件是他一直以来受到媒体不公平攻击的结果?

他总结道,美国人,是一群精力充沛、急躁鲁莽、野心勃勃、不拘小节、富有远见,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拥有对新鲜事物的激情,有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的人。

美国人的故事,是通过智慧和技巧、通过信仰和意志的力量、通过勇气和坚持来战胜困难的故事。

这部从个人和生活角度书写的长时间跨度的美国通史,充满文学性、戏剧性和生命力,无论是在个人奋斗还是国家发展层面,这本书都对当今有着很大启发。同时,它也让我们可以反思传统文化与创造力、开拓精神之间的平衡问题。

作者简介:


保罗•约翰逊,我们这个时代著名的历史学者之一、记者、演讲撰稿人,作家,并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00年一百大人物。2006年,约翰逊被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授予总统自由勋章。2016年,因对文学的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约翰逊1928年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毕业于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他第一次出名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他是一名记者,为《新政治家》杂志撰稿,后来又编辑了这本杂志。1952年5月,约翰逊目睹了巴黎警察对暴乱的反应,由此开始持左翼政治观点。他曾任《新政治家》编辑,作为一名激进的左翼人士,在1969年巴黎学生运动时曾对学生采取赞同的态度。但后来在撒切尔夫人的影响下,他的思想右转,并成为撒切尔的演讲撰稿人和亲密的顾问之一,也是支持英国政治保守主义的知识分子代表。“70年代,英国情况堪忧,但左派并没有作出回应。我开始厌恶那些正在摧毁英国的过于强大的工会”,他在2004年回忆道。

他常年笔耕不辍,出版有数40余本书籍,领域广泛,涵盖人类学、当代史、艺术和建筑史、人物传记、回忆录和宗教题材,包括《新艺术的故事》《英雄》《创作大师》《知识分子》《英国人的历史》《犹太人史》《当代》等。并且是《每日电讯报》《纽约时报》《华尔街周刊》《福布斯》等知名媒体的资深撰稿人。

目录:

