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立春喜得晴窗好,为爱梅花写一枝

2018-02-04 丝绸之路零距离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你是否还记得

    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写的《春》。

 因为———今天,立春啦!《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2月4日5时28分迎来“立春”节气。

 此时节,虽然寒意犹在,但

    “百草回芽”已不可阻挡。

2月3日或4日立春,二十四节气又开启了一个新的轮回。二十四节气之首,四时之始。

立,始建也。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古人特别重视立春这个节气。如果农历这一年之中没有立春,就称为“盲年”。看来,我们应当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立春啊! 

春从哪个方向来,“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在古人眼中,立春的标志性物候是: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古人把东风称为俊风,风也变帅了;也称其为婴儿风,感觉很柔嫩、很温润。东风这一刮,开始暖了,开始润了。所以人们才说,风不扎脸了,风具有润肤霜的功能了,那就是春风。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吕氏春秋》中说:“春之德风,风不信,则花不成。”春天的美德,体现在风,如果风不能按时来,草木便无法“春风吹又生”。

立春的第二候是蛰虫始振,即冬眠的动物虽然没起床,但是睡醒了,想伸伸懒腰了。有说法认为是雷惊醒了动物们,但立春的第二候是蛰虫始振,而春分的第二候才“雷乃发声”,相隔一个月呢,所以冬眠的动物的苏醒跟雷没多大关系。唤醒它们的,不是雷,而是东风带来的温暖。

既然立春已然“蛰虫始振”,为什么要到春分才“蛰虫启户”呢?因为它们是在相对温暖的地下“始振”,是在“被窝”里舒展筋骨、施展拳脚。

此时上面的土壤依然冰冻,尚未融化。即使融化了,“一出门”赶上刺骨风寒,也还会钻回被窝睡个回笼觉。其实人也如此,大冷的天儿,从被窝里钻出来是需要勇气的,只是不会像蛰虫们那样磨蹭一个多月而已。

鱼陟负冰,是说冰面有的开始融化了,可以看到鱼了。可是水面上还有一些碎冰块,就感觉鱼游的时候像背着冰块一样,乍暖还寒嘛!

当然,立春只是一个立意,之后的“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才是春天物候历程的缩影。人们总是以立意超前、物候滞后的方式走过岁月。天虽尚寒,心已向暖,希望天气渐渐加持我们那份迎春的心念,从迎春,到探春,再到惜春。

立春的风俗多到难以胜数,如鞭春牛、挂春幡、剪春胜……苦寒太久,丝丝缕缕的春意都会令人欣喜和躁动。小时候每到这时,我都会认认真真地“咬春”,咬住不放,春天不许轻易溜走……

所谓花信风,就是某种花、某个方向的风,在某个时节应期而至,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

花信风始于小寒,终于谷雨,涵盖了从隆冬到盛春的八个节气。每个节气十五天,一气分三候,每五天便有一种花绽蕾开放,共二十四候。

“立春”不仅是重要节气,也是一个热闹的民俗节日,为了迎春,我国民间在这一天有“咬春”求福、“鞭春”祈丰、“探春”踏青等活动。在皑皑白雪、冰冻三尺下,不断孕育着的、萌动着的青青之力,就要破土而出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