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报告全文】掺水的援助:西方军事援助乌克兰的内幕与剖析

人大重阳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 2023-09-25

2023年2月23日,正值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承办的“俄乌冲突一周年:评估与预测”研讨暨报告发布会(点击下划线部分查看相关内容)在京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掺水的援助:西方军事援助乌克兰的内幕与剖析》研究报告,以下为报告全文。本文转自2月24日观察者网

报告封面

核心提要


● 2022年2月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一年之久,已经并仍在继续危及全球发展。作为始作俑者,美国理应劝和促谈。然而,一年来美国不断对乌克兰军事援助,对战事火上烧油,在国际舆论中将自己打造成反击“入侵”、拯救乌克兰的正义化身。事实是,美国多数援助资金流向美国自身,流向乌克兰的资金多为军事援助而非人道主义援助,总体可概括为“煽动力猛、欺骗性大、利己心强”的特点,这无助于解决乌克兰危机。● 截至2023年1月15日,美国承诺援助乌克兰的资金总额达到768亿美元其中军事援助占比最大,为465亿美元占到61%;人道主义援助占比最小,为39亿美元,占到5%;财政援助为264亿美元,占到34%。● 援助作为一种自愿行为,不应仅观察援助承诺的绝对金额,还应关注援助意愿,即与援助相关的比值类数据。关于承诺援助绝对金额与援助国GDP的比值、援助国重型武器库存中实际交付给乌克兰的占比、援助国对乌克兰预算支持承诺中已实际支付的比例等比值类数据,美国都大幅落后于美西方其他国家。● 美西方军事援助缺乏正当性,援助统计口径存在局限性,美国援助资金流向极具争议性。涉及400亿美元的《2022年额外的乌克兰补充拨款法案》中仅有约17%指向乌克兰,有挪作他用之嫌。其中超过142亿美元为美国自用,占比约36%,如更新美国军备库存、为美国军事人员发放额外工资津贴等;189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并没有明确指出受援国,约占47%● 美国军工复合体是促成对乌军援的重要力量,它们之间利益交织。军工企业通过捐赠、游说等方式渗透美国决策链,从美国对外军援中获益,收获巨额军品订单。美国对乌军援为美国提供了采购新武器替换旧武器的契机,将在长期提升美国军力。部分批判性声音极力反对美国军事援助,以及揭露军援相关腐败,但美国媒体并未将这些声音转化为抑制军援的舆论力量。美国军工复合体的这种商业模式饱受批评,美国援乌法案被形象地比喻为“洗钱计划”。● 美国煽动了乌克兰危机。在危机发生之前,美国重申将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提供“前瞻性”军援,并宣布向欧洲地区部署兵力。在危机演进过程之中,美国继续通过对乌提供情报和军事援助,为乌克兰带来些许获胜的希望,使其持续冲在前线维持乌克兰危机的烈度。这延长了乌克兰危机的持续时间,伤亡只会更加惨重。这使人不禁惊叹,美国的援助不是“救命钱”,而是“送命钱”。● 美国援助极具欺骗性。重建乌克兰需要超过1万亿美元,这比美国等承诺的援助金额高出一个数量级。美国的承诺金额本就难以满足乌克兰需要,加之美国实际援助层层缩水,援助交付以“拖”为主,并且透明度极低难以追踪去向,美国援助实际交付情况堪忧,美式援助对乌克兰的建设性作用微乎其微。● 美式援助十分利己。“大炮一响,美金万两”,对美国来说,冲突是一笔大生意。美国援乌法案中大量资金流向美国自身,该法案将为美国军事承包商带来至少173亿美元的额外收入。乌克兰危机推动美国军工企业股价相较于基准指数实现了巨幅增长。● 美国军援消耗了欧洲。拜登政府试图将乌克兰危机维持在一种平衡状态,在援助乌克兰将俄罗斯困在泥潭的同时,也在努力避免危机升级。这种“可控的动荡”持续时间越长,欧洲内耗则会越严重。整个欧洲互相消耗后,欧洲将不得不在能源、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加强对美国的依赖。