第一部 “一座山上的城” 7
殖民的美国,1580~1750 7
欧洲与大西洋彼岸的冒险 7
殖民冒险者罗利和洛诺克灾难 12
詹姆斯敦:最早成形的据点 20
五月花号与影响未来的事件 23
“被拣选民族的自然遗产” 27
约翰·温思罗普和他关于自由的“小演说” 30
罗杰·威廉斯:第一个异议者 36
马里兰的天主教徒 41
殖民地时期美国的原始构成 46
卡罗来纳:第一个蓄奴州 53
科顿·马瑟与清教徒乌托邦的终结 57
奥格尔索普与早期的乔治亚 61
为何对殖民地的控制行不通 64
费城的崛起 69
议会vs总督 72
大觉醒及其政治影响 77
第二部 “神圣地维护自由的宪法” 83
革命的美国,1750~1815 83
乔治·华盛顿与对法战争 83
英国领导层的无能 87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角色 92
托马斯·杰斐逊与《独立宣言》 98
托马斯·潘恩的刺激效果 104
华盛顿,独立战争,以及欧洲的介入 108
爱国者与亲英分子:第一次美国内战 116
制宪会议 120
批准之争 128
公民身份,选举权,及“多数暴政” 133
宗教在宪法中的角色 137
总统职位,汉密尔顿,及公共财政 141
华盛顿的成功和他的告别演说 148
约翰·亚当斯与欧洲战争 153
约翰·马歇尔的重要价值 157
杰斐逊充满矛盾的习惯和性格 160
路易斯安那购买案 167
麦迪逊的愚蠢错误及其惩罚 171
安德鲁·杰克逊,机器之神 177
杰克逊与印第安人的毁灭 178
第三部 “普通而快乐的庸才大行其是” 186
民主的美国,1815~1850 186
高出生率与移民潮 186
廉价土地的市场 191
宗教教派的蔓延 195
南方的崛起与棉花大王 203
密苏里妥协 208
亨利·克莱 211
杰克逊民主政治的来临 216
反对银行的战争 231
美国的农业革命 236
运输与通讯革命 240
波尔克与墨西哥战争 243
托克维尔与新兴的超级大国 255
南北战争的意识形态 261
爱默生与美国文化的诞生 263
朗费罗、爱伦·坡与霍桑的心理 268
第四部 “近似被拣选的民族” 276
内战美国,1850~1870 276
皮尔斯与布坎南时代 276
内战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283
林肯的崛起 285
维护统一的中心问题 290
1860年的选举 292
杰斐逊·戴维斯,及南方为何打仗 295
为什么南方实际上注定要失败 302
教会与内战 306
将军们之间的战争 311
葛底斯堡:“太糟了!太糟了!啊!真是太糟了!” 314
林肯的胜利与悲剧 318
安德鲁·约翰逊与两次重建 327
第五部 拥挤的人群与金十字架 333
工业的美国,1870~1912 333
现代美国及其成熟过程 333
大移民与“大想法” 334
印第安人与移民者,牛仔与亡命徒 336
边疆的重要性 341
铁路的中心地位 347
强盗资本家真的存在么?350
卡内基、钢铁与美国的慈善事业 359
皮尔庞特·摩根与华尔街 363
托拉斯与反托拉斯 365
巨型城市:芝加哥与纽约 372
都市里的富人与穷人 377
美国的科学与文化:爱迪生与蒂凡尼 378
丘奇、比尔施塔特及无边风景 382
把奢侈品带给芸芸众生 386
劳工的崛起与扒粪运动 390
标准石油与亨利·福特 393
民粹主义、帝国主义与西美战争 397
西奥多·罗斯福与他的黄金时代 401
第六部 “第一个国际化国家” 408
多民族融合的美国,1912~1929 408
伍德罗·威尔逊的意义 409
教育与等级制度 411
中央集权的出现 414
威尔逊的立法胜利 415
麦卡杜与战争的来临 417
凡尔赛的灾难与国际联盟 423
哈丁、“常态”与政治迫害 427
女人溜达着出场了 428
限额与国内移民 431
哈莱姆现象与多种族文化 433
原教旨主义与美国中部 437
禁酒令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440
旧金山、洛杉矶与加利福尼亚的极端主义 445
廉价电及其戏剧性的冲击 449
好莱坞 451
爵士乐的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 456
种族偏见、流行娱乐和向下流动 459
哈丁与历史解构 462
柯立芝时代与最小政府 466
二十年代的文化繁荣和经济繁荣 469
第七部 “除了恐惧本身之外,没什么可恐惧的” 474
超级大国的美国,1929~1960 474
政府的信用管制与华尔街的崩盘 474
大萧条影响为何这么深、持续时间为何这么长 479
伟大工程师的失败 482
罗斯福与1932年的选举 487
新政神话 490
罗斯福、大企业和知识分子 495
把民主党转变成多数党 498
美国的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 502
罗斯福、纳粹分子和日本 507
战时的美国,生产的奇迹 509
罗斯福、斯大林与苏联的得寸进尺 514
杜鲁门的崛起与冷战 517
核武器与日本的战败 521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援助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24
美国与以色列的诞生 533
朝鲜战争与麦克阿瑟的下台 535
艾森豪威尔、麦卡锡主义与流行社会学 539
波托马克河畔的虔诚 546
第八部 “我们愿付出任何代价,承担任何重负” 549
解决问题、制造问题的美国,1960~1997 549
媒体的激进转变 549
乔·肯尼迪与他的皇太子 552
1960年的大选与卡米洛特神话 554
太空竞赛 558
猪湾事件与导弹危机 559
林登·约翰逊与他的“大社会” 566
陷入越南的泥潭 571
尼克松与“沉默的大多数” 577
民权运动与校园暴力 580
水门事件与弹劾总统 584
国会的统治与美国的低谷 588
卡特,1980年的分水岭,及里根主义 592
重整军备与苏联的垮台 602
布什的间歇期与克林顿的腐化 605
世纪末的美国及其奇思妙想 611
怀斯与现实主义复兴的意义 614
司法侵略与诉讼社会 616
缪达尔的有害遗产 619
语言、堕胎与犯罪 623
家庭崩溃与宗教迫害 628
女人的胜利 632
参考文献 635