引   言

2022年2月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一年之久,已经并仍在继续危及全球发展。作为始作俑者,美国理应劝和促谈。然而,一年来美国不断对乌克兰军事援助,对战事火上烧油,在国际舆论中将自己打造成反击“入侵”、拯救乌克兰的正义化身。事实是,美国多数援助资金流向美国自身,流向乌克兰的资金多为军事援助而非人道主义援助,总体可概括为“煽动力猛、欺骗性大、利己心强”的特点,这无助于解决乌克兰危机。
正如美国布朗大学沃森国际和公共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蒂芬·金泽(Stephen Kinzer)评价道,“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造成了更多的痛苦和死亡,向乌克兰运送的每一件武器都意味着恐怖”。这使人不禁惊叹,美国的援助不是“救命钱”,而是“送命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俄乌局势追踪课题组通过分析美国援助乌克兰的资金列表,剖析其背后的争议与推力,最终发现美国披着仁义外衣的资金援助背后,是乌克兰深受其苦和鲜为人知的事实。

01

美国对乌资金援助存在巨大争议


1、美国对乌的承诺援助金额
截至2023年1月15日,美国承诺援助乌克兰的资金总额达到768亿美元。其中军事援助占比最大,为465亿美元,占到61%;人道主义援助占比最小,为39亿美元,占到5%;财政援助为264亿美元,占到34%。
图1:美国各类援助资金的占比(截至2023年1月15日)
资料来源: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The 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人大重阳制图
美国对乌军事援助约465亿美元。在乌克兰危机一开始,美国就立刻对乌承诺了包括致命武器装备在内的军事援助,这不同于部分国家早期主要援助非致命的防御装备。美国部分军事援助为金融贷款,用于购买美国军品,这份贷款将形成乌克兰等国家的长期负债。
表1:美国对乌克兰承诺军事援助资金概要
资料来源: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人大重阳整理
美国对乌财政援助约264亿美元。美国财政援助的主要目的是维持乌克兰政府战时运转的持续性,后文分析可以看出,其最终目的是推动乌克兰危机长期化。
表2:美国对乌克兰承诺财政援助资金概要
资料来源: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人大重阳整理
美国对乌人道主义援助约39亿美元。美国部分人道主义援助资金来源于美国国际开发署(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用于难民的人道主义需求等。
表3:美国承诺人道主义援助资金概要
资料来源: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人大重阳整理
2、美国援助意愿低于其他西方国家
美国对乌克兰的承诺援助金额最高,其中美国的军事援助承诺金额是英国的近十倍。基于美国在西方国家中的经济、军力等地位,美国承诺援助资金总额居第一似乎顺理成章。
图2:对乌克兰承诺援助金额前十名的国家或组织(截至2023年1月15日,十亿欧元)
资料来源: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人大重阳制图
但作为西方对乌援助的领袖,美国援助意愿并不高。援助作为一种自愿行为,不应仅观察承诺援助的绝对金额,还应关注援助意愿,即与援助相关的比值类数据。比如承诺援助的绝对金额与援助国GDP的比值,该比值最高的两个国家是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分别约为1.07%和0.98%,而美国仅约为0.37%。
图3:援助国承诺援助金额与GDP的比值(截至2023年1月15日,%)
资料来源: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人大重阳制图
挪威重型武器库存中实际交付给乌克兰的占比约为23%,占比排名第一。美国的该比例明显较少,约为2%,远低于其他西方国家。
图 4:援助国重型武器库存中实际交付给乌克兰的比例(截至2023年1月15日,%)
资料来源: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人大重阳制图
德国等众多国家对乌克兰预算支持承诺中已实际支付的比例较高,甚至达到100%。美国的该比例明显较低,约为48%,远低于其他西方国家。
图 5:援助国对乌克兰预算支持承诺中已实际支付的比例(截至2023年1月15日,%)
资料来源: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人大重阳制图
3、美西方援助充满争议性
首先,美国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破坏了国际秩序,所以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具有所谓的正当性;而事实上,“特别军事行动”的动因源于北约东扩,而北约东扩本身就不具有充分的正当性。早在二十世纪末,布鲁金斯学会就发文批判性地阐释了北约东扩的逻辑。文中提到,其一,北约东扩是源于美西方之间政治绑定的诉求;其二,北约东扩一旦开始,停止东扩的代价会大于持续东扩的代价;其三,北约东扩会削弱那些非北约国家的安全,欧洲的安全形势很可能会更差,而不是更好,西方应采取措施保证非北约国家的安全;其四,北约应尽可能减少对俄罗斯的敌意,不应威胁到其合法利益。回顾来看,无论对于北约东扩这项决定,还是北约东扩的实施过程,都很难看到它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由此,俄罗斯更像是被迫采取“特别军事行动”,那么这很难成为美国对乌援助的正当理由。
其次,多种援助数据的统计口径存在局限性,容易引起歧义。多种援助数据将贷款与赠款一并汇总统计。财政援助金额既包括赠款资金,也包括贷款资金。其中贷款资金将形成后期债务,将其与赠款资金一并汇总统计,容易混淆和误导援助的实质意义。类似地,根据美国《2022年乌克兰民主防卫租借法案》,捐赠一定金额物资与租借一定金额物资及资金都可被定义为援助,但性质相差巨大。如果偿还代价过大,此类租借则实为剥削,而非援助。从美国租借的历史经验来看,美国援助并非免费,而是代价巨大。美国通过租借形式谋求长期利益,乌克兰接受援助的代价可能是难以承受的。最后,援助数据缺乏完整性。尤其是美国,对实际援助信息讳莫如深,援助交付的透明度极低。
最后,美国援助资金中仅有少部分被指定流向乌克兰。2022年5月21日美国通过了涉及400亿美元的《2022年额外的乌克兰补充拨款法案》,该法案非常有代表性地展示出美国援助乌克兰的真实目的。援助资金多用于美国自身,乌克兰受到欺骗,“美国优先”的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图5:美国援助乌克兰400亿美元法案中的资金分配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美国国会网站,人大重阳制图
400亿美元的援乌经费中,超过142亿美元是美国自用,占比约36%。其中包括给国防部人员发放的工资、津贴,用于支持研发的相关费用,用于更换美国国防部库存等,甚至包括对俄罗斯实施制裁需支出的相关费用。
另有189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并没有明确指定受援国,这部分资金约占总额的47%。如43.48亿美元的“国际灾难援助”资金,是用于应对乌克兰和受乌克兰局势影响的国家的人道主义需求。乌克兰只是其中一个受援国,而不是唯一的受援国。同样,向“经济支持基金”提供的87.66亿美元额外金额,是用于援助乌克兰和受乌克兰局势影响的国家,包括处理人口贩运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等。其他诸如为“外国军事融资计划”提供的额外金额等,全都未明确指定受援国。
最后明确给乌克兰的援助只占一小部分,约为17%。法案中直接明确提出支持乌克兰的资金只有69亿美元,分别为用于《乌克兰安全援助计划》的60亿美元和对乌克兰人道主义援助的9亿美元。
表5:《2022年额外的乌克兰补充拨款法案》明细(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美国国会网站,人大重阳制表