内容简介:


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之际,困惑不已的美国国民翻开《故土的陌生人》,试图了解保守派的阶级、种族、教育背景、宗教环境,以及工业、政府、媒体等社交领域对其政治之下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在大选前五年深入茶党大本营——路易斯安那州莱克查尔斯一带的社区,以环境污染为锁孔问题,探索保守派人士的一个个深层故事,寻找攀越美国保守派与自由派间“同理心之墙”的可能性。

本书作者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是美国知名社会学家和作家,其所创作的书籍皆与当下美国社会中备受人关注的议题相关,而本书则是她对极化政治现象越来越明显的美国保守派人士的一次深入调查,是一本社会学家所谓的“探索性”及“假设生成”的研究性著作。

霍赫希尔德在路易斯安那州选取了60个人进行交流与访谈,又在其中40个核心访谈对象中选出了6人做了深入剖析,在4000多页访谈记录的基础上写成了此书,通过展现他们生活的多个方面,以及对环保问题的不同看法,挖掘了当下美国社会中保守派人士内心的深层故事,对我们深入了解今日之美国社会尤其有帮助,向我们展示了此前不太为人所知的美国社会的一个面向。

作者简介:

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美国社会学家、作家,现已出版《第二轮班:职业父母与家庭变革》《时间困扰:工作家庭一锅粥》《被管理的心:人类情感的商品化》《外包自我:市场时代的私人生活》等多部著作。她的四部作品被选为《纽约时报》年度值得关注的书。霍赫希尔德的著作已被翻译成16种语言出版,《故土的陌生人》已被翻译成7种语言出版。

目录:


第一部分:大悖论
第1章 内心之旅
第2章 “一件好事”
第3章 记忆者
第4章 候选人
第5章 “阻力最小型人格”
第二部分:社交领域
第6章 工业:“美国能源带的扣子”
第7章 州政府:管理4000英尺下的市场
第8章 讲道坛和媒体:“这一话题无人说起”
第三部分:深层故事及其中的人们
第9章 深层故事
第10章 团队行动者:忠诚至上
第11章 信徒:无形中的克己
第12章 牛仔:坚毅
第13章 反抗者:一个有了新目标的团队忠诚者
第四部分:走向全国
第14章 历史的火焰: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
第15章 不再是陌生人:承诺的力量
第16章 “他们说那里有美丽的树”
平装本后记
鸣谢
附录A研究
附录B政治和污染:有毒物质释放地图中的全国性发现
附录C核实普遍印象
尾注/参考书目/索引/阅读小组指引



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初,本书首次面世时,美国正处于危机之中:理查德?尼克松不光彩地辞去总统职务,越南战争正走向灾难性的结局,大学正从学问的殿堂堕落成疯人院……

在世人大多对美国的未来感到沮丧时,作为当代保守主义运动的思想导师,柯克却满怀希望地期盼美国秩序的复兴,将其根基牢牢锚定在《旧约》中的先知时代,上下纵横三千多年,不无洞见地指出,从古希腊罗马到基督教的中世纪和宗教改革,西方历史的演变过程时时都在酝酿美国秩序的种子:耶路撒冷的信仰和伦理、雅典的理性与荣耀、罗马的美德与力量、伦敦的法律与市场,所有这一切都将融汇到由清教徒肇始的美国秩序之中。

在柯克看来,美国的成功之道似乎可以概括如下:宗教信念派生出有秩序的自由观;有秩序的自由观派生出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则为美国经济、社会和个人活力的发挥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保障。

柯克念兹在兹的是,让美国保持自由和繁荣的那些永恒之道,而这些永恒之道就蕴藏在美国和西方文明的传统之中。

作者简介:

拉塞尔·柯克(1918-1994),美国著名政治理论家、道德家、历史学家、社会评论家和文学评论家。

二战期间,曾在美军服役,并与自由主义作家伊莎贝尔·帕特森(Isabel Paterson)建立了联系,后者在他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进入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学习,并于1953年成为当年一位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的美国人。