02

美国对乌军援背后的力量

1、美国军工复合体:赚得盆满钵满
美国军工复合体是指由美国军方、军火制造商、国会议员、智库、舆论界等团体组成的庞大利益集团。他们之间利益关系紧密,部分美国议员及其配偶持有军工企业股票,部分美国政要甚至在与军工相关的企业、金融机构和游说公司担任重要职务。在过去的20年中,军工企业在游说方面花费了25亿美元,同时向国会主要成员提供了2.85亿美元的竞选捐款。
具体事例来看,2022年4月,在国会议员讨论对乌军事援助之际,美国军火寡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通过政治行动委员会(PAC)为约150名议员的竞选活动捐款,捐款对象包括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成员等。5月中旬,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雷神公司(Raytheon Technologies)的合资企业便顺利获得了3.09亿美元的合同。
游说活动进一步帮助军工寡头获得巨额收益。在2020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每花费1美元游说,就能够从国防部合同中获得5803美元。并且,游说活动一旦引发重大事件,军工企业将会收获源源不断的军品订单。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威廉·哈廷(William Hartung)表示,乌克兰危机以来,政府甚至打开大门盼望着游说者前来兜售他们的军品。随着乌克兰局势逐渐升温,几大美国军工寡头赚得盆满钵满,其股价更是实现跃迁式上涨,相比于标普基准指数其超额涨幅甚至接近50%。
图6:美国军工股2022年初以来走势图(截至2023年2月17日)
资料来源:英为财情,人大重阳制图
美国学者杰夫·史密斯(Jeff Smith)指出,历史上几乎没有证据表明美国对外军事援助能够使危机得到公正或和平解决,美国军工巨头总是从武器销售和美国对外军事援助中获益,这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军工行业每年花费数百万美元在竞选捐款和国会游说上。美国共和党籍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侧面批评了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商业模式,将400亿美元乌克兰援助法案形象地比喻为“洗钱计划”。她表示,这些援助最终会流向由美国议员们间接掌控的一些“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这些解释了为什么阿富汗战争刚刚结束美国就拱火乌克兰危机。
2、美国媒体:未充分反映和回应民众关切
部分批判性声音极力反对美国军事援助,但美国媒体并未将这些声音转化为抑制军援的舆论力量。兰德公司高级政治学家塞缪尔·查拉普(Samuel Charap)和高级国防分析师斯科特·波士顿(Scott Boston)早在乌克兰危机临近前就表示,美国应努力通过外交方式缓解乌克兰危机,而非对乌军事援助。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道格·班道(Doug Bandow)认为,应该帮助乌克兰和平解决危机,而不是提供军事装备让“乌克兰战斗至最后一人”。正如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弗·考德威尔(Christopher Caldwell)的观点,美国正在将这场局部危机转变成蔓延至全世界的烈火,以拜登政府为首的西方正为这场危机带来无法停止的势头,如果美国不插手,成千上万的乌克兰人就不会死亡。还有部分声音认为,援助乌克兰并不符合美国百姓的利益,尤其是美国自身正面临债台高筑和通胀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加拿大媒体人伊斯梅尔·达罗(Ishmael N. Daro)曾批判,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在乌克兰战争报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美国前期大肆宣扬其对乌克兰的援助承诺,试图通过所谓的援助承诺收获仁义道德,占领道德制高点。另一方面,对于后续的援助交付落实情况,尤其关于人道主义援助,则鲜有舆论宣传,西方媒体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督作用。
前美国外交官詹姆斯·瓦瑟斯特罗姆(James Wasserstrom)认为,乌克兰在过去和现在都存在非常严重的腐败现象,援助物资有可能被非法交易。然而,美国媒体若公开揭露腐败,这将和参与腐败活动本身一样,被认为是背叛了乌克兰,因此媒体很少报道相关信息。如果援助物资的贪腐行为被公开,美国将迫于压力放缓对乌克兰的进一步援助。一旦援助放缓,乌克兰危机将加速以乌克兰的失败告终,这不符合美国政客、军工寡头等的利益。因此,美国媒体选择性地保持沉默。
3、美国政客:以军援之名增强本国军力
美国军事援助金额中有很大一部分被指定用于补充美国自身的武器库存,美国政府不愿将这笔资金和宝贵的军事制造能力用在已有数十年历史的老旧技术上。因此,美国在消化掉老旧库存后,便可顺理成章地利用军援费用来补充更新新型先进武器装备,进而提升本国军力。与此同时,美国2023财年的国防预算也达到了8133亿美元,比原计划提前了至少8年达到这一水平。由此可见,美国借援乌之名实现了增加国防预算和提升本国军力的目的。
兰德公司资深政治学家拉斐尔·科恩Raphael S. Cohen和资深历史学家吉安·詹泰莱Gian Gentile认为,一方面,乌克兰已成为美国武器的实弹测试场地,对乌军援使得这种测试将不需要美国人付出生命代价;另一方面,美国对乌克兰的大部分军事援助来自于现有的或陈旧的军事储备,这意味着当美国交付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时,也为美国提供了采购新武器替换旧武器的契机,对乌军援将在长期扩大美国的军事装备制造能力。
具体来看,美国援助的毒刺防空系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的产物,在近二十年里五角大楼没有购买过毒刺,而M113装甲车更是来自越战时期。在美国,这种去库存式的军事援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国防部发言人约翰·柯比(John F. Kirby)曾表示,美国的军事国防能力完全没有因对乌军援受到任何负面影响。美国军事能力完全未受到对乌军援的影响,侧面印证美国送出了不重要的装备。

03

盘点美式援助:

煽动力猛、欺骗性大、利己心强


1、煽动:美国通过援助鼓励冲突持续演进
福克斯新闻主持人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认为,拜登政府积极煽动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美国领导的北约无限东扩属于战略性煽动。1999年以来,占全球防务支出总额约七成的北约组织进行了五次东扩,不断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基于基辅加速反腐败和其他改革,2021年华盛顿重申将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逐渐退无可退。美国前国会众议员图尔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认为,拜登政府原本只要保证不接纳乌克兰加入北约,就可以结束危机,阻止危机爆发,但他们却选择不这样做。
美国的“前瞻性”军援和舆论造势等属于战术性煽动。乌克兰危机前,当事双方俄罗斯和乌克兰一再表示不愿发生冲突。但美国不断拱火,2021年末向乌克兰追加安全援助,为乌克兰壮胆;2022年初宣布向欧洲地区部署兵力,不断预测俄乌开战时间,进行舆论渲染。
乌克兰危机演进的过程中,美国不断通过对乌提供情报和军事援助,为乌克兰带来些许获胜的希望,使其持续冲在前线维持乌克兰危机的烈度。美国的援助以军援为主,而军事援助会延长乌克兰危机的持续时间,伤亡只会更加惨重。曾经参选美国副总统的绿党候选人阿贾姆巴拉卡表示:“美国不允许泽连斯基为了拯救乌克兰军队而让他的部队在战术上撤退,这是因为美国希望维持‘乌克兰人有机会获胜’这种错误说法,进而让危机一直持续下去,美国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
2、欺骗:乌克兰被美国援助承诺所骗
第一,美国援助难以发挥建设性作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重建乌克兰需要超过1万亿美元,这比美国等承诺的援助金额高出一个数量级。美国的承诺金额本就难以满足乌克兰需要,加之美国援助的实际交付情况堪忧,美式援助对乌克兰的建设性作用微乎其微。
第二,美国援助存在虚高的可能性。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报告《乌克兰:背景、与俄罗斯的冲突和美国的政策》中的数据,从苏联解体到2021年,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总额不足80亿美元。然而,在乌克兰危机以来的一年内,美国就承诺对乌援助数百亿美元。相较于过去数十年的数据,美国2022年以来的援助承诺金额出现了跳跃式增长,存在虚高的可能性。
第三,美国援助层层缩水。其一,美国等对乌克兰的部分军援在上战场前就被俄罗斯摧毁;其二,乌克兰军人拿到手的武器装备存在过于老旧等问题,导致实战效果打折;其三,美国一份毒刺导弹合同的交付时间或可达30个月,援助的落实效率可见一斑。考虑到有美国官员表示美国自身都不知道其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去向,以及美国援助交付信息透明度极低,援助的实际落实并无法得到保障,加之乌克兰物流系统受到破坏导致援助难以顺利抵达,最后真正发挥出有效作用的援助,几乎一定远不及乌克兰的预期。
具体来看,2023年初美西方对乌克兰援助的重点在于主战坦克,虽然2023年1月25日美国和德国同日宣布对乌克兰援助主战坦克,但援助过程十分缓慢,美西方之间相互推诿。早先波兰和芬兰表示愿向乌克兰援助自有的德制坦克,前提是需要德国同意。德国则表示,如果美国同意向乌克兰提供美制主战坦克,德制坦克将被允许运往乌克兰。美国则以美制坦克不适用于乌克兰等理由推诿,最终才表示将提供暂无库存在美制主战坦克,而非提供已有库存,这使得援助的实际交付时间延迟至了数月以后。奥巴马政府时期负责乌克兰事务的五角大楼高级官员伊芙琳·法卡斯 (Evelyn Farkas)表示,“我们形成了一个模式。如果我们说将提供装备,那么我们的盟友就会这么做。”
3、利己:军援最符合美国军工复合体利益