柯克以其保守主义思想而闻名美国,其思想甚至影响了尼克松、里根等美国总统的施政方向。1989年,柯克被里根总统授予“总统公民奖章”(仅次于“总统自由勋章”的平民奖)。


目录:


译者序 / 01
序 言 / 05
第一章 秩序,人类的第一需要 / 001
第二章 法律与先知 / 011
从西奈山到马萨诸塞湾 / 012
耶路撒冷:灾难与胜利 / 019
公义的上帝 / 023
公义与震怒 / 031
上帝在时间和历史中掌权 / 038
旧约与新美国 / 046
第三章 光荣与毁灭:希腊世界 / 051
希腊人的致命缺陷 / 052
梭伦与雅典政体 / 060
倾覆的城市 / 068
洞穴和沙尘暴 / 074
亚里士多德和政体形式 / 086
第四章 美德与力量——罗马的张力 / 099
罗马人古老的高尚品德 / 100
西塞罗与自然法 / 108
帝国的辉煌与苦难 / 115
作为模范的马可·奥勒留 / 122
有人居住的废墟 / 128
第五章 基督教的过人之处 / 141
受苦的仆人来了 / 142
我们是上帝的乌托邦 / 153
生活在罪恶的秩序之中 / 163
这是由两股力量统治的世界 / 174
第六章 中世纪之光 / 183
被忽略的遗产 / 184
法律之治 / 190
英国宪制的框架 / 198
信仰之剑 / 205
经院学者和大学 / 212
第七章 改教家们的鼓声 / 225
比天使微小一点 / 226
信徒皆祭司 / 234
英格兰的中间道路 / 243
教会与圣约 / 251
第八章 教会体制与国家建制 / 265
内战与秩序的恢复 / 266
利维坦的面孔 / 274
一位圣公会信徒医生与清教平信徒布道者 / 281
论约翰·洛克 / 289
辉格党政治 / 300
第九章 有益的忽视:殖民地秩序 / 309
严峻、孤立与自由 / 310
美国绅士 / 320
代表大会和地方自主 / 331
新世界的基督教 / 340
第十章 18 世纪的知识分子 / 353
宪政秩序:孟德斯鸠 / 354
不可知论现实主义:休谟 / 364
英格兰的法律:布莱克斯通 / 373
审慎的政治:伯克 / 380
第十一章 独立宣言和宪法 / 397
尚未启动既已被阻止的革命?/ 398
证明独立的合理性 / 405
法律精神的实体化:美国宪法 / 418
联邦宪法与宗教信念 / 434
第十二章 应对美国的失序问题 / 443
法律和习俗的力量 / 444
林肯与捍卫美国秩序 / 452
布朗森与公正社会 / 459
在上帝自己的良辰吉日 / 470
建议阅读书目 / 480
大事年表 / 508
索引 / 523



内容简介:

阿尔比恩(Albion),最早有记录的不列颠的名字。

本书从民俗的角度切入,解答一个重大问题,即美国自由体系的决定因素到底是什么。作者认为,1629—1775年英国向北美的四波移民潮深刻地改变了北美大陆,带来了四种不同的不列颠民俗,并奠定了新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基础。这四种文化在英属北美扎下根基,最终成为英属北美自愿社会的基石。现今美国人口只有不到20%有英国祖先,但从文化意义上讲,大多数美国人都是阿尔比恩的种子,无论他们的祖先是谁。

本书对北美的民俗各元素进行了详细考证,从宗教、地域、语言、建筑、群居模式等多个方面厘清了美国文化的源流,全面呈现了殖民时期美国的文化面貌,阐发了美国早期四种文化传统所内含的理念、互动融合的过程及其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大卫·哈克特·费舍尔(David Hackett Fischer),马萨诸塞布兰迪斯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华盛顿的十字路口》(Washington's Crossing),曾荣获普利策奖。

目录:


引言:一种文化史观
导言:一个自愿社会的决定因素
从东盎格鲁到马萨诸塞:英国清教徒的流亡,1629—1641
从南英格兰到弗吉尼亚:压抑的保王党和契约仆役,1642—1675
从中北部到特拉华州:贵格会的移民,1675—1725
从边境到边区:北不列颠的逃亡,1717—1775
结语 美国历史上的四种不列颠民俗:美国地域文化的源与流
致谢
译名对照表

缩略语表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国际问题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廷顿继《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之后最重要的著作。全书将“文明的冲突”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民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认为美国已面临何去何从的严重关头,若不大力捍卫和发扬盎格鲁-新教文化这一根本特性,国家就会有分化、衰落的危险。作者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着力阐述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认为“伊斯兰好斗分子”是美国现实的敌人,还会面对中国这个“可能的潜在敌人”。此书甫出,即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引起广泛的争议与评论。

作者简介:


塞缪尔·亨廷顿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Albert J.WeatherheadⅢ)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两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有大量学术著作及论文问世。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特性问题
第一章 国民特性危机
重要性:还挂国旗吗?
实质:我们是谁?
全球特性危机
美国特性的前景
第二章 国民特性及其他
Identity概念
别人和敌人
身份的来源
虚假二分法
第二部分 美国特性
第三章 美国特性的组成部分
变化、连续性和不完全的真理
移民来到之前的定居者
不只是信念
“不依附于一地”
人种和民族属性
第四章 盎格鲁一新教文化
文化核心
“持异议中的持异议”
“美国信念”
个人主义与工作道德
道德主义与改革论
第五章 宗教信仰与基督教
上帝、十字架与美国
信教的人
新教的关国与天主教
基督教的人
公民宗教
第六章 国民意识的出现、胜利和消损
民族国家的脆弱性
创建美国特性
国民身份与其他身份
国家和爱国主义胜利
民族主义走弱
第三部分  对美国特性的挑战
第七章 解构美国:国民层次以下的各种身份的崛起
解构主义运动
对“美国信念”的挑战
对英语的挑战
对核心文化的挑战
第八章 同化:归附者、双重国籍者以及公民身份
受到的损害
移民:同化与不同化
同化:仍是成功吗?
同化的缘由
外来移民
移民过程
美国社会:美国化成了非关活动
双重国籍和双重公民身份
公民与非公民
替代关国化的是什么
第九章 墨西哥裔移民及拉美裔化
墨西哥/拉美裔挑战
为什么墨西哥裔移民不一般
墨西哥裔人的同化滞后
个人同化与移民飞地
迈阿密的拉美裔化
西南部的拉美裔化
第十章 美国与世界会合
变化中的环境
寻找敌人
死灵魂:精英非国籍化
爱国的公众
移民社群、外国政府及美国政治
第四部分  重振美国特性
第十一章 新老断层
起影响的趋势
民族属性终结
人种:恒久、模糊、淡化
白人本土文化保护主义
两杈化: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
非代表性民主:精英对公众
第十二章 21世纪的美国:易受攻击、宗教信仰
及国家特性
易受攻击时代的“美国信念”
美国人转向宗教
宗教的全球复兴
伊斯兰好斗分子与美国
世界上的美国:是世界主义的,还是帝国性质的
抑或是民族性质的?
注释




内容简介:


本书论证现代民主的起源,品评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意图及其得失,考察当代美国心智与德国思想之间的联系,批判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盛行的虚无主义及文化相对主义,揭示出民主政治之下高等教育的危机。

作者简介:


艾伦·布卢姆(1930—1992) 美国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及翻译家,195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特拉维夫大学、多伦多大学,后回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任教授。著作有《莎士比亚的政治学》(1981)、《巨人与侏儒》(1990)、《爱与友爱》(1993)等,译著包括卢梭的《爱弥尔》(1979)及柏拉图的《理想国》(1990)等。


目录:



前言
导言:我们的美德
卷一:大学生
白板
典籍
音乐
关系
卷二:虚无主义,美国的风格
德国思想的联系
两次革命和两种自然状态
自我
创造力
文化
价值
左翼的尼采化或尼采的左翼化
我们的无知
卷三:大学
从苏格拉底的申辩到海德格尔的就职演说
六十年代
学生与大学
索引
译后记



内容简介:


《巨人》对美国的帝国之路作了深刻独到的讲解,作者的笔墨涉及美国自成立至今全部外事纷争,并从各种角度——军事、经济、文化与政治——对美国权力阶层作了深入分析。书中论点独到新颖、令人信服,但又发人深省。在《巨人》中,作者认为美国一直以来拒绝承认自己是一个帝国,同时在书中展示了美国式帝国主义的致命后果。作者也探讨了对美国霸权构成主要挑战的竞争者——欧盟与中国;但也许最重要的是,《巨人》对美国国内经济发展与其外交事务间的内在关系作了出色分析,而这正是美式帝国主义中最重要的两点。《巨人》对美国权力的分析堪称同类书中的佼佼者,任何对这个拒不承认自己帝国角色的国家感兴趣的读者都应将《巨人》列为其必读书目。

作者简介:


尼尔•弗格森,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哈佛大学历史系劳伦斯•A•蒂施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他是极少数能横跨学术界、金融界和媒体的专家之一。著有畅销书《帝国》、《虚拟的历史》、《顶级金融家》、《纸与铁》、《金钱交易》、《战争的悲悯》、《巨人》、《货币崛起》、《罗斯柴尔德家族》,同时还为多家报纸和杂志撰稿。此外,他还为第四频道撰写并制作了五部非常成功的电视纪录片:《帝国》、《美国巨人》、《世界战争》、《货币崛起》和《文明》。2004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


目录:


引言
帝国时代  VIII
帝国否定说  X
霸权与帝国  XV
两个英语帝国  XXI
软实力  XXVII
英国模式? XXXII
第一部分
崛起
第一章
美利坚帝国的局限性  3
帝国正式宣告成立  5
边疆待售  7
海上帝国  13
强制的民主  24
第二章
反帝国主义中的帝国主义  33
世界大战  35
反帝国主义的帝国主义  39
麦克阿瑟的卢比孔河  56
帝国出局  66
小恺撒们  75
第三章
冲突的文明  77
涌向圣地  79
起初的步骤  80
加沙与海湾之间  85
恐怖的逻辑  93
11•9  101
第四章
光荣的多边主义  107
美国和联合国  109
第一次海湾战争  112
永远不说“决不再来”  115
克劳塞维茨的再现  126
布莱尔先生的特别答辩  136
第二部分
衰落
第五章
支持自由帝国的理由  147
对帝国说不? 149
从帝国到民族国家  150
为什么非殖民地化失败了  153
全球化  163
英式全球化  166
帝国的疏忽罪  173
自由帝国的教训  176
第六章
撤退和“有组织的伪善”,孰优孰劣? 179
重新思考美索不达米亚的先例  181
一次性的帝国  182
如何争取当地人民的合作  195
第七章
“帝国”:在布鲁塞尔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欧洲  209
势均力敌? 211
欧盟的优势  214
欧盟的劣势  223
神话、故事和庆典游行  240
第八章
关上大门  243
第二次大趋同  245
重新思考“过度扩张论”  248
大炮与黄油  254
走向临界  261
负债的帝国  266
结论
乡思  273
平克顿和施瓦辛格  275
三个缺陷  278
走向无极化? 283
终结者  286
统计附录  291
致谢 293


以下电影全部可以在线免费观看,欢迎收藏
29部国产禁片在线看,送给宅在家里的你!
六部BBC神级纪录片,居然可以免费观看!
50个国家50部电影,跟着电影去旅行!
颠覆人性的10部电影!免费观看
十部励志电影,加强音乐学习动力
50部动画电影,治愈一切不开心!
艺术点燃生命,阅读改变人生
往期书单:10本门级艺术书单
10本好书,疗愈亲密关系
10本书走进叶嘉莹诗词人生
10本音乐欣赏入门必读书
关于世界文明的10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