美国“适当”缩水的援助可以促使乌克兰危机长期化,进而收获尽可能多的军品业务,这完全符合以美国军工复合体为代表的精英阶层利益。美国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道格·班道(Doug Bandow)曾以“战争是大生意”为标题发表文章,详细阐述了美国企业如何受益于战争状态。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五大军工巨头获取了2.02万亿美元的国会拨款,平均一年1000亿美元,这被形象的比喻为“大炮一响,美金万两”。2022年,乌克兰危机再次直接推动了美国军工寡头股价上涨。
美国对乌援助资金大量流向美国自身。比如在《2022年额外的乌克兰补充拨款法案》中,有90.5亿美元是用于更新美国武器装备库存;有28.5亿美元被美国国防部用于增加军队津贴和军队运维费用,以应对乌克兰局势;一系列的额外军事采购和军事研发款项总计金额超过16亿美元。这些款项是在“援助”军工复合体而非乌克兰。此外,美国制裁俄罗斯以及“没收”俄罗斯资产的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也受到该法案支持,法案中用于支付此费用的款项为6700万美元。美国安全政策改革研究所联合创始人斯蒂芬·塞姆勒(Stephen Semler)在美国政论杂志《雅各宾》(Jacobin)刊文表示,基于该援助法案相关文件及措辞,最大的受益者不是普通的乌克兰人,而是美国军事承包商,保守估计此法案将为美国军事承包商带来至少173亿美元的额外收入。
4、消耗:持续军援使得欧洲内耗、美国渔利
《纽约时报》曾刊文表示,拜登政府试图将乌克兰危机维持在一种平衡状态,在援助乌克兰将俄罗斯困在泥潭的同时,也在努力避免危机升级。这种“可控的动荡”持续时间越长,欧洲内耗则会越严重。整个欧洲互相消耗后,欧洲将不得不在能源、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加强对美国的依赖。
目前整体而言,美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援一直处在战役层面,并未提供战略性军援。美国驻欧洲陆军前总司令霍奇斯(Ben Hodges)认为,按照美西方目前的军援水平,乌克兰危机可能还将持续三到五年的时间。这种军援使得乌克兰在一些局部战役中能够与俄罗斯分庭抗礼甚至取得胜利,但难以对整体局势形成战略性改变。相互僵持不下的结果是,整个欧洲尤其是俄乌被持续消耗。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独立分析师亚历山德拉·普罗科彭科(Alexandra Prokopenko)认为,乌克兰危机将使俄罗斯经济面临十年倒退,届时俄罗斯将逐渐无力维持高额军事支出,美国的军援将最终消耗俄罗斯整体国力。
欧洲正为乌克兰危机买单,欧洲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拖累。乌克兰危机导致欧洲的生产生活面临高额能源成本,通胀高企会严重抑制欧洲经济。甚至,欧盟每天向俄罗斯支付的能源费用(约为10亿欧元),一度超过了俄罗斯每天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支出(约为8.6亿欧元)。同时,欧洲正将更多经费预算用于军费支出补充军备库存,而非用于经济建设。考虑到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国俄罗斯受到贸易制裁限制,及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武器出口国的地位,欧洲的新增军费支出将大量流向美国。

推荐阅读

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就台湾问题接受欧洲卫视专访

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

“到底是谁从中受益?”——乌克兰危机带给法国人的困境和反思

欧洲人怎么看乌克兰?这份民调这样说

乌克兰危机令欧元继续承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